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钱穆:国史新论-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馗媒锌桌隙L仁鼓闳猿瓶鬃樱闶锹湮椤H寮宜枷耄哺酶某瓶准业辍D鞘俏颐墙氖隆I笔保缎∑纺噤【烦醴氲街泄!赌噤【酚写蟊尽⑿”荆”镜慕行∑罚挥邪司怼4笃返氖侨浚腥木怼P”局杏幸痪渌担骸耙徊岵坏贸煞稹!币徊崾腔侔鸱ǖ娜恕s玫郎此担骸耙徊嵋驳贸煞稹!钡笔北狈胶蜕写蠹移鹄捶炊运担骸熬厦髅鹘惨徊岵坏贸煞穑阍跄芙惨徊嵋嗟贸煞稹!闭倏蠡幔阉稹s玫郎比恢坏媒邮艽蠹揖鲆椤5担骸叭羰刮一敖泊恚宜篮笥紊嗟赜L任一懊挥写恚宜篮蠡沟米ㄗ幼镎ā!狈鹚轮写蠓鹣瘢凶ㄗ樱螅ǖ模玫郎诖酥屑涮乇鹦郎褪ㄗ印V钗坏敝黾业焙蜕校驳镁弑负澜苄云裨蚝蜕幸膊怀晌槐ΑP叶笔敝泄帜媳保晒そ艿侥铣础=峁洞笃纺鶚劸贩隼戳耍旅娼驳揭徊嵋嗟贸煞穑玫郎乃捣ㄖ沼诘玫街っ鳌

  唐、宋两代,一路有人物,惜于时间,且略去不讲。我举一个元代人作例。宋朝亡了,元朝起来,中国有一人郑思肖所南,他没有什么可传。据说他常作画,只画兰花,却根不着土。别人问他,他说:“没有土呀”。他住宅门上题四个大字,“本穴世界”,拼上凑下,实是一个大宋世界。他著一本书,称《大无工十空经》,实也还是大宋两字。他还有一部《心史》,用铁函封了,沉在苏州一寺中井底,在明祟祯时出现了。他也是一豪杰之士,应该归入孟子三圣人中伯夷的一路。

  明代人物也很多,即如王阳明先生,诸位读阳明年谱,就知他也是一个豪杰。再讲一人海瑞。他是琼州海南岛人。一生正直,自号刚峰。今天的大陆,有话也没得讲,把海瑞故事来重编剧本。海瑞当时,市棺诀妻上疏。上海老伶周信芳,唱出海瑞骂皇帝。吴晗写了一本《海瑞罢官》。你若不说海瑞是圣贤,他该是一豪杰。

  清初,我想举一人李二曲,他是陕西一种田汉。他讲阳明哲学,名大了,清代皇帝定要笼络他。派地方官送他到北京应博学鸿词科,他说生病,不肯去。朝廷下命,生病便好好用床抬着去。路上防备甚严,无寸铁可以自杀。他只有饿死一法,不吃东西。地方官也受感动,说他实有病不能来,把他送回去。他说:“我实为名所误”。从此一生绝交,地下掘一土室,不见任何人。只顾亭林到陕西,可下土室见他。一谈一半天,不知谈了些什么。清末时,大家起来革命,读者莫要认为这都是法国、美国革命来领导我们,其实明末遗老,如李二曲等故事,也发生了极大作用。今天我们要复兴文化,大家又来谈西洋文艺复兴,其实也该在中国历史上多举几个可资效法的先例来号召。

  再讲到最近代人。我到台湾来就发现了两人。一是郑成功,一是吴凤。有此两人,我们来到台湾也不寂寞。我去美国,又知道一人。在他们南北战争时,有一位将军退休了,家住纽约。这位将军脾气不大好,一生独居,所用佣仆,一不开心,就骂就打,工人来一个跑一个。有一中国山东人,名叫丁龙,来到将军家。这位将军照样打骂,丁龙生气也跑了。隔不几时,那将军家里起火,房子烧了一部分,丁龙又来了。那将军诧异说:“你怎么又来了?”丁龙说:“听说你房子被火烧了,正要人帮忙。我们中国人相传讲孔子忠恕之道,我想我应该来。”这位将军更惊异,说:“孔子是中国几千年前大圣人,我不知道你还能读中国古书,懂你们中国圣人之道。”丁龙说“我不识字,不读书,是我父亲讲给我听的。”那位将军就说:“你虽不读书,你父亲却是一学者。”丁龙说:“不是,我父亲也不识字,不读书,是我祖父讲给他听的,连我祖父也不识字,不读书,是我曾祖父讲给他听的。再上面,我也不清楚,总之我家都是不读书的种田汉出身。”那将军甚感惊异,留了丁龙,从此主仆变成了朋友,那位将军却受了感化。两人这样一辈子。等到丁龙要病死了,向那主人说:“我在你家一辈子。吃是你的,住是你的,还给我薪水。我也没有家,没有亲戚朋友,这些钱都留下。现在我死了,把这些钱送还你,本来也是你的钱。”这位将军更惊异了,想“怎样中国社会会出这样的人?”于是他就把丁龙这一小笔留下的薪金,又捐上自已一大笔,一起送哥伦比亚大学,要在那里特别设立一讲座,专研究中国文化。这讲座就叫“丁龙讲座”。在全美国大学第一个设立专讲中国文化的讲座,就是哥伦比亚。现在美国到处研究中国文化,我想主要还该研究如何在中国社会能出像丁龙这样的人,其实这故事并不简单,非深入中国文化内里去,不易有解答。我若说丁龙是一个圣人,该是孟子三圣人中柳下惠一路。若说吴凤也是一圣人,该是孟子三圣人中伊尹一路。此也未尝不可说,至少他们都是一贤人。换句话说,都是一豪杰之士。明代人说,满街都是圣人,端茶童子也是圣人。中国社会上圣人多的是。圣人外流,跑到海外去,一个跑到台湾,就是吴凤。一个跑到美国,就是丁龙。在祖国,山东武训,不也是个圣贤吗?至少也是个豪杰之士。他讨饭,碰到人跪下,请你帮助,要去办学校。

  这种故事太多了,不胜讲。诸位若把这标准来看中国二十四史,除了政治家、军事家、财政家、艺术家、学问家、宗教家等等,历史上还有很多人物,只是赤裸裸的一个人,没有什么附带的,也不要外在条件,只靠自己堂堂地做一人。现在我们大家要外在条件,觉得我们百不如人。若从历史上讲,时代不够外在条件,人物不够外在条件的也多得很。但孔子也是没有外在条件,碰到鲁哀公,卫灵公,碰来碰去总是不得意,然而孔子成为一大圣人。把我们今天的社会,和孔、孟时代相比,或许还好一点。比南宋亡国蒙古人跑进来,明朝亡国满洲人跑进来,那更要好得多。比吴凤从福建来台湾,比丁龙从山东去美国,我们也要好得多。我们且莫太讲究外在条件,应该注意到我们内在的条件。这样始叫我们每个人都可做一个历史的主人翁。每一人也有每一人的一段历史,纵说是一段小历史,如吴凤,如丁龙,把这些小历史合拢来,便成为一部中华民族的大历史。我们的历史理想,其实即是我们的人生理想。若把我们的历史理想人生理想都放在外面去,则权不在我,也不由我作主,试问那还有何理想可言。

  可是我们今天的社会风气,却愈转愈离谱。我在香港新亚书院时,有一学生从大陆来,上我课,听到“君子无人而不自得”一句话,他觉得这真是人生最大要求所在。他问我这个道理,我说:“你且慢慢听,慢慢学”。他见我散步,也要学散步。他说;“我读书程度浅,来不及,散步总该能。看你怎样散,我也怎样散,我散步庶亦可以自得其乐”。那学生极诚恳,极有志,可是别的同学有些会笑他,骂他。后来他觉得中国社会到处跑不进,转进教会,外国人却懂得欣赏他。现在他做了牧师传教,见了我,要来向我传教。他说:“先生,我得你好处不少,我该同你讲讲耶稣吧。”唉!今天的中国社会,偏偏中国道理不能讲,要讲就给人家笑骂,要逼得你特立独行,只有学伯夷,那怎了得!所以今天我们至少要大家负起一些责任,隐恶而扬善,来转移风气。至少要使年轻人有条路走,不要弄得像今天样,除了去外国,好像前面无路。“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我们到乡村老百姓圈子里,在无知识人身上,或许还有一点中国文化影子。我们受这时代潮流的冲激太大了,我们都要变成一现代人,而我今天却特别提出历史人物这题目来讲。当然我不过随便举几个例,希望我们将来学校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教科书,多讲一些人物,讲一些中国历史传统所看重的,即如何做人。要讲一个无条件的,赤裸裸的,单凭自己便能做到的“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的这一套。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国防研究院“思想与文化”课讲演,一九六九年八月《东西文化月刊》第二十六期刊载) 
 


 
中国历史上之名将
 
  中国文化传统上有一特殊之点,即对文武观念向不作严格之区分。历史上名将大帅,带兵打仗,赫赫当时,垂誉无穷的,极多数是文人学士,儒雅风流,而非行伍出身的专门人物。明太祖时,百司请立武学。明祖曰:“一文武不分途。”明祖崛起草莽,文武均非堪当,但他却说准了中国历史上的文武关系。本文正要从中国历史来澄明明祖这句话。

  在上古封建时代,贵族阶级,内执政柄,外总兵戎,文武绾于一身。而且亦惟贵族,才有当兵资格。所以男子生则悬弧门外,成为古人之习俗。春秋时,晋、楚战于濮,晋文公将出师,谋元帅,赵衰曰:“却縠可,说礼乐而敦诗书。”举此一例,可概其余。

  下逮战国,有《孙子兵法》,其书著者尚不详。然至今备受欧美各国崇重,定为他们最高武学校的教本。此书并不专讲军事,亦可谓所讲乃兼及最高的人生哲学与政治哲学。军事本是人生中一事,而附属于政治。不懂得人生,不懂得政治,哪懂得军事。故最高军事哲学,必从最高人生哲学政治哲学中发挥而来。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庄子曰:“技而进乎道。”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内始有此成就。西方则各尚专门,乃有所谓军事专家。与中国观念自宜大不相同。

  燕国有乐毅,后人以与春秋齐管仲合称管乐。其生平武功姑不论,其《报燕惠王书》,乃战国时数一数二享高名受传诵的大文章。不单因其文章好,乃因在其文章中所透露的君臣知遇,出处去就,功名恩怨,他个人所抱持的高风亮节,大义凛然,为千古莫能及的人格表现。因此,一大军事家,同时可即是一大政治家,亦是一圣贤俦伍中之大哲人。

  下到汉代,出于胯下的韩信,萧何称之为国士无双。他能诵兵法,能驱市人而战,而且能多多而益善。他又懂得要师事败将李左车。而且他拥重兵,独王一方,却誓不背汉王。据这些事,他真是一名将,一大将,而且亦可称是一儒将风范。

  在西汉将才中,如周亚夫抗拒吴、楚七国,如严助浮海救东瓯,如赵充国西羌屯田,细读他们的史传,自知他们都不仅是一武人。尤其如赵充国的文章,条理明备,干练通达,俨似一近代式的专家。

  东汉光武中兴,一时部伍,如王霸、吴汉、耿弇、寇洵、邳彤、冯异、岑彭、邓禹、马援,那一伙人,何尝有一个是经受军事训练出身的军事专才。只为通人事,亦自通政事,兼通军事,因缘时会,勋绩彪炳。也可说,中国历史上多出军事天才,正为中国人一向懂得尊重人事,讲究人事,所以成为一通情达理之人,遂亦能当一理想的军人。班超以一低级下吏,出使西域三十六国,扬名国外。只因他历练了吏事,吏事亦是人事。虽属文事,却可由此兼通了兵事和武事。

  三国时,如曹操、诸葛亮,莫非胸罗群书,文采斐然,为一辈文人所弗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