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臣-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这天殿试一结束读卷一开始,却突然有一连好几道弹劾送入了中枢,须臾便到了司礼监的案桌上。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的本意是正在殿试读卷最要紧的时刻,不要去打搅了那些老大人们,李荣却坚持事关重大不可不报,两人相争不下,李荣便袖着这些弹章拉上掌管东厂的王岳径直去往御前。

把那些弹章的节略一一对弘治皇帝禀报了,李荣便抬起头说道:“皇上,殿试乃是国家取材大典,而取贤须首重取德,这徐祯卿身为贡士和人当街冲突,以至于折了手,却在殿试的时候有意蒙骗不报,上了夹板参加殿试,大失体统。兼且此人和弘治十二年被皇上黜退为小吏的唐寅相交莫逆,人品低劣可见一斑……”

李荣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弘治皇帝一时眉头紧蹙,想到的却是自己之前问朱厚照为何会在张皇后千秋节想出这样的点子,以及那几首乐府从何而来时,朱厚照那洋洋得意的回答。

“父皇,把儿臣自个当礼物送给母后,那是徐勋出的主意,儿臣想想正合心意就用了。可那祝寿父皇万万年的主意是儿臣自己想的,本来么,母后最着紧的就是儿臣和父皇……不对,是父皇和儿臣,别的身外之物她哪里在乎!至于那乐府,是徐勋找人写的,叫什么姑苏徐祯卿,对了,儿臣生怕这写诗的人品行不端,亵渎了母后的千秋节,还让谷大用带着人把他的祖宗八代查了个遍。谷大用对儿臣说,这徐祯卿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

因而,此刻李荣虽说又让王岳把东厂侦缉所得一一报上,可弘治皇帝一面听一面咀嚼,发现和他此前从朱厚照那听说的那些内容相比较,却是完全大相径庭,他不禁渐渐沉下了脸,到最后突然冷冷地说道:“王岳,东厂是闲着没事干了,居然去打探一个区区贡士?”

王岳和李荣素来交情不错,因而李荣常常越权差遣东厂的番子去做些事情,王岳也就都默认了。此时皇帝突然开口责难,他不禁吃了一惊,旋即就诚惶诚恐地跪下,好一会儿才讷讷说道:“皇上,奴婢只是一时听说这徐祯卿夹板应试,所以生怕此人是在外与人龃龉至损肢体,人品有差……”

“你好大的胆子!”

尽管李荣平素自恃圣恩,但这会儿眼见得天子发火,他不禁心生惧意,亦不敢真的把这些都推在王岳头上,忙也跪下说道:“皇上息怒,都是奴婢眼看那弹劾越来越多,所以就自作主张让王岳的人去查一查……”

“好一个自作主张!若是你们真查了个水落石出也就罢了,偏生语多不实,混淆黑白!”鲜少对这几个亲近内侍大光其火的弘治皇帝劈手丢出了那几份奏折,怒气冲冲地对一旁的乾清宫答应孙洪吩咐道,“孙洪,你亲自去北镇抚司与叶广传朕口谕,限他于金殿传胪之前把贡士徐祯卿的来历底细都禀报上来,要快!”

见孙洪须臾就去了,地上的李荣只觉得心中战栗,竟是不知道这番天子雷霆从何而来。然而,弘治皇帝丝毫没有解释的意思,接下来又淡淡地说道:“若是叶广查着和东厂差不多也就罢了,不然的话,东厂上下也该好好理一理了!弘治十二年的弊案都已经这么多年了,还翻出来说事,这等兴风作浪的手段就以为能糊弄得了朕?”

“奴婢该死!”

面对这少有的重话,无论李荣还是王岳全都是免冠连连叩头,再不敢有一句辩白。尽管两人最终得以从乾清宫全身而退,但在场的终究还有不少乾清宫答应,这两个顶级大珰被责的消息须臾就透露了出去。等消息传到司礼监掌印萧敬耳中,他想起徐勋事先让瑞生递过来的消息,面上虽只是哂然一笑一句话没有,心中却是不无畅快。而消息传到了承乾宫,刘瑾谷大用等人就甭提多高兴了。谷大用甚至还拉着刘瑾哥俩小酌了一杯。

“这下子,看王岳还能怎么横。还是徐勋那小子鬼主意多,如此下去,西厂重开的日子必然就不远了,到时候,老刘,咱们可就不用再看老王岳的脸色了!”

“好好,我就等着那一天!”刘瑾口上这么说,心里却忍不住犯起了嘀咕。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贡士,却引来了这么一场风波。太子遣谷大用打探徐祯卿底细是他告诉徐勋的,可当徐勋说让他转告谷大用,打探消息不妨事无巨细不要放过所有优缺点,他还觉得不以为然,如今看来,这位世子爷真的是成精了!

当焦芳得知宫中李荣和王岳遭了皇帝斥责的时候,却已经是殿试读卷接近尾声的时候了。不料事情突然起了这样的变故,他一时只觉得措手不及,可无论怎么想,他都摸不清楚情势为何会如此急转直下。然而,更让他又惊又怒的还在后头。

那几个科道言官竟是因奏事无据,哗众取宠,有的罚俸三月到半年不等,有的贬了外官!

而李荣因为这事,之后竟暂时告了病在私宅休养!焦芳在宫中的耳目多半仰仗这位资格极老的司礼监秉笔,而那几个言官也有两个是他心腹,两人全都在贬外官的行列,他这下子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于是,等到了金殿传胪日,他虽然精神抖擞地站在大殿上,可听到那一个个次第唱名的时候,仍然是心里一阵阵怨愤惊怒。当一个熟悉的名字倏忽间传入了耳朵的时候,他只觉得整个人倏然一震,若不是多年的朝仪历练出了不动如山,他几乎就想扭过头去看清楚那个辱了他父子,又让他损失惨重的无名书生。

作为真正的始作俑者,这一日殿试放榜,徐勋就不似之前会试放榜那样只打发了一个金六前去,他放了府军前卫半天假,又邀了王守仁一块前去看榜。

到了地头,黑压压的一片人群却大多数都是看热闹的和各家亲友,而真正的新进士们却要在奉天殿去亲自聆听名次,心理素质不好的当场晕过去也不足为奇。

已经知道宫中那一系列变故的他自然是心情极好,这会儿等着发榜,他就对王守仁开玩笑道:“王兄,你是参加过金殿传胪的,那会儿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你是怎么个心情?”

“我么……”遥想当初殿试唱名,王守仁忍不住惘然地眯了眯眼睛,继而才轻声叹道,“那会儿我当然是高兴的,能中二甲第六,也算不负多年所学。只比起父亲当年的状元来,我这名次实在不值一提。”

二甲第六就是全国第七,这还不值一提?

徐勋正在感慨王守仁不愧是立志要成圣的人,不是他这等凡夫俗子可比的,那边厢就传来了一个嚷嚷声:“张榜了,张榜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 金榜题名,狂生风范

张榜时刻,东长安门外的东长安街上挤满了人。不管是高门大户的世家子,还是清寒的平民百姓,一个个看热闹的全在翘首盼望着那发榜的队伍。也不知道等了多久,随着最边缘的一阵骚动,所有人的目光几乎全都往一个地方看了过去。就只见一个身穿鲜亮官服的礼部官员在几个差役的簇拥下缓步走来。

平日里这等稳稳当当的官步素来很让人羡慕,但眼下这会儿,从看热闹的百姓到满心焦急的贡士,人人都在心里咒骂着这不紧不慢的做派。眼看差役在那官员的指使下往墙上贴着那长长的黄榜,一个个人几乎争先恐后挤上前去看上头的名字。

这进士金榜的张贴有个倒贴的习惯,这先上墙的却是三甲同进士,总共二百零五个名字,这一个个看将下来,头昏眼花脖子酸是铁定难免。人群之中,一身青衣的祝枝山和文征明几乎连帽子都被人挤掉了,却仍旧紧张地往上头找着徐祯卿的名字。当找遍整个三甲不见友人的名字,两人觉得一口大气从胸口透出,竟是满头大汗。就在这时候,祝枝山突然只觉得有人拍了一记自己的肩膀,慌忙转过头来。

“啊,世……”

“世什么世,我也是来看榜的。看你们这如释重负的样子,昌谷应该是至少在二甲之列吧?”

徐勋笑吟吟地言语了一句,祝枝山立时反应过来,当即嘿嘿一笑道:“应该是。按照他之前的名次,进二甲绰绰有余,我只担心他马失前蹄……”

“怎么,你就不觉得他能名列一甲前三,跨马游街?”

文征明看了一眼墙上密密麻麻的三甲名单,这才扭头说道:“小徐那篇策论做得虽然还好,可也谈不上滴水不漏,况且他那手书法大打折扣,能在二甲名列中上,大约他就心满意足了。”

话音刚落,那边厢就又有人高声念起了名字来:“万镗、张简……”

这二甲也同样是从右往左倒着贴榜。就只见一群衣衫各异的人跟着那两个慢条斯理的差役后头看着上头的名字,渐渐地,那念一个个名字的声音越来越大。随着这份金榜渐渐展开了大半,看榜的亲友团也越来越紧张,毕竟,越是前头的名次越好,馆选之后点翰林的可能性也越大,更不要说这二甲要是没名字,便代表着一甲立时与授翰林!

“……倪宗正、朱琉、王秉良、崔铣、湛若水……”

王守仁一见那名字,一时欣悦地点了点头:“元明是二甲第三名,果然厚积薄发,不负众望!”

“……严嵩、徐祯卿……”

一旁的王守仁刚刚还在好奇徐勋怎的认识徐祯卿三人,此刻看着金榜,他高高兴兴地捋了捋下颌胡须,可紧跟着就听到又是两个熟悉的名字。而徐勋发觉这三个人竟是排在一块,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何止湛兄,那严惟中是二甲第二,徐昌谷竟是二甲第一。今科进士这么多,我独独就认识这三个,偏巧名次都挨在了一块,真是无巧不成书!”

此时此刻看榜的亲友多的是喜极而泣抑或是捶胸顿足的,徐勋和王阳明这幅喜态自然是丝毫不足为奇。而祝枝山和文征明看了一遍又一遍黄榜上头的名字,确定果然没错,两个人也立刻长舒了一口气。

二甲传胪,也就是这一科的第四名!这真是他们想都想不到的好名次!

随着一甲那三个名字终于贴在了最前头,一时间围观的人群更加为之大哗,有状元榜眼探花的家人喜极而泣的,也有在那嘀咕名次高低的,总而言之是鼓噪不断。然而,更多的人则是蜂拥去了正阳门,打算去围观那三年一度的一甲三人跨马游街的盛况,不消一会儿,这东长安街上等候的人群就散去了一多半。

“好了,正阳门的热闹也没什么好看的,咱们去东安门等一等新科贵人们吧!”

徐勋提议了一句,其他人自然纷纷附和。毕竟,一甲前三跨马游街的境况虽然盛大,可王守仁这曾经中了二甲的和祝枝山文征明这样屡试不第的,当然不愿意去看别人最风光得意的时候。一行人过了玉河北桥就上了安定门大街,到东安门大街西拐,往前行了不多远,就只见那边正是七间三门黄琉璃单檐歇山顶的东安门,门前已经簇拥着十几个人等着。众人等了一小会,眼力最好的王守仁就看到有一行人从东上中门里头往这边来了。

一科数百名进士,一甲状元榜眼探花插花披红由鼓乐仪仗簇拥出正阳门,旋即由人张伞盖有人护送着一路跨马游街回住所,而二甲三甲却是一拨从东华门东安门出宫,一拨从西华门西安门出宫,既没有鼓乐也没有披红,相形之下就要寒碜不少。可三甲的往往少不得自怨自艾上一阵,能进二甲的就多半豁达多了。这会儿一众人出来后亲友接着,但只听欢声笑语不断,哪里有一张愁苦脸。

“元明兄,恭喜恭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