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透视崔恩卿-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统计,美国报纸收入的80%来自广告,18%则是销售报纸所得。这18%实际上是运输和分发报纸的费用。换句话说,报纸是得到广告商的大量补贴后提供给读者的,读者支付的只不过是报纸的运输和分发费”(《中国记者》1996年第7期《面临其它媒介挑战的美国报纸》)。我国一些报纸也开始出现这个局面。也就是说,没有广告的支撑,报纸就无法正常出版,更谈不上发展。在这里,广告承担起构筑报业经济支柱,发展报业规模的神圣使命。广告量是和报纸影响力相关的,作为广告载体的报纸,为了获得高额广告收益,必须研究读者需求,研究社会需求,也就是报业市场需求,以制作适销对路,既有良好实用价值,又有巨大影响力的报纸。在这里广告经营实际上又承担起第二个神圣使命,即牵动报纸向市场化进军,追求良好社会效益,使之更符合读者需求。    
    综上所述,广告的信息特征决定了它的实用性,广告的市场中介作用决定了它的有偿性,广告作为报业的经济支柱及其对报纸的导向功能,决定了报纸对广告经营的依赖性和广告对报纸的促进性。有此四性,一个完整正常的报业发展运行机制即可形成,其中报纸是载体,信息是内容,而广告经营则是构成报纸正常运行和有所发展的关键。结论是:报纸不可缺少广告经营,广告经营牵动着报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内在的经济规律,它促使报纸提高质量,它促使报纸面向市场,它促使报纸投入竞争,它促使报纸在竞争中求得发展。换言之,这种以广告为龙头的市场导向作用完全是市场行为,是任何行政指令无法替代的市场行为。在这个行为公式中,广告经营作为一个无形的市场之神牵动报业向前发展,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4.市场观。关于报业市场,应当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报刊制作,即产品或商品制作。制作产品要有目的性,这个目的就是通过读者购买行为实现市场交换,实现社会价值。因此制作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市场中的报纸受众主体。对于编辑者,这叫“适应读者”,或曰受众主体本位,而不是编辑本位,我称之为市场主体原则。在这个市场主体原则中,青年报刊界最难解决的是主体性和多元服务性问题。主体性即机关报和青年性,多元服务性即报刊信息的充分性和层次性。在这方面,地方青年报禁忌颇多。    
    关于“机关报”。传统观念要求“团报报团”,对14—28岁的青少年实施教育。从效果上看要求团的组织订阅,办给团组织看,自己宣传自己,自得自乐,这无异于办一份内部刊物。这种界定显然过窄。


总附录第40节 地方青年报刊发展的思考(3)

    作为青年报,毫无疑义应当把青年作为自己的主体读者群。但这个“青年群”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共青团工作和共青团的工作对象。    
    我认为有三层含义。    
    (1)关于为共青团工作服务的问题。作为共青团机关报首要的是传递这个政治团体的政治声音,即呼吁社会。同时,要用青年的视角反映社会以满足青年的本质的需求和期待,即反映社会。第一点是引导舆论,第二点是服务青年,其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面向社会,而不是把报道镜头仅仅对准共青团和青年本身。    
    (2)关于为共青团的工作对象——青年服务的问题。首先是“青年”的界定。传统概念以14—28岁为限,大部分未走上社会,或涉世之初的“孺子”,所谓“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实际情况则不然。从年龄上看,未成年人只是一部分,而成年人是青年的主体;从职业上分,学生也只是一部分,而社会各类人员是青年的主体,其中有基层员工、普通百姓,也有高层领导、学者、专家、科学家和企业家。换言之,青年即社会中最有朝气、最年富力强的中坚群体,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时代的栋梁。他们中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构成了青年报刊内容上的层次性和多样化。    
    仅仅把青年报限制在14—28岁之间的团员和未成年人身上,显然是幼稚的。由此,也可以想到,为当代青年——社会中坚力量服务的报纸,应当具有何等的权威性、影响力和超前意识。    
    (3)地方青年报的优势。一般来讲,地方青年报刊独家新闻多,贴近青年,接近生活,反映民情,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大众易于接受。而这几点正是大报所缺乏的。不少大报,面孔严肃,内容单调,上情下达多,下情传递少,读者不大喜欢。最近我研究的结果,今后一些年,报业趋势是沿着这样一个轨迹发展的:大报要研究地方青年报,青年报要研究地方晚报;保持特色,互相融化。这就是报业发展的规律。    
    第二个方面是报刊销售。(1)编辑是为了销售,销售具有两重性:报纸和广告服务。报刊作为商品,在生产—销售—再生产的过程中实现两个效益并存和两个需求增长,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增长,即社会需求增长和再生产能力增长。“报业产品,在现象形态上,主要是报纸和广告服务两类,分别在两个市场上向不同的购买者销售”(宋建武),我完全同意这一分析。从报纸销售流程图(附后)上看,报纸的市场销售是一个中心环节,由市场销售引起的信息反馈可以决定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发行量反馈读者需求信息,为再编辑提供了信心和方向;二是销售可回收全部或部分制作成本的费用,为再生产提供了货币支持。发行量引起的市场效应,显示子报纸的使用价值和影响力,为第二种销售,即广告服务的销售提供了社会需求,一旦引发广告服务的销售潜能,报纸的扩大再生产即成为可能。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报纸销售行为除了向读者提供信息、回收资金的功能外,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广告服务潜能,获得再生产的能力。    
    报纸营销流程图及三大指标相互关系(略)    
    从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报刊销售是报业经营的中心环节。报刊的销售市场本身也是广告服务的销售市场,只有报刊的销售市场活跃,报纸的广告服务销售才活跃,这应该成为一个规律。    
    (2)报刊销售的地域性原则,这是具体的营销术。从近几年广告排行榜看:1994年《新闻出版报》刊登广告排行榜,先是10家地方报纸过亿元,后是5家地方报纸超2亿,仔细看来,发行量和影响力都大于地方报的中央级大报榜上无名。    
    《深圳风采》今年第?期刊登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市居民消费情况调查,其中涉及报纸的调查情况,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    
    北京市:《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    
    上海市:《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文汇报》;    
    广州市:《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    
    深圳市:《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    
    这四个城市的报纸捎费有一个共同特点:排在前三名的均是地方报纸,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报又是榜上无名。原因只有一个:地域性报纸由于有密集的地方信息,因而获得地域受众的信任,实际上同时开发了地域性广告市场,为吸引广告奠定了基础。结论是,地域发行量决定了地域影响力,进而决定了广告刊出量。    
    所谓地域性原则可以从下列具体营销术中体现出来:    
    A.“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这是体现地域性原则的基本方针。城市是信息中心,是城市报纸发散地,市民是城市报纸的主要受众,有了这两条,报纸的舆论功能、信息功能和广告功能才可最集中地表现出来。报刊必须缩小自己的服务范围,把目光集中在所在地域或中心城市。    
    B.“上市入户,零距服务”。这是“立足城市,面向市场”基本方针的具体表现形式。上市是指零售市场,没有零售市场就没有市场效应;入户是指订阅,要让报纸飞入百家;“零距服务”是指及时把报刊送到读者手中,时效越快越好,这是为读者服务的行为基础。    
    C。“加大压强,重点突破”。这是压力原则。指发行工作必须主动出击,创造条件,集中兵力,迅速突破重点地区,占领市场。不能等待观望,也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把劲用在最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地方。    
    D.“形成影响,促发广告”。这是广告服务销售原则,是经营的落脚点之一。广告来源于报纸的影响力,发行工作必须着眼于扩大报纸地域性影响力和实际使用率。“眼在市场,心在广告”,这是报纸经营者的主要追求。


总附录第41节 地方青年报刊发展的思考(4)

    三、坚定信念    
    1.敢于探路和勇于实践。凡事有破有立,要有求异思维和悖论思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经过十几年和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适宜的东西,要敢于破除,合乎时代潮流的东西要敢于去建设。    
    在《新闻周刊三级跳跃》一书序言中我讲到两个话题:一是关于日报模式;二是新闻改革贵在行动。文中说:其实,日报并无定式。报纸是最早产生的传播媒介,其功能是传递信息。报纸作为传媒,成形于官(统治者需求的信息工具),兴盛于市(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化信息需求载体),既是报人(办报团体)视角的再现,也是时代文明的表征。到了近代,每日出刊的报纸成了主要的大众传媒,这种新闻纸的基本特征是每日出刊和报道最新的新闻。至于选择哪些信息、如何组织版面、以及印制和营销方式、均属于报纸的艺术手法和营销策略,受市场和读者制约。    
    关于“新闻改革贵在行动”,文中说:1993年春,《北京青年报》海南办事处在海口召开成立大会,特邀代表、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邹启宇同志针对“只说不做”的现象说:“统一思想和统一行动相比,贵在统一行动。”我有同感。统一思想的表现形式是“说”、是“会议”、是“研究研究”,强调“知”为先;而统一行动的代名词是“干”,是“实践”,主张“行”为本。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一干。千里之遥始于行,也成于行,因为没有“行”,效果始终是零。当前报刊业整体发展缓慢,根本问题是在传统新闻观念的笼罩下,没有突破性的行动。所谓认识滞后,行动也滞后,行动滞后必然形不成新的符合时代的认识。这是个走下坡路的恶性循环轨迹。试看,沿着这样的轨迹去管理报业,怎么会出现朝气蓬勃的局面呢?怎么能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呢?    
    鲁迅先生有一段关于路的名言,以文学的语言讲述了实践第一的真理。他说“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胸有成竹和随机而动。实践是指行动,这个行动包含谋与事的关系。其中又有一个小关系:凡事先谋后事则昌,先事后谋则亡,这也是一个相对真理。要干事,但不能盲目,也要有所筹划,做到筹划完美不可能,但没有筹划,多数会导致失败。我们办报也是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