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神医-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侍禁将军正在带兵镇压,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不过听说是因为士卒不满三个月未发饷银而哗变的!”府州军判小心翼翼的回答说道。

“怎么可能!粮饷不是都发下去了吗?”折惟忠气急败坏地大声问道。

“粮饷是发了,但是银饷却没有发,朝廷银饷不足,正在赶制,本来说上个月就会拨过来五万贯暂解燃眉之急,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拨,询问的信使没有回来,没有想到那些士卒已经等不及了。”府州军判很谨慎的回答说道,他知道折惟忠是府州的土皇帝,整个府州都是折家的天下,一个不好,气的折惟忠拔剑砍人就有些不妙了。

听到府州军判的话,折惟忠虽然恼怒,但是却没有丝毫办法,大宋最近好像出现了钱荒,随着几座铜矿的相继告竭,新的铜矿却出产不多,加上朝廷的挥霍无计,使得大宋各地军队都多多少少的积欠了一些银饷,但是这种情况以前也发生过,最长的时候半年都没有发银饷,那时也没有发生什么哗变事件啊!

折惟忠虽然心中疑惑,但是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镇压士兵的哗变,安抚下其余的士卒,如果整个府州大动乱,西夏再乘机进攻,那么府州就危险了。

“随本官前往军营,另外将府衙的银钱还有粮食和布帛,都带上,到时先发给士卒一些,先平息这件事情再说!”折惟忠沉吟片刻,对军判吩咐说道,然后披挂一身金甲,走出府衙。

第四卷 第一次官场起伏 

第六章 赵祯的忧虑

三匹快马,三个信使,同时快马加鞭,从麟、丰、府三州,朝汴京的方向疾驰而去。

三边距离汴京,不过数百里距离,快马加鞭,一日可至,清晨出发的三边信使,午夜十分,来到汴京。

“三边府州使者,又紧急军情禀告!”府州距离汴京最近,加上拥有最好的战马和骑兵,第一个来到汴京,在关闭的城门前大声说道。

守门禁军听到紧急军情几个字,心中一惊,核实身份后,连忙打开城门让府州使者进入汴京城中。

就在守门禁军心中震惊思索到底是不是西夏和辽国寇边的时候,麟州和丰州的使者先后而来。

三边使者快马疾驰在汴京宽阔的道路,夜色中径直冲入兵部衙门。

大宋朝廷三权分立,三司掌控财政,同时分走六部中的户部,而枢密院掌控军权,分走了六部中的兵部,剩余其他四部,才属于名存实亡的门下、中书、尚书三省,而三省的权利,归于宰相和参知政事。

三边使者的到来,让本来平静的兵部衙门顿时鸡飞狗跳,一阵慌乱,三边兵变,这么大的事情,兵部的官员那里能够拿主意,只能趁夜将事情报到枢密院。

枢密使王曙还有枢密副使王德用,纷纷被人从家中揪了起来,严重的三边之变。使得这两人也心惊胆颤,惶惶不安,直接命人求见朝廷其他重臣,然后夜扣禁中宣佑门。

今晚恰巧是甘龄在宣佑门当值,睡得迷迷糊糊地甘龄,突然听到禁中金卫来报。宣佑门外,枢密使王曙和枢密副使王德用紧急求见。

甘龄是聪明人,当然知道能让枢密院正副使连夜求见的事情,只有重大的军情,马上清醒过来的他,第一时间将这件事情通知了夜寝郭皇后寝宫的官家赵祯。

皇后寝宫内室,官家赵祯已经早早安睡,他的身边,躺着一位尊贵典雅地古典美女,这位美女年约二十五六。正是成熟诱人的年龄,充满了少妇风情,这位美女面目姣好,不过双眉倒勾而上,看上去充满一种难言的煞气。眉目之间,充满。骄横的意味,就是睡觉,也是一脸凶横,虽然美丽。却失去了女人的柔弱风情,大大破坏了她整体的美感,这位美丽少妇。就是官家赵祯的正宫郭皇后。

说实在的,官家赵祯和郭皇后之间,没有一点感情。

郭皇后是官家赵祯继位不久进宫的妃子,本来皇后这个职位,轮不到她,当时官家赵祯喜欢的,却是进宫地张美人,本想立她为后,不过当时赵祯却是大宋的二把手。一把手刘太后,却不喜欢张美人,认为张美人出身低微,刘太后估计没有脑子,她也不想想,她出身卑贱歌妓,论出身比张美人更低微,也许正是如此,刘太后怕张美人当上皇后,让人想起她的出身,所以坚决不同意张美人为皇后,而是立了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也就是后来的郭皇后了。

不过郭皇后是个醋坛子,见不得官家赵祯喜欢其他人,这在古代可是大罪,加上入宫许久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只是赵祯更加不喜郭皇后,每月临幸一次郭皇后,不过是应付规矩,每次都是草草了事,然后睡觉到天亮,不过郭皇后还是有功地,毕竟官家赵祯在皇后寝宫的时候,休息的都比其他寝宫的时候好的多。

不过今晚赵祯注定无法美梦得圆,甜美入梦地他,刚刚梦到当上真正的天子,看到真正的仙女,准备赤裸裸地来一番感情交流的时候,屋外传来宫女怯怯的声音:“枢密使两位王大人,连夜扣宫,求见官家!”

任何人在美梦中被吵醒,都会怒火中烧,赵祯也一样,迷迷糊糊的被喊起来的他,第一个念头,是将那个叫他的宫女,直接发配到岭南当妓女,不过等他反映过来深夜扣宫的人是枢密院的两位巨头,马上明白出大事了。

发脾气都没有时间的赵祯,这时不顾身边没有醒来地郭皇后,叫来宫女穿好衣服,匆忙走出皇后寝宫。

宣佑门正对宣佑宫,因此得名,而宣佑宫,正是赵祯深夜召见朝廷重臣,处理正事的地方。

等赵祯穿好衣服来到宣佑宫,传见枢密使王曙和副使王德用的时候,禁宫宫外,孟王赵元俨和其他四位执宰大臣也闻讯赶到了。

“什么事情?”赵祯见到朝廷七位重臣全部到来,终于肯定有大事发生了,忧虑万千的对他们问道。

“启禀官家!三边士卒哗变了。”王曙可不敢隐瞒这些事情,老老实实的回答说道。

“哗变了,怎么可能?”赵祯第一个念头,就是疑惑,毕竟三边百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士卒哗变的事情。

“三边三月未发饷银,军心浮动,这个事情被西夏奸细利用,然后就挑起了士卒哗变,虽然被镇压了,可是三边七万边军,损失将近万人。”王德用出身军旅,对这种事情最有发言权,所以代替王曙仔细的对官家赵祯解释说道。

“三月未发饷银,怎么回事?”赵祯对参知政事宋绶惊愕问道,宋绶不但是参知政事,而且兼着三司使的官职,虽然三司盐铁、度支和户部三个副使才是真正的实权人物。

“这个,官家,户部现在没有多少银钱了,六月的税收三司还没有上缴,所以才积欠了三边的军饷。”宋绶有些忐忑的说道,毕竟他兼着三司使,积欠三边饷银的事情,是他做出的决定,如今三边士。卒哗变,恐怕他的责任不小。

“户部没有银钱了,怎么可能呢!去年年底户部不是还有一千三百万贯的银钱吗!加上年初的税收,怎么可能没有钱了呢?”赵祯疑惑的语气中,怒气十足,他已经开始怀疑,一些贪官开始侵蚀大宋的国库了。

“启禀官家,去年黄河在王楚埽决口,长达三十步,百姓受灾严重,为了移置这些百姓,官家今年年初不是拨款四百五十万贯吗!今年黄河又在大名府横陇埽决口,官家派出户部副使王沿、孙昭等人查明情况后,又拨款三百万贯安抚受灾百姓还有堵塞决口以免水患,加上今年的各种开销,户部银钱已经不足支付军方一百二十万人的饷银,所以才积欠了三边三个月的饷银。”宋绶继续用谨慎的语气低声说道。

赵祯这时也想起来了,前一段时间宋绶就上奏折说户部银钱不多了,结果赵祯也没有放在心上,积欠士。卒饷银的事情,真宗也曾经干过,而且积欠的时间比这次要长,为什么上次没有事情,这次就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呢?

吕夷简可以说是最了解赵祯的臣子,看到官家的疑惑目光,他马上出列躬身说道:“官家!这次三边士卒哗变,主要是有西夏奸细在其中挑拨离间,才会酿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主要原因并不在那些积欠的饷银。”

吕夷简看到赵祯有些阴霾的神情,就知道眼前的官家开始钻牛角尖,用真宗时期的事情对比现在的情况,连忙将赵祯拉了回来,他害怕官家如果真的钻牛角尖钻深了,恐怕会大发雷霆,到时会连累朝廷所有的官员,其中还包括吕夷简自己。

“几个奸细,动动嘴,就能让三边失去一万精锐,元昊这笔生意,做的还真划算啊!”赵祯听到吕夷简的解释,虽然不钻牛角尖了,可是心情依然非常不爽恼怒的说道。

几位朝廷重臣,这时都不敢接赵祯的话,谁都知道赵祯在气头上,谁愿意触这个霉头啊!

“宋爱卿,去年户部不还是好好的,为什么到今年就拿不出军饷了呢?钱都跑那里去了啊?”赵祯看到下面的大臣都不说话,就开门见山的直接问宋绶最关键的问题说道。

宋绶思索一震,一咬牙,终于将这些天头疼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

“启禀官家!从去年六月到现在一年的时间里,大宋官员增加将近六百人,增加支出将近一百一十万贯,更改年号,官家大赏群臣,增加支出一百七十万贯,宗室增加四位王子,七位郡主,加上官家的恩封,增加支出九十万贯,西夏元昊野心勃勃,官家扩充禁军二十万,增加支出四百万贯。

最重要的是,如今朝廷部分官商勾结,低价购买茶钞和盐钞,从中谋取暴利,导致朝廷损失巨大,税收减少许多,才会出现户部缺少银钱而无法解决军队饷银的问题。”宋绶一副豁出去的样子,朗声对赵祯说道。

宋绶的话一出口,宣佑殿中,所有的人脸色全变了,无论赵祯、赵元俨还是其他的朝廷重臣,都脸色一沉,半晌无言。

宣佑殿整个殿堂,陷入一种忧虑的气氛之中。

第四卷 第一次官场起伏 

第七章 盐茶问题

宣佑宫中,赵祯很忧虑的坐在龙椅之上,事实上赵祯他不得不优虑,因为如今大宋的情况,已经开始有些变化,而且变化的方向,不是他想要的那种,他已经开始感觉大宋有江河日下的趋势。

参知政事宋绶的话,让赵祯认清楚了这种趋势的来源,但是性格有些懦弱的他,却没有丝毫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官员的增加,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朝廷有科举,必须要增加官员,否则那些读书人,就没有了进入官场的渠道,会打击读书人的积极性,而官员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蒙荫制度带来的,想朝廷不增加官员,唯一的办法就是取消科举和蒙荫制度。

但是可能吗!取消科举,多么荒谬的事情,科举取才,关系到大宋的江山社稷,大宋的文武百官,大部分都出身科举,一旦取消,恐怕整个大宋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取消蒙荫制度,更是不可能,朝廷文武百官怎么都不会同意这件事情的,以吕夷简为例,吕家五个孩子,全部都是蒙荫而入仕,如果取消蒙荫制度,那些为大宋辛苦操劳几十年的文武大臣,不反了才怪。

不能取消科举,不能取消蒙荫,赵祯和朝廷,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宋官员越来越多,官员俸禄支出也越来越多,户部的银钱缺口也越来越大。

宋绶所说的其他三个问题。在赵祯看来,都是不得不出现地问题。

大赏群臣,致使户部财政紧张,赵祯一点都不觉得愧疚,毕竟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