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4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接著看第六句,「大悲深重恩。见众生造恶,如割支体。故善财童子谓无忧德神云,圣者,譬如有人,唯有一子,爱念情至,忽见被人割截支体,其心痛切,不能自安。菩萨亦复如是,见诸众生,造烦恼业,堕三恶趣,受种种苦,心大忧恼。若见众生,起身语意三种善业,生人天趣,喜亦深故」。这段注解人事不难理解,实在讲含义很深,如果粗心看过,还是很难体会。
  悲心属於爱心,佛家讲慈悲,很少说爱,为什么?世间人看到爱、听到爱这个字,里面有情有欲,自然就生起来。可是佛菩萨的爱里面没有情,也没有欲,爱里面是什么?爱里面是智慧,我们讲理智。说得浅白一点,慈悲就是理智的爱,世间讲爱那是感情的爱,所以佛法不说爱说慈悲。慈悲加一个大,大是没有条件的,不附带任何条件,这个慈悲叫大慈大悲;如果有条件的,这个慈悲就不能称大慈大悲。
  所以佛门讲慈悲有四种缘,第一种缘就是世间人讲「爱缘慈悲」,我爱你对你就慈悲,不爱你对你就不慈悲,爱缘慈悲,这是一般凡夫的。世间有圣人、有哲人,他们的爱心不但是爱家族,他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甚至於爱一切众生,那就更大,这一类的在佛法叫「众生缘慈悲」。他这个心量就大,能够扩张到一切众生。菩萨这个慈悲称为「法缘慈悲」,菩萨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十法界依正庄严跟自己是一体,已经解悟、明白了。虽然没有到亲证,没有到证悟,只是解悟,真正理解,他接受,不怀疑了,所以他那个爱是无条件的,这称为法缘慈悲。到如来果地,「无缘慈悲」,所谓无缘是没有条件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条件的,这是如来果地。如来果地是什么样地位?在《华严经》里面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就是如来。换句话说,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同时他就证得一分法身,这个时候他的慈悲是属於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加上最后究竟圆满的佛果,总共这四十二位都是属於大慈大悲,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我们今天努力能够达到什么?可以达到法缘慈悲。这就是四圣法界里面的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他们的爱心,对於宇宙万物,不但是动物,连植物,连山河大地、矿物都充满了平等的爱心,这叫法缘慈。我们今天的爱心没有了,爱心变成什么?变成自私自利,爱什么?爱名闻利养、爱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个错了,这种沉迷在欲望里头,连一个世间君子都不如,都比不上。为什么人会堕落到这种地步?没有别的,你要真正追究原因,总的来说,不读书之过!正是《三字经》上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必然的道理,「苟不教,性乃迁」,那你要不好好的教他,他就被染污了,他就学坏了,所以你就晓得教育是多么重要!
  诸佛菩萨大悲深重恩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教导我们。所谓三轮施教,三轮就是心里头念念不舍众生,众生虽然多,遍法界虚空界,诸佛如来心中从来没有忽略一个众生。他真有那么大的能力吗?有,我们怎么相信?我们相信那是性德,性德是圆满的,只要明心见性就是圆满的。没有明心见性的时候就忘掉,缘不到这么大的境界,见性之后这个问题就没有了。由此可知,学佛明心见性是多么重要。
  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实在说,我们在娑婆世界这个环境当中,要想明心见性做不到!那怎么办?换个学习环境,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的目的,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最后还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净宗跟禅宗、跟天台、跟贤首、跟法相、跟三论没有差别,最后统统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只是在方式上不一样,手段上不一样,目标方向完全相同。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对净宗就死心塌地,没有疑惑,而且对其他法门一定起尊重心,决定不会傲慢、不会轻视,一定尊重。就像《华严经》末后五十三位善知识,个个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修净宗的跟各个不同宗派在一起,各个不同宗教在一起,一定会学到谦虚,会学到尊重别人,这都是属於性德。
  一般讲爱讲一个字,佛讲两个字,讲一个慈、讲一个悲。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两个字当然是两种意思,慈偏重在与乐,悲偏重在救苦。他有苦难,帮助他拔除苦难,这叫悲;给与他快乐,这叫慈,所以慈悲都是爱心。我们要再问,其他宗教,像基督教、天主教还有犹太教,他们这三教是一家,所依靠的经典统统是《新旧约》。实在讲就好像我们佛教里面的宗派一样,犹太教依《旧约》,基督教依《新约》,天主教是《新旧约》统统都学习,所以成了这么三派。
  曾经有一次我在新加坡的时候,南非那边来了几位同修,有几位欧洲人请我吃饭,我们在一起吃饭,他问我:法师,西方的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他们的关系到底是什么?问了我这个问题。我就用一个比喻答覆他,我说这三个宗教是一家人,犹太教他们崇拜上帝,好比是皇上那一派的,他们是皇上那一派的;而天主教崇尚圣母玛利亚,他是皇后那一派的;基督教他们崇尚的是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是太子那一派。他们听了之后,他说你这个说得很好,我们很容易理解。确实是如此。
  你看他们经典里面讲的「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那个爱是什么意思?给诸位说,那个爱是佛法讲的慈悲,也是理性的,不是带著感情,没有欲望,是理性的,这我们要知道。《古兰经》里面讲「真主确实是仁慈的」,所以那个仁慈跟佛家的慈悲也是一个意思,这我们要懂得。那就是这些圣人,在古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他们用的这些言语、用的这些词汇,对当时那些人肯定是有很大的利益。就如同佛陀当年出现在印度,为当时那些人讲经说法,当然那个时候的文字都用梵文纪录下来的,我们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所以要知道对当地人。
  这些经典遗留到后世,这就是他教学的影响。像《旧约》里头的摩西比耶稣早多了,比释迦牟尼佛还早,摩西那个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应该是四千多年,释迦牟尼佛在中国记载才三千年,所以至少要早一千多年,耶稣也有二千多年。古圣先贤我们知道,读了佛经才晓得,统是心现识变。佛菩萨具足十种大恩,我们要问耶稣具不具足?具足;摩西具不具足?穆罕默德具不具足?统统具足,都有发心普被恩,都有难行苦行恩,我们在宗教典籍里面都看到,都有不顾自身恩,都有垂形六道恩,今天我们读的随逐众生恩、大悲深重恩,统统具足!这些宗教我们能不尊重吗?我们能不礼敬吗?你不知道尊重、不知道礼敬,还批评那叫外道,分自分他,这是迷,没有觉悟!觉悟了就是通的,觉悟了真的知道心现识变。
  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相决定是大慈大悲,随逐众生而不舍,所以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基督身得度,他就现基督;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应以阿訇身得度,他就现阿訇。我们读了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在三十二应里面你看到大悲深重!所以诸佛菩萨、各个宗教里头的大圣大贤,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见到众生造恶,就像割自己身上的肢体一样,这是比喻,比喻什么?比喻痛心,他的慈悲心才能生得起来,自自然然的去帮助众生。
  所以众生有感,什么叫感?众生有苦有难的时候,感到痛苦的时候,那就是感。你看这个地方讲得好,不但众生在堕落受苦时感,造恶业的时候有感,造善业的时候也感。凡是与法性相应的,这是善,与法性相违背的是恶。诸位要知道,大经上给我们说得很好,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德相,智慧德相四个字把自性里面无量无边的善行全部都包括在里面。佛教人三学,戒定慧。戒是相,是自性的德相,定是德,智慧是慧。戒定慧这三个字把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我们讲德能相好,统统包括了。人要认真的学戒定慧,这里可以看到诸佛菩萨欢喜,为什么?你决定不堕三途,你决定不受罪报,不受这个苦报!这个时候诸佛菩萨照顾你、帮助你,用大慈帮助你向上提升。
  如果你很不幸迷失了自性,造的是什么?造的是贪瞋痴,贪瞋痴是错误的念头,完全违背了性德,在行为上你造了四重罪,杀盗淫妄。给诸位说,无量无边的罪业,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四大类,这四大类是根本的罪业。这不能细说,细说每个字两个小时也讲不完。希望诸位多看看《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讲得也很笼统,但是已经不错了;你要再详细去研究,你去看《五戒相经笺要》,你去看《沙弥律仪》,《沙弥律仪》的注解注得很详细。另外像《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这些东西多读、常读,你才会有深刻的印象,然后才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不造恶业。
  我们造恶业自己受苦、受折磨,那叫自作自受。你看看多少诸佛菩萨、多少大圣大贤,看到你造作一切不善,他们看到、听到心里多难过,我们能对得起他们吗?这里面包括我们的父母,我们造作恶业堕到恶道,父母心里多难过,老师心里多难过,你的家亲眷属心里多难过,你知道吗?佛菩萨你不知道,你的父母师长、家亲眷属你知道。同样一个道理,你要行善,不但佛菩萨看到欢喜,众神看到欢喜,你的父母、家亲眷属没有一个不欢喜。你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我相信你不会做坏事,你不会有恶的念头,为什么?你在这个世间,关心你的人有多少!
  现在人迷得重、迷得深,不但不会关心别人,连关心自己也都忘掉了,这糊涂到所以然处,这很可怕!原因就是不读书之过。所以归根结柢,讲到最后还是教育。尤其是古圣先贤的教育,我们在这些年来,特别强调的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宗教教育。这四种教育,伦理教育是根,而宗教教育才真正是究竟圆满,它把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真相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东西不是佛教你的,佛菩萨没法子教,是要教你亲证,为什么?究竟圆满这个境界说不出的,大乘教里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但说不出,不能起心动念,你起个念头已经错了,所以说叫「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开口便错,你就没法子说,动念即乖,没有法子想。
  怎样能够证得?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巧妙极了,就是放下。放下执著,要真干!在世出世间法里头,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不再执著了,真的不执著,这第一道关口你突破了。第一道关口是什么?六道轮回,你超越了,超越了证阿罗汉果,你的智慧德相就现前一部分,不是圆满的现前,局部开了;再进步,把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的分别也放下,不但不执著,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那就恭喜你又提升了一级,你是菩萨。虽然你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你还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叫妄想,什么时候再把妄想断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