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63-浙商是怎样炼成的-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率江西党政学习考察团在浙江考察时这样说道:“这里的企业都能积极进取,主动性很强,我们学习浙江的经验,主要是学习浙江精神。这是一种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披荆斩棘、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而这一点,也正是浙商区别于其他商人的独特之处。    
    有人认为,浙商这种肯吃苦的精神主要来源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    
    浙江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独特的山地文化决定了这里的人喜欢“独”而不喜欢“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思想占据了主流,浙商似乎缺少了优越性。但是,当市场经济时代来临时,浙商的独立精神就迸发出来,这种能量使浙商身上具有无可比拟的特点,那就是肯吃苦与自强不息。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做企业就是做人在挫折中磨炼自己(1)

    浙商商道:    
    不低头不认输,擦干泪坚持住,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浙江吉利公司厂歌歌词    
    浙商自白:    
    都说挫折是人生的老师,它会使人变得坚强,也会使人成熟。由于自己身体残疾带来的挫折,使得我在做事情时总是追求完美。在许多事情上,我的想法都与众不同。我总是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而且随着自己能力的提高,我越来越自信。    
    ——沈阳中旭集团董事长兼沈阳温州商会副会长曾昌飚    
    一个人的一生并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如果在困难与挫折中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那么,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不会成功的。大凡有所成就的人,大部分都是从苦难中经历过来的。这一点,已经被无数成功人士所证明。    
    广大浙商创业时都是贫穷的,有些人甚至在年幼的时候就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和困难。“穷则思变”,因为贫穷,他们比别人更想致富,因此,在创业过程中,浙商能够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挫折。    
    就是凭着早年在挫折困难中的磨炼,这些草根浙商都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就像小草一样,无论把它放在哪里,它都能生长。    
    出身于温州的残疾商人曾昌飚是沈阳中旭集团董事长兼沈阳温州商会副会长。    
    曾昌飚在3岁的时候就得了小儿麻痹症,病魔差点夺去了他的生命,经过与病魔的斗争,曾昌飚终于战胜了疾病,但是,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对于残疾的身体,曾昌飚从来没有抱怨过,他始终是自信而充满激情的,在经商的道路上,他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    
    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不幸的少年时代:“都说挫折是人生的老师,它会使人变得坚强,也会使人成熟。由于自己身体残疾带来的挫折,使得我在做事情时总是追求完美。在许多事情上,我的想法都与众不同。我总是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而且随着自己能力的提高,我越来越自信。    
    “因为自己身体的残疾,造成了我事事要强的性格。另外,我是家中长子,必须为自己的弟妹作好榜样,所以我在学习上也很优秀。18岁时,我的一项发明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被《当代中国发明史》编入其中。家乡人都为我感到骄傲,镇政府还奖励了我5 000元钱,这对我不仅是能力上的肯定,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深刻的思考。    
    “我跟别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每当事业取得成功之时,我并没有喜悦。因为我知道,伴随着成功的一定会是新的困难;而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反倒会很冷静,因为我知道,困难之后会是成功。”    
    在属下续文辉眼中,曾昌飚是个工作狂。工作忙碌的时候,曾昌飚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曾昌飚的口头禅是“没有难的事情”,许多事情在别人眼里无法办到,曾昌飚却可以办得到。    
    浙江万里教育集团董事长徐亚芬从1993年开始创办浙江万里学院,这十几年来,徐亚芬几乎是与泪水相伴而过的。    
    办学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1993年6月18日,徐亚芬正式接手濒临倒闭的宁波市机械局职工学校,决定把它办成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一体化的中国一流教育集团。当她对原宁波市机械局职工学校的15名老师讲述她的奋斗诺言时,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哄笑不断。在他们看来,一个柔弱的女人想要创办一流的学校,这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十几名老师各奔东西,只留下一名叫应雄的老师。不久,应雄成为万里集团的总裁。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徐亚芬和应雄一起,招聘老师,添置设备。为了节约花费,他们自己粉刷墙壁,油漆门窗,打扫厕所。    
    作为一家民办学校,为了获得教育部门的审批,徐亚芬不知要到主管部门跑多少次,讲多少好话。但是,几经周折,还是有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迟迟不肯盖公章,一直到最后期限的前一天。“今天已经到了最后期限,章再敲不出来,我就完了。”徐亚芬这样想着。要强的徐亚芬在这种挫折中并没有退缩,她与当时万里的总裁张文燮一起守在负责人家所住的巷子口,他们眼看着这个负责人进了家门,但是,当他们打电话进去时,负责人的妻子却说丈夫不在家。一直等到半夜12时,负责人家的灯灭了,他们睡觉了。    
    徐亚芬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事后,她这样描述道:“那天,负责人一直跟我讲‘没空’。我跟我们的总裁一起悄悄地跟着他,下班的时候,我们就在后面跟着他,没办法嘛。一看到他进了家门,我就给他电话打上去,他夫人接的。我说,我在你家楼下,我想上来一趟,请他敲个章。她说他没回家,他人不在。我说没问题,他不在,我就在楼下等好了。我总期盼着我能感动他。等啊,等啊,等到10点、11点,一直到12点。我实在没办法了!”    
    在这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徐亚芬毫不犹豫地撕下贴在墙上的告示,一口气写了3 000多字的信,她把自己办学的初衷和难处统统写了下来。    
    “我就把(楼道)门打开了,进去之后到他楼下,我也没带纸,只有一支笔,就把楼下居民公寓的一张纸撕下来,我那天就是趴在人家的自行车上,写了3 000多字,一边写一边流泪。我写道为什么要办这个学校,我们难到什么程度。真的,我们把命都搭上去了。从来没有一天休息的,我只想为中国教育做些事情,你们能不能支持支持……”徐亚芬事后这样描述道。    
    写完后,徐亚芬把这封沾满泪水的信塞进这个负责人家的门缝里。也许是被徐亚芬这种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了。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这个负责人给徐亚芬打电话,叫他们去盖章。    
    在创办万里的过程中,徐亚芬最亲的二姐和父亲相继去世,而她却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二姐得了癌症,徐亚芬得知这一消息时,正好要去学校主持教师的集体婚礼。婚礼上,徐亚芬强颜欢笑,但是,徐亚芬的心里却一直在流泪。    
    由于工作繁忙,徐亚芬尽管每天坚持忙完工作去看姐姐,但是,她去的时候都是晚上了,姐姐已经睡着了。由于化疗,姐姐显得极度虚弱。在姐姐弥留之际,徐亚芬哽咽地问她还有什么心愿没有完成的。她姐姐说:“你每天不见人影,就为办学,也不知道你的学校办得怎样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听到这些徐亚芬泣不成声。    
    徐亚芬的父亲去世时,她正在外地忙乎。回到家里,父亲的遗像已经挂在墙上。这些内心的痛苦都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坚强的徐亚芬还是努力挺了过来。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做企业就是做人在挫折中磨炼自己(2)

        
    事后,徐亚芬在《财富人生》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在创办‘万里’的过程中,我相继失去了几个亲人。我父亲,他多年瘫痪在床上,我父亲对我非常好。每次出差之前,我就为我父亲剪剪指甲。有一次我出差前,又给我父亲去剪指甲,给他洗把脸,给他把胡子刮了。我那次去的时候就有点不安。他说,你放心去吧,回来的时候,我还是好好的。那天我回来的时候,我们集团的四个领导跟我先生一起来接我,我一下子就感觉到非常奇怪:肯定我父亲出了事情了。我就马上问,是不是父亲身体不好了。他说不是,还好。就是毛病有点那个,还好。一路安慰我。可是我走到家里的时候,我父亲的遗像已经放在那里了,父亲临走的时候,一直在念叨我的名字,说我还没到……所以真的非常非常遗憾。父亲走的时候,这么想念我,却没能跟他见上一面……”    
    如今的万里集团和徐亚芬都成功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听了徐亚芬的创业过程后,动情地说:“万里精神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视察万里集团时说:“想不到徐亚芬这个女士有这么大的远见,了不起,巾帼英雄!”但是,徐亚芬心里明白,这成功的前提是她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挫折,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浙江001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项青松认为,人要想永远成功,在每一个阶段都很艰难,只是艰难的方式与程度不一样而已。除非你不想再继续发展了,否则你就必须在艰难的生活中磨炼自己,让自己在逆境中获得新的力量。    
    在面对挫折时,这些浙商表现出来的不是退缩,而是坚强面对。这是经商所需要的一种重要素质。英国著名企业家约翰?哈维?琼斯说:“不坚强的话,你根本没法做这些工作。这些工作绝对是严酷的考验:一种长时间的体力要求,一种跟工作耗在一起的能力,一种在压力下不慌张失措,能贯彻决策的能力,以及一种能够面对恶劣后果而坦然接受它的能力,这些都是绝对必要的。没有这些,你可说是一点能力都没有。最成功的人,每一个都具有‘坚强’这一共同特点。”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做企业就是做人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

    浙商商道: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敬业,做大事如此,做小事也是如此;一个人不管为谁工作都要敬业,为自己工作如此,为他人工作也是如此。    
    浙商自白:    
    人的价值的体现,是为社会、为人类作出一些贡献,更重要的是用你的智慧,创造出一种事业。     
    ——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茅理翔    
    “敬业”在我国古代典籍《礼记?学记》中就以“敬业乐群”的说法明确提了出来。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话。北宋程颐更进一步说:“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所谓一者,无适(心不外向)之谓一。”    
    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已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敬业精神是个体以明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