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不验,吏劾向铸伪黄金,繫当死,上奇其材,得逾冬减死论。会
初立谷梁春秋,徵向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复拜为郎中给事黄
门,迁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及成帝即位,向迁光禄大夫,诏领校中
五经秘书二十余年,向乃集合洪範五行传论奏之,序次列女传以戒
天子,及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各若干篇。向校书,辄为一录,
论其指归,辩其讹谬,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时又别集众录,谓
之别录。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五年),年七十二而座。
刘向思想的神学的本质,除依伏生尚书大传以推演灾异而外,本传对其
在元帝时上封事谏有详细的记载:
“舜命九官,济济相让,??众贤和于朝,则万物和于野。故
萧韶九成,而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武王周公继
政,??诸侯和于下,天应报于上,??此皆以和致和,获天助也。
下至幽厉之陈,朝廷不和,转相非怨。??当是之时,日月薄蚀而
无光,??天变见于上,地变动于下,水泉沸腾,山谷易处,??
霜降失节,不以其时。??此皆不和,贤不肖易位之所致也。自此
之后,天下大乱,??诸侯背叛而不朝,周室卑微,二百四十二年
之间,日食三十六,地震五, 山陵崩阤二,彗星三见,夜常星不见,
夜中星陨如雨一,火灾十四,长狄入三国,五石陨坠,六鶂退飞,
多麋,有蜮、蜚,鸜鹆来巢者皆一见,书冥晦,雨木冰。李梅冬实,
七月霜降,草木不死,八月杀菽,大雨雹,雨雪雷霆,失序相乘,
水、旱、饑、蝝、螽、螟螽午并起,当是时祸乱辄应,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也。??由此
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
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
忠谗并进,??更相谗愬,转相是非,??分曹为党,往往群朋,
将同心以陷正臣。正臣进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乱之机也。乘治乱
之机,未知孰任,而灾异数见,此臣所以寒心者也。夫乘权藉势之
人,子弟鳞集于朝,羽翼阴附者众,??是以日月无光,雪霜夏陨,
海水沸出,陵谷易处,列星失行,皆怨气之所致也。??初元从来
六年矣,案春秋六年之中,灾异未有稠如今者也。??原其所以然
者,讂邪并进也。??今二府奏佞讇不当在位,历年而不去,故出
令则如反汗,用贤则如转石,去佞则如拔山,如此望阴阳之调,不
亦难乎???此天地之所以先戒,灾异之所以重至者也。??今以
陛下明知,诚深思天地之心,迹察两观之诛,覧否秦之卦,观雨雪
之诗,历周唐之所进以为法,原秦鲁之所消从为戒,考祥应之福,
省灾异之祸,以揆当?? 世之变,放远佞邪之党,坏散险■之聚,
杜闭群枉之门,广开众正之路,决断狐疑,分别犹豫,使是非炳然
可知,则百异消灭,而众祥并至,太平之基,万世之利也。臣幸得
托肺腑,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窃推春秋灾异,以救今事
一二,条其所以,不宜宣泄。”
按刘向此疏,本为攻击其政敌许史(外戚)弘恭、石显(宦官)等人而发,
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疏中明白地提到“阴阳不调”的危机,比董仲
舒的理论就显得悲观了。但疏中,不仅以阴阳休咎论时政得失,而且引灾异
推演之术以为政治斗争(党争)之工具,由虞至汉的历史,完全用天人感应思
想,加以说明,其为神学的世界观,殊无可疑。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赞所
说:“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才,虽伊吕亡以加,埂讨簦咧簦
不及也”,当由于此。
刘歆在世界观方面所特的见解与态度,与其父向大体相同此点可由五行
志资料证明。
但刘氏父子思想的另一方面,则不同于董仲舒之流的神学,因为刘氏有
一种与神学系统不能并立的人文主义息想。我们此处所说,系指其在文史整
理方面的业绩。
如前所述,刘向领校中五经秘书前后历二十余年,曾有别录一书。刘歆
于河平中亦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
向死后,哀帝使歆嗣父前业。歆乃攝别录指要,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
刘氏别录七略二书,同亡于唐末五代之乱,今俱不传。然班固之汉书艺
文志即因七赂之辞,栅存其要而成。严可均(圣汉文编)马国翰(玉两山房辑佚
书)张选青(受经堂叢书)姚振宗(师石山房叢书)等各有辑本。凡此,虽非原书
旧观,然据以为研究资料,对其思想尚可得其仿佛。
刘向歆父子的别录与七略,除以辑略冠首而外,内分六艺,诸子,诗赋,
兵书,术数,方技六略,共辑书三十八种,六百三十四家,一万三千三百九
十七篇,图四十五卷,由先秦至汉的学术流派及其重要篇籍,大体均有著录。
这客观上不仅为日录学的最初范例,且为探讨古代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
诗赋,兵书,方技三略,应分属于文艺史、兵学史及科学史的范图,不
在社会思想史课题以内。思想史所应研究者,则在于六艺,诸子,术数三略。
但术数略属于宗教迷信部分,六艺略属经学传授部分,本书另有考辨,兹仅
就诸子略加以说明。
别录与七略的诸子赂共辑书十种,一百八十七家,四千三百六十四篇:
所提出的思想史方面的问题,计有:
(一)先秦诸子思想皆起于孔子死后,即以孔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开山
祖;
(二)分诸子思想为九流十家,而以其源皆出于王官,
(三)诸子思想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之时。此三者本为中国古代思
想史上的重大问题。刘向说:
“昔周之未,孔子既没,后世诸子,各著篇章,欲祟广道艺,
成一家之说,旨趣不同,故分为九家,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
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别录佚文诸子略辑略)
刘歆也说:
“昔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
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纵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
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
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于是建
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七略佚文诸子
略辑略)诸子略将起于孔子以后的诸子思想,分为九流十家,并指定
其皆出于王官: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明教化者也。道家者流,盖出
于史官,明成败兴废,然后知秉要特权,故尚无为也。阴阳家者流,
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吴天,以授民时者也。法家者流,盖出于理
官者也。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
必也正名乎。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官,茅屋采椽,是以尚俭:
宗祠严父,是以右鬼神: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
尚贤;顺四时五行,是以非命:以孝示天下,是以尚同。纵横家者
流,盖出于行人之官,遭变用权,受命而不受辞。杂家者流,盖出
于议官。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此九家者,各引一端,高尚
其事,其家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舍所短取所长,足以通
万方之略矣。又有小说家者流,盖出于街谈巷议所造。”这一看法,
含有下列许多问题:
先秦学人论述诸子哲学,只将诸子中学说相契合或互连结的、作为一类,
并不加以学派的专名:如庄子以关尹、老聃为一类而不名为道家(天下篇),
苟子以子思、孟轲为一类而不名为儒家(非十二子篇),皆其例证。自司马谈
论六家要旨,始以儒、墨、名、法、阴阳、道德等学派专名为标准而评胫
子学说。刘向歆父子因校理群书感于编目分类的需要,增加纵横、杂、农、
小说等名,置于六家之后;自是遂有九流十家之目。
近人对于刘氏所持九流十家之说,颇有非议。但最武断的是胡适,他在
其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中说:
“古无九流之目,艺文志强为之分别,其说多支离无据。??
其最谬者,莫如论法家。??凡一家之学,无不有其为学之方术,
此方术即是其逻辑。??古无有无名学之家,故名家不成一家之
言。??汉儒固陋,??不明诸家为学之方术,于是凡苛察缴绕之
言,概谓之名家。名家之目立,而先秦学术之方法论亡矣,刘歆班
固承其谬说,列名家为九流之一,而不知其非也。”(中国哲学史大
纲卷上附录页四至五)
我们以为,九流十家之说,诚有可议,但将名家列为九流之一,则无甚
可议之处。我们虽承议“凡一家之学,无不有其为学之方术”,但我们却不
否认先秦诸子中实有于名学用力最大、成绩最著、并以名学成家的学派,如
惠施,公孙龙以及墨经作者等是。倘依胡适之论,非至否认逻辑的独立地位
不止,宁非大错!
诸子略划分学派,其可议之处,从梁启超以来有不少专论。撮要述之,
计有下列各点:(一)太史公所说“儒、墨、名、法、阴阳、道德”大分法,
大体上足以包举先秦重要学派,无可非议。(二)刘氏续增“纵横、农、杂、
小说”四家,颇类蛇足,即在目录学上也殊无根据。(三)六家皆以学显:然
战国虽有纵横之士,未闻有纵横之学。(四)农家如指关于农业技术,则根本
不成为学派,如指许行一派,则又不出道墨二家的“支与流裔”。(五)杂家
本不能成词;既杂即不能成家,成家则不应名杂。(六)小说家不在“可观”
之列,本已为刘氏所自认;据桓谭新论所释,“合叢小语,近取譬论,以作
短篇”,则文以载道,其所明道术,不会外乎六家要旨。我们认为上面对分
类法的批评,都近于烦琐,因为研究诸子思想的学派性,即使推翻了九流说,
也不能得出正确的理解。
刘氏的诸子出于王官说,自班固以下,即有争论。我们看来:西周以前
学在官府,而私学开创于春秋战国之陈,谓诸子出于王官,殊难一概抹煞。
不过,汉代以师为吏,学官为思想的合法生产者,帝王为正宗的钦定者与经
义的统一者。这无疑地是复西周??在官府之古,此点当为刘氏诸子出于王
宫说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西周学在官府之制,反映了氏族贵族的专政,
后来派生出贤人作风,而贤人作风特徵之一,即是“今不如古”的退化史观。
所以,刘氏的诸子出于王官说,遂充满了“世道凌夷”之感。例如: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
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
崇其所善,从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
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
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是,穷知究虑,以明其指,
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
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
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若能修六
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七
略佚文诸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