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珍恠,鑽山石而求金银,没深渊求珠玑,设机陷求犀象,张纲罗求
翡翠,求蛮貉之物以眩中国,徙卭筰之货致之东海,交万里之财,
旷日费功,无益于用。”(通有)
“若则饰宫室,增台榭,梓匠斫巨为小,以圆为方,上成云气,
下成山林,则村木不足用也;男子去本为末,雕文刻镂,以象禽兽,
穷物究变,则谷不足食也;妇女饰微治细,以成文章,极技尽巧,
则丝布不足衣也:庖宰烹杀胎卵,煎炙齐和,穷极五味,则鱼肉不
足食也。当今世非患禽兽不损,材木不胜,患僭侈之无穷也,非患
无旃厨橘柏,忠无狭彛г憧芬病!保ㄍㄓ校
大夫以为“内兴功业”;正是“功巨者用大”所必要的设施,不能省事
节用。文学则反对功业所依托的“公田”:
“今县官之多张苑囿公田池泽,公家有鄣假之名,而利归权家,
三辅迫近于山河。??假税殊名,其实一也。”(园池)
文学数责“功积于无用,财尽于不急”之滥费,几为各篇通义,名之曰
“聚不足”,他们指出了一堆武帝的糜费结果,例如:今富者井干增粱,雕
文槛修,琧忧壁饰;今富者连车列骑,骖贰辎輧;今富者缛绣罗纨:今富者
银口黄耳,金■玉锺;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儛像;今富
者绣茵翟柔,蒲子露林:今富者钟鼓五乐,歌儿数曹;今富者(棺木)绣墙题
凑;今富者(嫁娶)皮衣朱貉,繁露环珮;今诸侯百数,卿大夫十数(妻妾);
今猛兽奇虫不可以耕耘,而令当耕耘者养育之,百姓或短褐不完而大马衣文
绣,黎民或糟糠不接而禽兽食肉:今县官多畜奴婢,私作产业,??百姓或
无斗筲之储,宫奴累百金,黎民■晨不释事,奴婢垂拱遨游也:数巡狩五岳
滨海之馆,以求神仙蓬莱之属,数幸之郡县,富人以货佐,贫者筑道旁,小
者亡逃,大者藏匿(此寓武帝,非指秦皇):以至于今世俗宽于行而求于鬼,
怠于礼而笃于祭,嫚亲而贵势,至妄而信,日听驰言而幸得,出实物而享虚
福。因此,贤良文学对于武帝以来汉廷苛削的结果,得出以下的论断:
“宫室奢侈,林木之蠹也,器械雕琢,财用之蠹也,衣服靡丽,
布帛之蠹也,狗马食人之食,五谷之蠹也,口腹纵态,鱼肉之蠹也,
用费不节,府库之蠹也,漏积不禁,田野之蠹也,丧祭无度,伤生
之蠹也。坠成变故伤功,工商上通伤农,故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
屏风就万人之功,其为害亦多矣!”(散不足)
第二,关于随着国家财产所有和豪族财产占有的矛盾而产生的阶级关
系。贤良文学对于官吏与富商的相通,对于官吏法外的渔利,造成社会危机
之结果,更有露骨的责难。他们把计臣与酷吏并举,例如:
“县官用不足,故设险兴利之臣起,磻溪熊痢恳c丛
渠以通漕运,东郭偃孔仅建盐铁册(策)诸利,富者买爵贩官,免刑
除罪,公用弥多,而为者徇私。上下兼求,百姓不堪。抗弊而从法,
故■急之臣进,而‘见知’废格之法起。杜周咸宣之以属文决理‘贵’,
而王温舒之徒以鹰隼击杀‘题’。其欲据仁义以道事君者寡,偷合
取容者众。”(刺复)
从这话里可以看出,打击了一部分“贵显”的地主阶极,又因此造成了
另一种身分的阶级,这种阶级关系的变动是被文学们所反对的。按当权的大
夫和乡野的文学好像在原则上有相似的主张,即中央集权的统一政策。但他
们之间的主张在性质上并不相同,大夫们的统一主张是建筑在土地和共他财
富的国有,其政策的打击对象实为郡国诸侯和豪强地主旧时所享有的财富权
力。例如大夫曰:“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鄣海泽,邓通
专西山,山东奸猾,咸聚吴国,秦雍汉蜀因邓氏”,而笼一盐铁,即是“统
一则民不二”的方策。又曰:“异时盐铁未笼,布衣有胸邴,人君有吴王,
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小,??私威积而逆节之心作。夫不早绝其
源而忧其末,若决吕梁,沛然其所伤必多矣!??王法禁之,今放民于权利,
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
兼之徒奸形成矣。”(禁耕)又曰:“今意总一盐佚,非独为利人也,将以建
本抑末,离朋党,??绝并兼之路也。??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
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
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
大矣!”(复古)又曰:“今夫越之具区,楚之云萝,宋之钜野,齐之孟诸,
有国之富而霸王之资也。人君统而守之则强,不禁则亡。齐以其肠胃予人,
家强而不制,枝大而折斡,以专巨海之富,而擅鱼盐之利也。势足以使众,
恩足以邮下,是以齐国内倍而外附,权移于臣,政队于家。??今山川海泽
之原,非独云萝孟诸也,鼓金煮盐,其势必深居幽谷,而人民所罕至,奸猾
交通,山海之际,恐生大奸,乘利骄溢,敦朴滋伪,则人之贵本者寡。”(刺
权)
文学在形式的原则上虽不反对享制主义的统一,但他们主张有本以“统”
之,礼义以“一”之,即从思想上从事于专制的统一,而反对从国家财产的
所有上统一,如说:“古老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自食禄之君子连
于义而竟于财,大小相吞,激转相倾”(错币)。他们更主张节欲式的俭约,
如说:“禁溢利,节漏费,溢利禁则反本,漏费节则民用给,是以生无乏盗,
死无转尸也”(通有)。他们的财富观点是从自然经济的“利土自惜”和小生
产性的“分土耕田”或“均贫而寡富”出发的,并根据这样的有利豪族地主
兼并的观点,反对敛器国有的政策。他们以为,“铁器者农夫之死生也,死
生用则仇雠灭,仇雠灭则田野辟,田野辟别五谷熟,宝路开则百姓赡而民用
给,民用给则国富,国富而教之以礼,则行道有让而工商不相豫,人怀敦朴,
以自相接而莫相利”(禁耕)。他们虽然同意于大夫所谓之民大富则不可以禄
使,大强则不可以威罚,但注重救伪以质,坊失以礼,而反对只识小利而忘
大志,以利相趋使。他们说,强暴兼并而不能统一,归结于土地财产的皇权
独占,所谓“权利深者不在山海,在朝廷”,反其道而行之,“均贫而寡富,??
好本稼穑,编户齐民无不家衍人给,故利土自惜,不在势居街衢,富在俭力
趋时,不在岁司羽鸠也”(通有)。我们从这里可以知道,文学贤良乃以小生
产性的“散不足”的地主阶级的意识,而与“利在势居”或“聚不足”的皇
权集中的意识,相为诘难。这是一面。另一面在文学批判大夫的政治主张时,
有许多合于历史的现实,值得我们注意。
他们认为“公卿积亿万,大夫积千金”的财富集中,其原因是财富成了
权贵的附丽:
“古老事业不二,利禄不兼,然后诸业不相远,而贫富不相 悬
也。??因权势以求利者,人不可胜数也。食湖池,管山海, 刍尧
荛不能与之争泽,商贾不能与之争利。子贡以布衣致之, 而孔子非
之,况以势位求之者乎?”(贫富) 藉权势或势位,枉道而假财,其
结果是权家富而百姓滋伪。
“有司之虑远,而权家之利近,苓意所禁微,而奢僭之道 著。
自利官之设,三业之起,贵人之家,云,攘 公法,申私利,跨山泽,
擅官市,非特巨海鱼监也;执国家之柄 以行海内,非特田常之势,
陪臣之权也。威重于六卿,富累于 陶卫,舆服僭于王公,宫室溢于
制度,并兼列宅,隔绝闾巷,阁 道错连,足以游观,凿池曲道,足
以骋鹜,临渊钓鱼,放犬走兔, 隆豺鼎力,蹋鞠门鸡,中山素女抚
流徵于堂上,鸣鼓巴歈作于 堂下,妇女被罗纨,婢妾曳絺紵,子孙
速车列骑,田汀鋈耄细杲萁 !保ù倘ǎ〈蠓蛞晕衣⒍咸煜
监钱诸,可以排除豪富大贾,买官赎罪,可以损有余补不足,而文
学曰:
“今欲损有余补不足,富者盆富,贫者盆贫矣;严法任刑欲 以
禁暴止奸,而奸犹不止。”(轻重)
由富而贵,和由贵而富,是息息相通的。故因势致富,利在权
家,而因财獵势,复权在富家。文学以为这就是大乱的原因。例如:
“今吏道壅而不选,富者以财贾官,勇者以死射功,戏车鼎躍,
咸出补吏,累功积日,或至卿相。??擅杀生之柄,专万民 之命。
弱者犹使羊将狼也,其乱必矣,强者则是予狂夫利剑也,必妄杀生
矣。是以往者郡国黎民相乘而不能理,或至锯颈 杀不辜而不能止,
执耦纪非其道,盖傅乱愈甚!”(除狭) 大夫所谓的“受命专制,宰
割千里”的国家权力,其结果乃是“一官之伤千里”,而“有富贵,
由蹠蹻之养也”。因此,“亲戚相推,朋党相举,父尊于位,子溢
于内,夫贵于朝,妻谒行于外”,这经济外法纪外的暴夺,正由于
“大夫君以心计册国用,言利末之事析秋毫”,有以助成之。封建
中央专制主义的政策依据于权力滥用,上下形成了一套贪污机体,
不仅是大官贵族而已。故文学说:
“繇使相遣,官庭摄造,小计权吏,行施乞贷,长吏侵渔。上府下求之
县,县求之乡,乡安取之哉???故贪鄙在率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也。”
(疾食)
封建社会是经常的在动员状态之下,一切人力物力的收夺都超出了经济
的报偿法则。像在汉朝文景之世,由于相对的休养生息,还不至于使危机暴
露,还可以因循节约,到了武帝,“内兴功业,外事四夷”,动员是无止境
的,暴夺是可怕的,文学说:
“今中国为一统,而方内不安,繇役远而外内烦也。??近者
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长子不还,父母愁忧,妻子咏叹,愤
懑之恨发动于心,慕思之痛积于骨髓。”(繇役)
“军阵数起,用度不足,以訾徵赋常取给贱民,田家又被其劳,
故不齐出于南亩也。大抵逋流皆在大家,吏正畏惮,不敢笃责。刻
急细民,细民不堪,流亡远去。中家为之色出,后亡者为先亡者服
事,录民数创于恶吏,故相去尤甚,而就少愈多。”(未通)
“师旅相望,郡国并发,黎人困苦,奸伪萌生,盗贼并起,守尉不能禁,
城邑不能止,然后遗上大夫衣绣衣以兴击之。当此时百姓元元莫必其命,故
山东豪杰颇有异心(按指天汉二年农民起义)。”(西域)
贤良文学们反对土地和重要财富的国家所有制,因而暴露出统而一之不
使有二心的国有政策,不过是封建的巧夺与暴征,取与于经济报偿之外,赏
罚于法纪绳墨之外,以致不但没有消灭豪族,反而使财富集中于另一部分贵
族,糜澄腐蚀,其结果产生汉代第一次的农民起义。
文学们所主张的“散不足”和所反对的“聚不足”,好像有均贫富的思
想,而实质上所谓“均贫而寡富”的小所有制正是豪族地主阶级兼并的温床。
这种论点完全是为了反对以“损有余而补不足”为理由的“人君统而守之”
的财产政策出发的。
第四节 儒林与酷吏的思想实质
我们更应在贤良文学与大夫的诘难之中,分析汉代儒者与法吏的真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