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皇书 作者:星零(晋江金牌vip11.05完结)-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桩桩件件,陛下确实比任何人都值得怀疑,若要臣释疑,请给臣一个说法。”任安乐见嘉宁帝不语,缓缓开口,那眼却迎向了安宁,毫未躲避。
  广场上陷入了僵持之中,百官望向御台的眼神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动摇。
  狡兔死,走狗烹。若当年忠君为国的靖安侯也难以善终,那难保日后的他们不会是同样下场,仁德殿外的气氛突然诡异起来。
  嘉宁帝知道这些大臣在想些什么,看着他们眼中对帝王的尊崇愈加淡去,他皱紧眉,这种时候他不能什么都不做。
  “父皇。”嘉宁帝刚欲开口,安宁却毫无预兆地从席上走出,行到石阶前,缓缓跪下,“儿臣知道真相。”
  安宁公主一句话,简直石破天惊,让众臣瞠目结舌。
  嘉宁帝看着跪在地上的长女,冷声斥道:“安宁,休得胡说,十年前你不过八岁,怎会知道如此秘事!”
  安宁垂下头,抚掌于地,头抵在青石石阶上,一字一句回:“父皇,儿臣没有说谎,儿臣确实知道十年前构陷帝家的幕后之人是谁。”
  望着神情凝重的安宁,太后心底有瞬间的不安,像是有什么失去了掌控一般。
  “安宁!休得胡闹!”嘉宁帝神色冷沉,怒喝。
  见嘉宁帝不允安宁说话,一旁的老公侯们倒是坐不住了,纷纷起身进言:“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公主当时虽年幼,或许曾窥得一二,公主说出真相对陛下亦有益,何不听听公主的说辞,?”
  他们是大靖的朝臣,如果有证据能证明嘉宁帝是无辜的,朝堂得稳,他们自然皆大欢喜。
  众臣相谏,嘉宁帝不好逆拂,只得盯着安宁,颓然一摆手,“安宁,你说。”
  安宁抬头,望向石阶下的百官,沉默半晌,才缓缓开口。
  “诸位大人,帝家之事和我父皇无关,我父皇也全不知情。当年将密信送往帝北城、命令忠义侯截杀帝家军的人是、是……皇祖母。”
  石阶上的满朝文武已经不记得今日是第几次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了。他们想过无数个可能,但绝对想不到从安宁口中说出的幕后之人居然会是天子生母,当朝太后!
  慧德太后慈善天下,心怀万民,自太祖之时起便是举国百姓尊崇爱戴之人,这样善名远扬的太后,怎么会是构陷帝家、屠戮子民的幕后黑手?
  但安宁公主性子刚直,素得朝臣敬重,若不是真相,她又怎会说出这种话来冤枉自己的亲祖母?
  几乎是立时,所有人朝御台上的太后齐刷刷望去,在看见太后苍白的脸色时不由动摇起来。大靖之上若有谁的权势能做到这些事,慧德太后好像……也是其中一个。
  “安宁,这种话岂能随便出口,刚才你指证的可是你的亲祖母,大靖的皇太后。”皇亲中,胡子花白的明王起身,神情严肃,颤巍巍道。
  明王是太祖唯一还在世的兄弟,在宗亲中辈分最大,威望最高。此事已牵扯到太后,他纵使不愿掺和,也不得不出来说一句。
  “明王,你让她说,哀家要听听哀家的好孙女到底能说出什么话来!”太后的声音从御座上传来,格外冷漠。
  安宁回转头,平日颇有神采的眼睛就像失了魂魄一般。她望向御台,静静开口。
  “皇祖母,十年前父皇下旨赐帝家满门死罪的那晚,我去了慈安殿的佛堂。”
  太后怔住,不敢置信地望着安宁,瞳孔猛地紧缩,握住扶椅的手微微颤抖。
  韩烨猛地抬头,朝任安乐望去,目光灼灼,隐有指责之意。
  到了这一步,她早就知道安宁可能知道真相!
  任安乐迎向他的怒火,虽坦坦荡荡,却同样有些不忍。
  “那日父皇赐了帝家死罪,我本想去慈安殿求祖母为帝家求情,可是殿外守卫森严,我和良喜就爬进了慈安殿后的佛堂。当时,皇祖母和张公公也在佛堂,我在佛像后亲耳听到张福说是他偷了父皇的玉玺,遵皇祖母之令将伪造的御旨送往晋南,才骗得靖安侯发兵西北。”
  安宁垂眼,极慢却一字一句说完,“若诸位大臣不信,只要审问慈安殿的大总管张福,便可得出真相。帝家之事,父皇毫不知情,和父皇也没有半点干系。”
  太后身后站着的张福脸刷的就惨白下来,冬九腊月的时节,额上的汗竟比夏日出得还多。
  安宁叩首于地,浅黄的公主朝服上沾满了雪渍,狼狈不堪。
  “父皇,儿臣十年前便知道真相,却未说出来,让靖安侯和八万将士背了十年冤屈,儿臣枉为大靖公主,愿受父皇责罚。”

    第九十六章

  任安乐垂眼望向一旁跪得笔直的安宁,缓缓握紧袖袍中的手,抿紧了唇。
  从一开始,这场帝家埋了十年冤屈的洗清之路里,她唯一违背本心对待的只有一人——安宁。因为到如今这桩冤案还能说出真相的只有她。
  她逼的人从一开始就不是嘉宁帝,而是安宁。
  保住整个韩氏皇室,还是保住她的皇祖母,这就是安宁的选择。
  或者说,作为大靖的公主,嘉宁帝的女儿,她根本没的选。
  石阶上一阵静默,明王朝太后望去,满是诧异,“太后,安宁这话可真?”
  太后肃着脸,一声不吭,只不停地转着腕上的佛珠。
  明王皱眉,看向嘉宁帝,“陛下,此事太过重大,不如便如安宁所言,审问于张福?”
  张福听到这话,噗通一下跌在地上,整个人哆哆嗦嗦,神情惊惶。他不比赵福,本就是个胆子小的,平日也是靠着太后才狐假虎威,如今连太后都被逼得不能出声,他早被吓破了胆!
  看他这模样,根本就不用问了。平日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众臣心生嫌弃,看都懒得再看那阉人一眼,纷纷朝嘉宁帝望去。
  “明王,仅凭安宁一人之言,怎能定责于太后?”嘉宁帝缓缓开口,声音格外沉重。
  此时,右相神情微不可见地变了变,望了一眼沉默的任安乐,心一横,行出来,朝嘉宁帝拱手,“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可否问询于陛下?”
  嘉宁帝摆手,“魏卿,你说。”
  “臣曾闻太后乃陛下启蒙之师,太后熟知陛下字迹,且能临摹得一模一样,不知此事可是属实?”
  嘉宁帝神色微冷,沉默下来。朝中知道此事者虽少,却不是没有,一开始只是无人敢提,这时听见右相开口后,不少资历较老的大臣皆心领神会对望了一眼,眼中有些明了。
  到现在这地步,不仅有安宁公主这个证人,连笔迹之事也契合,那幕后之人应是太后。可是太后贤名远扬,已是大靖最尊贵的身份,她为何会构陷靖安侯,甚至残忍的下令屠戮了八将将士,使得青南山冤魂无数。
  “陛下不肯答,想必老臣听来的是实情。老臣刚才看这密信时,便很是震惊,天下临摹者虽多,可若不是极其亲近之人,必不能模仿得如此相似,陛下虽未落款,但靖安侯爷仍是相信此信是陛下所送,绝不止是密信上盖了玉玺之印,更是因为这密信上字迹气韵和陛下平时的极为相似,几乎没有差别。”
  右相顿了顿,沉声道:“老臣斗胆妄言一句,能做到如此者,当今世上恐怕只有太后娘娘。”
  右相这一声如一锤定音,震得满殿静默。众人看着肃眉而道的老丞相,暗暗感叹,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右相怕是已经做好了辞官的准备。
  任安乐眼底隐有波动,望着一旁跪着安宁和立着的右相,嗓子渐渐涩哑。
  帝家的冤枉太大,背负的冤屈太久,否则……她不会把他们全都牵扯进来,更不会逼得安宁亲口指证自己的祖母。
  一切都已明了。任安乐望向御台上盛装肃眉的太后,轻轻开口,“当年冤枉我帝家谋逆,下令让忠义侯屠戮我帝家将士的……可是太后?”
  “帝梓元!”嘉宁帝沉声怒喝,眉宇隐见青色。
  大殿外重新静默下来,所有人都在等着太后的回答。
  没有人发现,御台上的太后悄然变化的眸色,她缓缓转头朝嘉宁帝望了望,眼底一抹奇怪的情绪极快地闪过,突然朝右相开口。
  “魏谏,把你手上的密信给哀家送上来。”
  右相一怔,有些迟疑。
  “怕什么,你魏谏都当着文武百官证实了是哀家所写,就算哀家毁了这封信又能如何?”
  右相闻言,朝任安乐望了一眼,见她点头,走上石阶将密信递到太后手里。
  太后接过密信,拆开信封,扫了一眼。她沉默良久,指尖捏着陈旧泛黄的信笺,一点一点重新坐得笔直,像是顷刻间重新灌满了力量一般,朝任安乐望来。
  “帝梓元,安宁和右相说的不错。帝家手握大权,功高盖主,哀家如鲠在喉,容不下你帝氏一族。当年是哀家假传谕令让靖安侯调军西北,也是哀家让忠义侯截杀了帝家军队,这一切都是哀家做下的,如今你待如何?”
  太后声音沉稳,一身气势仍是平时的雍华贵雅。
  听得太后此言,众臣大惊,虽说猜到了事实,可太后亲口承认带来的震撼还是太过骇人。
  任安乐抬首,墨黑的眼底敛了所有情绪,“太后,帝家一百三十二口,青南山八万帝家将士,十年白骨已荒,您能拿什么来还?”
  “你想要哀家为你帝家偿命?”太后望了任安乐半晌,指着她,唇边一点一点的笑意涌了出来,大笑出声:“你居然想要哀家为这些贱民偿命?哀家是构陷了帝家,屠戮了八万人,可哀家是大靖的太后,先帝已崩,当今圣上是哀家亲子,她若要拿哀家,便是不孝,百官要审哀家,就是不忠!这大靖上下有谁可以判哀家的罪?”
  太后握着那封密信,缓缓起身,扫向殿下百官,“哀家是做了错事,那又如何,谁若有胆,便到慈安殿来压哀家去大理寺受审,哀家等着他。张福,扶哀家回宫。”
  一旁早就骇破了胆的张福哆哆嗦嗦爬起来,急忙去扶太后。
  太后从御台上走下,踩过地上的细雪,一步步朝慈安殿的方向走去。红绸高挂的贺寿阶梯印着这一幕,竟是分外讽刺。
  没有人敢拦住太后,因为他们知道,护住太后的是大靖的帝王,无论他们有多愤慨,都不能逾越皇权去将天子亲母压下御台,能做到只有嘉宁帝。
  任安乐根本没去管太后的离去,她望向嘉宁帝,没有跪下求恩,亦没有痛斥愤慨,只是淡淡开口。
  “陛下,刚才您言会还帝家一个公道,可太后才是造成这一切的人,臣的公道向何处寻?”
  嘉宁帝未答,沉默地望着她。
  “臣知道陛下难为,可帝家同样满腹冤屈,不得昭雪。姑祖母二十年前禅让一半江山,父亲为陛下平定诸王之乱,帝家将士历经生死为天下百姓打出了一个和平盛世。只因太后娘娘一句功高震主,八万人便死了个干干净净。他们何其无辜?”
  “臣不求抚恤,不求恩赏,只求一个清白,一个公道。”
  任安乐立于石阶上,目光灼灼,声临天际。
  此时,一直立在她身旁的右相叩首于地,苍老的声音若洪钟般响起:“老臣恳请陛下还真相于百姓,以昭日月,正我大靖国法。”
  随着右相声音落定,一旁的各公侯大臣走出宴桌,行到一阶阶石梯上,叩拜于地。
  “叩请陛下正我大靖朝纲!”
  “叩请陛下正我大靖朝纲!”
  “叩请陛下正我大靖朝纲!”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