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孟子集注(朱熹)-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 
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 。’则是父子相 
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夷,伤也。教子者,本为爱其子也, 
继之以怒,则反伤其子矣。父既伤其子,子之心又责其父曰: 
  ‘夫子教我以正道,而夫子之身未必自行正道。”则是子又伤 
其父也。古者易子而教之。易子而教,所以全父子之恩,而亦 
不失其为教。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责善,朋友之道也。王氏曰 :“父有争子,何也?所谓争者, 

… 页面 92…

孟子集注                                                                ·90· 

非责善也。当不义则争之而已矣。父之于子也如何?曰,当不 
义,则亦戒之而已矣 。” 
      孟子曰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 
未之闻也。守身,持守其身,使不陷于不义也。一失其身,则 
亏体辱亲,虽日用三牲之养,亦不足以为孝矣。孰不为事?事 
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事亲孝,则忠可 
移于君,顺可移于长。身正,则家齐、国治、而天下平。曾子 
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 ,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 
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 
谓养志也。养,去声。复,扶又反。此承上文事亲言之。曾皙, 
名点,曾子父也。曾元,曾子子也。曾子养其父,每食必有酒 
肉。食毕将彻去,必请于父曰:“此余者与谁?”或父问此物 
尚有余否?必曰“有”。恐亲意更欲与人也。曾元不请所与, 
虽有言无。其意将以复进于亲,不欲其与人也。此但能养父母 
之口体而已。曾子则能承顺父母之志,而不忍伤之也。事亲若 
曾子者,可也。”言当如曾子之养志,不可如曾元但养口体。 
程子曰 :“子之身所能为者,皆所当为,无过分之事也。故事 
亲若曾子可谓至矣 ,而孟子止曰可也,岂以曾子之孝为有余 
哉?” 
      孟子曰 :“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 
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 
定矣 。”适,音谪。间,去声。赵氏曰:“适,过也。间,非 
也。格,正也 。”徐氏曰:“格者,物之所取正也 。书曰: 
  ‘格其非心。’”愚谓间字上亦当有与字。言人君用人之非,不 
足过?;行政之失,不足非间。惟有大人之德,则能格其君心 

… 页面 93…

孟子集注                                                                ·91· 

之不正以归于正,而国无不治矣。大人者,大德之人,正己而 
物正者也。程子曰 :“天下之治乱,系乎人君之仁与不仁耳。 
心之非,即害于政,不待乎发之于外也。昔者孟子三见齐王而 
不言事,门人疑之。孟子曰 :‘我先攻其邪心,心既正,而后 
天下之事可从而理也。’夫政事之失,用人之非,知者能更之, 
直者能谏之。然非心存焉,则事事而更之,后复有其事,将不 
胜其更矣;人人而去之,后复用其人,将不胜其去矣。是以辅 
相之职,必在乎格君心之非,然后无所不正;而欲格君心之非 
者,非有大人之德,则亦莫之能也 。” 
      孟子曰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虞,度也。吕氏 
曰“行不足以致誉而偶得誉,是谓不虞之誉。求免于毁而反致 
毁,是谓求全之毁。言毁誉之言,未必皆实,修己者不可以是 
遽为忧喜。观人者不可以是轻为进退 。” 
      孟子曰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易,去声。人之 
所以轻易其言者,以其未遭失言之责故耳。盖常人之情,无所 
惩于前,则无所警于后。非以为君子之学,必俟有责而后不敢 
易其言也。然此岂亦有为而言之与?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好,去声。王勉曰:“学 
问有余,人资于己,以不得已而应之可也 。若好为人师,则 
 自足而不复有进矣,此人之大患也。”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子敖,王驩字。乐正子见孟子。孟 
子曰 :“子亦来见我乎?”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曰: 
 “子来几日矣?”曰:“昔昔 。”曰:“昔昔,则我出此言 
也,不亦宜乎?”曰 :“舍馆未定。”曰:“子闻之也,舍馆 
定,然后求见长者乎?”长,上声。昔者,前日也。馆,客舍 
也。王驩,孟子所不与言者,则其人可知矣。乐正子乃从之行, 
其失身之罪大矣;又不早见长者,则其罪又有甚者焉。故孟子 

… 页面 94…

孟子集注                                                               ·92· 

姑以此责之。曰 :“克有罪。”陈氏曰:“乐正子固不能无罪 
矣,然其勇于受责如此,非好善而笃信之,其能若是乎?世有 
强辩饰非,闻谏愈甚者,又乐正子之罪人也 。” 
      孟子谓乐正子曰 :“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我不意 
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 。”餔,博孤反。啜,昌悦反。徒, 
但也。餔,食也。啜,饮也。言其不择所从,但求食耳。此乃 
正其罪而切责之。 
      孟子曰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氏曰:“于礼有不孝 
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为无之为,去声》。 
舜告焉则不得娶,而终于无后矣。告者礼也。不告者权也。犹 
告,言与告同也。盖权而得中,则不离于正矣。范氏曰 :“天 
下之道,有正有权。正者万世之常,权者一时之用。常道人皆 
可守,权非体道者不能用也。盖权出于不得已者也,若父非瞽 
瞍,子非大舜,而欲不告而娶,则天下之罪人也 。” 
      孟子曰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仁主 
于爱,而爱莫切于事亲;义主于敬,而敬莫先于从兄。故仁义 
之道,其用至广,而其实不越于事亲从兄之间。盖良心之发, 
最为切近而精实者。有子以孝弟为为仁之本,其意亦犹此也。 
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 
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 
之蹈之、手之舞之 。”乐斯、乐则之乐,音洛。恶,平声。斯 
二者,指事亲从兄而言。知而弗去,则见之明而守之固矣。节 
文,谓品节文章。乐则生矣,谓和顺从容,无所勉强,事亲从 
兄之意油然自生,如草木之有生意也。既有生意,则其畅茂条 
达,自有不可遏者,所谓恶可已也。其又盛,则至于手舞足蹈 

… 页面 95…

孟子集注                                                              ·93· 

而不自知矣。此章言事亲从兄,良心真切,天下之道,皆原于 
此。然必知之明而守之固,然后节之密而乐之深也。 
      孟子曰 :“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 
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 
子。言舜视天下之归己如草芥,而惟欲得其亲而顺之也。得者, 
曲为承顺以得其心之悦而已。顺则有以谕之于道,心与之一而 
未始有违,尤人所难也。为人盖泛言之,为子则愈密矣。舜尽 
事亲之道而瞽瞍叄ィ}豫而天下化,瞽瞍叄ザ煜轮
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底,之尔反。瞽瞍,舜父名。叄
致也。豫,悦乐也。瞽瞍至顽,尝欲杀舜,至是而叄パ伞J椤
所谓“不格奸亦允若”是也。盖舜至此而有以顺乎亲矣。是以 
天下之为子者,知天下无不可事之亲,顾吾所以事之者未若舜 
耳。于是莫不勉而为孝,至于其亲亦叄パ桑蛱煜轮刚撸
亦莫不慈,所谓化也。子孝父慈,各止其所,而无不安其位之 
意,所谓定也。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非止一身一家之孝 
而已,此所以为大孝也。李氏曰 :“舜之所以能使瞽瞍叄フ撸
尽事亲之道,其为子职,不见父母之非而已。昔罗仲素语此云: 
  ‘只为天下无不是叄改浮!宋涛哦浦唬骸┤绱硕蟆
天下之为父子者定。彼臣弒其君、子弒其父者,常始于见其有 
不是处耳 。’” 

… 页面 96…

孟子集注                                                               ·94· 

                 孟子集注卷八 离娄章句下 

      凡三十三章。 
      孟子曰 :“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 
也。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在东方夷服之地。文王生于 
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岐周,岐山下周旧邑,近畎夷。 
毕郢,近丰镐,今有文王墓。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 
后也,夭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得志行乎中国, 
谓舜为天子,文王为方伯,得行其道于天下也。符节,以玉为 
之,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彼此各藏其半,有故则左右相合以为 
信也。若合符节,言其同也。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揆,度 
也。其揆一者,言度之而其道无不同也。范氏曰“言圣人之生, 
虽有先后远近之不同,然其道则一也 。”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乘,去声。溱, 
音臻。洧,荣美反。子产,郑大夫公孙侨也。溱洧,二水名也。 
子产见人有徒涉此水者 ,以其所乘之车载而渡之 。孟子曰: 
 “惠而不知为政。惠,谓私恩小利。政,则有公平正大之体, 
纲纪法度之施焉。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 
也。杠,音江。杠,方桥也。徒杠,可通徒行者。梁,亦桥也。 
舆梁,可通车舆者。周十一月,夏九月也。周十二月,夏十月 
也。夏令曰 :“十月成梁。”盖农功已毕,可用民力,又时将 
寒冱,水有桥梁,则民不患于徒涉,亦王政之一事也。君子平 
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辟,与辟同。焉,于虔 
反。辟,辟除也,如周礼阍人为之辟之辟。言能平其政,则出 

… 页面 97…

孟子集注                                                              ·95· 

行之际,辟除行人,使之避己,亦不为过。况国中之水,当涉 
者众,岂能悉以乘舆济之哉?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 
足矣。”言每人皆欲致私恩以悦其意,则人多日少,亦不足于 
用矣。诸葛武侯尝言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得孟子之 
意矣。 
      孟子告齐宣王曰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 
君如寇雠 。”孔氏曰:“宣王之遇臣下,恩礼衰薄,至于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