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孝经-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愈。”甚至还有人以《孝经》随葬的。晋人皇甫谧就是如此,他在遗嘱 
中说:死后“皆无以自随,唯赍《孝经》一卷,示不忘孝道也”。皇甫谧开 
了以《孝经》随葬的先例,后人多有效法者。 

      《孝经》在古代政治生活中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历代统治者对它都极 
力加以利用,加以传讲。汉平帝时,地方学校设置《孝经》师。唐代规定: 
在官学中学习的人必须兼通《孝经》和《论语》。 

     为了更好地利用《孝经》,一些最高统治者还亲自为《孝注》作注疏, 
并颁行天下。如梁武帝曾作《孝经义疏》十八卷、唐玄宗作《孝经注》一卷、 
清雍正皇帝作《御纂孝经集注》等等。除注疏外,有的统治者还亲自为人讲 
解 《孝经》。公元375年,晋武帝为大臣谢安等人讲论《孝经》,当时人传 
为美谈。 

     自汉初《孝经》重现后,文人纷纷对它进行研究,使《孝经》成为学问 
研究的一个热点,“孝经学”也因此而产生。“孝经学”涉及的问题很多, 
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问题上都有不同意 
     关于《孝经》的“经”字,一般人都认为是经典之经。而有的人则认为, 
 《孝经》的“经”字,非《六经》之经,而是天下大经之经,即该书所谓“天 
之经也” (刘光贲《孝经本义》);关于《孝经》的作者,异说更多(详见 
 《导读》);关于该书的成书年代和真伪,研究者也多有辨论;至于《孝经》 
每一章的题目,分歧也不少。多数人认为是南朝皇甫侃标定,如归有光说: 
 “其章名,乃梁博士皇甫侃之所标,非汉时之所传”(《孝经叙录序》)。 
也有人不同意此说,认为:“《抱朴子·仁明篇》:唐尧以钦明冠典,仲尼 
以明义首篇。是《孝经》本有章名也”(桂文燦 《孝经集解》);此外,还 
有今文、古文之争等等。这些争议孰是孰非,暂且不提,其本身足见研究者 
对《孝经》的关注,这也是《孝经》对后世产生影响的一种表现。 

     在《孝经》研究中,朱熹是一位有魄力的人。他把传统的《孝经》分为 
经和传两个部分,从而彻底打破汉代以来《孝经》的编排次序。他认为经(包 
括《孝经》的《开宗明义章》至《庶人章》)是《孝经》的经文,而传(《三 
才章》以下各章)则是后世儒者的解经文字。而且还删去原经中的二百多字。 
朱熹重新编定的《孝经》就是《孝经刊误》。此书一出,对《孝经》学震动 
颇大,后世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行为,“非豪杰特起独立之士何以 
及此” (陈振孙语)。从此以后,原本《孝经》的经典地位在一些人心目中 
不复存在。 

     从汉代到民国,有关 《孝经》的研究性著作多达四百余种,其影响可见 
一斑。 

      《孝经》不仅对汉族人有影响,而且还对一些少数民族如鲜卑、高昌、 
西夏、女真、蒙古等产生过影响。在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无论是官 
方学校还是上层社会,都曾传授过《孝经》。此外,早在唐朝,《孝经》就 
传到了朝鲜、日本。清朝末年, 《孝经》又有了英、意等文本,传播于欧美 
地区。其中,以日本对《孝经》的研究最为充分(见陈铁凡《孝经学源流》)。 

     时至今日,《孝经》已不再有经典的神圣光环,但它作为产生过巨大影 
响的古籍,仍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研究。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已经过 
去的时代,而且可以从中提炼积极的成份,用于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