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确实实希望你,你所学的东西能够落实在生活,落实在生活就把你生活改善了。改善不是升官发财,得什么?《论语》里面所讲的「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真得到了。在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不是得到金钱,不是得到地位,得到法喜充满。得到什么?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往往是无法形容的。对老师格外的感恩,遇不到老师,遇不到教诲,你哪里会有这种快乐!所以方老师讲,「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是他把佛经哲学开讲头一天告诉我的。破除我多少年的错误的成见,知道佛经里面有好东西。那个时候我以为是最高的哲学,结果得到的时候不止,超越太多了。
  章嘉大师、李老师难得,现身说法,李老师做到了。他在台中收入相当可观,他是孔子奉祀官府的主任秘书,简任官,待遇很高。而且又兼了两个大学的教授,所以收入很可观,在当时那是相当富有。他把这些钱全拿来布施掉,只保留自己最低的生活费用。最低生活费用,他一天两块钱(台湾钱),一个月六十块。在那个时候台湾钱跟美金的兑换,一块美金大概要换三十多块,将近四十块的台币;换句话说,他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不到美金两块钱。我们怎么能不佩服?做出来给你看,不是只是说说。
  老人家平常出客穿的一身中山装,几十年就那一套衣服。平常讲经,穿长袍,中国的长袍马褂,穿长袍。内衣都是补钉,破了再补,自己补的,不是别人替他补的。内衣补,我们知道,袜子补的,我们不知道。到他老人家往生的时候,他遗留下的这些东西一看,袜子都是补的,非常节俭。信徒也很多,就是学生多,有很多学生很富有的,送给他一些衣服。那个送衣服的人走了,转手他就送给别人。学生里面穷苦的很多,我也算是一个,所以我也得到他一套羊毛衣,内衣,冬天穿的。新的,人家送给老师,人家走了之后,老师送给我。
  我们那时候接受老师的,以为老师很多,有多余的。结果到以后才知道,他自己尽穿破的,尽穿补的,好的东西转手都送人。这叫我们尊敬,这个老师在这个时代里头,确实找不到第二个,一生过著最节俭的生活。九十五岁不要人照顾,自己洗衣服,自己烧饭。九十六岁的时候,才勉强答应接受学生照顾,有两个学生轮流照顾他。他要不是两次食物中毒,我们每个人都相信他至少可以活到一百二、三十岁,你看他身体健康状况!
  两次食物中毒,其实他也是个内行人,慈悲,一生做人就是这样的。人家送东西给他吃,一定是当面吃给他看,让他生欢喜心,这是老师平常这样教我们,他自己也真做出来。哪里晓得那个面不干净!这个面,外面买的一包一包长条的面线,它能放那么久不会坏,都有防腐剂,否则的话它不就坏掉了吗?老师吃面的时候,就已经觉得这个面味道不对,还是吃了。他自己本身是很高明的中医,吃完之后,回去就吃解药,果然有效。所以第一次吃了没事。
  过了半年,又遇到这么一桩事情,他吃完之后,再用解药,来不及了。毒扩散了,扩散得很快,所以病了三个月。我去看他几次,每次看他他都告诉我,外面东西不能吃,千万不要到馆子吃东西。这个话至少给我说了十遍,印象非常深刻。所以我们现在吃东西,小心谨慎,到外面吃东西的时候不能不做预防,这个预防就是解毒。现在外面的东西比从前差远了,我在早年到香港讲经,同修们常常请我,都在馆子吃饭。二十年前没问题,我第一次是一九七七年来香港讲经,今年算是二十九年前。前面十年没有问题,但是最近这个十年就不敢讲了。是不是还像从前有那么一点道德的观念?钱要赚,不能害人。现在怎么样?钱要赚,死活是你,与我不相干,你说这个多可怕!
  尽可能不要上馆子,如果上馆子,大的旅馆,像五星级、四星级以上的旅馆,这里面东西是贵一点,但是比较卫生。政府管制比较严,因为他们的宾客许多都是来自於外国上流社会,他们在那里吃东西,如果吃出病出来,要负责,可能还要赔偿;可是一般馆子就没有这么严格。老师告诉我,我也常常告诉大家,这个不能够疏忽。人活在这个世间,第一桩大事是健康。身体不健康,你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权位,都没用处。所以,健康也是吃出来的,疾病还是吃出来的,看你会不会吃,你懂不懂吃。
  这是讲到「初起信心」,离不开定慧,「乃至信终,亦不离之故,迄至自行圆满,示成正觉,亦不离之故」,这两句话讲得好,那就是说十信,十信里面讲初信。从初发心到正等正觉,都不能离开智与慧,佛法始终不离智慧,从初发心到究竟成佛,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中国传统教育是以亲爱的教育,父子有亲,亲爱的教育。佛法是智慧的教育,你看传授三皈依,觉、正、净,教你什么?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觉正净的教育,就是此地讲的智慧的教育。
  智慧落实一定是在亲爱。中国人的教育,五伦八德,父子有亲这是中国教育的核心。就是这个亲爱发扬光大,落实在生活当中,君臣有义,义就是亲;夫妇有别,别就是亲;长幼有序,序就是亲;朋友有信,信就是亲。用在什么身分上,换个名词,中心、核心就是亲爱。所以在八德里面,「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从哪里来的?都是围绕著亲爱,都是亲爱的化身。亲爱是体,这十二个字是它的善巧方便,灵活运用。
  佛法的智慧也就落实在这十二个字里头,跟儒家父子有亲融合成一体。从哪里开始?还是从父子有亲开始。你看看净业三福,我们修行指导的最高原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条。你看孝亲摆在第一句,第二句则是奉事师长,佛法是师道。所以佛法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道就没有佛法,头一个孝养父母。能尽孝,能尊师,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做不到。智慧愈大,智慧愈深,做到的愈彻底,影响力一定是广阔深远,这是必然的道理。从这个地方再建立佛法,所以第二句是佛法,「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佛法。第一句我们讲世间法,佛法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
  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传统教育的儒家,对於孝悌忠信、尊师重道做得很不错,做得很圆满,这是佛法最好的基础。佛法有这样的基础,它怎么会不发扬光大?所以儒没有了,佛就没有;孝道没有了,师道就没有了,这个我们要明了,我们要懂得,而且要重视。佛法始终不离智慧,中国传统教学始终不离亲爱。古人也把亲爱后头续两个字,「亲爱精诚」。
  「此明以佛智慧示悟众生,欲令众生入佛知见」,这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在佛门里面讲度化众生终极的目标;总的目标,总的方向,就是令众生入佛知见,这个「入」就是证得。佛知佛见是自性本具的,不是从外来的,所以你证得佛知见之后,叫做「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所得的智慧,你所得的德能,你所得的相好,全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没有一样东西是外面得来的。所以归来的没有所得,就是完全恢复,智慧德相总恢复,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佛有没有教?没有。佛有没有觉得:我对你很好,你要知恩报恩?没有!念头都没有,不要说言说。佛不居功,你要问佛做什么?佛无作,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帮助众生,欢欢喜喜,快快乐乐,心里头痕迹都不著。所以佛不造业,如果心里有痕迹就有业,业感,有业感后头就有业报。你心里头怎么还有?佛心里头没有,事上有,理上无,相上有,性上无,统统相应了。
  因果有没有?世间人看有,自性里头没有。理事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最重要的,想到我现阶段是什么程度。现阶段我是凡夫,我学佛学得还不像,怎么样也要把他学像。有阶段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上提升。初学当然不像,往上提升,有个一、二分相似,愈往上去愈接近。《华严经》这里讲的是五十一个阶级,慢慢往上提升,决定不能往下堕落,这就很好!只往上提升,不往下坠落,肯定一生成就。为什么说学佛要那么长的时间?那就是提升很少,一下滑,落差太大。再从这个落差提起来,往上提,非常困难。
  你看在六道里头,三善道固然是不错,佛常讲三善道里头最殊胜的是人道。人道是什么?苦多乐少,不如意事常八、九,容易觉悟,知道苦。天跟人比就不行,为什么?天上是乐多苦少,把修行这个事情忘掉了。就好比我们世间人一样,佛常讲,「富贵学道难」。富贵人家享受惯了,觉得生活很快乐,学佛这么苦,他不愿意。他也很欢喜,甚至於也很护持,他自己不学,富贵学道难!天人富贵,人道跟天比就贫穷。贫穷受过很多苦日子,想离苦得乐,这个念头能生得起来,天上生不起来。三恶道太苦了,好像穷人一样,一天三餐饭都吃不饱,都要饿肚子,你叫他去学佛,他摇摇头他不干。这就是六道里头只有人道修行最方便,成就的机率最大、最多。
  所以诸佛菩萨赞叹得人身之可贵,贵在哪里?有解脱的机会,就是永脱轮回的机会,这个要掌握。人生不长,一瞬之间就消失了,所以要在这个短短人生过程当中,自己一定要有成就,这是智慧。真正觉悟,真正回头,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世缘放下,一心去办道。教学相长,自利利他,过读书、教学的生活,而且是义务的。义务里面心才清净,没有得失,没有好恶,以平等心跟一切众生相处,你说这个多自在!多快乐!目标纯正,帮助众生成佛,入佛知见。
  下面说,「佛知见者,文殊师利妙慧」,这给我们提示了,佛知见。「不动智佛」,不动智佛是佛自性里面般若智慧之体,就是般若无知,我们讲根本智;文殊师利的妙慧是后得智。《般若经》上常说,「般若无知」,不动智佛是无知;又说,「无所不知」,文殊菩萨妙慧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从哪里来的?从无知来的,唯有无知才无所不知。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深,很难懂。一般人想像,无知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吗?你在六道里头确实如此,你无知是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你没有定,没有慧。
  他那个无知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外面一切万物,没有一样东西他没有照见。为什么说照见?虽然照见,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一样不清楚,没起心、没动念,无知。别人要向他请教,请教,你随问随答,无所不知。你问什么我就告诉你什么,告诉你一点错误都没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无所不知是从无知来的,无知是禅定,无所不知是妙慧。在十波罗蜜里面讲,无知是般若,无所不知是方便、愿、力、智,后面这个四波罗蜜。
  「是凡圣等共有之」,这一句重要,太重要了。凡是六道凡夫,圣是四法界的圣人,乃至於出世间的圣人,等是平等共有,是没有一个人没有。「佛示凡夫,使令悟入」,佛慈悲,凡夫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有,这就很冤枉,佛在此地大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