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伟大考古纪实-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地图大部分是地中海和黑海地图,但其他地区的地图也流传了下来,包括南、北美洲和南北极的地图。显然,古代航海家的踪迹远达南极和北极。说来也许不可思议,但证据显示,某个古代民族确实曾经在冰封之前勘探过南极海岸。这个民族显然拥有先进的导航仪器,可以精确判断经纬度。他们的航海技术,远远超越18世纪下半期之前的任何古代、中古或现代民族。
  这些年来一直有人推测,远古时代,地球上曾经存在一个如今已经消失的文明。上述的航海技术足以证明,这些假设并非纯然是空穴来风。古代航海技术的证据,大部分被学者斥为神话,但我们在这里提出的证据却不是轻易可以推翻的。我们的证据显示,以往发现的那些证据现在必须重新提出来,让学者以开放的心胸重新加以评估④。
  尽管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强力支持哈普古德的推论(见下文),而且,连美国地理学会会长约翰·莱特(John Wright)也承认,哈普古德“提出了亟待学界验证的假设”,但是,至今仍未有学者对这些神秘的早期地图,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哈普古德在学术界的同仁,非但不曾赞扬他在人类文明研究上的贡献,反而刻意打压他。直到逝世之前,他的观点和研究工作备受讥刺,而这些批评往往是“尖刻的、琐碎的,禁不起事实的检验,回避了真正的问题”⑤。
   
爱因斯坦观点
  已故的查尔斯·哈普古德教授,生前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基思学院讲授西方科学史。他既不是地质学家,也不是古代史学者。然而,他的研究却对世界历史和地质学产生极大的冲击。他的成就应该会受到后人肯定。
  爱因斯坦早就看出这点,所以,他破例为哈普古德在1953年写的一本新书作序。这年也就是哈普古德对皮端·雷斯地图展开调查之前的几年。在序文中,爱因斯坦指出:
  
  我经常接到各方人士来函,要求我对他们尚未公开发表的论点和观念提出一些看法。当然,这些观念和论点大多缺乏科学根据。然而,接获哈普古德教授的第一封信时,展读之下却让我大为振奋。他的论见虽然简单,却极富创意;如果能找到确凿的证据,他的观点必将对地壳的历史研究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⑥。
  哈普古德这本书所提出的“观点”,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的地质理论。他试图解释,南极大部分地区,直到公元前4000年,为何能一直保持无冰状态。此外,这本书也探讨地球科学其他许多异常现象。哈普古德的论点简述如下:
  ①、南极大陆并非一直被冰雪覆盖,在某个时期它的气候曾经比现今温暖得多。
  ②、当时这块大陆气候温暖,因为在那个时候它的地理位置并不在南极,而是在南极以北大约20O0英里处。换言之,当时它的位置是在“南极圈之外的温带,或温带和寒带之间的地区”。
  ③、在一种名为“地壳移置”(earth-crust displacement)的地质机制(plate-tectonics)运作下,这块大陆转移到目前所在的位置,进入南极圈之内。这个机制不同于结构地质学上所谓的“大陆漂流”(continental drift)。它指的是:地球的整个外壳“有时可能移换,如同一只橘子的表皮,松俄后就会整个的移动”。
  ④、根据哈普古德的推测,“地壳移置”造成南极洲向南移动后,这块大陆逐渐变冷,地上形成的冰层口愈扩大,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演变成今天的模样。
  支持这个激进观点的进一步证据,罗列在本书第8部各章。在这儿,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正统地质学家到现在还不肯接纳哈普古德的理论,尽管他们一直无法提出有力的反证。哈氏的观点引起太多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有哪一种地质机制,能对地表的岩石圈产生如此强劲的冲击,以致引发规模如此庞大的地壳移置?
  让我们听听爱因斯坦如何解答这个问题:
  
  在南、北极地区,冰雪不断累积,分布并不均匀。地球的运转使这一堆堆分布不均匀的冰雪产生变化,从而引发出一股离心的动力,传送到地球僵硬的表层。以这种方式产生出来的离心动力,能量会日渐增强;当它达到某一个程度时,就会使地壳松脱,开始移动……⑦
  令人惊异的是,皮瑞·雷斯的地图似乎蕴含一些间接证据,支持哈普古德提出的理论:地壳突然南移之后,南极洲部分地区才开始形成冰层。更重要的是,由于这样的一幅地图只有在公元前4000年之前才有可能绘制成,我们不得不对人类文明的历史重新加以考量。根据一般学者的看法,公元前4000年之前根本不可能有文明存在。
  简单地说,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学术界的共识是:
  ●文明最初发源于中东地区肥沃的新月形地带。
  ●文明发源于公元前4O00年之后,在最早的真正文明(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出现时达到一个顶点,时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随后出现的文明,崛起在印度河流域和中国。
  ●大约15O0年后,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绝的南北美洲,独立地发展出一个文明。
  ●在旧世界,自从公元前3000年以来(在新世界,自从公元前大约1500年以来),文明稳定“演进”,变得愈来愈复杂、精致和丰富。
  ●因此,相对于今天的人类文明,所有古代文明(以及它们的各种成就)只能算是原始的玩意儿(中东古代天文家对上天的敬畏,违反科学的精神,而埃及的金字塔只不过是“原始工程师”的作品)。
  皮瑞·雷斯地图所蕴含的据证,却跟以上所有论点发生抵触。
   
神秘的绘制技术
  在他那个时代,皮瑞·雷斯可是鼎鼎有名的人物;他在历史上的身分和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身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军将领,他曾参与16世纪中期无数次海战,功业可谓十分彪炳。此外,他也是公认的地中海区域地理专家,著有航海指南《基达比·巴里耶》(Kitabi Bahrive)一书,对爱琴海和地中海的海岸、港口、潮流、浅滩、码头、港湾和海峡,描绘得颇为详尽。尽管劳苦功高,他却失宠于主子,于公元1554或1555年被问罪斩首。
  皮瑞·雷斯于1513年绘制地图所使用的蓝本,原来极可能收藏在君主坦丁堡的帝国图书馆——据说,这位海军上将享有特权,可以随意取阅图书馆收藏的所有资料。这些原始地图,当初可能取自更古老的学术中心,如今下落不明。皮瑞·雷斯绘制的那幅地图,直到1929年才在君士坦丁堡的故宫图书馆被发现。这幅地图绘在一块羚羊皮上,卷成一卷,放置在尘封的书架上。
   
失落的文明留下的遗产?
  诚如欧尔梅耶中校在1960年回复哈普古德教授的信中所承认的,皮瑞·雷斯地图描绘的是“冰层下的地形”,也就是南极洲穆德后地被冰雪遮盖的真正面貌。自从公元前4000年,穆德后地被冰层覆盖以来,世人就无缘一睹她的真面目。直到1949年,英国和瑞典组成的一支科学考察队抵达南极,对穆德后地展开全面的地震调查,她的面纱才被揭开。
  如果皮瑞·雷斯是唯一接触到这种“异常”资讯的人,他所画的地图也就不值得重视。我们大可以嗤之以鼻:“表面看来也许意义重大,但说穿了,也许只是个巧合而已。”然而,在当时,这位土耳其海军上将并不是唯一拥有这种神秘地理知识的人。至于这种知识如何从一个民族传播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流传到另一个时代,哈普古德教授已经说得很清楚,我们就不必费心猜测了。不管流传的过程如何,事实是:有好些制图者曾经接触过同样的奥秘。
  难道说,这些画地图的人,在不知不觉中,都曾经分享过一个消失无踪的文明遗留下来的丰富科学知识?有没有这种可能呢?
  
  注释:
  ①收录于哈普古德著(古代海王的地图),243页。Charles H.Hapgood FRGS,Maps of the Ancient Sea Kings;Chilton Books;Philadelph and New York,1996.p.243.
  ②一般历史学家认为,公元前观4000年之前,地球上不可能有这样的文明存在。
  ③见《古代海王的地图》修订版作者序。MapS Of the Ancient Sea KIngs (evised edition),Tunstone Book,London,1979,Preface.
  ④同上。
  ⑤同上,绪论。
  ⑥爱因斯坦于1953年为哈普古德《移动的地壳:探索地球科学的一些根本问题》所写的序。Einstein’s foreword to Charles H.Hapgood,Earth's Shifting Crust:A Key to sonme Basic Problems Of Earth Sci ence,Pantheon Books,New York,1958,pp.l~2.
  ⑦(移动的地壳)爱因斯坦序,第1页。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葛瑞姆·汉卡克 译者:李永平》上帝的指纹》第2章 预见南极大陆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2章 预见南极大陆
  1959年底到1960年初,哈普古德教授利用圣诞节假期,在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参考室查阅有关南极洲的资料。一连好几个星期,他废寝忘食,埋首在成堆的中古世纪地图中,展开搜寻的工作:
  
  我找到很多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找到的东西,十分有趣;我还找到一些描绘南方大陆的地图。有一天我打开一本地图集,翻到一页,眼睛蓦地一亮,整个人顿时呆住了。那是奥伦提乌斯·费纳乌斯(Oronteus Finaeus)在1531年绘制的世界地图。我瞅着这幅地图下方的南半球,心里想:我终于找到了真正可靠的南极洲地图。
  地图上的南极洲,整体形状和轮廓像极了现代地图所呈现的这块大陆。南极的位置靠近大陆中央,和现代地图显示的相去不远。环绕海岸的山脉,使人联想到最近几年在南极洲发现的诸多山脉。显然,这幅地图并不是某个人一时异想天开,凭空捏造出来的。地图上的山脉形状不一,各有各的独特轮廓,有些靠近海岸,有些位于内陆。河流发源自这些山脉,蜿蜒流向大海;每一条河流都依循看起来非常自然、非常可信的排水模式。这显示,南极洲最早的地图绘成时,这块大陆的海岸犹未被冰雪覆盖。然而,地图上所呈现的南极洲内陆,却完全不见河川和山脉的踪影,这意味内陆地区全被冰雪覆盖①。
  哈普古德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李察·史崔臣博士(Dr.Richard Strachan)检视这幅地图后,做出以下结论:
  ①费纳乌斯的地图,是依据更早的几幅原始地图绘制成的,而后者是根据几种不同的投影法绘成。
  ②它确实显示南极洲海岸地区被冰雪覆盖前的景况,尤其是穆德后地、恩德比地(Enderby land)、维克斯地(Wilkes Land),和位于罗斯海(Ross Sea)东岸的维多利亚地(Victoria Land)以及马利伯德地(Marie Byrd Land)。
  ③如同皮瑞·雷斯地图所显示的,费纳乌斯地图所呈现的南极洲,在一般形貌和地理特征上,都跟现代科学家对“冰层下”的南极地面进行地震调查后所绘制的地图颇为吻合②。
  哈普古德教授认为,费纳乌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