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三卷-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要进一步指出: 
第一,嵇康的思想与四本论中的王广相近,王广主张才性离,嵇康主张
“明胆殊用,不能相生”,“明胆异气,不能相生”,“元气陶铄,众生禀
焉。赋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明胆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爱憎属我,贤愚属彼”,“外内殊用,彼我异名”。(声无哀乐论)他似
是四本论离异的一派,换言之,是党于曹氏而拒斥司马氏的一派。
第二,儒学名门出身的司马氏“以孝治天下”(晋书三十三,列传第三, 
何曾传,何曾谓司马昭语),而阮籍嵇康等居丧饮酒食肉,非毁礼法;司马
氏企图以强暴的力量夺取魏之天下,而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以为“在
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与山巨源绝交书);司马氏欲借禅让以
文饰篡夺,而嵇康“轻贱唐虞而笑大禹”(卜疑);朝廷任用王凌、毋丘俭、
诸葛诞于外,而司马氏一一加以剪灭,嵇康则借周公诛管蔡的事,声辩管蔡
无罪,为王凌毋丘俭等张目。“管蔡皆服教殉义,忠诚自然,卒遇大变,不

能自通,忠于乃心,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翼存天子,甘心
毁旦。斯乃愚诚愤发,所以侥祸也。”(管蔡论,这又与高贵乡公问博士语
互相呼应。)他在行为言论上,特别是言论上,处处直接诋呵司马氏的政治
行为与治术,终于以吕安不孝罪,被引入狱。司隶校尉“锺会廷论之曰:‘今
皇道开明,四海风靡,边鄙无诡随之民,街巷无异口之议。而康上不臣天子, 
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昔太公诛华士, 
孔子戮少正卯,以其负才乱群惑众也。今不诛康,无以清洁王道。’于是录
康闭狱。”(世说雅量第六注引文士传)这是以思想罪论诛的,表现了专制
主义特别手法。
第三,嵇康反对司马氏,不仅表现在思想上,而且表现在行为上。三国
志王粲传注引世语:“毋丘俭反,康有力,且欲起兵应之。以问山涛,涛曰
不可,俭亦已败。”这记录过于简略,我们无法获得更详尽的材料,以说明
嵇康在当时如何作政治军事上的反司马氏的活动。但我们从侧面却有很多材
料证明嵇康是当时一种运动与风会的领导人物,而这种运动与风会是反司马
氏的。三国志王粲传说:“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 
这“尚奇任侠”四字,说明嵇康是个活动分子,并不是一般所理解的一个仅
仅“好言老庄”的玄虚人物。据王隐晋书:“康之下狱,太学生数千人请之, 
于是豪俊皆随康入狱。”(世说雅量第六注引)太学生数千人与当时豪俊为
之请命,随之入狱,这事实指明嵇康的社会关系的不平常,与三国志所说“尚
奇任侠”是可以互相发明的。嵇康虽为谯国人,而大半生时间,是在河内郡
度过的,偶然也居住在洛阳。(世说德行第一注引康别传曰:“所知王濬冲
(戎)在襄城(属河内郡)面数百,未尝见其疾声朱颜。”可知在河内住居
甚久。世说言语注引向秀别传:“常与嵇康偶锻于洛邑,与吕安灌园于山阳。” 
又世说言语注引嵇绍赵至叙:“至年十四,入太学观,时先君(嵇康)在学
写石经古文。”可知康亦偶至洛阳。)河内为魏宗室所居,洛阳系帝京所在, 
都是政治神经最敏锐的地方。嵇康在河内,与阮籍山涛王戎等周旋,所谓竹
林七贤这一种任达放诞的风气,便是在这里形成的。水经注清水注:“邓城
西北七贤祠,筠篁列植,冬夏不变贞萋,魏步兵校尉阮籍等同居山阳时,人
号为竹林也。水南径邓城,名之为邓渎。”则七贤所傲嬉的竹林,所谓“把
臂入林”的竹林,即在河内。而所以要任达放诞,住在山阳(属河内),据
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则是为了拒绝司马氏的辟召。“大将军尝欲辟康,康
既有绝世之言,又从子不善,避之河东,或云避地。”则这一种避世放诞的
行为蔚成一种风气,乃是消极的使司马氏无从辟召,抽空司马氏的政治班底, 
使它的力量无由壮大的一种不合作行为。在这一风气下,以七贤为中心,团
结了好些人物。如吕安,赵至等都是七贤以外的人物,而与嵇康一道同风。
(世说言语注引向秀别传:“秀字子期,河内人,少为同郡山涛所知,又与
谯国嵇康东平吕安友善,并有拔俗之韵,其进止无不同,而造事营生业亦不
异。常与嵇康偶锻于洛邑,与吕安灌园于山阳,不虑家之有无。”)除进止
相同外,即灌园锻铁等造事营生业,亦无不同。这就是锺会所说“上不臣天
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的“乱群惑
众”的行为。嵇康在洛阳,据嵇绍赵至叙,是为了写石经。太学生跟他发生
关系,当在此时。此外,他又与向秀一起锻铁。这锻铁是颇有意味的事,他
锻成的东西,不一定卖钱,有时是送人的。世说注引文士传:“康性绝巧, 
能锻铁。家虽贫,人有说(悦)锻者,康不受直。”倘所锻者为兵器之类,

而又赠人不受直,则这一锻铁,就含有生产以外的特殊意义了。(佐证不多, 
我们不宜穿凿)因此,嵇康的尚奇任侠,与避地退隐,是生活态度上的矛盾。
对积极援助魏室来讲,他尚奇任侠;对消极堵塞司马氏的人事辟召来讲,他
避地退隐,饮酒清谈。在嵇康死后,阮籍则为郑冲作劝进文,向秀则举郡计
入洛,七贤的避地退隐的风会就被击破了。
第四,嵇康对司马氏的拉拢是毫不迁就的。魏氏春秋说,大将军欲辟康, 
而康避地。他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明白地拒绝山涛的荐引。这就触怒了司马
氏。嵇康对司马氏幕府中的论客及阴谋家锺会,更是不假辞色。“锺士秀精
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锺要于时贤隽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
期为佐鼓排,康扬锺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锺起去,康曰:‘何
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锺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世说) 
魏氏春秋也有同样记载:“锺会为大将军所昵,闻康名而造之。会名公子, 
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康方箕踞而锻,会至,不为之礼。康问
会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有所闻而来,有所见而去。’ 
会深衔之。”这里的何所闻何所见,与闻所闻见所见(或有所闻有所见), 
不仅是词锋的两不相让,也双关着锺会的觇伺的任务。因为司马氏善用间谍, 
史有明文,而锺会则为重要间谍之一,常替司马氏觇伺其政敌,故特以“闻” 
“见”来说。
分析了嵇康在曹氏与司马氏的政治斗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乃可以进
一步具体把握到嵇康的性格与身世的全貌。
在嵇康的著作中,有不少心理上的自觉的抒写,是反映着他的性格的。
在绝交书中,在家诫中,在卜疑中,在幽愤诗中,保留有此类材料不少。这
种自觉的抒写,与别人对他的性格的客观的评述,比较参稽起来,有很多足
从互相发明之处。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
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
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 
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又读
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犹禽鹿,少见
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 
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 
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土所绳, 
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吾以不如嗣宗之贤,而有慢弛之阙。
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
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心
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
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
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
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几,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 
欲自勉强,则不能之,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从此为重。已为未
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惧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 
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誊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
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
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万机缠其心,世故烦其虑,七不堪也。

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
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 
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又闻道士遣言,饵
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 
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
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
者。。。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
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与山巨源绝交书) 
这虽是与山巨源绝交的书,却也象征着是与司马氏政权绝交的书;这虽
是一篇个人生活态度上与性格上的自觉的独白,却也是一篇代表了整个竹林
七贤的生活态度与表示着一时风会所趋的意义重大的宣言。分析基内容,要
点有八:(一)性情疏懒,(二)不能守礼法,(三)讨厌世俗的酬酢应对, 
(四)讨厌俗人,(五)不会办公事,(六)非汤武而薄周孔,为显世教所
不容,(七)喜欢骂人,(八)恣意放纵性情,隐居养志。总而言之,他只
是我行我素,不愿与司马氏以及司马氏手下的一班人物来往。这正是竹林七
贤在生活态度上,从而也是政治态度上的最明确具体的表白。
在卜疑篇中,嵇康假托“有宏达先生者”,来比拟自己的志量,末后又
借太史贞父的赞语,作为对自己心性行为的慰解,也是一篇有价值的性格上
自觉的抒陈。
“有宏达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方而不制,廉而不割。超
世独步,怀玉被褐。交不苟合,仕不期达。常以为忠、信、笃、敬,直
道而行之,可以居九夷,游八蛮,浮沧海,践河源。甲兵不足忌,猛兽
不为患。是以机心不存,泊然纯素,从容纵肆,遗忘好恶。以天道为一
指,不识品物之细故也。然而大道既隐,智巧滋繁,世俗胶加,人情万
端。利之所在,若鸟之逐鸾。富为积蠹,贵为聚怨。动者多累,静者鲜
患。尔乃思丘中之德士,乐川上之执竿也。。。 
太史贞父曰:。。若先生者,文明在中,见素抱朴。内不愧心,外
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鉴乎古今,涤情荡欲。夫如是,吕梁可
以游,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