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5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很长的时间就有成就,这就是教学契机。后世人没这个能力,但是我们要懂得,佛教化众生这里头这些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学习。我们虽然不能观机,但是所遇到的确实有善根深厚的、有善根很薄的;有真正能接受的、依教奉行,有阳奉阴违背师叛道,甚至於还有陷害老师的,这不足以为奇。为什么?你看今天社会儿女陷害父母的有多少?你就知道了。他连父母都陷害,陷害老师算什么?为什么要陷害?都是为了自私自利,都是为了名闻利养。
  所以今天学佛,自己有一点成就要帮助众生,可不是容易事情。李老师以前跟我们讲,我们学佛拜老师,是以真正五体投地最敬礼向老师求法,这老师教导我们。你们将来把佛法要教导别人,不是人家跪到向你求,你要跪到把佛法贡献给他,你才能送得出去,不然的话他不接受。没错,我们今天五体投地跪著在那里双手把佛法捧到送给人,人家还未必接受。你就晓得现在往后弘法利生的事业多难。这种事业,世间人讲不是人做的。一点都没错,佛菩萨做的,人做不到,处处委曲求全,低头下气,人做不到,佛菩萨做到。从这个地方才真正能体会到佛菩萨的大慈大悲,超过父母,超过世间的师长。你没有契入这个境界,你不知道佛菩萨、善知识恩德之大,你不知道,你也不懂得怎样报答。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再看李长者《论》,从「又藏者」这里开始看起:
  「又藏者,有二义,一、众生善根堪受此法,名之为藏。如文殊师利叹善财童子,善哉功德藏,能来至我所」,这一段前面我们介绍过,后面长者举这个例子,举得非常好,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文殊是善财的老师,我们现在人讲启蒙的老师。他在福城遇到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看到他也非常欢喜,为什么?善财有善根。善财童子这个名号是表法的,善就是善根,财就是福德,这个人有善根、有福德,所以称他为善财。童子也是最美善的称呼,天真无邪。这个名号里面所含的意思,他还没有受到染污都称童子,不论年岁多大,也不论男女老少,用这个名称来代表。你看看念佛人,真正念佛求往生的人,你想想看他是不是善财童子?是,一点都不错。华严会上善财童子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也就是《弥陀经》里面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福德是财,所以真正念佛往生的人,他的名号就是善财童子,一点都不假。所以念这个名号,自己要想到自己有没有善根,有没有福德。
  我在讲经讲席当中,也是很多很多次提到,什么是善根?对於佛菩萨的教诲能信、能解,这是善根。你真的相信,你真的懂得了,无论你是读诵,或者是看古大德的注解,或者你是听讲,真的明白,真正深信不疑,这是你的善根。什么是福德?福德是依教奉行。你相信了,你明白了,但是做不到,这样的人有,李老师常说这样的人是看得破,忍不过。这是什么?善根是有了,福德没有,敌不过烦恼习气,没福!能够克服烦恼习气,这个人有福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因缘,那是机会,那就是佛门里常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你得人身遇到佛法,这是因缘具足。因缘有了,你自己本身没有善根、没有福德,不能成就。三个条件统统具足,这个人决定得生净土,这个人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所以文殊菩萨那个眼光多么锐利,一看到善财,一看到这个人,这人有善根、有福德。一般怎么讲?老实。千万不能忽略,老实人就是有善根、福德的人。为什么?他能信,他能解,他能行,他知道一句,他就老老实实做一句,知道两句他就老老实实做两句。实实在在讲,念佛求生净土不要知道太多,几句一生就受用不尽。你看看世尊教导我们老实念佛,只要把十善、五戒、三皈,你明白了,你做到了,你一句名号念到底,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你这个人决定往生。
  三皈依明白了,佛是觉的意思,法是正的意思,僧是净的意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清楚明白,你看他跟人家传授三皈依。我们现在三皈依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六祖惠能大师不是这样念法,他教人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接著给人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佛法僧就是觉正净,这个说法好,让接受皈依的人不至於产生误会。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是我们的皈依处,一定要跟觉正净相应。觉正净的反面是迷邪染,所以这个三皈叫翻邪三皈,反迷皈依觉,反邪皈依正,反染皈依净,翻邪三皈。这是佛法教化一切众生最高的指导原则,纲领的纲领,总持的总持。觉正净一展开就是三藏十二分教,净是律藏,正是经藏,觉是论藏,所以觉正净就是经律论三藏,你们想想是不是?觉正净是三宝、是三藏,又是戒定慧三学。觉是慧学,正是定学,净是戒学。
  我们都受过三皈依,你是真的皈依还是假的皈依?从这个地方就晓得,如果三皈依你没做到,你并不了解,你也不会相信。换句话说,你善根福德统统没有,有那么一点因缘,有因缘没有善根福德,虽然是皈了依,不得皈依的德用,你得不到,不得护法神的拥护。真正能够奉行三皈,念念相应而不违背,《戒经》上说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那是你真皈依了,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你要是持戒,每一条戒有五位护法神,所以五戒都能够持,你身边有二十五位护戒神,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无论你到什么地方,这些护法神都跟著你。你不能真正奉行,只有形式没有实质,这个不行,一个护法神都没有,要真干。
  希望大家不要疏忽,我们这一生既然有这个缘分,总算还是有一点善根、有一点福德,怎么晓得?你天天来听经,你喜欢听经,可见得你是有善根;你很想去做,这就是你有福德,不过善根福德比较薄,这个没有关系,可以培养,加功用行。刚刚培养是困难,为什么?你要跟你的烦恼习气斗争,你要能战胜你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时间,在现前这个阶段我自己是有经验的,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十年到二十年,这个不算是很长。
  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好,我们的生活环境障缘太多,你要能处处都能够忍受得了,没有十年、二十年的功夫,你的善根福德不扎实。真正有十年、二十年的功夫,你的善根福德有根,也就是说你禁得起考验。这我常讲的顺境善缘不起贪恋,逆境恶缘不生瞋恚。你在一切境缘当中,自己能做得了主,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你的善根福德才有基础,往后菩提道上一帆风顺。可是魔难还是不能避免,为什么?过去生中造的罪业很重,这个业障习气要消除,所有一切魔难都是来给你消除业障的,所以你要禁得起考验。
  不是真正的大德,说是没有魔障这是不可能的。近代在中国,我们可以说这一百年当中,只有一个人没有人毁谤他,没有人批评他,印光老法师。你看看别人,连虚云老和尚、太虚法师、圆瑛法师,这我们知道民国初年的大德,谛闲老法师,都有毁谤的,都有批评的。唯有印光法师,没有人讲他的话,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他,德行。印光法师,大势至菩萨再来的,生生世世没有跟众生结恶缘。因此,我们在修学道路上,特别是在现前,看这个人不顺眼,看那个人不满意,你要晓得这些人将来都是你菩提道上的障碍。你瞪他一眼,他要是不原谅你,要记在心里,将来都有报复。点点滴滴,不要认为这个事小无所谓,积小过就变成大过失,积大过失就变成灾难。
  所以当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我们是凡夫,烦恼习气作祟,有喜欢的,有讨厌的,这个念头才一动赶快合掌,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把它代替,这叫会念佛。不让我的烦恼习气继续增长,这就是古大德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念是错误的念头,不怕它起来,就怕觉迟,要赶快觉悟,不要让这个念头相续。念佛人是最方便,马上换成阿弥陀佛,喜怒哀乐就不生,用这个方法慢慢念,念到一心不乱。念到功夫成片,你就法喜充满;念到一心不乱,你就自在了。
  这个自在是真自在,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去。我常听有同学说,你是愿意站著往生?坐著往生?行,那真的自在。不但是预知时至,是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生死自在。要念到什么功夫?我常常讲上品的功夫成片。如果把这个标准放松一点,上辈的功夫成片,我们讲九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这个叫上辈。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叫中辈。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叫下辈,三辈往生,你们在《无量寿经》上念得很熟。每一辈里头又有三等,上辈这个三等,上下品往生的人都自在,这是我们要争取的。争取到之后,没有灾难。什么灾难现前的时候走得了,说走就走。这个世界有缘,多住几年也不妨碍。虽然众生苦,我们也不能表现得很高兴,表现很高兴众生看到难过。所以要表演,要表演同情,跟他一样。你看你苦,我跟你一样我也在受苦,他心里面就好过一点,他就得安慰。
  这是看到有善根有福德。有善根有福德不难看出,这人老实,这人很诚实,不是一个刁钻古怪的。你教他,你能看他的态度,他很认真在听,认真在学习。听完之后,你再观察他,他在日常生活上,在处事待人接物上,他有没有做到。你从这里去观察。他要能做,不管做多少,这个人有福。佛菩萨一定在旁边加持,帮助你善根福德增长,你愈做愈有信心,为什么?得法喜充满。你自己能够觉察得到,你烦恼轻,智慧长。你想做的事情,无非都是利益众生的事情,会愈做愈顺利,那就是中国习俗里头所说的「心想事成」,你说你多自在!善与善相感应,恶跟恶相感应。所以心善、语善、行善,你就跟佛菩萨起感应道交。善财童子就遇到文殊,遇到普贤。这是第一个意思。
  再看长者讲第二个意思,「二、大愿大悲大智法身,总名为藏」,这里说了四桩事情。愿,什么是大愿?这个诸位一定清楚,四弘誓愿。第一个愿度众生,这是菩萨的根本大愿。你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要成佛?为度众生。你想度众生,你能不爱众生吗?你还会讨厌众生吗?你讨厌众生,你不爱众生,这与你的愿相违背。众生烦恼习气很重,没有办法接受,远离可不可以?可以。为什么远离?是教学的方法,冷淡他一个时期,让他自己觉悟回头,不是永远开除。永远开除,那有失菩提心。这就像父母教儿女、老师教学生有惩罚,惩罚是教学的方法,是善的不是恶的,善意的。严厉的惩罚,让你记住你所犯的过失,以后不能再犯,目的在此地。但是什么?你要看这个人有没有善根?有善根,他懂得,他接受,你惩罚他,他感恩。这个人有善根、有福德,这个人可教,纵然愚痴都可以教。
  有一等人善根福德薄弱,很薄,烦恼习气很重,他怎么样?他反抗,他不接受。你惩罚他,他生瞋恨心、报复心,这个我都见到。我见李老师教学生,老师对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