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但你却不知道,它们以后还要帮我们一个大忙呢。

  原来,驯鹿是当地人过冬的主要肉质动物来源。可天气暖和的时候,大批的驯鹿便会自发成群结队地向低纬地区迁移,因为那里有大量的水草。如果没有人赶,它们是不愿意在严寒到来之前准时回来的。并且靠人力驱赶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这时,平日里特别烦人的蚊虫的巨大威力便显示了出来。因为天气一冷,这些蚊虫便飞到暖和的低纬地区逃命。自然就会与驯鹿不期而遇。吸食血液的蚊虫是驯鹿无法抵御的天敌。抵御不了蚊虫的进攻,又无处躲藏,并且前边的气候还不适宜生存,于是就只能往回跑,这一跑就钻进了人们事先已经设好的包围圈里。

  聪明的印第安人正是掌握住了自然界物物相扣的规律,才能在忍受一时痛苦中获得长久的食物和生存保障。眼前的得失不要时时挂在心上,长远的考虑才是智慧者的生存之道。也许,当我们放别人一条生路时,受益者也包括你自己。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55


   

生活的碎片
●唐 红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对我说过“命运天定”的道理。她说:天神掌管着人们的命运线。有的人的线被放在风口,被风吹得左摇右晃,于是这些人就只有过飘摇动荡的生活;有的命运线被扯断了,于是就有了红颜薄命、英年早逝;有的人的命运线刚开始交在一起,马上又分开了,于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与自己的幸福擦肩而过……而我的命运线被天神放在了一个小角落里,那里没有风吹,没有雨蚀,所以我注定要平安、幸福一辈子。对妈妈的这番话,我一直深信不疑。

  从此,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我都对自己说:我会幸福的。于是我乐观,我自信。朋友常羡慕我的好运气。我不由得审视自己:我真的比她们幸运?从来没有遇到过挫折、困难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和她们一样拥有快乐,但也偶尔遭遇不幸。

  我之所以看起来比她们幸福,只是因为她们缩小了自己的快乐,夸大了自己的痛苦,我却夸大了自己的快乐,缩小了自己的痛苦而已。因为我一直相信自己会幸福的,我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快乐,悲伤也就被淡忘了。

  这是我迄今为止懂得的最有价值的道理之一。只要你心中坚信自己注定是幸福的,就能真正地获得幸福。

  曾经爱过一个人。爱的人知道,被爱的人不知道。

  爱着的时候,整天鬼迷心窍地琢磨着他,他偶然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令我颤抖、欢喜、忧伤、沮丧。心里有时湿湿的,暖暖的,像饱满的河水;可有时又空落落的,像干枯的河床。在这纯粹的臆想里,爱是自己的。知道这爱的是自己,回忆这爱的还是自己。

  一直以为这样的爱很悲伤。

  多年以后,当那段隐痛渐渐远去时,才发现自己的内心已坚强了许多。那个曾经爱过的人,毫无商量地啃噬着我的平静,给我的心灵刻上了印记。有过苦涩爱情的心灵,就像一个破败的季节,永远错过了完善的时刻。但没有经历过这种爱情的人生,我认为是不完整的。爱情之所以是爱情,就因为它不能遗忘——我们必须在隐痛的爱中成长、成熟。

  不知什么时候形成了那么一种习惯,心情抑郁时便会独自一人去屋外的小树林散步。满目的葱绿,满耳的宁静,可以让一切烦恼自自然然地消失殆尽。

  偶然的一个春天的早晨,在林间独步时,一片树叶轻盈地从我的发际间飘落下来,结果来看,是好碧绿的一片,心头便掠过一丝惊惧:一片葱绿的树叶,竟然会在春天陨落!但抬头,映入眼帘的仍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绿,春天并没有因为一片树叶的陨落而失色。

  人的生活就如这树林的春天一样。花的凋零,叶的陨落,甚至枝的断折都是在所难免的,但春天依然如故,它仍会给人满目的葱绿,满耳的宁静。春天不会因此而减色,更不会因此而消失。

  一片树叶完全可以在春来之时陨落,但请记住,凋落的仅是一片树叶,决不是整个春天。

  ——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33


   

山坡羊·日月人
●马 凯

  
红日

  拔白破夜,

  吐红化雪,

  云开雾散春晖泻。

  煦相接,

  绿相偕,

  东来紫气盈川岳。

  最是光明洒无界。

  升,

  也烨烨;

  落,

  也烨烨。

  明月

  星空银厦,

  粼波倒塔,

  小桥倩影谁描画?

  皓无暇,

  素无华,

  悄悄来去静无价。

  只把清辉留天下。

  来,

  无牵挂;

  去,

  无牵挂。

  自在人

  胸中有海,

  眼底无碍,

  呼吸宇宙通天脉。

  伴春来,

  润花开,

  只为山河添新彩。

  试问安能常自在?

  名,

  也身外;

  利,

  也身外。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51


   

伞在哪里
○廖 恒编译

  一个夏天,干旱威胁着小镇上所有农作物的生命。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镇里的牧师告诉所有来做礼拜的群众:“除了祈求下雨外,没有任何办法能救我们。现在请大家都回家起到,下周末回到教堂做礼拜时,做好感谢上天为我们普降甘霖的准备。”

  所有的人都按牧师说的做了。周末他们来到教堂,牧师一看到他们就勃然大怒:“今天我们都不能做礼拜了。你们根本就不相信今天会下雨。”

  所有人都反驳道:“我们都祈求上帝了,我们相信今天会下雨。”

  “你们相信?”牧师回答,“那你们的伞在哪里?”

  很多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他们都不为自己的梦想的实现作任何准备,更不用说为之奋斗了!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27


   

仁慈的忽视
● 柴 静

  一

  在杭州,我们去做艺校学生陪酒的事件,杭州文化局的局长是个四十多岁的人,不防范,也不殷勤,就说句让手下人安排,要联络谁,采访就是。

  做媒体时间长了底线很低,能这样就已经很好。

  采访完聊几句。

  座上有人说:“杭州这么有优势,应该弄点新的政策,吸引点儿有名的文化人到杭州来”

  他说“贾平凹在西安,池莉在武汉,王安忆在上海…搬到这儿来根都断了”

  “在哪儿不是写啊?”

  他一笑,说:“我对文化人有个看法,就是让人家休养生息”

  “总得干点什么吧?”

  他说“不要去打扰他们,文化自己会长出来的”  

  二

  温家宝去看钱学森,谈到科研创新。

  钱学森说:“你说的我都很赞成,但有一点,我们的大学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然后他说了句很含蓄的话,“应该让学科学的学点艺术,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应该有艺术素养。”

  其实也就是说,不要工具型人格。

  问题是…学点艺术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

  陈丹青说过“艺术是什么?艺术在一些官员看来就是唱歌跳舞,而不是真正的思想,精神和价值观,所以即使是一些人文艺术类的知识分子也很容易自甘为工具”

  工具是只会服从,而不会创新的。

  所以;〃艺术素养的背后,其实是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

  这样的人格,需要的不是刻意培养,而是不去干预。

  温总理在与文艺界的座谈会上谈到了与钱学森之间这个故事,说了这段话,

  “无论是提高学术水平和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学术上的是非得失和艺术的优劣高下,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学术探索、艺术实践和民主讨论,最终由实践、历史和人民来检验和评判。”  

  三

  法国大革命前夜的时候,路易十六问一个自然法则决定论者“我要做什么才能让我的国家繁荣?”

  “LAISSEZ FAIRE ;LAISSEZ PASSER。〃

  这句话被译作〃自由放任”。

  我把它叫做“仁慈的忽视”。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37


   

让恨像花儿一样
●汤红霞

  她曾经是一个美丽健康的小女孩。她有一双灵巧的手,会画画,会弹钢琴,人人都说她是个小天使。

  11岁的时候,她的父母离异了,她分给了父亲。继母是个恶毒的女人,对她非打即骂。她吃不饱穿不暖,满身伤痕,还要担负粗重的家务。即便是这样忍气吞声,她的灾难还是来了。一天夜里,丧心病狂的继母挥刀砍下了她的右手。她的人生从此残缺不全。

  小小的她,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仇恨。继母被关进牢中服刑,母亲流着泪将她接到了自己身边。

  从一个正常人到残疾人,其中所经历的身心痛苦不言而喻。她的右臂成了一根**,只能一切重新从左手学起。穿衣,吃饭,写字,游泳,骑自行车,每学一样都像在刀尖上舞蹈,是血与泪的交织。而每一次血泪和疼痛,都会让她对继母的仇恨更深一层。

  有些戏剧化的是,不久花心的父亲又离婚再娶了,那个恶毒女人和父亲所生的小男孩,也和当初的她一样有了同样恶毒的继母。小男孩不仅受到她所受过的苦,还遭尽外人歧视,甚至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他成长得比她更为凄惨。

  报应,这就是报应。母亲咬着牙说。

  她却沉默了,显得心事重重。让她的母亲所不能理解的是,从那后她竟然经常往小男孩那儿跑,偷偷给他送去好吃的,还把自己的零用钱给他。母亲拦都拦不住。

  时光飞逝。高考的时候她以609分的高分考入大学,学费无着。但因为她的特殊身份以及自强自立,引起了电视台的关注,电视台为她募得了两万元。念四年大学,两万元已算拮据,她却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将募款拿出一半分给了小男孩。

  媒体一片哗然。记者采访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她说,一报还一报,那年他才一岁多,一切都不关他的事,他是无辜的。她还说,以后自己辛苦一点没关系,但他8岁了,应该上学了。她最后的一句话更是掷地有声,她说她大学毕业后,如果那个恶毒女人还没出狱,她将会全力供他上学。

  这个善良的女孩名叫左小萃,来自四川双流县。她的事迹使牢狱中的女人愧疚忏悔,也使千千万万的电视观众感动和反思。她的深明大义,让我们在这个残酷的故事里,突然间峰回路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

  很多时候,面对仇恨我们总是把它当种子一样种在心里,一代一代,无休无止,报复他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其实应该一人做事一人当,不牵连,不波及,让仇恨像花儿一样开在哪里便谢在哪里。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11


   

穷人
●〔美〕威廉…T。沃尔曼 ○谭瀛洲 编注

  当今英语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中,1959年出生的美国作家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