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自然现前。你在没有展开经卷、没有读到经文,你心里面是一片空白。这句话诸位不要听错了,空白是清净心,六祖大师讲「本来无一物」,诸佛菩萨才加得上;如果你心里有一物,诸佛菩萨就没有办法加,你不清净。清净的纯度愈高,加持的力量就愈明显;你得到几分加持,就看你的清净心的纯度。下面这一段类通:
  【如此世界中普贤菩萨为十方佛所共摩顶。】
  这一句是讲此界,『此世界』,跟前面的总结,意思完全相同。读这个经文一定要知道重重无尽的刹土,依报里面有微尘,正报里面有毛端,一一微尘、毛端里面,都有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每一个刹土都有如来,如来前面都有普贤菩萨,重重无尽!诸佛菩萨摩顶加持,佛没有来,佛伸的手不是很长,普贤菩萨也没有去,而确确实实菩萨在定中感到佛摩顶加持。在摩顶里面有不思议的功德,叫灌顶,真的灌入他的修德之中。性修不二,感应道交,这一点很重要。这个修德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行,要跟普贤愿(普贤十愿)、文殊行(文殊十波罗蜜)圆满的相应。这个事情是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的业障深重。业障深重从哪里看?样样放不下。牵肠挂肚拉拉杂杂,这个东西是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不能放下。我们想求,这个求是明显的感,佛也没有法子应,道理在此地。
  世间人求神明的感应,这种事情古今中外都很多,要怎么求法?诚心诚意的求,会起感应。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云谷禅师讲的,符籙家画符,符真灵;念咒,咒也真灵,那有感应的道理在。画符的人,他这个笔一点下去混沌开基,这个时候心里头一个杂念都没有,很快的这一道符画完了。从这一笔下去到一道符画完,一个念头没有,这个符就灵。凡夫在很短的时间把心收起来,没有杂念,可以做到;时间长了就不行,为什么?妄想杂念渗透进去,不灵了。我们在《金刚经持验记》里面,读到明朝时候的戚继光,戚继光是一个有名的将军,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的部下士兵有一个阵亡,托梦给他,求他给他念一部《金刚经》超度他。他很慈悲,非常恭敬的给他念《金刚经》。念到一半的时候,他的侍者端茶来给他,他还是继续念经,手上摇一摇,表示一下「不用」,继续念经。念完之后,当天晚上这个士兵又托梦给他:「承蒙将军慈悲,我只得到半部《金刚经》。」他说:「为什么?我念的是全部。」他说:「将军当中夹杂个不用,后半部就没用处。」他晓得了,当时虽然没有说不用,他对这个端茶的侍者摇摇手。你看看,夹杂这一点就不行!
  《金刚经》念得很熟,大概念一遍要十五分钟。从前我有一个同事,他一生受持《金刚经》,他念一遍十三分钟,这十三分钟不起一个妄念,你这个经念得才管用。什么用处?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功德是这个。恭恭敬敬的读,端庄肃穆,按照规矩,这是戒。念经的时候没有一个杂念是定,经文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一个字没有念错,那是慧。你就晓得这个亡灵得的功德是什么?得的是将军戒定慧三学加持他。这个不关解义,这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他得的是这个利益。利益得多少?经论上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地藏经》讲得最明白,七分之一;七分之六是读经的人自己得到的,他所得到的是七分之一。如果回向两个人,那两个人也各个得七分之一,不是七分之一分一半给这个人再分一半给那个人,不是的!回向人数再多,各个都得七分之一。这个道理你想,想不通,好好的去参!
  【如是一切世界海,及彼世界海一一尘中所有普贤,悉亦如是,为十方佛之所摩顶。】
  这个境界跟前面所说的一样,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这是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要不是世尊为我们说出来,我们实实在在讲,用什么方法都无法理解,没有办法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在这里我们也能体会到如来的智慧实实在在是广大微妙不可思议,德相亦复如是。但是佛说了,这样的智慧德相一切众生本来具足。我们就要想想,想想自己,我也具足,你也具足,为什么今天我们搞到这个样子?这要自己负责任。什么原因?佛很慈悲给我们说出来,「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一语道破!我们不能证得自性大圆满,就是因为现前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是经典里面常讲的三大类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三大类烦恼盖覆我们自性的大圆满不能现前。我们从这个地方要觉悟、要忏悔、要改过自新,怎么改?我再也不执著,我知道错了,身心世界世出世法统统放下,对了!你就没错了。再也不分别,再也不打妄想。
  袁了凡先生我们对他有相当的认知,他的《了凡四训》我们读过太多遍数了。他的命被孔老先生算得那么准,万念俱灰,跟云谷禅师在禅堂坐了三天三夜,一个妄念不起,凡夫!为什么他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命被人算定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妄求,求不到!命里有的丢也丢不掉,他心定了。这是世法里头的小定,一般人就做不到。一般人不知道吉凶祸福是有命,他在那里妄求,希望侥幸能够趋吉避凶;不了解真相,随顺自己的妄想习气,敢造恶业,恶因恶果辗转循环无有穷尽,这才是可悲、可怜。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佛对众生的叹息,「可怜悯者」,这一句我们念得很多,真正的意思还是体会不到。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注解里面,这个注解我们把它漏掉了,但是也没有关系,诸位看能看得懂。「妙用自在」里头说,「亘十方而包三世,收因果而该人法,深广体用,无边自在,非言能说也。」他在《钞》里面为我们指出「人」、「法」,菩萨是因地的人,如来是果地的人;法轮是法。
  底下是第三个段落「起定分」。前面是入定,定中加持,现在普贤菩萨要出定,起定就是出定。经文里面也是有两段,「此界」、「类通」。请看经文:
  【尔时普贤菩萨,即从是三昧而起。】
  清凉大师说,起定也分两段,这一句是「起主定」,后面一句是「起眷属定」。什么叫主定?什么叫做眷属定?往下面经文看,你自然就懂得。主定总说「一起一切起」,眷属定是讲的业用上。普贤三昧必须要落实在生活上,要落实在日常工作当中,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这个定才起作用。所以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都能显示三昧的德用,这叫眷属。我们先来看这一句,这一句是主定,清凉大师注解「所作事竟故」,究竟就是圆满。这一段经文分两个大段,前面一段「此界」,后面「类通」十方。此界也有两段,先讲「起定」,然后讲「众益」,三昧有许许多多的利益。这一句是讲主定。『尔时』是十方诸佛加持的时候,加持之后。我们前面看到口加、意加、身加,加持之后这个时候,普贤菩萨出定。
  【从此三昧起时,即从一切世界海微尘数三昧海门起。】
  这是讲眷属定,一起一切起。清凉说得好,「由此妙定,即是一切三昧海故。余定为门,皆入此故。彼全同此,亦受海名。」这一句经文一定要记住前面所说的境界,重重无尽的世界。刹土入微尘,微尘现刹土;微尘世界里面,一一刹土又有无量无边的微尘,一一微尘又有无量无边的刹土,重重无尽!重重无尽的刹土当中,都有诸佛如来,诸佛如来的面前都有普贤菩萨入定。这个主跟眷属如果还不能体会,那就像古德用镜子互照。贤首大师建一个八角亭,八角亭是八面,每一面放一个大的镜子,你要不了解这个境界,你到镜子当中去站一下,镜子彼此互相对照,重重无尽的现相出来了。你这一个人站在那个当中,这是主;镜子里面所现的影像那叫眷属。你在那里入定,镜子里的影像统统都在入定;你出定,镜子里所有的影像也全都出定。从这个比喻当中,你能够稍稍有一点体会。凡是比喻,都没有办法比喻得恰到好处,只能比喻一个彷佛。但是从比喻你要能够悟入真实境界,真实的世界确确实实就像镜子互照重重无尽,我们一毛端是个镜子,一微尘它也是个镜子,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
  心性在哪里?大彻大悟的人他知道没有一法不是自性,法法皆是,法法皆如。佛经开端第一句话,「如是我闻」,这一句话把十方一切诸佛所修、所证、所说全部都包括了,若非法身菩萨,这一句不懂。我们对初学讲经,你要是讲得这么深入,人家听了也不懂。最容易懂的就是:「如是」是指这一部经,「我闻」是阿难亲自听佛所说的,如是这一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讲,这个说法人人都懂。也没有说错,这一句里头有无量义、有无尽义,端在各人契入程度的浅深。所以佛法有味,法味非常之浓!世味,这个世间五欲六尘,那个乐的味道跟佛法不能相比。佛法之乐乐无穷,如果能够入进去,这个世味怎么引诱你,你也会不动心。为什么?你比他更乐,你比他更自在,你比他更享受,他怎么能跟你相比?不但我们这个人世间,六欲天王、大自在天王、摩醯首罗天王都不能为比。可惜你没有尝到,你果然尝到,乐此不疲!为什么天天讲经读经?享受法味。所以读经、讲经、讨论、听经是在享乐,享受诸佛如来究竟圆满的法乐,我们才能够得受用,叫法喜充满,喜乐充满。
  起定第二个段落,起眷属定。经文有十句,第一句是总说,「一起一切起」,我们读过了。现在看后面九句,是清凉大师的科题「别辨」。第一句:
  【所谓从知三世念念无差别善巧智三昧门起。】
  往下九句,每一句最后都是『三昧门起』,有这四个字,才显示出「一起一切起」,才显示出无量的智慧德能都是依这个三昧为体。由此可知,普贤三昧的重要。你要不能修得普贤三昧,华严的境界你就完全没有分,顶多听听而已,像听讲故事一样,一丝毫的受用你都得不到。你要真正想得到受用,那你不能不懂普贤三昧。如其不能,至少也得像彭际清居士一样,你掌握到华严念佛三昧门。彭际清有这么一篇文章,《华严念佛三昧论》,近代黄念祖老居士有《讲记》。这是彭居士他在《华严》里面所得到的真实受用,依华严三昧念佛求生净土,这个境界也不可思议,无愧於一代大善知识,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这九句里面第一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第一即是「能知智三昧」,智是智慧,你怎么知道你有智慧?你能知智慧这一类的三昧。下面给我们解释,「谓无一念暂差」,所以说「念念无差」。『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念念无差别』,这就是没有一念暂差。『善巧智』,是「念念无差,而不废遍知」,这叫善巧智,这是圆满的后得智起用。圆满的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般若无知那是本定,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主定,无所不知那是眷属定,虽然遍知,确确实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如果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三昧就没有了。世间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