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设计在童年-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诗歌,你就得写一篇读后感。有什么比沉浸在文学中更能陶冶人的情操呢?在文学研究中,女儿写了一篇《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死亡》( 见附录 ),在文章中,她得出了“文字比任何事物都更为有力”的结论。她的这个观点很有意思,和我的看法竟然一致。文学使人变得敏感,当孩子们进入了文学的世界时,与文学的力量相比,说教是多么苍白无力。 
  她写的另一篇《莎士比亚戏剧分析——复仇》,是一个给定的命题。这是必须在读过沙翁的几部悲喜剧之后才写得出来的。 
  美国历史这门课在美国高中是一门重头课,你不上生物、化学、物理课,高中照样可以毕业,但是,如果不上“美国政府”和“美国历史”这两门课,在绝大多数学校是领不到高中毕业证书的。 
  在美国的高中里,美国历史这门课不是教你记住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时代背景,这门课在某种程度上还起了“思想政治”、“道德伦理”和“素质教育”的作用。老师不是满堂灌地给你讲哪年哪月哪日发生了什么,有什么人参加,有什么历史意义。上课的时候,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抒发自己的看法、感想、理解和认识。老师常常只是当个主持人,引导一下,做些点评。 
  女儿上的历史课使用的近1 000页的课本是留给学生自己读的,除此以外还要求读各种参考书、几本历史小说,阅读量很大。 
  在上完美国历史有关20世纪20年代的这一章后,照例得写论文。老师给出4个题目,要求各写一篇作文,题目是:(1)妇女和少数民族如何参与到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中去?(2)20年代的本土主义和三K党的复兴及其结局。(3)讨论20年代中产阶级的崛起,包括娱乐、观念和道德。(4)怎样能更好地描述20世纪20年代?是“狂飙的年代”还是“觉醒的年代”? 
  很显然,从这几篇作文题可以看出,历史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思考、反省和总结过去,并且试图归纳出值得今后借鉴的经验教训。读了她的这篇作文( 见附录 ),令人不能不联想到今天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工业化,物质的丰富,遍地的“四轮汽车”,“沉溺于无尽的享乐”,“人生信仰常被遗忘”。在高速发展中大量引进先进事物的同时,也带入许许多多的糟粕,可怕的是,那些糟粕似乎更为人们津津乐道。正如文中所写的“禁忌都没有了,不再像人们曾经有过的一吻定终生的习俗,随意、自由的亲昵标准,天天性爱”。 
  带着批判的眼光学习历史,是美国优秀的中学教育成功的经验。女儿学美国历史这门课时,要求要读好几本书,有500页厚的抨击美国上世纪20年代市侩文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巴比特》,美国黑人著名小说《根》、《清教徒的尴尬》、《屠场》和《天使杀手》等历史小说。每本书读后都要写一篇三四页长的评论文,包括自己对那一段历史的分析、反省、思考、总结。 
  美国的历史教育是一种非常严肃和深刻的教育。高倩在哈佛大学时学的就是历史,这是她自己选择的。有意思的是,因为中美教育观念上存在很大差距,对历史专业的重要性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一般中国人认为,学历史没有什么用,毕业出来只能当个中学老师。我的中国朋友一听说我女儿学的是历史,多少都难掩同情之意,绝不会像听到如经济、商业、电子等“热门”专业那样连声叫好。事实上,不管是哈佛大学还是其他大学的手册上,在历史专业这一栏都会指出,由于历史专业“强调海量的批评性的阅读技巧、对证据的分析评估和写作”的训练,历史学科“是理想的法律和商业生涯的准备”。所以高倩高中的老师一听说她去学历史,就知道:“OK,你要当律师。”似乎其中有很必然的直接联系。美国法学院每届学生中有11%大学本科是历史专业的。   
  两年几十万字都写啥(2)   
  大量阅读和不断写作论文是美国教育最值得称颂的部分。写作不只是单纯的文字、论点、论据的合成,让学生们沉浸在“文山书海”里。它是糅合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修养、伦理道德于一体的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工作,是全面的“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这是一种扎扎实实的素质教育。   
  研究能力的培养(1)   
  经济课的研究课题可以是让学生模拟炒股,虚拟的钱炒真实的股,到了学期结束,算一算,是赔了还是赚了,看看学过的经济理论与实际联系得如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老师只告诉你要做什么,怎么做是你自己的事,所有的实验步骤必须自己设计,实验器材、实验条件自己选定,还得写详细的报告。 
  美国优秀的学校普遍安排研究性学习,以实验和独立思维的研究所带动的学习使学生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的研究精神和创造性的思维。 
  美国许多高中开设经济学课程,有的学校采用大学课本授课。一到两个学期的课程包含基础理论与实践。经济学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计算能力,更要求他们对具体问题可以归纳总结、综合分析。 
  学校布置了一个为期3个月的投资作业:模拟炒股,在一个学校提供的网站里运作。学生要随时关注股市行情,并进入账户买卖。每个已购股票的交易日期、每日收盘价格、持有份额等,都要制表绘图,放入专门的文件夹,定期交给老师批阅;就连交易的原因也要作文字陈述,包括每天观察、思考的记录。模拟炒股是通过做市场分析与书本理论联系在一起的研究性学习。 
  电脑课程也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高倩上过一门“商业计算机编程”,主要是用C++语言编制商业用途的程序,有零售商店里用的程序,包括商品库存、进货、销售、价格、利润;也有旅馆客房管理程序,功能包括客房预定、房价计算、洗衣费、儿童加费、用餐结算、电话费结算、账单打印,等等;甚至也编制音像丰富的游戏软件。一学期的课程上下来,大约编了30个程序,每一个程序都是一份作业。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反复调试、修改才能够完成的研究性的学习。 
  除了像经济和计算机这样“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做课题来完成作业之外,对于“实验科学”课程,比如生物、物理、化学等,更是要求学生自己进行从原理到设计直到完成严密完整的实验,同时独立写出一丝不苟的报告。这样,才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创造性的研究方法。 
  化学是实验科学,虽然不写论文,但是要写实验报告。与中国学校不一样的是,实验并不是按部就班地按照书中给出的步骤,“依样画葫芦”,实验报告也不是简单的填空,而是需要非常详细的文字性的描述。 
  这里举一个例子,是女儿十一年级上大学AP化学课时做的一次化学实验。这次是设计一个历时2天的定性化学实验来分离一、二、三价态金属的正离子混合物,要求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提出假设并用实验去证明,考虑采用什么反应物,应该产生什么结果,有时还要考虑实验潜在的安全问题等。 
  实验完成后,要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的设计是最启发学生思考的,这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有些设想,理论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行不通,这也是不断尝试、积累的过程。在女儿11页的实验报告里,整整3页的篇幅在描述实验步骤。据她说,实验常常不会一次成功,有时一个实验要做几次、几天才能成功。 
  我翻出她当年上高中时留下的材料,看到这一份,把我吓了一跳,因为这份实验报告只得了个80分。这个成绩对于想上著名大学的人来说,简直是灾难。因为推算出来80分就是相当于大学AP课程的3。0。这与可能得到的最高分数5。0相比,差距太大了。 
  其实,她做的两个实验完全正确,手写11页多,共达三四百行 
  ↓ 一份化学实验报告足有400行 
  的文字描述,加上两个反应流程图的实验报告,已经很清楚地指出实验中每一步有什么现象,证明了混合物里有什么成分。这份报告无论从格式、思维逻辑上看都是很正规清晰的。但是,在“反应现象”和“最终结论”里出现同一个错误:应该是“加了盐酸后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证明了未知反应物里含有铅的成分”,错写成“加了盐酸后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表明出现了铅离子”。实际上,她是既得出了准确的结论,也知道了正确的结果,只是没有用严谨的化学语言格式来表述。老师就为了这一点小错误,一口吃掉她20分,相当于拿了个C的成绩。 
  咳,真是个没有同情心的老师啊! 
  但是,不正是这样严厉和严格的教师,才培养出具有严谨的研究精神的学生吗?以小见大,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能出大科学家的原因。这种不为“高考”所左右的研究性学习,老师对学生一丝不苟的要求,也许正是当今中国的教育所应该借鉴参考的。 
  这种以培养基本的独立研究能力为目的的实验并不是个别有兴趣的学生的额外作业,而是所有选修这门课的学生都要做的实验。事实上,这门选修课当时有两个班,每个班大约有20个学生,他们每人每个星期都要按课程要求做一个实验。女儿未来的专业兴趣虽然不是在理工科,这门大学水平的化学课完全可以不必上,但是,她还是选了这门课,因为她认为基础学习不能偏科,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要了解的。   
  研究能力的培养(2)   
  美国优秀的学校普遍安排研究性学习,以实验和独立思维的研究所带动的学习使学生充满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的研究精神、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的思维。     
  疲于奔命的高中   
  对美国高中生的偏见(1)   
  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美国高中的现状,但是,他们往往过于草率地下结论,或者用他们对美国教育肤浅的认识哗众取宠。他们并不知道,实际上,今天有的美国学生的确非常用功、拼力竞争。 
  来美以后,读过不少有关美国教育的中文书,都是出自旅美人士之手,根据“第一手”资料和“亲眼”所见而写的“真实”的美国教育。作者中既有专业和业余记者、作家,有长期旅美的学者,还有短期来美访问、学习的各种背景的人,甚至还有在美国高中短期学习过的学生。这些作品大多表现了美国教育的无能和落后,但这和我们亲历亲闻的很不一样。女儿小时多次回国,也感觉到人们对美国教育存在片面的认识,不免愤然,写了如下这篇短文。 
  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陈词滥调。当然,理想的世界是摆脱了陈词滥调的,不过不幸的是,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理想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把它们分门别类成三个范畴,我们可以说,那些陈腔滥调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再么就是无所谓的,因为它并不伤害任何人。然而,有时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