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千三百多字,《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概只有七百字,用它来代替戒律。因为现在出家人已经戒律威仪边都不沾了,说了也没有用处,不肯做。台湾不错,这个《沙弥律仪》有人发心,各种注解统统会集起来印成一大册,好像流通量也不少,摆在书架上满好看的,几个人认真去读诵、去研究、去依教奉行?祖师大德的确是苦口婆心,帮助我们天天觉悟,帮助我们天天改进,用了许许多多方法,问题我们要能跟他配合,就真正能得受用,向圆满的方向迈进。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甚坚牢世界,佛名号第四句:
  【或名不动。】
  这个名号与前面「安住」的意思很接近。我们看到这个名号,在现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信心不动、愿心不动,这两条最重要。有信有愿,还要选修的法门绝不动摇,因此在选择法门的时候要很谨慎,自己不能确定,要求善知识。善知识也是缘分,古德常讲可遇不可求,实在求不到,听佛的话总不会错。佛怎么说?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就把心安在净土上,专修净土。
  净土修学的经论就是「五经一论」,也有六种,我这六种是全都修?还是选个一两种?怎么个选法?这句佛号如何受持?这里头也有不少问题。大的原则、大的方向,决定不能够变动,这些小节可以常常试验,取舍的标准各人不相同,适合我个人的根性,我学习不感觉得困难,我修持觉得功夫很得力,那就适合自己的根性。如果感觉得很困难,学习相当长的时间功夫不得力,妄想杂念伏不住,毛病习气常常起现行,那就得要想方法来对治了。为什么?这些东西是我们学习途径当中的障碍,障碍要不能把它排除,功夫怎么能得力?这些事情总在个人,个人真有心,真想干,自然就有感应,为什么?真心想学,真心想干,这里头就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虽然我们还没有去求佛菩萨,这是冥感,那佛菩萨的应有显应,也有冥应。人有善愿,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人有恶愿尚且有成就,善愿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我们要有信心,在必要的时候,真的要求佛菩萨加持。
  在行门上,有很多人到晚年才收心,我跟诸位提到过,我在早年遇到一位钟老居士,在台湾屏东遇到的,八十多岁回头,老实念佛,这个时候他心定,他不动了。学过禅,学过密,学过教,学过许多法门,浪费了几十年的时间,到最后晓得统统不得力,回过头来老实念佛。我们要晓得,他有那么长的寿命,如果是六十、七十,不到八十就走了,怎么办?想念佛,没有时间给你了。这是我们看到这个样子,不能不动心,要觉悟!尤其是现代这个时代灾难多,天灾人祸,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频率一年比一年多,伤害一年比一年大。如果你要是真正细心去研究,二次大战之后或者你更前,二十世纪这一百年当中,你要做一个统计,每年有哪些灾难?受害的人有多少?你统计一下,你会寒毛直竖。在这样的生活环境当中,我们抉择法门就非常重要了。净土法门,祖师说得好,「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根性利的,你修学这个法门成功高;根性再钝的,完全没有记性,只要六字洪名一直念到底,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能得生。所以十方诸佛赞叹。
  一般修净土的同学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心不定。我们常讲放不下,他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把他这一生往生的机缘障碍住了,非常可惜。所以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放下身心世界,放下万缘。这一句话听起来老生常谈,它是一句实话,是一句修净土人最重要的一句话。这一句话果然你能听得进去,你能依教奉行,哪有不成就的!第五个名号:
  【或名妙眼。】
  『妙眼』就是妙观察。我们六道凡夫的眼不妙,纵然是天人,天人有天眼了,还是不妙。怎样才妙?转识成智就妙了。怎样把眼识转变成妙观察智?实实在在讲,不是在眼识上转,是在第六意识。法相家告诉我们,眼能见,能见是眼识,见了之后,你能够分别,能分别的是意识不是眼识;眼识能见不能分别。分别之后,你就想执著,你想控制它、想占有它,那是第七末那识。所以这两个东西不妙,这两个东西天天在造业,无有中断的在造业,一个分别、一个执著。所以佛教给我们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那这个眼就妙了,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妙观察里面没有分别,平等性里面没有执著,这个时候叫「妙眼」。
  现在我们会不会修?怎么个修法?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练功。《华严》末后一品「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叫历事练心,你要不经历这些事,你怎么练法?要在事相上练,这个智慧才是真的,经过检验的,不是闭门造车。这从前方东美先生常跟我讲,佛法的智慧是经过历练的,符合科学的精神,不是凭空想像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尽量少分别、少执著,希望这个分别执著一年比一年轻,一个月比一个月轻,那你就有进步了。
  可是这些事情,你要知道对自己要这样做,接引初学又不能不分别,又不能不执著,所以许许多多设施是为接引初学的,不是为自己,这个事一定要知道。初学佛法的人,你要把标准定得太高,他不敢进来,所以你一定要懂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没有出家,那几年常常到寺院去借经本来看。有些经本不能借出来的,星期假日去抄经,带著笔记本去抄经,所以跟寺庙就很熟,也常常在寺庙里面吃饭。知道寺庙里面的厨师,名厨,高待遇聘请的,是不是出家人要享受?那倒不见得。
  为什么要请一流的厨师?信徒要。这是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接引众生「先以利欲勾」,勾引他了,「后令入佛智」,那是一种手段。众生好吃,这个道场的菜做得真好,你吃了一次之后,常常想念它,常常想去,他的目的达到了,目的就在此地。常常来常常来,慢慢的你就学佛了。所以接引众生的手段,出家人的衣著威仪亦复如是。你们看到大和尚穿的是黄色的海青、红色的袈裟。现在袈裟上还绣的有佛像,如不如法?跟诸位说不如法!佛在《戒经》里头不是这个讲法。他为什么要这个打扮?也是方便接引众生,众生喜欢!恒顺众生,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要明了。
  早年我初出家,我穿的黄海青红袈裟好像第一次是在香港,香港那边听众结缘的,升座讲经庄严,行,年轻、随缘。我是到韩馆长往生,我觉得这个不对。韩馆长不是普通人,我们不能用世俗眼光来看待,一定要如法,我们换成咖啡色的袈裟,就是二十五条衣,整个华藏图书馆统统换了。我们换这个衣有感应。我很欢喜,因为从来没有人想到过,我想到的时候是很久了。好像我第一件咖啡色的二十五条衣,是在李炳南老师往生之前做的,我请裁缝,他们说:从来没有人做过这个。我说:你替我做一件。这个衣服送来之后,好像没有几天,李老师往生了,所以我到台中去参加他这些仪式,我搭的衣就是咖啡色的,第一次。
  韩馆长往生,我们图书馆全部都换了,换了的时候,我找永和做僧服的店,请他老板帮帮忙,希望尽快,因为我们的人很多,赶紧把这个衣服赶出来。老板来见我的时候,他说:这个事情我知道了。我说:奇怪,你怎么会知道?他说中午阿弥陀佛来告诉他的。阿弥陀佛怎么告诉你的?他中午睡午觉做了个梦,阿弥陀佛告诉他:图书馆有要紧的事情,你要赶快替它做,做这二十五条衣,咖啡色的。我说有这种事情?是的。我听了很欢喜,我们这个想法作法没错。老板讲衣服料子都已经准备好了,马上量尺寸,有感应!这个感应就证明我们做了个如法的事情,我们这个事情没做错。我们决定还没有通知这个僧服店,僧服店老板在梦中阿弥陀佛就告诉他了,不可思议!增长我们的信心,消除我们的疑虑,因为这个服装颜色从来没有人穿过。所以一切不为自己,我们的智慧眼就开了,叫妙眼。这里头夹杂著有自私、有名利,眼就瞎了,智也没有了,妙眼就没有了,决定不能够夹杂。第六个名号:
  【或名顶王。】
  顶在前面讲得很多,『顶』是到最尖端,当然这是指如来果地,因为等觉菩萨上面还有位次,他还没到顶,妙觉位到顶了,他上头没有,真的是无上正等正觉。『王』是取自在的意思,这个好懂。像这些名号,佛都示现给我们一个目标,大概就是警惕我们,不要得少为足。四弘誓愿里头一定要常常记住,「佛道无上誓愿成」,你证得阿罗汉果位,证得法身菩萨果位,不可以满足。现在人稍稍有一点点小成就,值得骄傲,这不可以,不能骄傲,你上面层次还多得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骄傲是烦恼!要知道。贪瞋痴慢,你看看仅次於三毒,根本烦恼,傲慢。傲慢习气不除,障菩提道,不但障碍果证,连开悟都被障碍了。佛法断傲慢非常重视,用什么方法来折伏傲慢?用礼敬。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个「礼敬诸佛」,它对治的毛病就是傲慢。礼敬什么时候修圆满?傲慢心断了,确实没有了,礼敬诸佛这一条你修圆满了。下面第七句:
  【或名自在音。】
  『自在音』就是圆音,前面我们在北方念过有「瑿罗跋那」,瑿罗跋那翻成中国意思,圆音自在,这跟那个意思完全相同。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才是「自在音」。可不可能?在理论上讲,可能。现在人很聪明,发明的机器自动翻译的,无论什么地方的言语,都能翻成我们熟悉的言语,不需要用人,这是用机械达到自在。我们现在明了,「自在音」是从法性里面流出来的,一切众生共有法性,所以他没有障碍。众生的言语为什么会产生障碍?他是从意识心里面发出来的。意识心有障碍,自性没有障碍。
  现在很作兴手语,言语听不懂用手语,手语今天在全世界是统一的,是非常好的方法。佛用,佛陀在世就用得很多,佛教里头叫手印,现在人叫手语。你看手做一个什么动作,你就晓得那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也找到一个手语内行的,我想请他来教,给我们上课,他也答应了。等我们教室建好之后,可以使用了,我们就邀请。手语也算是自在音里头的一分。下面一个名号:
  【或名一切施。】
  这个名号肯定是对一些吝啬的众生,不肯修布施,名利心很重,占有的执著很重,佛在此地示现给他看,一切外财内财,财施、法施、无畏施,没有一样不施舍。佛教九法界众生,没有见性之前,布施能帮助你见性。为什么?你心目当中所贪爱的那是什么?那是迷,那是贪,那是痴,这是烦恼。烦恼障碍你自性,布施是帮助你除去烦恼,烦恼除掉之后,你的自性性德就透出来了。所以『一切施』是个手段,帮助你明心见性,帮助你放下烦恼习气。你能够把见思烦恼布施掉,你就证阿罗汉果,你再能把尘沙烦恼布施掉,你就成法身菩萨。「施」是放下、是舍。为什么一切都要舍?《六祖坛经》里面说得好,「本来无一物」,只要有一物就是障碍。你要不舍,你就不能契入,你就不能证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