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用主义盛行的风尚还没有从这个时代完全褪去,这是一个现实。许多年轻的人们,他们关注的并非未来而是对于当前物质得失的权衡和现实处境的思考。他们的确表现优异,然而这种过于现实的态度将使他们忽略掉更深远的一些东西。
  因此,在此信中以“观念”这一概念来陈述我的观点似乎能够使人们更易于接受一些,不过请注意我在观念中所强调的不可忽略的理念核心。
  观念的核心领域便是自然宇宙精神理念的自有能量,它以智性和不断创新的力量传递到我们的思维之中,驱动我们的行为并进行着缓慢的改变。这种行为的改变的确是缓慢的(尽管我们常常感觉到改变),甚至整个人类都存在着某种不思图变以及希翼现实不变的心态——我相信这是人类作为自然宇宙“有”的结果而产生的天然惰性所致。这也是一个奇异的“有法则”,它与“无法则”相对应,越“有”则变化的几率越低。
  人类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然宇宙“无法则”的体现。自然宇宙显然并没有给予我们绝对的“有”,而是在有限的物质生命之外留给我们以绝对的精神,而观念,便是对这种宇宙绝对精神的感应,它促使人类不断改变对于物质世界的看法并逐步形成更新的观点。当这一观点被某一部分人深究并获得印证时,观念便可以得以形成,同时其自身的能量便有机会获得发挥。在这一方面,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全球人类的诸多政体和企业组织体所发生的巨大变迁都表现出观念所具备的深刻力量。现在,整个人类社会似乎都在通过对变化的现实来重新看待观念和它所具备的价值了。

  观念形态(4)

  我在写下这一段时正在去上海的航班上。几乎有半年时间我没有去过上海了,而去年此时,我几乎是每月都会在那里呆上十天甚至半个月。上海是一个令人留连的城市,比广州要多一些意识形态的调子和作为一个城市的悟性,她的小小狡猾和妩媚比较迎合我的偏好习惯。这次我将去上海看看分公司的作业状况并作些调整意见前的调查,同时也访问一些朋友和客户。在上海,有两个朋友将会见到,他们是石头和青蛙。在广州的日子里,那个来自台湾澎湖的青蛙是咖啡馆的常客,下巴上留着一撮捷尔任斯基的胡子,可爱得质朴而令人怀念。石头,亚马,你应该叫石头叔叔,他是一个在广告界和企业之间游走的自由人,是一个经常说出一些令人猛省的话的那种人,他会让你觉得广告真是一个极其有趣的职业,事实上对于许多人而言并非如此。
  我坐在18排一个靠走道的座位,坐在我旁边的是两位男士,最靠近我的那一位似乎总是没精打采,我的前面是一位年青的女孩,下飞机的时候我看到了她的博士帽,我想她是那种典型的上海女孩,考究并懂得在细微之处的修饰。她在电话里轻声细气地告诉她妈妈到了的消息,同时也谈到了她将开一个PPM会议,这使我判断她的职业大概会是一个电视剧组的演员或者是一家影视广告公司的制片。我忽然获得了一个灵感,打算将我看到并听到的这些作为我的第一部电影的开头,名字就叫《咖啡》。我想拍一部都市际遇的故事片已经很久了,我想首先要做的是将它的剧本或小说写出来——我没有开笔写小说已经有超过三年的时间了。
  现在,到达上海几个小时后,我又在去淮北的火车上了,我特地邀请了石头一道,去淮北探望一回去年的客户。我们将在车上呆一整夜。
  回到我们讨论的观念驱动话题,我认为当观念成为继蒸汽机发明以来人类社会的又一发展驱动力时,实际上,它代表着人类的另一个开始。我相信这样的一个开始是一种回归,就像一个奔跑的孩子回家或者一个出门远行的青年在经历了许多外面的世界诱惑之后再度回到故乡一样。这个时候的人类,开始体悟的是朴素无华的一些东西:思想和与生命价值相关的意识形态以及哲学。观念时代的开始也就是哲学时代的开始,从本质上来说,这并非开始而是一种对于人类诞生之初所形成的意识形态生活的接续。哲学,我认为是一种可称之为智性的生活,它包含着自然宇宙的真理,就在我们生命的周围朴素至真地存在着,只是我们有好几百年忽略它的存在了。我无意否定工业革命以来所创造的社会物质价值,更不打算将物质与意识形态对立,这就好像我们不能拒绝让一个孩子首先到一个更大的物质世界里游历一样,我相信人类对于物质的经历将锻造出更为强大的心灵世界也同时带来哲学思考的促进。从这一意义上讲,人类应该是物质的主人。在自然宇宙世界中,物质与类物质世界的结合是如此巧妙,如同我们人类的肉体和心灵一样,彼此映照并产生着奇妙不已的感动。
  今天的观念生活形态的到来便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对于人类而言,重要的并不是论证物质世界与类物质世界的孰大孰小和孰先孰后,而是通过这种论证获得人类自身在不同发展期的使命感,同时获得有可能更加伟大的创造良机。天演大势,这种势就是自然宇宙的精神规则,符合这一规则的便会获得进步和进化。回溯历史时,便会看到封闭自守的中国对于近代科学与开发应用的拒绝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落后与虚弱的结果。同样地,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今天和未来观念所产生的巨大社会驱动力,我们同样将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再次落后。这种落后所导致的结果很可能不再是虚弱,更可能会成为人类再一次进化过程中所淘汰的一部分——这就像一块丧失生机的岩石被风剥蚀掉一样,从此永远消失。
  想一想看,当一个人突然丧失思考力的时候会怎样?观念的格局决定人类社会的经济与文化格局,自然也决定国家政治体制的格局,同时决定它们的结果。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角度看,观念总是每一个不同历史阶段人类生存与生活形态的真正主导者。

  观念形态(5)

  在观念格局中,最易于被我们人类所发现并感知到的是这样的一个问题:人类发现并意识到什么?这个问题往往成为了观念的先驱。
  当观念处于蒙昧期,人类对于类物质世界的认知大多表现为相当程度的匮乏,这一阶段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活动也势必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每一次人类社会格局与性状的变迁,首先必将是一个新观念的发现与兴起,观念所最先引动的都会是一场对于人类思想意识的催动并随之带来的深刻变化。
  当思想观念成为一个人类时代最活跃的因子时,表明类物质能量处在人类意识中的一种活跃程度。正因为这种原因,任何一场人类社会的变革本质上都是思想意识与观念的发展变迁史。对于那些注重现实的人们而言,当他们看到世界结出事实果子的时候,思想的洪流已经过去了。
  这也是人类所有能够在过去和未来改变历史的杰出人物们不同个性中所唯一共同的一点:在观念的上总是远胜过一个时代,他们能够战胜时间并超越它。因此,在这里,我更乐于将这种人类历史改变的事实称之为观念战胜。
  观念之于今天和未来的人类社会生活是如此重要,它成为驱动每一个人类个体命运的根本原因。这种来自类物质世界的能量在觉醒之后所产生的能量是如此巨大而且持续深远。
  在中国,仅仅是因为一个开放的态度和观念,就使一个封建保守和文化专制的国家在短短二十年中迈入了经济快速发展和与世界文化融合的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这在从1898年开始的中国宪政变革以求得开放和经济富强的百年历史梦中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而在更漫长的中国封建自闭的历史中则是难以想象的。与此同时,许多欧洲人、澳洲人和美国人,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对于今天中国仍然还是人人扎着长辫子的印象,这种观念造就的现实差异真是奇妙无比。在观念影响下,对于同一事物人们可以产生出完全不同的认识和决策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尽管今日中国已经完成了与世界同列的提升,然而更多中国人的观念仍然处于传统保守的意识习惯之中。大量国企倒闭以及失业人员的形成基本上都是观念保守甚至是观念衰亡之下的牺牲品——当失去观念时,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
  观念的世界便是宇宙的世界,她实在是太广阔也太深远了。观念之本源于宇宙的精神,它的所到之处并非是我们人类所能完全想象得到的。观念的衰亡恰恰说明了宇宙精神的生命与不断创新的活力。在更大的自然宇宙中,宇宙精神的不朽支配着人类以及自然万物的生育和发展,这是一个更大的类物质生命演进的系统,也是宇宙精神本身的生命系统。它使观念无处不在,使新的不断替换着陈旧和衰亡的,同时也正是通过观念的变迁而使人类渐渐理解到物质之外的更广精神世界的更新。
  在今天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细节中,观念如同空气一样渐渐弥漫,渗透到任何一个人类的头脑角落,影响并指导着他们每一刻的状态。这在与人类现实密不可分的全球化经济生活中尤其体现明显:孩子们和老人们都会对麦当劳的薯条和夹心面包深感兴趣(至少在中国目前是这样),请注意,这种注意力不是集中在吃上,而是在一个全新消费观念上。
  在观念驱导生活意识形态的案例中,中华民族的生育发展路径是一个典型,中国有句“穷则思变”的话,表明这样的两点:一是中国人对于生活的价值更多是物质的取向,中国人对于物的关注甚于其它。当原有物质系统发生耗散时,人们就会感知到由“富”及“穷”的物质量变。其二是不论是物质态还是其它态系统的任何耗散或变迁,它的直接效应便是引导人类产生意识形态的“变”化。这种“变”源自更深远的自然宇宙精神运动的背景,也折射到人类的头脑并形成观念。这种观念的产生,引导人类的思考与行为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在写这一段时已到早上,这是一个阳光颇好的早上,列车正经过一个叫做宿县的地方。公元前一百多年的时候,就有一群前去边疆充当士兵的壮丁们在这个地方遇到连天大雨而最后哗变,这场出自一个荒郊野地的小小哗变改写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上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的揭竿起义,同时也是对中国“穷则思变”一语的经典诠释。

  观念形态(6)

  观念总是作为一支暗潮在人类历史之中涌动,它是这样的无形,以至于人类难以发现它的存在或者经常忘记它的存在。作为一种意欲改变人类现实命运的观念,《共产党宣言》在诞生的时候,共产党人只能将这个艰难孕育而出的思想果子描述成一个四处游荡的“幽灵”,这是有史以来人类自己对于观念最为谦逊的一则表达。这或许是马克思们早已预感出这一观念所含有的巨大并可怕的能量而有意如此的吧。观念如风,使万物的气息相吹,倏忽而来,来时或轻柔拂面或猛烈摧击。它在形成之时无人察觉,一如庄子所说的“起于青萍之末”,而在成就之后却可以席卷天下直抵于朝廷高庙。
  事实上,人类在历史上对于这一无形能量的存在一直都被重要的权柄机构所暗暗关注,历史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