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三国马幼常-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飧鲅镏菽寥ス堋

扑灭了这三场规模不大不小的叛乱之后,整个江东的局势才算是基本上稳定下来了,而时间在不知不觉之间。也已经是到了建安二十二年的五月份了。而就在五月十二日这一天,马谡接到了刘备的诏令。要他和孙权一起前去长安。江东这里的事务,全部都交由诸葛瑾。以及刚刚上任的平东将军陆逊打理。

接到诏令之后,马谡也不在耽搁,立即就启程了。他这一次去长安,说到底就是押送孙权前去长安的。但是要说这人就是好面子,真要这么撕破脸皮来说的话,多少有些显得没面子。不止是孙权没面子,连带着刘备也有些没面子。

这一点刘备也考虑到了,因此马谡这一次和孙权前去长安,并不是以投降的名义,对外都是宣称吴公孙权向汉中王刘备进贡。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一次去长安,一路上孙权也没有要坐囚车,相反还是比较舒服的。另一方面,对于很大程度上将要决定自己命运的这次长安之旅,孙权自然是给予了很大的重视的,不仅准备了大量的礼物,还让自己仅存的兄弟孙朗随之同行。(按:此时孙权的兄弟孙翊、孙匡应该都已经挂了,就剩下这个孙朗了)

不止如此,刘备对于孙权这位败军之将,倒也没有太过折辱,相反还是给予了一定的礼遇。一路上所到之处,都是安排好了妥帖的衣食住行。就算是马谡从前出差的时候,享受到的待遇规格也不过如此了,倒是便宜了这老小子了。

马谡和孙权是自吴郡出发,取道水路经由长江水道直至三江口。到了那里之后,随行的孙氏家族的其他一应人等,除了一同前去长安的孙朗之外,其余的都取道油江,被安置到南郡的公安县。在马谡的招呼下,现任南郡太守,也就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已经给他们安排了定居之所。而马谡他们则是继续取道汉江直至南阳境内,再弃舟登岸,由陆路经由河南尹、弘农郡,取道潼关直至长安。

事实上,刘备对孙权真的可以说是相当礼遇了。不止是让马谡亲自陪同孙权前来,而且在孙权抵达长安的当天晚上,刘备还亲自设宴款待孙权。除了刘备本人以外,诸葛亮、徐庶等重臣也都是一一列席作陪。接风宴上,大家索性都是不提眼下的尴尬事,只说当年赤壁之战时并肩作战,一时间倒也是其乐融融,至少表面气氛还不错。宴散时,双方也是宾主尽欢。

次日,刘备以孙权数十年来忠诚社稷、善治地方之功,向朝廷表奏其为镇南将军、邵陵侯,食邑万户。其子孙登与其弟孙朗,皆封列侯。

三日后,孙权奉命前往公安,与此同时孙朗却是留在了长安,出任汉中王帐下的鸿胪文学。孙氏族中还有十余名子弟,或是被给予一定的职位,或是被安排在太学就学。至此一来,孙氏基本上都被安抚完毕。相信曹氏集团的人看到孙权投降之后还被刘备如此厚待,不少人心里肯定在打鼓了。

孙权退出历史舞台。江东完全被刘备所有,这样的局面自然不是曹操愿意看到的。刘备派出的使者到了邺城之后,没多久曹操就以天子的名义下诏,质问刘备为何要擅起刀兵。肆意行征伐之事,甚至将一州之长、国之公爵变为阶下之囚,究竟是出于何居心。

面对曹操气势汹汹的诘责,刘备不慌不忙,再度写了一封奏章,让简雍跑了一趟邺城,当面送呈曹操。与之一同抵达的,还有孙权的一封上。在自己的奏章之中,孙权自称才具不堪统领江东,因此愿将江东之地交由刘备打理。这份奏章当然不是孙权自己的意思,而是在刘备的授意下写的。虽然这里面的话没有一句是真的,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曹操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不过刘备表奏诸葛瑾为扬州牧的奏表,却被曹操以资历太浅给驳回了。

最终刘备采取折中的手段,以张昭为扬州刺史。诸葛瑾为扬州别驾,陆逊为平东将军,表面上看似是三人一同打理扬州的事务,但是张昭此外还被拜为汉中国的廷尉。即刻赴长安就任。这样一来,实际上治理江东六郡的。也就是陆逊和诸葛瑾。前者对刘备的知遇之恩自然是极为感激、拼死报效的;后者虽然是孙氏旧臣,但更是诸葛亮的大哥。而且以诸葛瑾的见识。到了这个地步,自然不会再为孙氏去尽那虚无缥缈之忠,因此倒不担心他会怎么样。另一方面,这对东吴的旧部也是一种安抚,可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去稳住江东的局势。

事已至此,曹操就算是再不甘心,也只能就此作罢了。不过曹操显然不会是只用这点小把戏,就在江东的扯皮阶段告一段落之后,另一场风波却是在酝酿。

“怎么样夫人,这就是我们的新家了!”指了指眼前的这个宅院,马谡介绍向孙尚香详细道。刘备倒也信守承诺,马谡也因为此番平定江东,加上先前北伐之中的功劳,加封为前军师,兼领振威将军,南乡侯,留在长安听用。

“还不错啊!”孙尚香饶有兴致地看了看之后,却是颇为满意地笑道。马谡所居住的这件宅院,正是他回到长安之后,刘备给他安排的。据说以前也是一个大官宦人家的住宅,具体是谁就不太清楚了。长安毕竟是大汉的西都,虽然这些年来战火不断,不少民居都是毁在战火之中,但是毕竟是有这个底子在这里,真要重建城市的话,并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事实上,在占领关中之后,刘备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迅速的恢复关中的经济。而在这个时候,诸葛亮也是发挥了他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他的建议,刘备下令迁汉中、益州和陇西各郡百姓数万余户往关中,分以无主的土地,由甄宓免息借贷,帮他们购置农具与耕牛、种子,并且免除掉他们未来数年内的钱粮赋税。与此同时,又将那数万的屯田客大量地分为自由身,安排在关中这里耕种,为今后的征战提供充足的粮草。加上陆续从沓中重返家园的百姓,整个关中的人口基数现如今能够维持在三四十万左右,虽然和战前的五六十万相比差了一筹,但是毕竟还是保留了很大一部分,可以说正在缓慢地恢复着生机。

“对了,来之前去荆州看了你老哥了,怎么样了?”马谡又想起来另外一个问题,顺口又是问了一句。

“挺好的,他在荆南。虽然精神不是很好,不过渐渐地也会习惯的!”孙尚香叹道。顿了一顿,孙尚香又是低声道:“这次真的是要谢谢你了!”

“咳,老夫老妻了,都还谢什么谢啊!”马谡邪邪一笑,随即却是低头在她的耳边道:“要谢我还不容易,晚上好好陪我不就行了!”

“呸!”孙尚香闻言不禁脸色绯红,虽然已经成亲多年,但是她还是忍受不了丈夫时常的调戏。马谡看她这个样子,正准备继续调戏下去,就在这时忽然有人来报,说是刘备有要紧事,要他赶紧去商议。

第二百一十二章 最重要的是人才

“不知大王紧急召见谡前来,可是有什么要事不成?”来到刘备全新的王府之中,马谡却是发现除了自己和刘备之外,其他的人一个不到。后者此时正在大厅内仰头看天,眉宇之间似乎有一丝忧色。仔细一想这才记起来,此时庞统坐镇并州,协助马超打理云中、朔方诸郡,而诸葛亮此刻又奉汉中王之命,前往陇西巡视诸郡县,现场考察各级官吏,故而这一次并未有谋士们齐聚一堂的热闹,应诏而来的,只有他马谡一个人而已。

看到马谡到来,刘备也是轻叹了一口气,拿起桌上的一叠情报递给马谡,语气平淡地开口道:“这是刚刚从中原传来的情报,幼常你先看一看!”

“好的!”马谡闻言不以为意,接过来一看,结果也是忍不住大感意外:“九品中正制?”心里面感到意外,嘴里一顺也就说出来了。

“哦,怎么,幼常你已经知道了?”刘备对马谡这样的反应倒是有些意外。

马谡自然是知道的,不过自然不能告诉刘备自己是从哪里知道的,当下也是半真半假地道:“之前虽然略有耳闻,不过没想到曹孟德居然会采纳!”这份情报里也没说别的,就是中原的细作告诉刘备,曹操准备采用九品中正制,取代之前的察举制,作为新的人才选拔方式。

刘备倒也信了,当下叹道:“是啊,没想到曹孟德会来这一手。此制若能推行的话。则天下贤能之士,无论寒庶,就都有了进身为官之路,必然蜂拥向曹操手中。有了这些人的支持。曹操在中原、河北的统治必然更加稳固。孤虽然占据了关中,但是兴复汉室的大业,又将难上加难矣!”

刘备的语气里满是忧虑,显然曹操的这一手,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以刘备的眼光,自然能够看出这个九品中正制在招揽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了。一旦自己麾下的人才不如曹操,那么对于彼此之间的竞争而言。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了。想当年曹操能够击败雄踞河北的袁绍,靠的就是麾下人才辈出。文有荀攸、荀彧、郭嘉、程昱,武有张辽徐晃等五子良将。

而刘备自己也是个典型,想当年他身边没有人才的时候。只能时运不济蛰伏新野;一旦有了诸葛亮等人相助,便是时来运转,一遇风云变化龙,直至占据数州之地,实力上也和曹操分庭抗礼。甚至有可能战而胜之。

血淋淋的历史告诉刘备,自己手中人才的多寡,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未来的成败。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对这个九品中正制如此忌惮。不过就在他忧虑的时候。马谡略带调侃的声音却是响了起来:“这个曹孟德,看来是孤注一掷了!”

“幼常。你此言何意啊?”刘备有些意外地问道。

马谡也不和他卖关子,直接开口道:“主公您看。这九品中正制,九品什么的倒还罢了,不过中正二字可就有些狭隘了。你看,你是想让那些身居要职的中正官来评选人才,评选之时却又看重门阀出身。如此一来那些出身寒门的士子想要出人头地,岂不是难上加难?再比如说,若是桓灵之时,让十常侍、何进之辈出任这中正官,那么这九品中正制,还能为国选拔多少英才呢?”

“这?”刘备闻言也不禁哑然,他也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这几位老哥虽然没有见过,但是他们的人品究竟如何,刘备也是知道的。一旦他们当上了这个中正官,要想指望他们选拔真材实料,当真是难于登天。

这么一想,刘备也是稍显轻松了一些,不过随即眉头一皱却是开口道:“话虽如此,但是曹操眼光过人,自然不会如此昏聩的!”

听刘备这么一说,马谡也知道他还没有意识到九品中正制真正的隐患,当下继续解释道:“话虽如此,但是主公您看,按照这九品中正制,中正官一职只能由士家大族之人担当。一旦他们当上了中正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些人自然会为己方的亲朋好友的子弟出仕,而大开方便之门。长期以往,或十年、或二十年,朝野大权皆为士族官员所据,而无第二方势力能够与之分庭抗礼,一旦主弱臣强,就连皇帝都会被架空,甚至还有被取而代之的危险,如此一来,无论是谁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到时候只不过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而已!”

历史上九品中正制在刚设立之初,除了照顾世家大族的利益外,也的确包含了“唯才是举”的精神,选举人才与品德并重,一定程度上确实是起到了选贤任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