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袁氏世范-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有好夫不如有好子,有好子不如有好孙。故妇人多有少壮享富贵而暮年 
无聊者,盖由此也。凡其亲戚,所宜矜念。 

… 页面 61…

                             收养亲戚当虑后患 

     人之姑、姨、姊、妹及亲戚妇人,年老而子孙不肖,不能供养者,不可 
不收养。然又须关防,恐其身故之后,其不肖子孙却妄经官司,称其人因饥 
寒而死,或称其人有遗下囊箧之物。官中受其牒,必为追证,不免有扰。须 
于生前令白之于众,质之于官,称身外无馀物,则免他患。大抵要为高义之 
事,须令无后患。 

… 页面 62…

                              分给财产务均平 

     父、祖高年,怠于管干,多将财产均给子孙。若父、祖出于公心,初无 
偏曲,子孙各能戮力,不事游荡,则均给之后,既无争讼,必至兴隆。若父、 
祖缘有过房之子,缘有前母后母之子,缘有子亡而不爱其孙,又有虽是一等 
子孙,自有憎爱,凡衣食财物所及,必有厚薄,致令子孙力求均给,其父、 
祖又于其中暗有轻重,安得不起他日争端!若父、祖缘其子孙内有不肖之人, 
虑其侵害他房,不得已而均给者,止可逐时均给财谷,不可均给田产。若均 
给田产,彼以为己分所有,必邀求尊长立契典卖,典卖既尽,窥觑他房,从 
而婪取,必至兴讼,使贤子贤孙被其扰害,同于破荡,不可不思。大抵人之 
子孙或十数人皆能守己,其中有一不肖,则十数人皆受其害,至于破家者有 
之。国家法令百端,终不能禁;父、祖智谋百端,终不能防。欲保延家祚者, 
览他家之已往,思我家之未来,可不修德熟虑以为长久之计耶? 

… 页面 63…

                              遗嘱公平维后患 

     遗嘱之文皆贤明之人为身后之虑。然亦须公平,乃可以保家。如劫于悍 
妻黠妾,因于后妻爱子中有偏曲厚薄,或妄立嗣,或妄逐子,不近人情之事, 
不可胜数,皆所以兴讼破家也。 

… 页面 64…

                              遗嘱之文宜预为 

     父、祖有虑子孙争讼者,常欲预为遗嘱之文,而不知风烛不常,因循不 
决,至于疾病危笃,虽心中尚了然,而口不能言,手不能动,饮恨而死者多 
矣。况有神识昏乱者乎! 

… 页面 65…

                             置义庄不若置义学 

     置义庄以济贫族,族久必众,不惟所得渐微,不肖子弟得之不以济饥寒。 
或为一醉之适,或为一掷之娱……致有以其合得券历预质于人,而所得不其 
半者,此为何益?若其所得之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扰暴乡曲,紊烦官 
司而已。不若以其田置义学及依寺院置度僧出,能为儒者择师训之,既为之 
食,且有以周其乏。质不美者,无田可养,无业可守,则度以为僧。非惟不 
至失所狼狈,辱其先德,亦不至生事扰人,紊烦官司也。 

… 页面 66…

                                卷之中处己 

                              人之智识有高下 

     人之智识固有高下,又有高下殊绝者。高之见下,如登高望远,无不尽 
见;下之视高,如在墙外欲窥墙里。若高下相去差近犹可与语;若相去远甚, 
不如勿告,徒费口颊尔。譬如弈棋,若高低止较三五著,尚可对弈,国手与 
未识筹局之人对弈,果何如哉? 

… 页面 67…

                              处富贵不宜骄傲 

     富贵乃命分偶然,岂宜以此骄傲乡曲!若本自贫窭,身致富厚,本自寒 
素,身致通显,此虽人之所谓贤,亦不可以此取尤于乡曲。若因父祖之遗资 
而坐享肥浓,因父祖之保任而驯致通显,此何以异于常人!其间有欲以此骄 
傲乡曲,不亦羞而可怜哉! 

… 页面 68…

                              礼不可因人轻重 

     世有无知之人,不能一概礼待乡曲,而因人之富贵贫贱设为高下等级。 
见有资财有官职者则礼恭而心敬。资财愈多,官职愈高,则恭敬又加焉。至 
视贫者、贱者,则礼傲而心慢,曾不少顾恤。殊不知彼之富贵,非我之荣, 
彼之贫贱,非我之辱,何用高下分别如此!长厚有识君子必不然也。 

… 页面 69…

                                穷达自两途 

     操履与升沉自是两途。不可谓操履之正,自宜荣贵,操履不正,自宜困 
厄。若如此,则孔、颜应为宰辅,而古今宰辅达官不复小人矣。盖操履自是 
吾人当行之事,不可以此责效于外物。责效不效,则操履必怠,而所守或变, 
遂为小人之归矣。今世间多有愚蠢而享富厚,智慧而居贫寒者,皆自有一定 
之分,不可致诘。若知此理,安而处之,岂不省事。 

… 页面 70…

                              世事更变皆天理 

     世事多更变,乃天理如此。今世人往往见目前稍稍荣盛,以为此生无足 
虑,不旋踵而破坏者多矣。大抵天序十年一换甲,则世事一变。今不须广论 
久远,只以乡曲十年前、二十年前比论目前,其成败兴衰何尝有定势!世人 
无远识,凡见他人兴进及有如意事则怀妒,见他人衰退及有不如意事则讥笑。 
同居及同乡人最多此患。若知事无定势,则自虑之不暇,何暇妒人笑人哉! 

… 页面 71…

                              人生劳逸常相若 

     应高年享富贵之人,必须少壮之时尝尽艰难,受尽辛苦,不曾有自少壮 
享富贵安逸至老者。早年登科及早年受奏补之人,必于中年龃龉不如意,却 
于暮年方得荣达。或仕宦无龃龉,必其生事窘薄,忧饥寒,虑婚嫁。若早年 
宦达,不历艰难辛苦,及承父祖生事之厚,更无不如意者,多不获高寿。造 
物乘除之理类多如此。其间亦有始终享富贵者,乃是有大福之人,亦千万人 
中间有之,非可常也。今人往往机心巧谋,皆欲不受辛苦,即享富贵至终身, 
盖不知此理,而又非理计较,欲其子孙自少小安然享大富贵,尤其蔽惑也, 
终于人力不能胜天。 

… 页面 72…

                              贫富定分任自然 

     富贵自有定分。造物者既设为一定之分,又设为不测之机,役使天下之 
人朝夕奔趋,老死而不觉。不如是,则人生天地间全然无事,而造化之术穷 
矣。然奔趋而得者不过一二,奔趋而不得者盖千万人。世人终以一二者之故, 
至于劳心费力,老死无成者多矣。不知他人奔趋而得亦其定分中所有者。若 
定分中所有,虽不奔趋,迟以岁月,亦终必得。故世有高见远识超出造化机 
关之外,任其自去自来者,其胸中平夷,无忧喜,无怨尤。所谓奔趋及相倾 
之事,未尝萌于意间,则亦何争之有!前辈谓:“死生贫富,生来注定;君 
子赢得为君子,小人枉了为小人。”此言甚切,人自不知耳! 

… 页面 73…

                              忧患顺受则少安 

     人生世间,自有知识以来,即有忧患不如意事。小儿叫号,皆其意有不 
平。自幼至少,至壮,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虽大富贵之 
人,天下之所仰羡以为神仙,而其不如意处各自有之,与贫贱人无异,特其 
所忧虑之事异尔。故谓之缺陷世界,以人生世间无足心满意者。能达此理而 
顺受之,则可少安。 

… 页面 74…

                              谋事难成则永久 

     凡人谋事,虽日用至微者,亦须龃龉而难成,或几成而败,既败而复成。 
然后,其成也永久平宁,无复后患。若偶然易成,后必有不如意者。造物微 
机不可测度如此,静思之则见此理,可以宽怀。 

… 页面 75…

                             性有所偏在救失 

     人之德性出于天资者,各有所偏。君子知其有所偏,故以其所习为而补 
之,则为全德之人。常人不自知其偏,以其所偏而直情径行,故多失。《书》 
言九德,所谓宽、柔、愿、乱、扰、直、简、刚、强者,天资也;所谓栗、 
立、恭、敬、毅、温、廉、塞、义者,习为也。此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也。后 
世有以性急而佩韦、性缓而佩弦者,亦近此类。虽然,己之所谓偏者,苦不 
自觉,须询之他人乃知。 

… 页面 76…

                                 人行有长短 

     人之性行虽有所短,必有所长。与人交游,若常见其短,而不见其长, 
则时日不可同处;若常念其长,而不顾其短,虽终身与之交游可也。 

… 页面 77…

                          人不可怀慢伪妒疑之心 

     处己接物,而常怀慢心、伪心、妒心、疑心者,皆自取轻辱于人,盛德 
君子所不为也。慢心之人自不如人,而好轻薄人。见敌己以下之人,及有求 
于我者,面前既不加礼,背后又窃讥笑。若能回省其身,则愧汗浃背矣。伪 
心之人言语委曲,若甚相厚,而中心乃大不然。一时之间人所信慕,用之再 
三则踪迹露见,为人所唾去矣。妒心之人常欲我之高出于人,故闻有称道人 
之美者,则忿然不平,以为不然;闻人有不如人者,则欣然笑快,此何加损 
于人,祗厚怨耳!疑心之人,人之出言未尝有心,而反复思绎曰:“此讥我 
何事?此笑我何事?”……则与人缔怨,常萌于此。贤者闻人讥笑若不闻焉, 
此岂不省事! 

… 页面 78…

                               人贵忠信笃敬 

     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之术。盖财物交加,不损人而 
益己,患难之际,不妨人而利己,所谓忠也。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 
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处事近厚,处心诚实,所谓笃也。礼貌卑下,言 
辞谦恭,所谓敬也。若能行此,非惟取重于乡曲,则亦无人而不自得。然“敬” 
之一事于己无损,世人颇能行之,而矫饰假伪,其中心则轻薄,是能敬而不 
能笃者,君子指为谀佞,乡人久亦不归重也。 

… 页面 79…

                            厚于责己而薄于责人 

     忠、信、笃、敬,先存其在己者,然后望其在人。如在己者未尽,而以 
责人,人亦以此责我矣。今世之人能自省其忠、信、笃、敬者盖寡,能责人 
以忠、信、笃、敬者皆然也。虽然,在我者既尽,在人者亦不必深责。今有 
人能尽其在我者固善矣,乃欲责人之似己,一或不满吾意,则疾之已甚,亦 
非有容德者,只益贻怨于人耳! 

… 页面 80…

                               处事当无愧心 

     今人有为不善之事,幸其人之不见不闻,安然自肆,无所畏忌。殊不知 
人之耳目可掩,神之聪明不可掩。凡吾之处事,心以为可,心以为是,人虽 
不知,神已知之矣。吾之处事,心以为不可,心以为非,人虽不知,神已知 
之矣。吾心即神,神即祸福,心不可欺,神亦不可欺。 《诗》曰:“神之格 
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释者以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