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别说火力支援舰不够,甚至连运兵船都不够。

如果按照在一年之内投送三百万地面部队计算,中国海军的运输船只的缺口在两百艘以上,而运输船的缺口就更大了。

显然,仅仅靠征用国内的船只根本无法满足作战需求。

十月底,在决定了攻打日本本土之后,冯承乾就返回北京,准备向国民议会提交一份针对外籍船只的征用法案。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冯承乾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第一百零九章 充分准备

第一百零九章

充分准备

十一月初,攻打日本本土的作战行动正式启动。。HaHaWx。

虽然吴铁生希望在一九四零年内登上日本本土,但是冯承乾认为,把登陆时间推迟到一九四一年初更加合理。主要就是,海军需要足够的时间完成准备工作,而且陆军也需要时间进行训练。

最终,冯承乾的意见占了上风。

按照订下的计划,登陆作战行动将在一九四一年一月上旬开始,登陆地点在九州岛南部地区。到时候,海军的西太平洋舰队将负责夺取与掌握制海权,空军将在朝鲜半岛南部与琉球群岛部署二千四百架作战飞机,陆战队投入两个师夺取登陆场,陆军将在第一阶段投入三十万地面部队。

可以说,兵力调动与部署是最简单的事情。

在十月底,陆战队就已集中了两个师与两个独立旅,而空军的作战飞机总量增加到了四千六百架,海军舰队也处于最佳状态,陆军集中的兵力超过了七十万。真正的难题,在于后勤保障。

为了支持三十多万官兵登陆日本本土,需要动用的海运力量十分庞大。

按照陆军提交的统计数据,在战役开始后的第一个月内,至少需要向前线运送一百二十万吨物资,而且百分之九十五得依靠海运,空运的帮助并不大,这就要求在战前调集上百艘船只,而且所有物资都得在此之前送到港口,甚至得装上货轮。如果物资不能及时送达,就算登陆成功,也无法扩大战果。

登陆时间大体确定下来后,轰炸日本本土的作战方案也加紧落实。

十一月十一日,釜山的最后一股日军投降,朝鲜半岛上的战斗宣告结束,登陆朝鲜的近八十万日军中,仅有不到两万人逃走,日军在这里付出了战死近三十万,伤俘近五十万官兵的巨大代价。

事实上,经过朝鲜一战,日本陆军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大战爆发之前,日本陆军一直主张北上,即攻打朝鲜,然后向中国进军,并且以此做为与海军抗衡的资本。虽然在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之后,日本陆军的地位大大降低,但是在军国主义集团中,包括东条英机等人都是陆军将领,因此日本陆军依然有很强的影响力。

结果就是,在海军的南下方针得到支持的同时,陆军的北上计划也得到了支持。

日军登陆朝鲜半岛之后,日本国内一度对胜利充满希望,似乎强大的日本陆军能在一夜之间扫荡整个朝鲜半岛,把战线推进到鸭绿江与图们江,甚至能够攻入中国东北,重现日俄战争后的辉煌历史。

虽然在此之后,日军在朝鲜半岛上的作战行动并不顺利,但是日本陆军、乃至日本当局都没有认识到朝鲜是个无底洞,而且日军在没有制海权、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在朝鲜战场上取胜。

接下来的几个月,日本陆军为了咸鱼翻身,一直在向朝鲜半岛增兵。

到九月底,也就是“第二次硫黄岛海战”之前,日本陆军已经向朝鲜运送了近八十万官兵,十四个主力师团中的十二个被派往朝鲜,二十八个预备役师团中的二十个也被陆续送往朝鲜。

也就是说,日本陆军有七成主力部队被用在了朝鲜。

在釜山被中国陆军攻克之后,日本陆军的主力部队几乎荡然无存。

战后,就有很多人认为,如果能够坚持海军的南下方针,日本陆军把主力部队用到南洋战场上,攻打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那么西太平洋战争绝对不会是这么个结局,日本至少不会这么快战败。

暂且不说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至少在一九四零年底,日本本土根本没有可守之兵。

虽然到一九四零年底,日本提前完成了第二阶段战争动员,总兵力扩充到六百万,其中陆军就独占了五百二十万,但是此时的日本陆军根本算上不是一支正规军,跟治安部队相差不大。

别的不说,在五百二十万日军的手里,总共只有不到三百万支步枪。

为了武装征召的军人,日本陆军甚至从仓库里翻出了在日清战争时使用过的步枪,在翻新后重新使用。

可以说,日本陆军用的仅仅是强大的兵力。

根据战后公布的统计数据,到一九四零年底,日本陆军总共只有不到一千辆坦克、而且全都是轻型坦克,此外口径在三十七毫米以上的火炮为三千四百余门、迫击炮与掷弹筒总共有两万三千余具、重机枪为一万七千挺、轻机枪为三万二千挺,此外还有大约两千支从美国进口的冲锋枪。

这算什么呢?

当时,中国陆军的一个包含一个装甲师、两个步兵师与两个独立旅的正规军中,有坦克四百余辆、火炮八百余门、迫击炮四百余门、重机枪一千二百余挺、轻机枪超过三千挺。

也就是说,日本陆军的装备总量,相当于五到七个中国陆军正规军。

到一九四零年底,中国陆军正规军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三十个,而且其中至少有十个是加强的主力军。

如果从装备总量上讲,中国陆军的规模相当于日本陆军的十倍。

日军有能力守住本土吗?

显然,当时最值得怀疑的,还是日军有没有能力阻止中国军队登陆。说直接点,只要中国军队成功登陆,日军战败的可能性就为百分之百。日军唯一的希望,就是把中国军队挡在国门之外。

可惜的是,日军连这点能力也没有。

要知道,抗登陆作战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系统工程,日本又是一个岛国,且由四个主要岛屿组成,海岸线极为漫长,有很多适合登陆的地点,比如在九州岛,就有长达三千多公里的海岸线需要守卫,其中有上千公里的海岸线较为平坦,适合陆战队上岸,也就需要日军重点守卫。

构筑海岸防御工事,绝对是在考验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

比如,修建碉堡等火力点需要大量的钢材与混凝土,修建堑壕不但需要巨大的人力,还需要动用大量物资。

虽然在战争爆发前,日本已经实现了工业化,而且其钢铁与水泥产量在世界范围内排名前十,但是日本严重缺乏资源,和平时期还能进口,战争时期遭到封锁之后,就没有办法进口原料了。

大战爆发后,日本国内就发起了一项捐助钢铁的运动,各家各户都把铁器捐了出来,甚至每十户人才能保留一把做饭用的菜刀。在“第二次硫黄岛海战”之后,日本当局甚至下令拆毁了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以此回收钢铁,供炼钢厂回炉。

问题是,这些举动对于战争消耗来说,只能算得上是杯水车薪。

以大战时期的标准衡量,即便日军只需要防卫九州岛,而且重点守卫大约一千二百公里长的海岸线,那么修建完善的海岸防御工事,也需要消耗三千多万吨钢材与大约一点五亿吨水泥。

这是个什么概念?

直到战败,日本在整个大战期间的钢铁产量不到八百万吨,水泥产量不到三千万吨。

不可否认,日本有着可观的人力资源。在大战爆发前,日本的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英国、美国、红俄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居全球第六的位置,人口总量接近八千万。问题是,早在二十多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用鲜血证明,人口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败的第一要素。在钢铁与烈火的战争中,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才是决定全面战争胜败的基本要素。

可惜的是,日本的工业实力在战争期间根本发挥不出来。

这一点,与英国极为相似。

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英国在一战的第二年就会战败。虽然在这次的世界大战中,美国也是日本的坚定支持者,但是交战对手已经吸取了一战的经验教训,从一开始就对日本实施战略封锁,让美国的援助显得微不足道。

要知道,受中国海军远洋潜艇威胁,美国的对日出口量已经锐减了百分之七十。

随着中国海军全面夺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权,美国的对日出口将全面瘫痪。除非美国立即参战,不然日本别想得到美国的援助。

当时,吴铁生主张在一九四零年攻打日本本土,就是看清楚了日本的处境。

吴铁生有个最大的担忧,即美国在一九四一年参战之后,海军将无法全力支援陆军攻打日本本土。

到时候,陆军必然会在日本经历一场残酷、血腥的战争,才能取得胜利。

早一天登上日本本土,为胜利付出的代价就少一分。

事实上,冯承乾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没有全盘否决吴铁生提出的作战方案,只是把登陆时间推迟了一个月左右。

显然,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有了这一个月,中国军队就能做好充分准备。

只是,这一个月过得并不平静。

第一百一十章 关键时刻

第一百一十章

关键时刻

十月底,德俄战场上也归于平静。

因为谁也没有料到冬季会提前一个半月到来,到十月下旬,乌克兰平原的昼间气温就降到了零下二十摄氏度以下,夜间气温更是低于零下四十摄氏度,所以德军不得不在十月底暂停了进攻行动。

到此,围歼乌克兰方面军的作战行动告吹。

所幸的是,德军并没有损失多少战果。在德军停下来的时候,其前锋部队已经抵达基辅西面大约一百公里处,超过六十万俄军被困在德军的包围圈里面,而且守卫基辅的俄军也损失了将近二十万人。

更重要的是,严寒同样对俄军造成了影响,使俄军难以突围,也难以发起反击。

当时,德军与俄军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即为冬季作战的准备工作都没就绪,甚至连冬季被服都没有发放下去。在德军的前线部队中,德军官兵甚至得裹着秋季的毛毯在冰天雪地里与俄军作战。同样的,俄军也要经受严寒的考验,冻死冻伤的俄军官兵甚至超过了战斗伤亡。

万幸的是,俄军根本没有能力在冬季发动反击。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到一九四零年底,俄军的伤亡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万,而且有近百万官兵被俘。更重要的是,俄军损失的都是靠前部署的主力部队,反而是留在后面的预备役部队没有遭受多大损失。

别忘了,在德军发起进攻之前,俄军也在为进攻做准备。结果就是,俄军把大批主力部队摆到了战线前方,也就是靠近德俄边境的进攻出发地,也就在战斗中首当其冲的遭到了德军的重点打击。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影响了俄军的战斗力。

这就是从一九三三年开始,到一九三九年才结束的大清洗。

在这六年的“恐怖时期”中,俄军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将官、百分之八十的校官与百分之四十的尉官遭到清洗,被以各种罪名处决,或者是被秘密处决,其中包括大批在抗击外国入侵战争中表现卓著的军官。

大清洗之后,俄军的战斗力跌到了谷底。

可以说,在德俄战争爆发的时候,俄军中甚至没有足够多的基层军官,也就不得不把大批士兵提拔为军官。

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