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叫无缘?接触到之后半信半疑,不能确定,也不甚理解,当然他更是做不到,这叫无缘。无缘的人多,有缘的人少,有缘的人凤毛麟角。
  我们这个道场殊胜在哪里?殊胜在天天讲经,天天在劝导。你们到底有没有缘?说实在话,不能说有缘也不能说无缘,这话怎么说?不能说有缘,就是你们天天听,听了怎么样?不信,不解,不能行,这就是不能说有缘。但是也不能说无缘,为什么?要说无缘,你天天在这听经,天天在薰习。只要天天薰习,不定什么时候你豁然觉悟,从无缘就变成有缘,这是很可能,不是不可能。这桩事情,我举个比喻给你听,好像我们洋火,诸位讲火柴,我们火柴燃著了,想烧一个木头,这个木头是湿的,在水里泡了很久,湿的,这一根火柴你能给它点著吗?点不著。可是你要是真有耐心,这一枝火柴点燃,没点著,再划一枝,你划上一千枝、一万枝,也许把它点著。这个比喻你能理解,你能懂。这就是所谓是功夫要到家!这么一个道场,这个道场殊胜就殊胜这里,天天在薰习。我纵然不在这里讲经,我们播放讲经的录相带、录音带从来没有中断。
  一些道场听到印光大师的提倡,专念佛,不讲经、不做法会,一天到晚只念佛,这个功课就像普通佛七一样。有一些道场依照这个来修行,修行个一年、两年,他们来告诉我,他说不行,不听经不行。我知道不行,为什么印光大师这样说?印光大师说的没错。为什么没错?听经这桩事情不是容易。讲经的人不是真正修学净宗法门,没有契入念佛三昧,或者他还有名闻利养、自私自利没有放下。自己没有悟,怎么能叫别人开悟?在这种条件之下听经不如念佛。难,太难太难!我们到什么地方找一个真正修净土的人,他有信、有解、有行,这是必须要的条件,那个证,难,不容易!只要他有信、有解、有行,那就讲得不错。如果今天出家在家讲经的法师大德都具备这个条件,我相信印光大师一定会教我们要听经、要念佛。祖师讲话,你要懂得他的意思。
  如果说只念佛,都不要听经,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带人念佛,天天讲经说法,那印光大师所讲的不是跟释迦牟尼佛讲的矛盾?那到底我们听谁的?这些道理不能不懂,不能粗心大意。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我劝人念佛要听经。每天至少要听经两个小时,念佛八个小时,这是我劝大家的。听经能开智慧,听经能够把烦恼习气伏住,有这个好处。念佛,那是要念到相当的功夫,这最少的,佛家常讲功夫成片,行。到功夫成片,烦恼习气这一句佛号能够降伏,可以不要听经。所以你自己要想想,这个佛号降伏不了自己的妄想习气,那听经是有必要。佛号能降除自己的烦恼习气,可以不听经,一句佛号念到底,肯定有成就。这是我自己学佛五十多年的经验。我告诉同学,我在这一生修学过程当中,能把自己烦恼习气控制住、降伏住是靠听经闻法,靠这个。念佛这个力量在其次,这是我的经验,每个人根性不相同。
  世尊当年在世就为我们做试验,阿难尊者所知障轻,烦恼障重;富楼那尊者烦恼障轻,所知障重,楞严会上我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富楼那尊者烦恼障轻,所以他很容易证得四果罗汉,定功降伏烦恼习气。阿难尊者烦恼障重,只证得初果,但是他所知障轻,听世尊讲这些大乘佛法,他能悟入;你看富楼那他是阿罗汉,他听不懂,他不能悟入。一个是用智化解了烦恼,一个是用定伏住了烦恼;富楼那是用定功伏烦恼,阿难是智慧开,把烦恼化解。这就说明每个人根性不一样。
  所以学佛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根性,谚语常讲「人贵自知之明」。人生在世最可贵的是自己知道自己的根性。为什么?你好学,你的修学容易成就。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根性,这个事情就很麻烦。佛菩萨大慈大悲知道一切众生的根性,要知道佛菩萨为他示现的,可以给我做参考,要为我示现的,那正是契机。这桩事情明白,你要知道现前佛菩萨不住世,我们所读的这一切经典都是佛菩萨从前为他人示现,我们今天拿来做参考。要好好想想自己的根性,在修学过程当中可以做试验。试验,我们这个戒定伏不住烦恼,再听听经、研研教,看看有没有帮助,总得要找出方法,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功夫才得力。烦恼习气克服不住,功夫不得力,所以学教不开悟,念佛功夫成片不能成功,参禅不能得定。这些地方不能怪佛法,不能怪经典,要怪怪自己,自己不知道自己根性,学错了法门。好,现在时间到。
  
  诸位同学,我们还接著来谈「离世间品」第四句「以诸人天,乐著色身,为现色身,是无常法」。这个意思前面跟诸位报告了,后面这个意思很深,「令其愿住净法身故」。那这问题真的解决,清净法身。住法身,那么诸位想想你要没有证得法身,你怎么住法身?你们同学要问我,我今天有没有住法身?我老老实实告诉你,我没住法身,我没有证得。佛法里面讲悟有两种,一种叫证悟,那就是证得法身;一种叫解悟,解悟就是我知道,我理解,我理解,我还没有做到。那我理解,我很努力向著这个目标去精进,虽然没有住,就像中国古人所讲「心向往之」。太史公赞叹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圣人的境界,那个境界太高,他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什么?这是相似住,不是真实住是相似住。可是相似住就离苦得乐,虽不是真的,也满像!当然这个像里头也有成分多寡不一样,要靠自己努力从相似证入真实。
  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相似住,到一真法界,这是真实住,也就是说你证得圆教初住,别教初地,真实住。你们现在在十信心满或者在九信位,这相似住。在别教三贤位是相似住,这个道理要懂。那要怎样才能达到相似的境界?这一定要靠大乘。你看看净业三福最后一条所讲,「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再能更进一步「为人演说」。大乘经里面,佛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为人演说就是「劝进行者」,这在相似位。总而言之一句话,这桩事情要真干,不是真干,你是一毫一分都不能契入。
  我常常劝同学少分的契入,真干就能契入。真干,决定是依教奉行,就像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上品上生章」所说,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一定百分之百的服从,我要真的去做;佛教我不能够做的,我要听话,决定不去做。善导在中国、在日本都有传说他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所以日本人对善导大师非常尊敬。在中国很难看到善导大师的像,可是在日本到处都是。雕塑的善导大师像,画的善导大师像,我在日本看到很多,我很感动,他们对於祖师那一种尊重崇敬,确实令人感动。这是我们不能够不明了的。
  在经教里面,特别是《华严》、《法华》、《楞严》、《般若》,如果常常读诵这些大乘经典,你能够得到法喜,这是我们通常讲的你得受用。得法喜之后,你会欲罢不能。得法喜的情形,就像《论语》里面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是喜悦,不是从外头来的,内心里面生欢喜心。这与外面境界毫不相关,内心里头生欢喜心,那叫喜悦。我们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你真正尝到法味,你生欢喜心,你会天天去读诵,天天去学习,你会把这一桩事情当作是你这一生当中唯一的大事来办。那你们这些同学,你现在还做不到,你现在外务很多,什么原因?天天在闻法,这个佛法那种欢喜心没有生出来,就像吃东西一样,你没有吃出味道出来。怎样才能吃出味道?细嚼慢咽,你才能品出味道,品尝。你们现在吃什么东西?吃东西为什么吃不出味道?狼吞虎咽,就囫囵吞枣吞下去,什么味道?不知道。现在我们一般学佛,不少在家出家犯了这个过失,不知道细嚼慢咽。
  古大德教导我们「随文入观」,这句话说得好。随文入观哪有不得利益?果然你能达到随文入观,那你学《华严》就不得了。为什么?《华严经》学完,你就成佛。讲十信,你就是十信菩萨,讲十住,那你就是十住菩萨,这还得了!讲十行,你是十行菩萨,讲十回向,你是十回向菩萨,讲十地,你是地上菩萨,讲等觉、讲妙觉,你不就成佛!讲到什么境界,自己就提升到什么境界。《华严》最后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就是能够随文入观,所以五十三参他圆满成佛,就这么个道理。我们今天就是不懂什么叫随文入观。我再讲得清楚一点,讲得明白一点。随文不是随文字,经文的文字不行。文字里面它所含的义理你要懂得,四依法里头佛教导我们,第一个「依法不依人」,第二个「依义不依语」,第三个「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第四个「依智不依识」。这个道理学佛的人不能不懂,不能没有。换句话说,你学经教,你真正想学大乘,你要具备这个条件,基本条件。
  「依法不依人」,这一条重要。我今天跟一个老师学,我怎么知道这个老师靠得住靠不住?那就得要观察老师他是不是依法?他所讲的有根据,依法,他所行的也依法,这个可以跟他学。他讲的是他自己的东西,没有经做根据,我们不能跟他学,这是佛教导我们的。佛不在世,你遵守这四条,等於佛在世一样,没有两样,这是佛的大慈大悲照顾后人。我跟李老师学,我不是盲从,那个时候我读的经论不多,有些时候听老师讲的这些道理,我怀疑,我就向老师请教:老师,你这个说法出在哪个经典上?老师告诉我,真有依据,不是他胡造谣言。我们这种向老师请教,我们的态度虔诚,有怀疑,老师有责任、有使命要为弟子解惑,解除我们的迷惑。我们不是找麻烦,所以老师给我们解除疑惑。
  「依义不依语」,依义不依语里头还有个重要的一桩事情,能够破除我们错误的观念。这观念是什么?这观念就是经典的翻译。我们知道中国这佛教经典全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所以有许多人怀疑翻译正不正确?有没有翻错?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始终有怀疑,那就糟了,问题就严重。我们这一生的修学充其量是学个佛学,可以拿个佛学博士,对於开悟,对於断烦恼、断习气,证果,一点希望都没有。何况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开悟证果的障碍,不可以有怀疑。
  古人翻译经的时候非常谨慎,不是一个人翻的,译经院集体来做。中国历史上记载鸠摩罗什大师的译经院,四百人;玄奘大师的译经院,六百人。有时候皇帝都亲自去参观。字字句句都考校,不能有错误,意思决定没有错误,文字还要优美优雅,文以载道,你看古人的用心,这些都是教我们断疑生信。譬如说我们讲《金刚经》,大家念得最多的,《金刚经》在佛门里面就有六种翻译。我们现在念的是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玄奘大师也有翻译。六个人翻的,原本是一本,一个梵文本,六个人翻的文字不一样,我们把这六个本子拿来比较就知道,看起来大同小异。我们今天念这罗什大师的本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