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制造纪实:596秘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西—— 在玉门关外扎寨—— “八年抗战也没有那么苦”—— 陈赓点将,张蕴钰升账
  1957年元月初,刘杰和冶金部部长助理高扬文商定,成立核燃料元件厂选厂小组,去山西、陕西踏勘合适的地方。当时由冶金部负责管理核燃料元件厂,两年后才划归二机部。
  选厂小组先是在山西和陕西跑了一段时间,大家都觉得山西大同各方面的条件比较好,适宜建厂。可他们回来向部里汇报之后,却不料遭到了否决。刘杰在开会时说,虽然这里交通运输和给排水等建厂条件不错,但这个地方不行,因为离沿海只有300公里,属于国防线里第一道防线的范围之内,安全隐蔽性比较差。
  苏联专家日特琴科一听,特别生气,一边拍桌子,一边说,既然这个地方不行,为什么还作为一个点让我们去选?
  会场一时僵住了。刘杰说,这个原来是我们的错误,现在跟领导一汇报,李富春副总理也提出这个意见,应该说是我们的考虑有欠周全。但是既然出了这样的问题,还是应该由我们来负责调整。
  专家听刘部长这样一说,也就不再吭气了。
  春节过后,选厂小组重新组织人马出去考察。苏联专家日特琴科被换掉了,新来的是莫斯科设计院的萨果东诺娃。他们先后在甘肃、内蒙古一带看了看,最后发现有个叫万家亨子的地方,在包头北部东河与昆都仑两区之间,交通水电条件都不错。这里位于大青山下,黄河岸边,一马平川,村庄和人都比较少。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几个大的厂子,比如包头钢铁厂等等,新的厂子以后可以利用这些工厂的设备。

  第40节:第十一章 蒙在鼓里(2)

  几个厂子选定后,接下来就是核武器研制基地往哪里建的问题了。
  1957年10月,中苏两国签署了国防新技术援助协定,苏联允诺在核武器方面给予中国相应的帮助,之后,二机部即着手组建研制生产原子弹的机构——核武器局,它的代号是九局。经宋任穷推荐,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觉调任二机部九局局长。
  李觉是新中国的第一批少将,并在大学里读过书。他说自己有好鼓捣的特点,做过炮弹和电雷管,能说几句洋话。这在当时的中国将军中并不多见。1954年秋他就发现有心脏病,在高原不适应。1957年李觉回北京治病,准备做手术。在这样的情况下,上级想他再去西藏恐怕身体吃不消,就确定把他调回来。李觉说,我当时也在考虑,是不是到军队哪个地方搞点具体事。那时候,很多等待分配工作的一些领导同志来来往往,都住在帅府园总参的招待所。记得7月份的一天,陈赓到那里去了,一见了面,他那个人是很客气的——哎,老李,你怎么样?我说我回到内地,能吃能喝能睡的,没啥事。他说过几天军队要欢送你,这时候我才知道要我离开军队。我问他干什么事情,到哪里去?他不告诉我,就拄着拐杖笑着走了。第三天宋任穷去找我,说你的工作中央有考虑,现在是和平时期,让你搞工业。你去找赖传珠。我找赖传珠,赖传珠让我到三机部也就是后来的二机部报到,没有说具体是干什么。然后出去选场,到11月才回来。回来之后,宋任穷就找我,说你的工作就是要搞核武器,研究原子武器。我说没这个知识,没这个经验哪。他说,在工作当中学习,组织大家干嘛。我当时还是军人,没有办什么转业手续就来干这个了,手续到1958年秋天才办。宋任穷找我谈过后,我一想,这个担子太重了。
  李觉到任之前,吴际霖和郭英会两位副局长就已经先来了。吴际霖毕业于华西大学化学专业,曾在山西国民党部队当过军官,为前线将士讲授防化常识。后来经中共地下党介绍到了延安,在陕北公学自然科学研究室任教员并从事军工生产。1955年调到国务院三办原子能小组。吴际霖曾三次到苏联参加谈判,九局成立前任二机部计划局副局长。郭英会则给周恩来当过军事秘书,最早也曾在阎锡山那里干过。李觉说,郭英会是广东人,人很好,他是从山西阎锡山的民族革命大学出来的,然后到了军队,当了团政委,然后到总理那儿去了。那时候我们分工由他负责干部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他后来得了肝癌,已经去世了。吴际霖一开始在山东铝厂,出了个事,人家要斗他,戴手铐戴得手腕都磨破了。陈云知道了,就把他弄来当北京钢铁学院的负责人,就是在有色金属设计的地方做工作。后来把他调到二机部这个系统。那个时候不是去苏联谈判吗,总得有搞化工的,他在四川大学学过化工。后来他经过西安跑到陕北去了,又从陕北到山东军区搞炸弹。因为几次去苏联谈判他都参加了,所以就把他调到九局做副局长,我们三个这样弄在一起,后来又加上一个朱光亚,帮我们做一些方针研究。吴际霖这个人很好,事业心很强,非常直率。十年动乱的时候,抓吴际霖的反革命,我把他弄回北京,他的两个女儿来看我,带来一封信。吴际霖死后我又把信还给他的女儿留做纪念。他母亲在衣柜里上吊自杀,他夫人也精神失常,跳河自杀了。
  刘西尧说,吴际霖是我们国家制造原子弹的一个大功臣。在草原上的时候,完全是靠吴际霖来支撑维持“文革”引起的那个混乱局面的。说起来,还在“文革”之前,在四清的时候,我还把吴际霖给批了一顿。当时有人批他,我也参加了,我们那时搞四清工作团,左得要命。其实,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真是有些小题大做,说他家里面的家谱是什么什么,那实际上并不是个什么事。等这个运动过去了,吴际霖也从来不计较。吴际霖后来得了一身的病,我去看他,人病得不像个样子,后来死在教务部旁边的那个医院。
  1958年1月21日,吴际霖拟定了九局本年度工作纲要及第一季度工作计划。3月,苏联专家安德烈也夫、卡列尼奇、古多索夫等12人选厂组抵达中国,开始选厂筹备,并先后在四川、甘肃、青海三省选点。
  在苏联专家没有来华之前,吴际霖等带领有关专家先对四川、甘肃和宁夏等地进行了考察分析和对比。研究的初步结果倾向于在甘肃张掖地区选厂。因为那里地势开阔,交通方便,移民任务较少,而四川绵阳地区却是山区,移民任务重;宁夏某地也是属于地震区,且风沙很大。1958年5月中旬,局长李觉回西藏处理一些事务,便由吴际霖和郭英会二位副局长率领何广乾总工程师以及张冶那、屠尔勒等4位技术人员,与苏联专家组长安德烈耶夫及其土建、给排水等专家,直接到甘肃张掖地区进行选点。

  第41节:第十一章 蒙在鼓里(3)

  经实地考察,中苏双方一致认为:张掖地区可以作为一个方案。但缺点是水源不足,有一条公路与场区较近,兰新铁路又从工厂上方通过,对保密不利。另外,如将基地选在这里,就与兰州铀浓缩厂、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都集中在一条线上,于战备不利。
  朱少华说,我是1956年12月到二机部的。九局当时加上我总共是5个人,有李觉局长、吴际霖、郭英会,还有从公安部调来的杨冠青,当保卫处长。我们这五个人住在西苑宾馆的一个小楼上,就两个办公室,有什么事大家都一块商量。当时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跟苏联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要搞核武器。其中有四个项目,起步工作都是先要选场。1958年3月份苏联专家来了,专家有安德烈耶夫、卡列尼奇,他们在苏联都是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下面还有搞工程建筑的八九个专家。霍广盛和我做随行翻译。到了张掖,那个地区是戈壁滩,地势很开阔,交通也方便。坐汽车跑来跑去,专家也认为可以。
  眼前的这个地方虽然不错,但专家提了一个问题,就是水源如何解决?地下水怎么样?在雨季能不能再搞一个小型水库?众人讨论了半天,说回去以后找水文、地质方面的专家商量。他们在那里还发现了一口很深的枯井,他们把所带的绳子都用尽了才够到底,而且井里面的水也不能饮用。显然,这个问题不太好办,只好再看看其他地区的情况了。
  回到兰州,甘肃省委省政府设晚宴请专家们吃饭。席间提起这一段选场遇到的困难,说这里不太理想,看来得换一个地方。在座的青海省委第一书记高峰就接住话头说,二机部的工厂那么多,都摆在一个地方也不好。你们可以考虑一下,看能不能到青海去?我们青海有一个地方,地区很开阔,叫金银滩,你有多少工厂都能放下。
  青海原先在选厂的范围之内,主要是考虑那里海拔太高,交通也没有河西走廊方便,大家就说这也好,去那里看一看。当时从兰州到西宁还没有火车,他们就坐飞机到了西宁。由于他们是以国家计委的名义来的,因此青海省计委领导和好多人员都到机场欢迎,然后坐汽车到了海晏县。天色已晚,县长让大家先住下,嘴里直道歉,因为整个县政府也没有几间房子,也没什么好东西招待,选厂组吃饭都是自己带的。
  第二天起来,大家赶到了金银滩,见那里四面环山,只有一座庙,附近是劳改农场,没有人烟,就一些羊群。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就议论说,从这个地方来看,完全够用了,几个方面的场子都可以放在这里。不过,还有一个产品储存场所怎么办?县长说过了山头有一个很深的沟,要不去那里看看。专家问他,那里的岩石怎么样?光有沟不行,产品最后是一定要进洞的。县长说,都是石头山,打洞估计没问题。郭英会便带专家翻过山头,进到那个大山沟里,发现山沟确实很深,有很多松树,不像金银滩那边,一棵树都找不到,条件要好于金银滩。专家们采集岩石样品做了研究,认为这个山没有问题,可以打洞。
  剩下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要考虑这里的海拔太高,因为他们上了高原之后,不光是人有反应,连汽车都有反应。以后大批的科技干部到这里来,这样的海拔能不能承受得了?回到西宁,开了几个座谈会,技术人员都说能够适应,到这里总要有一个适应期,过一段可能就会好的。专家又问,大人从内地到高海拔区,经过一段适应可以呆住,那孩子呢?大家说,从内地到青海,孩子也能够适应,环境能够改造人嘛。朱少华说,关于交通问题,专家也基本上认可了。记得郭英会对我说,这次金银滩之行,没有白跑,是个意外收获。回到西宁后就和计委同志谈,因为计委当时是大包大揽,受大跃进的影响嘛,他们打包票说,只要你们建厂,我们就把铁路修到厂区。事后才知道,这谈何容易。专家还提出来说金银滩距大城市太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还说到技术人员研究出来的成果发表问题,因为苏联人很重视这方面的事情,技术人员写文章要发表啊。中方当时只好给他敷衍过去,说这些问题以后都好办,事实上以后都没有解决。返回北京之后,专家组和设计分院一起论证了很长时间,包括基建局陈一民局长他们都参加了论证 ,最后向上报告,黄克诚批准了。
  实际上,选择青海高原做原子弹的研制基地,中方有人是持反对态度的。比如水质问题、地方病问题、交通问题、高原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