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忧归田-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园又加了回廊曲桥,即便下雨下雪天也不需打伞。

原本此处宅子只有后一进有花园和池塘,傅紫萱又命人每一进都挖了池塘又僻了小花园。池塘里还投了锦锂、种了荷花、养了睡莲,又从陆地上引了曲桥相连,在桥的尽头建了凉亭,置了石桌石凳,凉亭还装了竹帘。

此处可吃饭又可观景,边赏景边用膳,还不用担心有人听壁角,真真正正的又可心又悦目。

而每一进原先的卧室和厢房,除了留下下人房不曾改造以留做醉仙楼伙计们的住所之外,其余全做了一番大的改造。

窗子全部扩得大大的,全部装上了玻璃,又全都装上轻软的纱曼,阳面为了遮挡阳光再加装一层厚帘。大卧室全部改成大的雅间,最大的可同时容纳十桌客人,而小间则改为更精致的迷你雅间,两人四人吃着更好更为私密。

四个园子僻了前门和后门,前门就是从醉仙楼的前堂进,后门则开在后巷。这时代讲究男女大防,所以后门也只供女性客人进出。

四个园子虽说都在菊花,看似是一个整体,但是却又各自独立,进了两个门,四园各有不同的进出口,互不干扰。桃园的看不见荷园的,而菊园也同样不知梅园又是接待了何人。

云州虽不在北方,但因临海,冬天还是很冷的,所以每间雅间都装了地龙。冬日里再不用端个火盆烧木炭了,像北方盘个火炕也不现实。

南方人并不习惯火炕,而且酸儒文人也多,你让人面不改色地当众脱鞋往炕上一盘,即便有穿着足衣,那也是让人脸红耳赤的事。万一见了脚裸,你还得对人家负责呢。而且有些人还是香港脚,你是吃味啊还是吃味啊?

这种使人尴尬的事傅紫萱是绝计不做的,此处是南北要道,来往客商众多,天南海北的。所以还是坐在椅子上较为开心一些。而且冬日里即便是烧无烟的银霜炭,也免不了会有炭毒,所以装地龙是最好不过的,虽然成本有些高。

因魏朝已有了玻璃的生产,所以傅紫萱又画了图纸做了大大的玻璃餐台,底下又在铁匠铺制了铁制的圆形轴托,似后世的餐台,可转动,以便可吃到不在自己近前的食物。

这个时代还讲究围宴,围桌而食,节庆或是有请客宴请日,总会一大家子一大桌子人围着大桌而食,当然讲究的人家会男女分开。可是大的圆桌,食物众多,不在自己面前的食物就夹不到,无形中就滋生了专门服侍吃食的丫头小厮。

这时代的人吃饭时讲究各种礼仪,宁可饿着也不做失仪的事。你让他站起来夹菜,那在后世都没有,别说这时代了。

所以大户人家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的背后总是会站着那么两三个人,专门执着筷子等着,眼睛不眨地盯着主子,看主子眼睛瞄向哪里,就夹哪道菜,而且并不是每次都能正解领会主子的意图。

这样造成的后果无数,有些人脸皮薄的,就经常吃不饱。有些丫头小厮刁难的,就总跟你的意愿背道而驰,于是你就总吃不到自己可心的食物,又不好发作,所以在这个时代接到别人的宴请,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到别人家吃饭也总是这样那样的烦心。每回出门前也总不忘叮嘱家里,备着各种吃食以备回来时能吃到。

傅紫萱不习惯到别人家吃饭,也不习惯吃饭的时候背后杵着一大堆人。每次吃东西也总被人盯着看,别人那是关心你要吃什么,怕漏过什么,但你就是觉得别扭。

被人盯着,你还得特别注意餐桌上的礼容礼态,吃饭还得小心地端着,唯恐做错了,或是吃得过多被人嗤笑。吃到自己不爱吃的还不能吐了,真真是遭心。

傅紫萱早就有心改一改这个风气,别人如何,她不管,在她的酒楼吃饭,她是不容那么多不吃饭的人进来占位置听壁角起纠纷的。不相干人等就只能等在门外,不吃饭不消费的,对不起,你别处去吧,在此处站着还占位置弄脏了什么还得费人打扫。

为了便于管理,打造客人尊享的身份及给客人一个更为私密的空间,来醉仙楼的人全部要凭牌才能进,且一牌一次只能带两人。若是你生了三个孩子,光母亲一人还不能全部带进去,还得有牌的父亲或是另一人有牌才能带进来,不然你就得为孩子买一块牌子。

牌子不拘哪种,贵宾、雅宾、礼宾均可。贵宾是一百两,雅宾是五十两,礼宾是十两,而且只能做为代金券使用,可退,但要收一成工本及制作费。

此牌因交通不便,又没电脑联网,也只能本地使用,其他地方的牌本地醉仙楼不认。此牌只认牌不认人,每次买牌都会登记事主名姓及购买时间及牌内金额。

每次使用每次扣除。每牌都有一个不重复的记号,比如今天是庆历癸巳年四月初十,那么就是庆癸巳410xx,后面的xx是各店的排号。二十五家酒楼排名也不是每年都不变的,按每年的收入总额依次排列,最后一名自然就是25了,绝计不会重复。

除了各店掌柜也没人知道这些蝌蚪文代表的意思,就是知道了,也不知各店的排名,想要做假那概率是微乎其微的。更何况这牌子掰开里面还有相应的数字呢,就跟防伪一样,收你一成工本费那也是不赚什么钱的。

当然赚多少咱就不告诉你了,反正能赚就是了。嘿嘿,哪能做亏本生意不是?

☆、第二百四十6章未曾想到

九月醉仙楼的主题是“饭”。

九月末醉仙楼新店开张之时,饭主题已是做了快一个月了。凭着每天不一样的饭食,蒸饭、煮饭、闷热、炒饭、竹筒饭、菜包饭、蛋包饭、各色叶子包饭、日式寿司、瓦罐饭、糯米饭、各式粥品……

就粥品就可以一日一种,炒饭也能连着做一个月不重样的。那种各色叶子包饭,是来往客商及出门远行客人的最爱,买了之后,想吃的时候热一热就行了,而且饭里面已经伴了味道了,还有肉片和菜,又不用筷子也不脏手,打开包叶就能吃了,真真是便利得很。

这醉仙楼每天的饭食也让云州百姓着实大开了一回眼界。

没想到这每日吃的饭还能做出这么多种样子呢,以前也就是加水锅里煮一煮就吃了,哪想到还有这么多种做法呢,真是白吃了那么多年了。

来往食客每天都盼着来醉仙楼吃上一回不一样的,以便回家也能照着做。九月里就是菊花还没有开张,前堂的两层楼也都挤满了人。生意比起傅紫萱不来时好了几倍不止,乐得谢掌柜叔侄俩每日都喜笑颜开的。

到醉仙楼菊花开张之日,醉仙楼又推出了当日的新一款饭“饭桶”。

光听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饭桶”?这饭桶还能吃啊?什么时候骂人的饭桶都成了美食了?

冲着饭桶来的人把前堂菊花都挤暴了,当天光卖牌子就专门僻出一处,叫了五个伙计才卖得开。当天各色牌子就卖了上千张,最后收摊还是因为备货不足的缘故,让五个专卖牌子的伙计挨了不少骂。

连日赶路的赵坤都顾不上休息,看见醉仙楼的盛况,疲惫顿消,像夏日喝了冰镇西瓜,像渴了几日的旅人见了那清清的水源。

素来冷面冷脸,表情不外露的赵坤当日脸上笑意不断。而周老爷子看着排了长长队伍的盛况也是不由咋舌,这两成的股子是不是收得有点多了?就半成也够景儿衣食无忧了。

当天周老太爷请了云州的数十个好友,亲自掏腰包买了上百块贵宾牌送人。又邀了这些素日老友、商场伙伴进了菊花去用餐。这些人对于醉仙楼菊花的风景、摆设、用具赞叹不已,这城里何时有了这样一个幽静、私密的用餐之所?

有如此美味的吃食,打开窗子又有如此美景可看,池塘里锦锂跳跃,睡莲不败,连枯荷都美不胜收,凉风吹送,花香扑鼻,使人心旷神移,再不忍去……

而且没有了来来往往的小厮伙计吵杂,以往就是坐在雅间也会听到一些杂音,而且总是被各色人等来来回回的回事打断。现在没牌者不能进入,再没有什么小妾使人来说病了痛了,家里又如何如何了。

总算能安安心心地吃上一回饭,也能谈些私密事,再不怕隔墙有耳了,真真是个好去处。

而且最妙的是这个玻璃台面,真真是妙极。

再不用一堆人杵在后面看自己的脸色夹菜了,再不用担心因脸皮问题而吃不饱了。想吃什么转上一转,哈哈,手到擒来,妙啊。

当天来醉仙楼吃饭的人,每个人都恨不得把台面拆了研究一番,顾不得形像,趴在桌上又是摸又是看的。啧啧称赞,这是谁想出来的啊?是吃什么长大的啊?竟能想出这样的法子,妙啊。

当天凡是来吃饭的人,还没点菜,就向伙计订下这样的玻璃台面及转轴。

幸好傅紫萱早有准备,早早就找了一处玻璃加工坊签了五五分成合作协议,又早料到这样的情况,早早备了几十块台面及转轴等在那里。

玻璃台面一米直径的八十两银子,一米二的一百两,一米五的一百五十两。更大的要面议,还要看工匠能否做得出来。因掌握制作玻璃方子的人并不多,玻璃工坊也并不多,所以玻璃制品的价格都是极贵。

傅紫萱这次和赵坤下了大本钱,把前几个月所赚的全投进去做了玻璃台面了。全部在雅间的圆桌上都配了一张,而且不只是云州的醉仙楼,其他各处也纷纷订制。不过云州醉仙楼所花费的成本,不到一个月就把成本收回了,而且盈利还番番地涨。其它地方的酒楼倒是慢了一些。

当天只要来醉仙楼吃过一回的人,就再也离不开这个醉仙楼了。

后来连四方来往客商都知道醉仙楼响当当的名号,来云州不去醉仙楼就不算来过云州。来醉仙楼的人每次还总会大小食盒地又吃又拿地,就是那个可以旋转的餐台,都被人恨不得拆下来随船带回去。

后来傅紫萱看到商机觉得有利可图,专门谈下一间将要倒闭关门的铁匠铺子,出图纸与他五五分成,专做餐台的铁制转轴。外来的客商玻璃台面可能带不回去,带几个转轴回去还是可以的。

最开始几个月是五两银子一个,每天都能卖上几十个。后来慢慢传开后,就降为二两银子一个,每天还都能卖上几十个的,每月光卖这个转轴就能养活醉仙楼几十号员工,还有剩的。

话又说回来,只说开张那日,当天的“饭桶”可是供不应求。

木匠做的几百个饭桶都不够用了,就是伙计及时回收,厨房里的洗碗工就是不停歇的洗也不够用的。而且还有不少人要花钱买回去的。用荷叶把饭打包起来都不肯,非要连着木桶带走。

当天只好限量卖,一桌只限买一个饭桶,再多没有了。客人抱怨不已,开张次日来者更多了,相当一部分是冲着饭桶来的。

其实饭桶里的饭也只不过是另一种炒饭罢了,用各种调料和酱油把米搅拌匀

了,又把米在锅里炒了,才开始加水煮。炒的时候加了各种调味品,加了肉丝、玉米、青豆、鸡蛋、虾仁、胡萝卜丁、甘蓝丁、还有鱼仔等等十几种料,如彩虹一般各种颜色。

为了保温,装在带盖的小木桶里,木桶大小都是一样的,里面能装五六个人的量,每人能盛一小碗。后厨按每桌人数往木桶里装米饭。

傅紫萱可不想因小失大,这饭光吃一碗就能饱,都不用点其他菜了,就是饭再贵又能卖多少钱呢?还不是靠菜式赚钱?

后来不管是当地的食客还是停船靠岸的过路商贾,吃完饭桶,都要往回再带一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