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汉末-第6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过两三个月就要秋收了,天子出京已经半年,一点进展也没有,这对士气是个打击,而对叛军来说,却是个缓解压力的好时机。段公之所以没有催你们,是因为怕催得急了,你们反而会忙中出乱,可是你们倒好,居然还把这当成正常的事。”

刘修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把甘宁和张任训得低眉顺眼,他随即下令,除了留下三千水师负责运送粮草,其他人全部上岸,全速向寿春一带进军。他找来了孙坚。

“给你五千步骑,立刻赶往寿春一带,不要你攻城,但是若有人敢出城,全给我杀掉。”

孙坚大喜,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是个降将,按常理说,现在只能跟在刘修的嫡系后面打打酱油,做做手下,哪里会想到刘修居然会让他独自领兵,而且一给就是五千步骑。刘修手下的骑兵比例一向比较高,五千步骑至少可以有两千骑兵,对想骑兵已经想出红眼病的孙坚来说,这比袁绍让他领一万步卒还要兴奋。

“喏。”孙坚热血澎湃的大声应喏。

“等等。”刘修叫住了刚要走的孙坚,“有一个附加命令。”

“将军请讲。”

“身边少于两千人时,不准外出。”

“啊?”孙坚愣住了。不过他看看刘修严肃的面容,咬牙点了点头:“将军放心,我绝对不轻出就是了。”

“嗯,那你去吧,随时把战报传回来,多动动脑子,不要蛮干。”

“喏。”孙坚再施一礼,昂首挺胸的出去了,心里虽然为不能随便出猎而感到惋惜,却有些热乎乎的。他的儿子孙策在刘修身边时间不长,刘修就发现孙策有个坏毛病,这小子太喜欢打猎了,三天不打猎就浑身痒,而且他打猎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冲在最前面,越是危险,他越是兴奋。刘修批评了他几次,没什么效果,就找到了孙坚,一问才知道,孙坚也这德性。平时找猎,那也就拉倒了,可是现在打仗,刘修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出现,以孙坚父子的武技,就算是遇到猛兽,只要不成群,不会有什么大危险,可是行军打仗不一样,一旦落了单,说不准一枝流矢都能要了你的命。

刘修以命令的形式这么警告他,实际上是对他的爱护,如果刘修想借刀杀人,他才不会说这些废话呢。降将死在战场上,而且是因为自己的原因,那谁都不会有意见。

刘修随即下达了第二道命令,让傅燮、徐荣等人立刻放弃攻城,以最快的速度赶向六安。寿春和六安是由汝南退向九江、庐江的必经之路,控制住了这两个点,也就是切断了袁隗向东南方向逃窜的路。至于他们身后的那些县城里的袁军,如果龟缩在城里不动,大可以不理他们,他们要是赶出城邀战,那倒是正中下怀,总比一个县城一个县城的去攻取好。

傅燮接到命令之后,也有些惭愧,他和徐荣、黄忠商量了一下之后,决定按刘修的部署进行,放弃攻城,全速赶往六安。他们突然改变行动,袁军根本来不及反应,等袁隗接到消息,傅燮已经赶到六安城外,而孙坚更是在三天前就在寿春城外扎下了军营。他们以巢湖的水师为支撑点,像两只铁拳,死死的扼住了袁隗的退路。

刘修随即将军报送往旋门关,我已经完成预定任务,保证袁隗无法从我的防区通过。

与此同时,接到刘修私信的曹操也改变了战略,不再纠缠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迅速突入到龙亢一带,与寿春的孙坚取得了联系。紧接着,严颜等人也充舟登岸,赶到寿春,与孙坚合兵一处。

数日后,刘修赶到寿春城外,孙坚和严颜向他汇报了情况。寿春的守将一直没有出城,他好象是死了心要守住寿春,为袁隗保住这条退路。孙坚在城外骂了几天,对方连面都没露。

“那就不管他。”刘修不以为然的摆摆手,“我们赶往汝南,他要是赶出来追,那我们就回头吃掉他,如果不敢出来,那就当他是个屁。”

严颜提醒了一句:“将军,那合适吗,万一在我们和袁隗激战的时候,他从后面赶来呢?”

“我怕他没那胆量。”刘修微微一笑:“与袁隗作战,我们不是主力,主力是陛下的北军五校,我们只是堵路的。而且战场离此数百里,他们又以步卒为主,想要突袭,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们突袭他们还差不多。”

严颜略一琢磨就明白过来。他们一向习惯于步卒、水师的战法,可是刘修这次却带来了两万铁骑,有了这两万铁骑,战法就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作战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拓展,不再像步卒那样只能局限于三十里到五十里的范围内,铁骑以其超强的速度,可以在两百里以内游荡,只要在这个范围内,他们随时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仅从心理上对敌人的威慑就非常震撼——步卒出城之前,先要考虑考虑怎么防备这些铁骑的突袭。

……

阳夏,几份军报被撕成碎片扔在地上,袁隗的脸阴得能滴出水来,手脚有些颤抖。小皇帝正月里就赶到了旋门关,为了能够出奇兵困住小皇帝,袁绍忍痛放弃了黎阳,只为了吸引小皇帝出击,可没想到小皇帝居然这么有耐心,在旋门关一呆就是几个月,生生的等来了刘修。

袁隗不知道刘修怎么会和小皇帝妥协的,他现在也顾不上那么多,刘修和曹操已经切断了他的退路,因为小皇帝的耐心,袁绍白白丢掉了黎阳,他诱使曹操南下的目的虽然实现了,小皇帝却没有给他突袭的机会,现在他只能面对朝廷大军的三面攻击。

袁隗的手脚一阵阵的发麻,他现在身边还有三万多人,其中有两万是征战了多年的精锐,可是围着他的却有十多万大军,而且集结了段颎、刘修和曹操两代名将,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个必败之局。原本他指望着倚仗守城的优势能多支撑一些时间,等待朝廷的破绽,可是现在刘修扔下那么多的城池不管,穷凶恶极的逼了上来,一下子把他逼到了绝路上。

怎么办?袁隗像头困兽,不停的转着圈,自言自语,一颗颗冷珠从额头落下,摔在地上,砸得粉碎。

马伦站在门口,看着失去了所有风度的袁隗,眼中只有绝望。

就在这时,法衍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用同情的目光看着袁隗。袁隗屏住呼吸,定了定神:“谁的信?”

“公……公子的。”

“谁?”袁隗一时没反应过来,马伦却一步赶上前去,伸手接过信,打开一看,脸色顿时一变,抬起头,怔怔的看着袁隗,一脸的羞愧。袁隗接信在手,迅速的扫了一眼,哼了一声:“你真是给我找了个好儿子啊。”

马伦无言以对。

第599章 进步喜人

这是一封袁术写来的劝降信。他对袁隗说,刘修养精蓄锐数年,如今猛虎出柙,席卷天下之势已成,袁家困守山东数年,未有任何进展,如今更是没有还手之力,天命不在袁家,已经毋须赘言。既然如此,与其等到被刘修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再投降,不如剩着现在还有谈判资本投降,也许还有机会保命一家人的性命。

袁术最后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再犹豫,到时候后悔晚矣。我身为你们的儿子,我诚恳的请求你们不要再坚持了,这是天意,人力无法抗争。

看到这样的信,袁隗焉能不怒?马伦焉能不愧?要知道江南局势之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不可收拾,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袁术的鲁莽和脆弱。如果不是他的鲁莽,刘修不可能抓得住他,如果不是他的脆弱,他不是投降而是战死,也不至于让袁隗现在无人可用。

因为袁术的投降,袁隗不得不把袁术帐下最能打仗的几个人如桥蕤、纪灵调到别的地方去雪藏,以至于现在合肥、六安这样的重城都没有合适的人镇守。

袁家以经术起家,这么多年来,积累的人脉以文官为主,真正的武人不多,虽说文官做太守也可以带兵,但一郡太守能带多少兵,又有几个真正亲历过数万人规模的大战?纪灵、桥蕤这些人都是跟着袁术在北疆和西凉征战时成长起来的,远不是那些读经出身的文士可比。

因为袁术的投降,袁隗连这些人都不敢用了,拿什么对付紧逼过来的三路大军?这时候圣人经典可不管用。

袁隗将袁术的劝降信撕得粉碎,命人将送信的人轰了出去,破口大骂,宁可全家战死,也不会像袁术那样没出息。

刘修接到回报,很遗憾的说了一句:“看来整个袁家只有袁公路是个识时务的俊杰,其他人,四世三公?嘿嘿,都不过如此,果真是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啊。”

袁术不在大营,他还被软禁在江陵,这封信是刘修早就让袁术写好的,当然也不仅这一封,还有是给纪灵、桥蕤等人的,只是这几个人现在不知道被袁隗关在什么地方,一时半会的也投不出去。

刘修随即收到斥候的回报,袁隗收缩防线,以平舆为中心,定颍、南顿、新蔡、慎阳为四边,做出了固守待援的姿态。正对着刘修的便是新蔡。

刘修得报,轻蔑的笑了一声,然后笑眯眯的对刘和说道:“丫头,你说说看,这老贼在打什么主意?”

刘和害羞的抿着嘴,红着脸,连连摇头拒绝。

“没事没事,说错了也没关系嘛。”刘修坚持着,起身将刘和推到沙盘前。这些天刘和经常跟在他后面听参谋们讨论战局发展的可能,她也多少知道一些,再加上刘修每天晚上都会给她讲一些常识,她也算得上半个内行人了。只是她对兵法没多少兴趣,只是当故事听,看起来要做一个女将军也不太可能。

拗不过老爹,刘和只得走到沙盘前,接过郭嘉递过来的荆竹,仔细的看了半天沙盘,这才怯怯的说道:“依女儿看来,袁隗这是要以守代攻,把朝廷的大军都吸引在汝南,打持久战,拼消耗吧?”

刘修鼓励的点点头:“嗯,那你说说,为什么他会这么想?”

刘和抱着荆竹,伸出一根指头抠着嘴唇,眨着眼睛看着刘修:“阿爹说过,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十万大军仅是吃粮,一天便要六七千石,如果再算上战马,还要翻上几番,再加上其他费用,更是惊人,所以《孙子兵法》上说,十万之师,一日千金……”

虽然帐中只有他们父女和郭嘉三人,刘和还是有些羞怯,声音细细的,还带着点颤音,说两句便求助的看一下父亲,结结巴巴的说了一会,就闭紧了嘴巴,再也不肯说了。

刘修笑了,伸手揽住刘和的肩膀:“丫头,说得不错啊,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看你比不少人都强,以后要继续努力,听见没有?”

“嗯哪。”刘和用力的点点头,又仰起小脸看着刘和:“阿爹,我说的真好吗?”

“那当然。”刘修不假思索的说道:“以你刚刚接触几天的水平,能看到这些,便相当不错了。你看奉孝,他刚开始的时候,比你还惨,连话都不敢说呢。”说着,他冲着郭嘉挤了挤眼睛。郭嘉会意,“不好意思的”的低下头:“和翁主,的确如此,我到将军身边两年多,才开始有所长进。”

刘和眨了眨眼睛,终于心定了些。

“奉孝,你把你的分析说出来听听。阿和,你好好听着。”

“喏。”刘和应了一声,连忙把荆竹递给郭嘉,郭嘉接在手中,咳嗽了一声,用荆竹在沙盘上空虚划了一圈:“刚才和翁主说的情况应该正是袁隗所想。不过,和翁主只说了汝南的情况,我想把这个范围扩大一些,把汝南和冀州联系起来,做通盘考虑……”

“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