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8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实现了他少年时的鸿鹄之志。
                    
      浪漫诗风之祖——屈原
                   
    屈原(前 340~前 278),名平,字原,战国时代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
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其传世之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他的作品富有独创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极其深
远的影响。
    少年时代,屈原家住山上,每天读书必须跨过湍急的溪水,穿过苍苍林
莽到山下的乐平里。他早去晚归,家里人很不放心,妈妈常让姐姐屈须到书
房去接他。
    一天,浓重的夜色笼罩着山头,屈原还没有回来。屈须到山下书房问塾
师,知道弟弟背完晚书,第一个离开书房回家了。屈须返回家里,屈原还没
回来。妈妈着急了,连忙求邻居帮忙到溪涧和后山上去找。结果,到处不见
屈原的影儿。妈妈失望地回到家,一进门,却看见屈原正吃饭呢。问他刚才
到哪儿去了,他只是笑笑,就是不说话。
    这件事引起了姐姐的好奇。第二天下午,屈须早早赶到书房,等弟弟背
完晚书,便悄悄地跟在后边。穿过树林,越过溪流,她跟着,跟着,只见屈
原在溪旁一闪,不见了。屈须以为弟弟回家了,可是到了家里,才知道弟弟
并没有回来。屈须更加奇怪,就又返回去找弟弟。
    原来,小溪旁边有一个天然岩洞,每天放学以后,屈原总要钻进这个岩
洞里刻苦读书。这个岩洞虽然不大,但景物别致:洞壁如浮雕图案,花鸟虫
草,情态各异;洞顶悬挂着石钟乳,千姿百态,水顺着钟乳石尖一滴一滴地
滴下来,叮咚叮咚,犹如玉落银盘,更显得洞里幽静深邃。这天,屈原照例
走进洞里,来到他早已支好的石桌石凳旁边,把小藤包放在桌上,掏出书本,
端坐在凳子上,低声背诵起来。他哼着哼着,不禁声音渐渐激昂起来,音韵
深沉,宛如惊涛拍岸……过了一会儿,他义坐下来,双手托腮,疲惫地闭上
双目。

    恍惚间,屈原看见一个人影从石缝中走出来,提着衣裙,飘飘悠悠地来
到屈原身旁,舞着长袖,向他施礼,然后捧着一叠厚厚的书简献给他。屈原
不由心中一怔:难道真是仙女面传天书吗?他急忙参拜仙女,接过书一看,
原来是一部《楚声》。“渔夫歌”“五谷调”“砍柴曲”“蚕花谣”“越人
歌”……尽是楚国各地民歌民谣。屈原惊疑道:“人间烟火之事,上天如何
知道?”他分外激动,再拜仙女,低声问道:“好诗向谁求?请仙姑赐教。”
说完,抬头一看,眼前仙姑已不知去向,手中天书也无影无踪。半晌,听见
一女子的声音:“真诗乃在民间!”这声音把屈原弄懵了。“仙姑在哪里?”
屈原惊叫着,回头一看,原来是姐姐屈须。屈须寻到洞里,见弟弟打盹,说
着梦话,便答了一句,这才使屈原从迷梦中清醒过来。
    屈须一边责备弟弟,一边拉着他向洞外走。一出洞,姐弟俩便听见山上
传来丁丁(zhēng)的伐木声和悠扬的山歌声。屈原央求着:“好姐姐,咱们
听一会好吗?”姐弟俩坐在溪边,只听见:
    河水清清哟,波汶像连环
    栽秧割稻你不管哟,凭什么千捆万捆往家搬?……
    屈原听到这歌声带着无比的愤怒和怨恨,深深地感叹道:“果真‘好诗
在民间’。”他边听边记,记好了就读给姐姐听,直到很晚了才回到家中。
    从此,屈原常找樵夫、猎人、渔翁、蚕女、巫师等采集民间歌谣,并在
小溪旁这个岩洞里加以整理、吟咏。这为他后来创造出文学的一种形式——
骚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屈原以后官至三闾大夫,因直谏而遭贬。他爱国的抱负无法施展,于公
元前 278 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史家之绝唱——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 145~前 87),陕西韩城人。他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
学家和思想家。他写的《史记》,计 130 篇,约 50 万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
武帝太初元年约三千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的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历
史的总结,也是光耀千古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
腾,风景十分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常常
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
艰苦的习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 10 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
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
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后
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
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
历史学家。
    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
近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
你。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你读书吧。”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
了望父亲,说:“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 我读得对不对?”
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
    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

相信无师自通,也不相信传说中的神人点化。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
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羊群翻过
村东的小山,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
惹人喜爱。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
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索绕回荡。看着这一切,父亲
全明白了。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从 20 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
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
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他还如饥似渴地
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就在他写《史记》的时
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
    司马迁出狱后继续写作,经过前后 10 年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史
记》。这部巨著,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博学多能——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
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
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
很早就闻名乡里。
    据史书记载,他 10 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
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
    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
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
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
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
这简直是太美妙了。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
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广漠的星空
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
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
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后
来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
《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
了中原地区能看到的 2500 颗星星,并且绘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他
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创造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能飞行数
里的木鸟。
    渴求知识的张衡总是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不满 17 岁时,他辞别父母独
身一人到外地访师求学。在古都长安,他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
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和世态人情。在当时的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不少有
学问的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崔瑗,精通天文、数学、历法,还是很有名气的
书法家。张衡登门向他求教。正是由于他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
面获益匪浅。除了在天文学方面有杰出成就外,在地震学的研究上也是举世

瞩目的,他创制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相类似的仪器问世早 1700 多年。他还是
东汉六大画家之一,他写的《二京赋》“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为人们所
津津乐道。


    河南省南阳县的北面有张衡墓和平子读书台,墓碑上有郭沫若的题词: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
                    
        中华医神——华佗
                   
    华佗(141~208),安徽省毫县人,东汉外科医生。他首创了“麻沸散”,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麻醉技术进行手术的医生,成为我国古代医学家中
杰出的代表人物。
    华佗 7 岁死了父亲,哥哥被抓去充军,一去不返,音信全无。家庭十分
贫困,只有小华佗和母亲相依为命。
    华佗从小爱好读书,富有钻研精神,对医学饶有兴趣。在母亲的教育下,
小华佗立志不图官位,愿为良医,以救民济世为本。
    后来,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忽冷忽热,周身疼痛,皮肉肿胀。华佗
请来很有名气的大夫治病,也不见成效。母亲病故前对华佗说:“孩子,记
住你的父母都是被这种古怪的病折磨死的。我希望你早日学成医术,好让百
姓少受疾病之苦!”
    母亲的去世激发了华佗发愤学医、普济众生的决心。他来到城里,要拜
父亲的生前好友蔡医生为师学医。蔡医生开始不想收华佗为徒,可是一想,
华佗父亲生前是自己的老朋友,朋友一死,转眼不认人,也太不讲情义了。
所以,他想考考华佗,如果他是一块做医生的料,就收;不行,就不收。
    蔡医生主意已定。他见几位徒弟正在院子里采桑叶,而最高处枝条上的
桑叶够不着,便向华佗说:“一你能设法把最高的桑叶采下来吗?”华佗说:
“能。”他叫人取了根绳子,拴上块小石子,只一抛,绳子抛过枝条,树枝
被压下来,桑叶就采到了。蔡医生又看见两只山羊在斗架,眼都斗红了,谁
也拉个开,就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