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要遭别的灾难,他没有办法在这道场继续下去,肯定的。所以佛弟子遇到这些困难,求佛菩萨,这是从前章嘉大师教我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感应不得罪任何一个人,而且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自己的善心、善愿,只求佛菩萨保佑这道场,求龙天善神拥护这道场。这道场真正是个正法道场,对於这一方众生有利益,正法所在,这一方人少病少恼,少灾少难。
  如果我们个人以自己的想法、做法来处分事情,有时候会做错,做错要背因果。我们是凡夫,对於事实真相,前因后果,过去未来,我们一无所知,往往是好心做错了事情,这事太多太多,没有法子防止的。所以真正学佛人,处事的心态,逆来顺受。我们要很清楚、很明白的认知世出世间因果报应,这是佛法所讲的四谛法,根本的根本。下面文,这再回过头来讲到本经。
  「此一乘经言四圣谛者,是其实义」。这「实义」就是真实的道理,「实义」两个字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真理,义是义理,实是真实。古人讲实义,现在人讲真理,真理永恒不变。这《华严经》上讲的四圣谛是真理,跟小乘经里头讲的确实不一样。下面说。
  「何以故。达苦信真,无欣厌故。以是义故,一乘四圣谛,三乘四谛,各各差别,各有信解。如来依根,方便设教,皆非凡夫能立」。李长者这一段的开示很精彩,一开头他教导我们「达苦信真」,这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达」是通达,是明了,是真正觉悟。四谛的相,苦集灭道的相不一样,四相不一样,性都是真性。怎么知道是真性?这大乘一乘经上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苦集灭道这是法,这没有离开诸法,它也是诸法的一种。这一切诸法里头四法,苦集灭道四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你真正通达性识,那个性是真的,四相是假的,义性是真的,义是理,就是理性是真的,是真性。知道一切法性真相妄,《般若经》上常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讲四相;如果讲性,「凡所有相,皆是实相」,这一说那就是讲到理性,理性是真的,四相是虚妄。
  真妄怎么个说法?依什么来说?佛法里面讲真妄,它有个定义,凡是会变的就是虚妄;凡是不变的,那就是真的。理性不变,四相会变。像人,佛在经上讲的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包括所有动物,有生老病死,这变化无常。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像山河大地,我们讲星球、星系,有成住坏空,这是四相。四相必然的,为什么会有这些无常的现象 ?因为它唯识所变,识是不稳定的,刹那生灭。识是念头,所以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心想就是识变,就是唯识所变。能变的识刹那刹那不停,所以识是生灭法。
  八识在《百法》里面,它的排列排在第一,心法,那个心不是真心,是妄心。八识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动,真心不灭,不生不灭;识心是生灭法,所以它排列在有为法里头。有为法就是生灭法,一切有情,动物;无情,植物、矿物,山河大地,虚空法界,全是识变的,所以它是生灭法。它的相变,事在变,它的理不变,性不变。性是什么?性是法性。法性不是物质,法性遍虚空法界,它是能现能变。虚空法界里面所有一切事物现象是所现所变,这我们得搞清楚。
  所以你要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通达了,怎么样?你的心清净,「无欣厌故」,你对待天堂,你不会生欢喜心;你对於三途地狱,你也不会生厌弃的心。为什么?你知道那是假的,是平等的。十法界平等,相上不平等,性上平等,性上既然平等,相焉有不平等的道理?这样你才真正明心见性,真正契入不二法门,无障碍的法界。你看到天堂,就像看到萤光幕里面现相;你看到地狱,也是萤光幕的现相,萤光幕里面虽然现的相不同,所有的相决定没有一丝毫染污,你这萤光幕上没有一点点染污,相是影像。
  像我们看电影,电影银幕上,电影无论你演天堂、演地狱,电影的银幕一丝毫没有污染,它没有欣厌,没有好恶,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平等的,永远是觉而不迷,「无欣厌故」。这就是事实真相,这就是前面讲的「实义」,苦集灭道的真相,苦集灭道的真实义,你见到了。这什么人?法身菩萨,不是普通人。到这时候,你才真正了解,一乘四圣谛是佛教法身菩萨的,像《华严》、《法华》里面所说的,这是一乘经。
  「三乘四谛」,三乘是菩萨、缘觉、声闻,他们程度不同,迷悟有浅深广狭之别,佛跟他们讲四谛法门,我们就很明显的观察到,浅深次第不一样。佛教程度浅的人有浅的教法,他得利益;程度高的人,佛有高明的教法,他也得利益。所以「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说法,这《论》这一段后头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皆非凡夫能立」,换句话说,六道里头的凡夫做不到。这一句话不好懂,我们举个例子来说。佛讲经说法就是上课,他这课堂里面的学生,有程度很高的,像现在讲博士生、硕士生、大学生;有程度很低的,不认识字,连一年级的程度都不够,都达不到。他这边教室里头有这样的学生,有幼稚园的学生,有小学生,有中学生,有大学生,有研究所的学生,都在一个课堂。佛在这里上课,会让这所有的人听到各各欢喜,「非凡夫能立」,凡夫做不到。这就是说佛在这里上课讲的东西,每一个人听到都有味道,就好像佛为我说的,正好适合我的程度。程度深的人,听到深;程度浅的人,听到浅;程度高的人,听到高;程度低的人,听到很低。这叫「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只有佛能做到,菩萨、法身菩萨也得如来加持才能做到。
  祖师大德这一些弘宗研教的善知识,那就不必说了,哪一个讲经的人,做注解的人,你把这书一打开,前面都有归敬偈,归敬偈是什么?求三宝加持。这就是李老师以前教导我们的「至诚感通」。要上讲台,特别祈求,我们通常在道场升座讲经,在升座之前,礼佛求加持;讲完之后,下了讲台,拜佛,感谢三宝加持。这一堂课里头,自利利他,自他两利,不靠三宝靠什么?没有依靠。古人注经,前面的归敬偈,后面的回向偈,都是这意思。
  佛对法界无量无边的众生,无量无边不同的根性,佛的总的原则、纲领决定不变,决定不变就是这四谛,苦集灭道这是决定不变。但是苦集灭道怎么个说法,那千差万别,无量无边的变化。正是《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佛法是活的,佛法不是死的。我们缘还是不足,没有生在释迦牟尼佛的当时,没有亲自见到佛陀教学的盛况。我们生在末法,末法也算不错,末法只能从传说、只能从经典上去观察、去体会,从经教里面来学习。这里头尤其重要的,就是要懂得观机,因人施教。
  我们明了现在众生很难度,这总要记住《地藏经》上的话,「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尤其现前这时代,无比的刚强,无比的难化。在这时代里头,自己要警觉,要有认知,头一个要度化自己,决定成就自己。成就自己才是利益众生,为什么?我做出榜样给大家看。经典的榜样就是往生,预知时至,没有病苦,我真成功,我做出样子给你们看。至少在你阿赖耶识里头种下种子,你知道这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肯不肯回头是你的事情,我已经做到究竟圆满了。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七三卷)  2003/8/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073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李长者《合论》。
  「如今修道者,但随自信解力,便处即作,不可例然」,我们先看这一段。前面说过「如来依根,方便设教」,这一句跟《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意思完全相同。如来依根方便全都是应,感应一丝毫都不差,所以众生能够有福报,遇到佛出世,亲近佛菩萨。法身菩萨都有这能力了,为我们说法,没有不开悟的,没有不证果的,这我们在大乘经论里面看到太多太多了。楞严会上,我们知道《楞严》有十卷,第三卷的末后,阿难尊者就开悟了,说偈赞佛,摩登伽女证三果。世尊的法会每一会都没有白开,确确实实有非常殊胜可观的成绩,那就是学生当中有很多人开悟,有很多人证果。
  如来有没有一丝毫意思在里头?给诸位说没有,这一点我们必须要知道。如果加上一点自己的意思,这是凡夫,这不是圣人。我们这圣人的标准是法身菩萨,也就是圆教初住以上,他们真正是六根接触到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没有妄想;不分别、不执著,没有见思烦恼,没有尘沙烦恼,所以现身说法皆如是。如果说那里有感,我动个念头我去应,我得想想看用什么身去应,这是凡夫,这不是菩萨。不但法身菩萨不会起心动念,即使阿罗汉也不会,但是阿罗汉的程度,定慧没有法身菩萨那么深,没有法身菩萨那么样的明显;因为阿罗汉执著决定没有了,还有微细的分别,妄想确实还没断,这妄想都是很细的。
  这粗重的妄想,我们都知道有妄想,微细的妄想不知道,现在人所讲的潜意识,佛法里面讲的无明妄想。所以诸佛菩萨随众生的根性,这地方讲的「依根」就是随根,随心应量。唯有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现的那个身,说的那个法就恰到好处,妙不可言!一起心动念就夹杂妄想,再要有分别执著,那就夹杂著尘沙见思,这是凡夫,六道凡夫,不是圣人。凡圣差别在这地方,我们不能不知道,真正要想学佛菩萨,不能不在这地方留意!那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工作,无论是处事待人接物,尽量要把妄想、分别、执著降低,这对於我们功夫的提升有直接的影响。也就是分别执著愈淡愈好,愈少愈好,你智慧才能现前;这很重的分别执著,没有智慧了。无明妄想就是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尽量保持著不起心不动念。
  起心动念已养成习惯了,想不起心动念不行,自自然然就起心动念了。在这时候你就要想到古人的教诲,古大德常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话好!起心动念了,我立刻就晓得,我又起心动念了;你晓得就觉了。怎么样保持觉?念佛人就用这一句佛号,马上把念头转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把这念头换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觉,无量觉,觉而不迷,这是真会修行,真会用功。转烦恼为菩提,是这么个转法,要转得快,当然最好第一个妄念起来了,第二念就转成阿弥陀佛,这了不起!我们现在一般大概念头起来,那个妄念总有十几、二十、三十个才想起阿弥陀佛,也好还不迟,所以要会用功。
  接著这论文里面说「如今修道者」,长者讲「如今」是唐朝时候,李长者他是唐朝的宗室,也就是皇族。他能够舍富贵,虽然没有出家,跟出家人没有两样,几乎也是三衣一钵,很了不起!这真的都是再来人,决定不是凡夫。他写《华严经》注解,发了这心想给《华严经》做个注解,想找一个清净的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