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制造纪实:596秘史-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了,你还能讲价钱?马上去吧。张劲夫说去那里找谁?安子文说你先找陈老总。张劲夫便找陈毅报到,陈毅说,我已给郭沫若打过电话了,郭老表示欢迎,今晚就在北京饭店召开欢迎会,你得去。他的调动手续是后来拖了很长时间才发的。
  张劲夫说,宋任穷一当部长就打电话要来看我,我说哎呀老大哥你怎么来看我,我去看你呀。他说我一定要去看你。他非来看我不行,那我也没办法。那时候我住在北太平庄,一来之后他就说,劲夫啊,你可知道我部的任务?我说我知道,搞原子弹嘛。他说多重要啊,是中央的任务,国家的任务,你要帮忙啊。我说这个事大家都应该尽力嘛,你有什么事情要我办,你讲好了。我说中央已经定了,科学院原子能所全交给你,一个人不留。我们国家这方面的力量最主要的集中在原子能所,所长是钱三强,我全都交给你们。有一些工程师你们管工业部门要吧。他说那个我已经跟他们商量了,想办法,最难的是科学研究,要把没有的东西研究出来。我说数理化学部有个学术秘书叫邓稼先,他在西南联大时和杨振宁他们同学,到美国得了博士,大家喊他娃娃博士。人非常好,品质很好,很少说话,每天上班背个布包放书,步行上班。我可以给你,那可是科学院顶尖的年轻人啊。还有一些人,钱三强比我了解得多,让他提出来,可以都调给你。还有些任务要他们承担,比如讲,当时二机部搞的一些研究工作要用电子显微镜,这钱三强知道,他几次访问苏联,和苏联来来往往都是他出面,科学院有什么人才他知道,让他提。比如他要电子显微镜,全国当时能操作电子显微镜的人很少,李四光副院长的女儿李林能操作,她和她丈夫都是从英国剑桥回来的,她丈夫邹承鲁开始不愿意让她离开物理所,我说我还要做家庭工作。后来钱三强提出来,搞原子能研究需要快速照相,我们有个长春光学研究所还不够,又派一个副所长带一部分人到西安成立分所,专门为你的原子能服务。
  就在宋任穷和张劲夫谈论核工业亟待解决人才问题的时候,钱三强还在苏联进行访问考察。在这期间,科学院受命拟定了一个有关科学发展的十二年规划,有56个项目,对中国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提出了一定目标和措施。不久,钱三强从苏联考察回来后接触了这方面的有关文件,当他看到加速科学发展的四项紧急措施中竟没有包含原子能项目,心里便有些着急。因为十二年科技规划是由张劲夫领头制定的,他便找到张劲夫,直截了当说出自己的不满。张劲夫说,钱三强他有书生气啊,我很欣赏他,因为他很直爽,有学者风度,有话就说,很带感情。订规划时钱三强在苏联,回来一见面他就说,张副院长我对你有意见。我说有什么意见?原子能的战略意义如此重大,你怎么搞四项紧急措施没有关于原子能的紧急措施啊?我对你这个有意见。我说三强啊,你知道原子弹是毛主席亲自决策亲自管的事,国家最大的事啊。在这么多人里面,怎么讨论有关原子弹的事情呢。我说这个事要另外秘密地搞,找一部分人另外搞,而我这四项措施都是为原子弹服务的。搞原子武器要保密,你不能向那么多人公开,向全世界说我们搞原子武器。我这一讲,他说我懂了懂了,很好很好,我也没意见了。

  第22节:第六章 毛主席亲自管的事(2)

  从这一时期起,钱三强就一直忙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科学技术的整体管理工作,几乎再没有精力深入到哪个具体的科研项目中去做科学研究了。张振德说,钱三强跟我说过,他和何泽慧先生之间有时候有点看法,主要是因为他是党员,又参加了好多行政性工作以后,科研工作根本顾不上做。顾不上做也行,但后来有时还要批判他。他毕竟是个知识分子,现在看起来那个时候我们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还是有问题,他受了批评、委屈,回来也没有地方说。何泽慧偶尔埋怨他,你当什么部长啊,你像我一样搞科研,几等奖都能得。三强同志就跟我说,其实何先生说的是气话,我能理解。像我们这样的科技人员到了这个程度,不能光想自己出论文,更要为国家做贡献,为事业牺牲自己。你看国际上一些科学家都是这样做的。
  中国制造原子弹刚起步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调集队伍。二机部组建不久,急需大批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这些只能从各个地方和部门以及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中抽调。但是,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全面展开,到处都需要人才,谁都想首先把自己的队伍建立起来,二机部要从人家那里抽调本来就稀缺宝贵的人员,难度自然很大。刘杰看到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弄不好会误事,便赶紧向薄一波和周恩来反映情况,最后还是由中央专门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各个地方和部门坚决执行命令,责成各省市和中央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负责实现这一抽调任务。这样一来,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便有一万多名各类人员集合到了二机部,使得原子弹制造有了一个最基本的保证。当时,各方对二机部大都是一路绿灯,非常支持,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不过,既然是这样一件大事情,就难免不发生一些问题,比如二机部在调集人员时,有个别人在外边吹嘘我们是东南亚最大的花园式工厂,宋任穷听到后便告诫大家说,我们不能拿中央的指示吓人。要把困难先跟人家说足,要靠事业吸引人才。
  刁仁文那时管人事,中央组织部那两年调干的命令,光他那里记录在案的就有18次。每次少的有二十几个人,上千的有几大批。刁仁文说,人事调动保密非常严厉,叫做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儿女,亲戚朋友就更不用提了。宋部长说,你调人员要给人家讲清楚,二机部许多地方是鬼都不下蛋的地方,很苦,要有艰苦奋斗的准备。
  刘杰说,在苏联谈判,回来以后,那个规模大小,投资多少,不是有争论,迟迟定不下来嘛。但是很多人员已经陆续调来了,就在西苑旅社住着。有些人在学习中提出很多意见,到1957年反右派被错划成了右派分子,其中有一名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送到牡丹江农场劳动改造,最后死在了那里。另外一件事情是后来在反右倾时,有6名局级干部被批判,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些都让人一想起来便心情沉重。
  对于这段经历,刁仁文感触很深,他说当时因为许多基础设施还没有建起来,有不少科技人员调来后,认为把自己耽误了。1956年开始整党,叫大家提意见,党内党外都可以提,大家就提了些意见。性格内向的人,说话比较慎重,性格外向的人,知道什么事拿来就说,结果言多必失。赶到1957年一反右派,后一类人往往成了批判对象。要定右派时;把名单拿到宋部长那,宋部长不同意,不让我们扩大打击面,不过还是错划了43个,后来都平反了。
  1957年初夏的一天,担任二机部生产科技局局长的白文治刚上班,宋任穷便找到他,让他一起去聂荣臻办公室。聂荣臻的秘书安东出面接待,赵尔陆和王诤也在场。不多一会儿,聂荣臻走了进来,坐下就谈起了原子能工业建立起来之后再如何进行的事情。聂荣臻说,下一步该怎么搞,核武器和运载工具如何搞都没有明确,要慎重研究一下。几个人讨论了半天,聂荣臻还给李富春打电话,说了很长时间。白文治记得聂荣臻对着电话强调说,按照协议,铀…235和钚…239搞出来之后,再进一步怎么搞法很不明确,我认为要向苏方提出核武器问题,如果他们不给的话,那么打起仗来我们只能小米加步枪了。我建议这个协议要暂缓执行,不然的话,花了那么多钱,还是没有核武器,造成损失。
  白文治当时并不明白,为什么聂荣臻想推迟执行费了很大劲才和苏联达成的援助协定,也不敢随便打听这个问题。直到40年之后,他才从当年二机部驻苏商务代表陈征那里了解到,为什么聂荣臻会提出这样的意见。
  陈征说,援助协定由中央批准后,周总理让我把那份全权委托书带到莫斯科,交给李富春。8月让我去,说你去的时候要带个批件,富春同志在那儿,马上要签字,你要把这个委托书带去,可不要弄丢了。我说丢不了,要丢连我一起丢。到了苏联,找使馆商务参赞李强,李强开玩笑说,没有国内的通知,我不能接收你。后来二机部的通知到了,他来找我,我就在使馆商赞处住下来了。当时王淦昌、周光召他们不是都在那里嘛,他们老吃俄国面包不行,就找我,说你是我们的领导,给我们做点中国饭吃。我就找李强参赞,在使馆解决这个问题。我说这些专家,你们给弄一点吃的,要钱的话从我工资里扣。王淦昌他们吃了使馆的中餐很高兴。我说,虽然好吃,你们可不能常来啊。到了1957年4月,聂荣臻同志到黄金海岸参加加纳共和国开国典礼,回来经过莫斯科,做短暂停留。他告诉刘晓大使,说我要找苏联原子能工业部的部长谈一谈。刘晓就给二机部驻那里的组长张化东打电话,让他联系一下。张化东就找我。我说那好,马上和苏方联系,约定会见时间。第二天上午刘大使陪聂帅,叫我和翻译参加会见了斯拉夫斯基。聂老总说我这次回国路过这里,有个事情我想谈一谈。现在有关原子能合作的许多事都在进行,下一步有什么问题?意思是想深入一点儿,看搞这些东西干什么。结果斯拉夫斯基说,我是搞民用的,别的我不知道。会见就这样草草结束了。后来才听说,斯拉夫斯基受了批评。

  第23节:第六章 毛主席亲自管的事(3)

  聂荣臻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忧虑,是有现实原因的。苏联援助中国建立原子能工业的协议敲定之后,很快便进入了实际运作阶段。当时正值中国编制第二个五年计划,聂荣臻是分管科学技术工作的副总理,当然要考虑到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后续问题。
  这个问题既是新问题,也是老问题。说是新问题,是中苏协定中没有列入核武器方面的内容,中国自己在工作计划中也没有这方面的安排。说是老问题,是早在两年前刘杰就向薄一波提出,后来又获得周恩来的同意,即考虑到苏联援助的可能性,避免提一些不切实际大而无当的要求。事实上,此前毛泽东曾向赫鲁晓夫提起过核武器的事情,苏联不同意。因此,在一段时期内,争取核武器援助的问题就被有意放到下一步考虑。而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亟须对策。
  也就在中方为此颇费思量之际,机遇出现了。
  起初,中苏两国政府虽在核科学技术和核工业领域先后签订了几个协定,但在如此敏感的领域,援助总是有限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核动力和核武器研制方面,苏联一开始不是托辞拒绝就是明确表示反对,他们劝说中国的理由是搞核武器太费钱,大家既然都在一个大家庭里面,有苏联这把核保护伞就足够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
  1956年,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问题,世界上很快就掀起一股反苏反共的浪潮。中国政府对此无法接受,写了两篇文章进行批评,提出对斯大林“三七开”。赫鲁晓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