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维迪亚爵士的影子-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助益的是──或许帮助还更大──就是他对我的信心。
  即使是他开口要我帮忙,也像在加强我的信心。他说,不知道我有没有那个意愿,帮他校订他的文选校稿。假如我会感到任何惊诧,请我一定要告诉他。这本书其实是我在新加坡读过他所有的杂志文章之后,建议他合集出书的。当时,我还拟了一张清单。他从清单中选取了几篇,后来,却一概掠过所有我找到的书评。这样又给我上了一课。他说,书评文字自有其目的与功能,可是,除了文章里的笑话以外,毫无持久的价值。“可惜,我们不能保留笑话,剔除其他部分。”他选录了篇幅较长,内容较为扎实的文章。他在采访写作中投入极大心力,其热忱直追撰写虚构小说时的张力。而这段期间,如同他自己所说的,没有小说向他毛遂自荐过。
  目前,他心中没有写小说的主意。“创意方面,我犹然持续贫瘠。”他自觉健康状况比前一阵子要好多了,只是,他还是担忧着将来。他还是坚持,我还没到达自己作品质量最佳的年纪──我还可以引颈期盼那般丰饶的年岁。那样的承诺叫我振奋不已。至于他自己,“四十不惑,我却有种病态的感受,我的作品已经赶不上我的年纪了。”
  连看到他自己的书,就让他勃然恚怒。他嫌恶避谈自己的书。他感觉像个骗子。他说,他郁郁不乐。“写作这一行,真能达成所谓心满意足的时候吗?”
  这是信中措词最为严苛的部分,其他地方的语气就舒缓多了。他似乎精力充足,像个登山者攀过一峰接一岭,还欣喜愉悦地抱怨陡坡登顶何等艰辛。有些段落听来,他甚至还希望满怀。“如果,我再度动笔写作,我想,就会像个全新的新人写作一样。”一直到当时,写作都像是他在自我“治疗”。他说,写作给予他信心。现在,他暗示着,他要从头再来过了。


进退两难(3)


  他看起来已经像个全新的人了。没写小说,没错,不过,他另有文章写作与旅行的计划。同时,他也敏于洞察。他说,他在阿根廷认识了一个女孩,女孩影印了两页托玛斯·哈代的小说,小说中的女主角在这两页里省思她的人生与处境。维迪亚说,哈代小说中有一行,“最卑劣的吻都要付出绝望般极高的代价”,非常震慑惊人,尤其是将“吻”,“绝望般极高”与“代价”三个词汇并列,营造出无比的震撼效果。
  他点到为止,信中也只泄漏给我小说书名:《还乡》,可是我找到了这句话的出处,而且深受原文感动,拿着红笔,来回多次圈点。
  让人爱到疯狂──这就是她最大的心愿。爱就是惟一的甘露醇酒,驱散日子里腐心蚀骨的孤独寂寥。而她似乎也渴盼着那种抽象情境,即所谓热情狂爱,而非任何一个特定的爱人。
  经常,她神色不善,责难却不导向任何人,转而冲击在她心中作祟的幢幢鬼灵,而命运就是这群小鬼的头领,她沉郁追想,就是因为命运作弄,爱情只有降临在转瞬即逝的青春年华之际──所有她能掌握赢取的爱情,不旋踵间就会像沙漏流泄一般沉底不复。她每每思及,日益感受天地不仁,心中蠢蠢欲动,遐思着突发莽撞而惊世骇俗的举动,无论发自何处,只要她能出手攫取,一年也好,一周也罢,甚至一个小时的爱欲狂焰就够了。空无爱欲热情,她歌而无乐,拥有而无享受,胜出却不感胜利。孤寂无聊更加深了她的欲望。在艾戈顿,最冷酷与最卑劣的吻都要付出绝望般极高的代价;而凑得上伊人芳唇那张嘴又要往哪里寻找呢?
  坚贞地守住爱情,只为身后一面贞节牌坊,对她没有任何吸引力可言:坚诚挚爱,只因为爱情具有足够的张力。宁可烈焰灼身,迅速消散,也好过灯笼萤光,温润余晖经年。她可以轻易预见其他女人必须从经验中汲取的教训:她已经走过爱情,度量过爱情的高塔,登堂入室,细细审查过宫殿之美,结论:爱情不过殷忧寡欢。然而,她却衷心渴盼着爱情,就像沙漠旅人,渴求一杯盐水而不得。
  她时时反复颂念着祷词;不拘特定时间,只要想祷告,她就双手合十,有如毫不造作的虔诚信徒。她的祷词总是不加思索,即兴成章,经常脱口而出如下:“主啊,请您开释我的心,解脱如此忧惧郁闷与孤寂无托:带给我绝美的爱情,若否,还是让我死了吧。”
  “于是,我想要再爱与继续写作,”维迪亚在信上跟我写道。他用一反常态的抒情温柔语调说道,他要从往昔中汲取热情与喜剧与缓释。倘若他不重新振作,就担心自己会死在还能创作出优异的文学作品之时。
  我非常惊讶──骤然的生机勃发、他的渴盼、他的热情、他的殷殷恳求。通篇语气,读来像是忧虑着单相思的痴恋。接着,他还引述了几行德瑞克·沃尔科特的诗。他曾经引述过沃尔科特;诗人也是个邻近岛民,两人年龄相仿。他说,第一次读到沃尔科特这首诗的时候,诗里的文字曾经让他惊骇:“只是,我的文采减退,才智走味──不过,我从心中跃起──”
  我再读一次诗句。我又回头再读一次哈代:“最卑劣的吻”。维迪亚行文终结,说道:“看哪,这样一封快活的信怎生转变成这样的。趁着放假一天,作家坐定桌前,写信给朋友,就会促发些奇怪的事情。”
  那简直像首诗了(“看哪……”)。维迪亚的诗句比沃尔科特还要甜美流畅、节奏轻盈以及意味深长,因为,沃尔科特的第二句太弱了。由于他用上了“朋友”这个字眼,同时他再度肯定我们的友谊,我又再度精神抖擞起来。同日之间,尽管负债累累,尽管收音机与哭号孩童呼应争鸣,我又恢复了工作的信心。我开始推演下一本小说《黑屋》的情节。
  我还注意到另外一件事情。他的来信经过涂改。涂改的人就是他,他撕掉了半页信纸。他在附带补述中加以解释,却更吊人胃口:“第一页前半页审查删除。我得保留些秘密。”
  


写作难以维持家计(1)


  一个月后,帕特从千里达捎信过来,说她喜欢我关于维迪亚的作品的书,我很高兴;然后,她又补充说道:“这本书维迪亚爱不释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他读得专注,脸上还不时浮现微笑,或是哈哈大笑。”这话同样也叫我开怀。
  然而,我还是担忧着自己将来如何。当初,我的策略就是写作谋生,而今,策略显然不管用。一本小说,一本评论,数十篇书评,一本短篇小说合集──一年不到的,这些作品不过换取到不足糊口的些微收入,我还得感谢太太找了工作,补贴家用。现在,我开始写作第七本小说,一边还接些采访报道的案子,看起来,我似乎还是无法光靠写作维生。虽然我焚膏继晷,好评如潮,但还是让我家无余粮。
  写作这一行,真能达成所谓心满意足的时候吗?
  我心想,可以的。我很满足,只是我贫无立锥。因此,有维迪亚这样一个朋友,就更突出重要了。
  帕特说,她在我的《V。 S。 奈波尔》书中,看出爱与了解,而这般深刻的情感,我在检视维迪亚的作品时,赋予我特殊的洞悉力。她坦承,自己也曾经想要写些跟维迪亚亲身相关的东西。维迪亚写《自由国家》一书的时候,还特别翻阅托尔斯泰的传记,以及一本关于桃乐蒂·华滋华斯的书,还有其他作家的生平记事。文人传记是维迪亚经常阅读的书目,彷佛从窗外窥探,那些同样受到写作煎熬的人过些什么日子,再回头跟自己生活比较。她侧耳倾听他高声朗读桃乐蒂·华滋华斯日记片段,或是宋妮雅·托尔斯泰说法,帕特·奈波尔惊讶地发现这些“妇人之见”如此敏锐,她心想,自己应该也可以写些类似的文章。
  她开始随手笔记,描述维迪亚写书的进度,写日记,记下他的按语。不过,没多久,她就心灰意冷了。她的性格从来就不够坚强,再说,要在家务都围绕着V。 S。 奈波尔这个中心主角的情况下写作,更不容易。她自觉缺乏热情与深度,她怀疑自己是不是流于繁琐。还有,由她来写维迪亚还有另外一层顾虑──奈波尔的太太──以他作为详实与亲密侧写的主题,那可是既冒昧,又游走在粗俗边缘的不智之举。
  她说,那就是为什么我的书对她意义重大,因为,我也表达了许多她对维迪亚的作品的感受。她说,由于她也同样地受到维迪亚作品的影响,所以,她很高兴看到我完成了这本书。
  我的书再度成功,再获佳评,可是,我却了无收入。我既愤怒又迷惑。我要的并不多,不过一家温饱罢了。我不敢妄想致富。我只想过得去就好,仅此而已。
  就在我不知所措的当儿,这间租住公寓门上的收信口,推进一封公函,询问我出任维吉尼亚大学驻校作家的意愿如何,任期始于两个月以后。我说好。如果我单身赴任,过得像个僧侣一样,我可以写完我的小说,同时囊裹绝大部分的薪资。第一个学期,我就得离家驻校四个月。
  我太太说:“我会想你的。”
  她了解。她乐于在英国国家广播公司的工作,而这股成就与满足的快感,令她同情我的挫折处境。不过,在我誓言此生不为猢狲王,决意辞掉新加坡大学教席一年之后,再回转大学教书,感觉特别苦涩难堪。我辉煌的头衔应该差可慰藉,驻校作家,可是,如此头衔反而对我嘲笑不休。作家应该自由无羁,不受任何雇主拘禁──维迪亚就是这么说的。
  我在维吉尼亚,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我收到一封维迪亚的来信,详叙他的新西兰之旅。他已经回到平房了。他再度经过千里达,再度造访阿根廷,写完他的采访作品。他读过我的书了,还想再读一遍,因为,工作让他心有旁骛,未能专心拜读。同时,读到专写自己的书,他也变得小心谨慎起来。他又回复到平常那个矛盾相抵的自己:“只是,我不认为我的感想有什么意义(而且,我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感想)。”
  他想要再择期会面,跟我聊聊英国,以及我适应得如何。我失望吗?我在热带地区待了八年以后,对于这一处“工业现实”有何感想?
  他心里还是记挂着非洲,因为伊狄·阿敏将印度人从乌干达轰了出来。正如他多次预言一般,他说,乌干达就要回归丛林了。他归咎在白人外侨头上,他们虽然可以豁免于扶植阿敏上台的罪愆──不过,他们也营造出姑息阿敏,使之壮大的环境。到头来,他们大可一走了之,将乌干达当作一段恐怖往事,抛诸脑后。
  我已经有许多年,不曾听维迪亚如此彻底诋毁某个情境,不过,他的逆耳警语逐一实现,也让他悲愤更深。他曾经预言独裁统治的崛起、印度人遭到驱逐、白人拒绝支持、坎帕拉步向衰颓,最后回归丛林等等。
  “那是块惹人嫌恶的大陆,只适合次等人民。抱着次等志愿的次等白人,这些人一心只想,就像南非一样,耽溺在惩戒非洲人的恶劣快感中。”你只有尽早开溜,留下来的话,手上就要紧紧地抓根鞭子。乌干达就证明了,只有两种人在非洲撑得下去,次等人跟野蛮人,主子跟奴隶。
  他从来不曾如此声色俱厉地发言谴责过。非洲军人将八万印度人──男人、女人、还有儿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