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5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这就知道看破、放下是助行;正行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正行,有正有助。再上去,第九「一道甚深」,这就跟一乘相应。我们一生要做的、要学习的,决定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生当中可以做得到,如果你的目标太多了,方向多了,你很难成就。最后是「佛境界甚深」。这是「菩萨问明品」里面所讲的。
  接著下面给我们讲的就是前面这一品,「净行品,一百四十大愿」,这我们读过,长者讲整数,实际上是一百四十一大愿,「即是十信心位所发大愿,成大悲门,具普贤行」。大愿,我们看到是一百四十一愿,我们在介绍的时候跟诸位说过,这一百四十一愿,每一愿都具足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又说过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每一愿里面都具足「净行品」的一百四十一愿,这个不能不懂。一百四十一愿里面缺一条,十大愿王就不圆满,譬如「礼敬诸佛」,礼敬诸佛怎么落实?一百四十一愿圆满,礼敬诸佛圆满;怎样修「称赞如来」?一百四十一愿圆满了,称赞如来就圆满了;一百四十一愿圆满了,「广修供养」就圆满了;一百四十一愿圆满了,「忏悔业障」就圆满。所以它是具足普贤行,一百四十一愿是纲领,你不要以为一愿就是一法,你要知道《华严经》上常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无量,无量即一,每一愿展开来是无量细行,这才是圆融无碍。
  一就是一,不通第二,错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这是华严境界,这个不能不知道,你要不知道,你这个修行无从下手。说实在的,真的把这个意思搞清楚,难,太难了。我们每位同修你能在这个讲堂坐两个小时,听这一段讲演,这个不是凡人。凡人你看看我们门口走来走去的有多少,我们这个大楼上上下下住的有多少,我们道场在这里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来听过一次。从这个地方你就能想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比闻佛法容易,闻佛法实在是难上之难,尤其是听到《华严》、听到《无量寿》,希有的因缘。这缘从哪来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这一生当中好不容易又遇到了。遇到的人多,当面错过的人也多,真正遇到了,把它抓紧了,能解能行,这一生成就,这种人不多。虽然不多,佛说得好,「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就知道佛法为什么住世?还有一个人得度,还有一个人需要,法在这个世间就不会断灭,如果一个人都没有了,法肯定就灭了,不舍一人!
  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要省思,佛不舍一人,我们能不能舍?要学佛、要学菩萨,我们也要做到不舍一人,怎么不舍法?一定要学佛。佛把众生的根性大分,善根成熟的人、善根增长的人、有善根的人、没有善根的人,四等,这就是观机。对於善根成熟的人,就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要帮助他成就,成就什么?帮助他成佛,这不舍他。善根增长的人,要帮助他提升;实在讲善根增长,从《华严》这一条路上他不能成就,从《无量寿》这个法门肯定成就。《华严》帮助众生真的是两条路,上上根人,不必经过极乐世界,他就入华藏;中下根性,帮助他善根增长,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有善根的人,他这一生不能成就,帮助他善根增长,没有善根的人,帮助他种善根,一个都不舍。
  如果你遇到一个没有善根的,对佛法根本就不接受的,说你是迷信,那怎么办?佛有办法,我们学会了,让他看到佛像,听到一句名号,听到一句经典,「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把善根在他阿赖耶识里面种下去了,没有放弃他,所以佛的这个形像就给很多人种了善根。在家居士,人家不知道你是居士,不知道你是学佛的,手上拿一串念珠就行,你走在街上,一看那是念佛的,那是佛教,就行了。现在夏天到了,我们这些年做了很多T恤跟大家结缘,上面都写上「南无阿弥陀佛」,走出去之后他看到,有意无意的看一眼、念一句,统统种了善根。你到街上走几圈,度好多众生,这些众生将来都跟你有缘,你成佛的时候他都是你的弟子,要会!
  我看到有一张文件,大公报的,大概又是到我们这里拉广告,好,我们七月份要做一个中元超度法会,可以在大公报上登,上面大字写几个,「南无阿弥陀佛」,每个看报纸的人看到就种善根。特别是在家同修们经商的,经商你们都要做广告,广告旁边加一个「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加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不要再多费钱,就在广告上加几个字,你就度很多很多众生,帮助很多很多人种善根。这个话我说了几十年,早年在台湾讲经就劝工商界的同修们,要懂得,不要怕人家说我们是迷信,没有关系,因为他讲我们迷信,那个佛的种子已经种在阿赖耶识里头。所以我教学生,因为那时候在大专讲座教学,我教学生怎么帮助你的同学,度你的同学?学生在教室有课本,通常课本都会写个名字,写个自己的名字,我就告诉大家,你们不要写名字,写阿弥陀佛,别的同学一看,这是阿弥陀佛的,念一句、看一眼,同学全都被你度了。
  在学校里,手里可以拿一串念珠,不要怕人说你是迷信,校园走一圈你说度多少人。每天这样做,他每天看,那就是阿赖耶识里面佛种子力量加强了,这就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人人做得到,只要你有小小的智慧,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做法。我们居住的房舍贴一个「佛」字,来来往往人看到,那个佛的种子就全印在阿赖耶识里,所以要懂、要会。一切时、一切处都给众生做增上缘,念念不忘帮助众生,度就是帮助的意思,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真因就是佛法。所以如何把佛法介绍给他,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长时间的工作,现在他没有成熟,我们有没有成熟的办法,成熟再有成熟的办法,不能够不知道。
  这一百四十一愿我们刚刚学过,我们初学的同学能不能学?说老实话,「净行品」可以读,很不容易做到,原因在哪里?我们基础的教育疏忽了,无法真正落实。基础教育,我常讲儒释道的根本课程,基础的教育决定不能疏忽,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经》,这是三教的根本,学习三教的启蒙,从哪里学起?从这里学起就对了。可是这里头有浅深差别不相同,从最浅的扎根,弟子规是最浅的,先从这里扎根,要要求自己。我们在庐江文化中心,要求这些种子老师们两个月落实,他们都是学校老师,都有教学经验,可以这样要求他,两个月百分之百的做到,为什么?然后你才能教人,别人服你,你教别人,你自己没有做到,别人不服。
  所以我也常说,释迦、孔子他们教学,为什么产生那么大的效果?原因没有别的,他做到了,做到以后再说,哪个不服?哪个人不相信?所以他那个教学的成就可观,道理在此地。贤人就差一等,贤人是什么?说到之后肯定做到,说到以后做到,那个感召的力量就差一级,没有释迦、孔子那么强。如果是说我教你,我说到我自己没有做到,跟你学的人会在背后议论你,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你是骗人的。所以做到而后说到是圣人,说到确实能做到是贤人,说到做不到叫骗人。骗人早晚会被人拆穿,拆穿之后一文不值,哪里产生效果?
  所以我们要想真的有成就,成就自己,利益众生,一定要把儒释道这三个根扎稳,希望能在一年当中做到,非常认真的学习。对人、对事、对物,从心里面改过自新,一切时、一切处自自然然落实《弟子规》、落实《感应篇》、落实《十善业》,我们的根就扎稳了,然后无论儒释道,你修哪个法门,学习哪一部经论,决定成就。如果你没有这三个根,或者三个根扎得不稳,你要想成就就非常困难。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没有别的秘密,就是这个根扎得稳,这个我们不能不懂。过去不懂没有关系,今天懂了今天就干。
  自己烦恼习气太重,精神提不起来,你就看《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一遍一遍的看,看个十遍,二十遍,三十遍,惭愧心生起来了,它是非常好的增上缘,然后你想想为什么他能改过我不能?俞净意改过的时候是五十岁,不是年轻人,四十多岁,接近五十岁。他不是年轻时候学的,年轻时候造许多罪业,自己迷惑颠倒,茫然无知,贡高我慢,还自以为是,他还有一点善心,灶神来帮助他,把他那种伪善真恶揭穿,他惭愧心生起来了。我们今天这个病跟他一样深,所以这个科目我们要把它当作一个学习科目来看待,确实能帮助我们,唤醒我们,启发我们,把大悲心唤起来,然后才能够修普贤行。今天我们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八七卷)  2006/7/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8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长者的论文,今天我们从「此贤首品」看起。「此贤首品,明十信心所忻佛果功德,无有尽极。明初发十信心,诵持此品功德,胜过供养十佛刹微尘数佛,经於一劫,何况随其解行而以修治」,我们看到这个地方。这是极其称赞这一品经的功德。这一品经是十信菩萨六品经里面最后的一品,是讲果地上的功德,前一品修因,这一品要讲修因所得殊胜的功德。十信心就是十信菩萨,所忻就是欣求、希望的意思,十信菩萨所希望的、所希求的佛果功德,无有尽极。
  此地我们要记住,十信位所修的贯通一切地,就是往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所修行的都不外乎这一会里面所讲的。即使成佛之后应化在遍法界虚空界度化一切众生,无论以什么样的身分,他的心行也不离十信菩萨所修的。这个道理,正如同儒家的弟子规、大乘教里面的十善业,从初发心到究竟果地都不能舍,还是修的这个。自行如是,化他亦如是,你才晓得这个重要,这是基础。好比盖大楼,香港高楼大厦太多了,十信菩萨所修的是地基,楼盖得再高,有没有离开地基?没有,都在这个基础上,於是我们才了解这个基础的重要。
  我们多次反覆提醒同学们要认真、要落实,百分之百的落实《弟子规》、《十善业道》、《感应篇》,百分之百的落实,这是我们修学大乘的基础,基础要是不坚固上不上去。就好像盖大楼,这个地基不牢,盖上去必定有一天会倒下来。所以千万不能疏忽,以为这是儿童学的。是没错,我们做儿童的时候没学,所以现在儿童学这个他也学不好。过去能学得好,原因是什么?老人都做到了。儿童是看老人,老人是儿童的榜样,不知不觉,有意无意,天天在模仿,天天在学习,这种模仿、学习是自然的,没有丝毫勉强。
  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上一代、我们再上一代,三代了,把这个基础的根疏忽了,所以三代下来几乎我们都忘掉了。现在的儿童,我们的祖父、我们的父母没有照这个做,现在要求我们学,信心怎么能建得起来,没有信心。我这样的年龄,做儿童的时候幸亏生长在乡下,如果要是生长在都市也就学坏了。乡下那个时候还能保持一点,老人还受到上一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