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a道德经分类释译 (孔正 王玉英)-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士”是指道性深厚的人。他们深知悟道的重要性,并对道的存在深信不疑。“中士”是指道性若明若暗的人。他们对道的存在持半信半疑的态度,对道没有充足的认识。“下士”指是缺乏道性的人。他们的自我主观意识强烈,固执己见,不能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他们如同智叟,对传道、修道之人加以嘲笑来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严复说:“夫勤而行之者,不独有志也,亦其知之甚真,见之甚明之故。大笑者,见其反也。若存若亡者,知之而未真,见之而未明也。”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注释】笑:讥笑。 
  小知不及大知,井蛙难知大海。言有大而非夸,达者信之,众人疑焉。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闻道而大笑之者,乃是下士。下士闻道而笑,是认为其言虚妄无稽,所以笑。又闻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以为皆是荒唐之词故而大笑之。殊不知实运于虚,有生于无。虚无自然,正是道之体;柔弱贱下,正是道之用。故曰:不笑不足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注释】建言:常言。昧:暗昧。夷:平坦。夷道,即平坦的大道,引申按客观规律办事。若颣:好象崎岖。 
  向自身的反向转化,是事物自然规律的运动方式。明此理者,因异于俗人浅识,故似同愚味。用柔弱不过分的作法,使事物达到自身的和谐,是自然规律的应用方式。所以循道而行者,因虚心应物,便如同退缩。行于大道,虽然结局能使事遂身安,但圣人却自始至终都是谨小慎微,故而若似崎岖。严复说:“学广则谦,识明则慎,自修而后悟平生之多过。”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注释】上德:高尚之德。辱:污垢。建德若偷: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之意。 
  高尚之德,是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故而若似空谷:广大之德,是广慈博爱,不偏一物,故而若似不足;循道建德,是冲气成和,润物无声,故而状若似偷;质真之德,是随物应物,大直若屈,故而若似渝变。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善成。 
  【注释】隅:边隅,棱角。大器:大才。希:少。大象:大的形象,指事物本原。隐:隐蔽,隐幽。贷:借。 
  大的洁白,是知白守黑,和光同尘,故而若似垢污;大的方正,是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故谓没有棱角;博大之器,是经久历远,厚积博发,故而积久乃成;浩大之声,过于听之量,故而不易听闻;庞大之象,超乎视之域,故而具体无形。道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故而隐幽无名。然而唯独道,才善于施借资材恩惠于万物,并善于成全万物。 
  【漫谈】人,尤其是领导人,重要的是要亲历苦难。“历尽苦难方能成器。”这实在是一句至理名言。尤其是年轻人,应将此句作为座右铭。只有吃得苦中苦,才可以磨炼他们的匠人品格和见识,才能锻炼他们的人格和见识,才能锻炼和培养他们具有正确判断现实、富有远见的眼力。正因为如此,才大器晚成。不管是国家、社会还是团体,只有在真正经历苦难磨炼的人中才能找出“大器晚成”的舵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周恩来曾说:“逆境是良师。在整个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的人不益于增长才干。”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因为,人们从教训中能比从成功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意译】   
  上士听了“道”理,努力遵行; 
  中士听了“道”理,半信半疑; 
  下士听了“道”理,大肆嘲笑它。不被嘲笑,就不足为“道”了。 
  所以古语曾经说过: 
  理解了“道”却似昏昧,循“道”前进却似缩退,行“道”平易却似崎岖。 
  高尚之德,是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故而若似空谷: 
  广大之德,是广慈博爱、不偏一物,故而若似不足; 
  循道建德,是冲气成和、润物无声,故而状若似偷; 
  质真之德,是随物应物、大直若屈,故而若似渝变。 
  大的洁白,是知白守黑、和光同尘,故而若似垢污; 
  大的方正,是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故似没有棱角; 
  博大之器,是经久历远、厚积薄发,故而积久乃成; 
  浩大之声,过于听之量,故而不易听闻; 
  庞大之象,超乎视之域,故而具体无形。 
  道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故而隐幽无名。然而唯独道,才善于施借资材恩惠于万物,并善于成全万物。                    
原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注释】建:建立,建树。善建者:善于建功立业的人。拔:拔除、毁废。抱:抱持,保守。脱:脱离、丢弃。祭祀:怀念、祭奠。辍:停止,断绝。 
  善于建树者,其所建树不会被拔除毁废,人亡政息;善于抱持者,其所抱持不会遭朝秦暮楚,脱离丢弃。子孙秉承此道能使之身安事遂,故而可保祭祀世代不绝。王弼说:“固其根而后营其末,故不拔也。不贪于多,齐其所能,故不脱也。子孙传其道以祭祀,则不辍也。” 
  【漫谈】唐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 
  【漫谈】老子著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只是说明万物是由道而生,更是要人们认识并把握道,以道的法则、方式来对待事物,处理与万物之间的关系。事物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的自身实践及社会实践只有尊重、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获得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只有抱道怀德,方能使事遂身安。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注释】修:修德,修身。余:富裕。丰:广大、丰满。普:周普,普遍。 
  老子哲学思想是以人学为目的和归宿。他根据宇宙法则揭示了人生法则,而人生法则又贯穿着社会法则,他明确指出了人们修身、处事、治国应当遵循的具体事项。弱西洋大作家赛罗曾说:“哲学,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假如没有你,人生又值什么?”所以能把此道贯彻于自身,他的德可谓纯真;贯彻于全家,他的德可谓有余;贯彻于全乡,他的德可谓久长;贯彻于全邦,他的德可谓丰厚;贯彻于天下,他的德可谓普遍。 
  “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注释】观:观察。 
  人们往往以为道很神秘,其实道是很平易的东西,共性就存在于个性之中,人人都具有共性。我们可以把社会视为具有普通人性的联合体,以我身之欲如此,观于他人,亦知其欲如此。以我家之欲如此,而知他家亦欲如此。推而至于乡、邦,莫不皆然。乃至于今日之天下,与异日之天下,莫不皆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从个人的体验和个人与个人的相互关系中就可推就能同宇宙的本体有所通契、契合、感通,人的精神就会得到提升,导出社会的“自然”状态。 
  【漫谈】哲学所研究的一般本质和规律只能存在于具体科学所研究的特殊规律之中,因而要发现一般规律就要研究特殊规律。哲学家洛克说:“凡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殊相,然而我们却能构成适用于许多殊相的一般观念,一般观念的一般性完全在于它能适用于、或可能适用于种种特殊事物;这种观念全是“事物按自然方式作用于心灵上的产物”。谈到关于实体的这种复合观念,“我们关于实体的一切复合观念必定是(而且只能是)由已发现共存于自然界中的那种单纯观念所组成的。我们除了(1)凭直觉,(2)凭理性,考察两个观念相符或不符,(3)凭感觉作用,感知个别事物的存在,”之外,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知识。 
  【漫谈】自然是唯一的实在。我们所看到的任何事物都是物质生生不息的产物,万物都是依照自然律生成演化,其中包括各种生物物种和人类本身。心和灵魂并不是明确的精神成份,也不过是物质躯体的产物。现代社会生物学家也指出:“因为我们人类是一个单一的物种,而不是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基因通过这一体系在每一代人中流动、混合。由于这种流动,人类世世代代都分享有一种共同的天性。”人类行为最为突出的特征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获得的,考虑到影响人类行为的遗传变化的性质和大小,人类还是一种普通动物。如果这种比较是正确的话,人类精神的统一性就不再是教条,而成为了可以检验的假说。 
  【漫谈】对于真正多CPU计算机,各个CPU之间的通讯途径必须畅通无阻,才能及时交换信息,及时采取必要的修正措施。人脑也一样,需要训练在几十亿个神经元之间建立普遍的联系,就是人的联想能力。从一个概念能很容易的联想到另一个概念,从一个方法能很容易的联想到另一个方法,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物质普遍联系的哲学思想,认识到物质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在平时需要多注意各种知识之间的共通性、相似性、共同点。才能做到一通百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万法归一。 
  我们都应该习惯总结一些适用于自己的规律和高效方法。归纳总结是科学思考的基本方法,也就是理论来源于实践,从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出的一般规律;演绎推理是另外一个科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就是用一般规律和理论去指导实践,指导具体问题的研究。正确的规律和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就会有高效的指导作用。例如同一道数学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中学数学方法可以解决,也可以使用高等数学的微积分方法去解决,但是只有使用高等数学的微积分方法这种更高效、更先进的方法才能高效、迅速的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好方法的重要性,规律的重要性。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注释】然:这个样子。以此:用这个办法。 
  理有大致,道有常规。老子就是观察了天地和人类自身、以及鸟兽等客观事物,综合其变化规律,对浑沌现象通过理性思维来进行抽象化(秩序化),对普遍现象进行概括,从而认识到现象的本质,使经验知识成为可能的“先验”的东西。形而上的“天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