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融]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的真正意图        
《中国经营报》:美国政府近期频频对机构施以援手,托管两房,资助AIG,但也任由雷曼兄弟破产。透过这些不同的救助方式,其背后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宋鸿兵:你一定要站在美国政府的立场上考虑这个问题,怎么决策才是政府利益的最大化是美国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两房”有5。4万亿美元的债务,这么庞大的债务,政府有两个选择:一是完全国有化,全部由政府扛着;二是让外国政府承担最大的损失,自己承担最小的损失。如果我是美国政府,一定会选第二个方案——让外国人买单,尤其是中国。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首先不能让两房立刻倒闭,注入资金,维持它的正常运转。美国整个的抵押按揭市场都要靠“两房”来提供流动性,它占美国抵押按揭市场的80%。“两房”每个季度需要2000亿美元滚动资金,现在政府的资金仅够它维持第三季度。钱用完了以后,这一问题还会出现,滚动资金是不断需要的。        
实际上,美国政府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钱从哪儿来?但美国全国储蓄是负的1%,资本市场、经济运转全部要靠外部的资金撑着。如果外资不能持续不断地流入美国市场的话,美国经济一定会出问题。前一段时期,美国政府主导美元升值,目的也是希望把全球的钱吸引过来,用这些钱来为“两房”的债务买单。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两房”还是会影响美国经济。        
《中国经营报》:美国次级债危机目前发展到哪个阶段,最坏的时刻是否已经过去?        
宋鸿兵:从今年6月到明年年中,次级债危机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是信用违约危机,不仅是次级债按揭抵押贷款出问题,而是整个按揭贷款全部出问题。        
在第二阶段,老百姓还不起钱,开始出现大量欠款。8月份,在美国5100万有房的家庭,有400万家庭出现延迟30天不付贷款的情况,信用违约率大概为9%。达到美国有史以来全国违约率最高的一次,而且波及面非常广。        
与此同时,美国房市还在加速下跌。如果在目前的价位上再跌15%,那么美国负资产家庭将会再翻一番。我预计,未来房市的跌幅有可能达到这个数量级。那么,到明年下半年,违约率会进一步上升。        
第二阶段的问题比第一阶段还要严重。第一阶段政府还能救,央行可以给银行间与金融机构间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暂时缓解危机。到了第二阶段,信用违约危机是央行货币政策无法解决的。        
《中国经营报》:隐藏在次级债危机背后的哪些潜在危险还未爆发?        
宋鸿兵:比12。5万亿美元按揭抵押贷款市场更大的是资产抵押贷款市场,它包括信用卡、房贷、车贷以及其他。目前,美国信用卡违约率月增速也是呈两位数的增长,企业债的违约率也在日益增高,这是比较危险的。        
按此惯性来看,不仅是按揭抵押市场、资产抵押贷款市场,还有企业债市场的违约率有可能都会在明年迅速攀升,这个过程是难以避免的,除非美国经济出现好转,美元出现真正的反弹。美国经济衰退或许会延迟,但这是以其他国家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为代价的。        
中美两国的微妙时刻        
《中国经营报》:美国政府能够成功向其他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吗?        
宋鸿兵:这是一个动态博弈过程,看谁能最后挺得住,这需要一些政治智慧,成功失败皆有可能。历史地看,不希望资本迅速撤离的国家,可以使用一些强硬的行政措施,比如在最危险的情况下,关闭银行市场、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切断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停止外汇兑换,美国也这样干过。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极端的手段,用行政的手段卡死危机。如果不能吸引其他国家的热钱回流美国本土,美国经济必然会出现危机,导致严重通货膨胀,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经济滞胀。        
《中国经营报》:如果美国成功转嫁金融危机,你认为哪个国家的危险系数更大?        
宋鸿兵:对任何国家来说,都会产生被资金抽走的效应。谁升值,热钱往哪儿涌。人民币升值,大量热钱就往中国涌,美元升值,热钱就往美国涌。        
这一次,危机发生在中国有很大可能,这是一个不太吉利的判断。因为目前,中国基本上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就谈不上防范。如果现在防范,还不算太晚。        
目前,整个世界经济非常非常危险,因此无论是对美国,还是对中国,双方都出现一个非常微妙的转折点,稍有失误就会出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及时应对,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很可能在最后的关头错失了最好的时机。以前我们还把主要目标锁定在防止通胀,事实上,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大了。        
我认为,有一点中国政府必须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误听一些言论,让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这是错误的。举个例子,不能上调粮食价格,宁可用财政去补贴。否则,粮价一旦上调,其他物价将全面上涨,政府将付出比财政补贴高得多的代价。        
为什么会有这种担心?因为定价权不在你手里,而与你博弈的人就是庄家,他操纵着整个市场,操纵着价格的涨跌。前一阶段黄金价格的暴跌,实际就是美国的几大投行,从做多开始反手做空,联手操纵的结果,因此,价格绝不能跟着庄家走。   
“货币战争”贴身紧逼中国           
日本金融惨败后的今天,几乎一模一样的药方又被“热心和急切”的美国金融大夫们介绍到了中国,所不同的是,中国经济的身子骨远不如当年的日本糟糕的是,中国现在的早期症状与1985 年到1990 年的日本极其类似金融开放的本质实际上是一场“货币战争”,缺乏战争的意识和准备是中国当前最大的危机!        
想当然地把金融领域的开放理解成普通行业的开放是极端危险的。        
货币是一种商品,而它不同于其他一切商品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社会中每一个行业、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商品,对货币发行的控制是所有垄断中的最高形式。        
中国的货币发行原本为国家所控制,也只有国家控制货币才能保障社会结构的基本公平。当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中国的货币发行权将处于危险境地。外资银行们会引进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金融产品,以各种方式创造债务工具并使之货币化,这就是货币的类似物“流动性”。这些金融货币完全具备实体经济领域货币的购买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外资银行将参与中国人民币的货币发行。        
如果当外资银行“创造”的人民币信贷总量超过国有商业银行时,它们实际上就架空了中国的中央银行,控制了中国货币的发行权!它们将有能力和意图来恶意制造货币供应的波动,从而先是通过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紧缩来血洗中国人民的财富,就像历史上反复出现的经济危机一样。        
当外国银行势力日渐做大之后,通过金钱与权力的交易,金钱与金钱的交易,实现“金融超级特殊利益集团”的“强强联合”,通过资助地方经济发展来拉拢地方政府,物色和重点栽培“有潜力”的新一代政治新星,以图长期政治回报。通过投资来控制电信、石油、军工等国有垄断行业,毕竟没有法律规定国有垄断行业只能从国有银行贷款,当这些行业主要依靠外资银行的资金时,它们的资金链将有可能会“突然”断裂。        
外资银行还会建立各种“基金会”逐步渗透到中国的教育事业、新闻媒体业、图书出版业、司法执法系统、医疗制药行业、甚至军队系统。它们将广泛捐助社会公益项目,广泛培植人脉关系,以润物细无声般的耐心和细心,默默地推广着有利于它们的社会价值观念。        
金融开放所面临的战略风险远不是金融业本身那么简单,它涵盖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稍有闪失则后果不堪设想。        
建议组建“国家金融安全委员会”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者的职能统一起来,直属最高决策层。增加金融情报研究部门,加强对外资银行中的人员背景、资金调动、战例收集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工作。建立国家金融安全保密等级(Security Clearance)制度,重要金融决策者必须通过该制度审核。        
要货币主权还是要货币稳定?        
货币主权理应高于一切外来因素,包括所有国际惯例和国际协议,以及外来政治压力。货币主权只应服务于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保持货币稳定指的是维护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币值稳定,以便向国内行业提供良好和平稳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对于中国而言,目前是采取紧盯美元的政策。        
目前,中国的困境在于货币主权与货币稳定只能二者择一。        
中国现在的政策是为了经济发展而不得不追求货币稳定,从而放弃货币主权。问题的要害是,美联储实际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着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由于中国是采用强制结汇制度,美国可以通过增加对中国的贸易赤字来迫使中国央行增发基础货币,而这些基础货币经过商业银行的放大,会产生若干倍的货币增发效应,造成流动性泛滥,推高了股市和房地产泡沫,极大地恶化了中国金融生态环境。        
为了对冲这样的货币增发,政府和央行只能被迫增发国债和央行票据来吸纳过剩的流动性,但是这又将增加政府的债务负担,这些债务早晚是要连本带利偿还的。反之,如果美国需要制造中国的货币供应紧缩效应,当然目前更严重的问题是前者。        
这样一种完全被动的金融战略态势对中国极端不利。只要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中国就无法摆脱这样的局面。从根本上讲,只有推动黄金的重新货币化,才能给世界各国创造出一个自由、公平与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如果难以一步到位,也应该大力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货币升值与金融系统“内分泌紊乱”        
如果说有谁可作为货币剧烈升值的反面教材的话,日本无疑是最恰当的人选了。        
日本《金融战败》的作者吉川元忠哀叹就财富损失的比例而言,日本1990年金融战败的后果几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损失相当。        
日本和中国一样,是老老实实一手一脚努力创造物质财富的典型,对于虚无缥缈的金融财富的理念向来持怀疑态度。        
1985 年到1990 年,日本国内经济和出口贸易空前红火,股市房地产连年暴涨,大批收购海外资产,日本人的自信也达到了空前程度,超过美国似乎只是十年之遥。        
从1985 年的“广场协议”签订时1 美元兑250 日元的汇率,在3 个月内剧烈贬值到200 日元左右,美元贬值高达20%,到1987 年1 美元贬值到120 日元,日元在短短3 年中升值了一倍,这是日本金融业最重要的外在生态环境的巨变。        
美国的金融大夫们早就明白,强迫日元短时间内剧烈升值,其疗效类似于强迫日本吞服大剂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