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文娱-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考验程序员水平的技能,大概只有80年代之前,内存小的以字节来计算。那时候,1KB已算是非常大的容量了。那种苛刻的条件下,程序员都是用汇编来编写代码的,跟现在的程序员,完全不是一个境界。

    当然了,刘瑞技术水平高是一回事,但他爱好太偏门了,比如,自己设计制作一台跟红白机差不多的游戏机,里面包括CPU在内的所有元件都是他自己焊出来的,源代码全是他自己写的,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毕竟,现在都已经是21世纪了……那些发明和技术,除非回到几十年,否则,不会有市场前景。

    林棋亲自到其实验室参观后,刘瑞恨不得收林棋为徒,把毕生的电子方面的知识经验,都教给他。

    不过,刘瑞发现林棋的基础太差了,从头开始学的话,至少要几年之后,才能入门。

    所以,刘瑞推荐了一堆资料,从易到难,整理给林棋。另外,送了一堆入门的电子元器件,可以组装函数计算器、掌上游戏机、家用游戏机等等。

    “学电子知识,理论是一方面,更关键是动手……”刘瑞表示说道,“基础差不要紧,关键是热爱!只要你一直保持这门爱好,一直不放弃钻研,将来肯定会学有所成的!”

    两人依依惜别。

    临走时,刘瑞表示说道:“有不懂的地方,上网随时我!”

    林棋不由汗颜,多好的一个人啊!可惜,生错了年代,如果早生几十年,说不准刘瑞能拳打任天堂索尼,脚踩苹果诺基亚。

第9章 三天() 
从刘瑞的公司辞别,林棋上街又买了一部笔记本电脑。

    虽然,林棋没带银行卡,但有一部手机,加上支付宝帐号,走遍全国应该都能买到东西。

    笔记本电脑到手,林棋街头找了一处免费的无线热点,然后,开始根据刘瑞给的网址链接,下载了30多G的资料。

    这些资料除了包含教材之外,还有一些现成的设计资料。这些资料,在21世纪只能自娱自乐。但拿到几十年前,那肯定是要逆天!

    《几种函数计算器的设计》、《多平台可移植俄罗斯方块源代码》、《掌上游戏机》、《音乐电子表》……

    林棋光是看这些资料的名称,已经心花怒放!

    这些资料从原理、硬件电路板,到程序代码,一应俱全。而且,所用的材料都很简单,70年代末就能采购到。

    用了一天时间筛选,林棋找了一家打印店,所挑选的资料打印出来,总共600多页文件,打印费300多元,让打印店的老板高兴坏了。

    店主虽然不懂技术,但看标题和图纸示意图,也不禁多嘴问了一句:“先生,电子表,计算器还有掌上游戏机什么的,应该都已经落伍了吧?90年代可能还能卖的出去,现在……”

    林棋笑了笑说道:“给小孩玩的,让他会动手制作玩具,培养其发明创造能力。”

    “呵呵,小孩确实不能死读书,多掌握一些特长。”店主随口的恭维。

    ……

    在资料打印完成,林棋又找了一家快递,把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发到自己老家,收件人填父亲。

    毕竟,这电脑和手机的配置放在79年太过于超前,为了保密的需要,暂时不能把这些东西带到那边,免得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填写好快递单子,林棋就打电话回家,表示说道:“爸,这现在换了一份工作,在深圳这边,收入还还可以,每月一万多,还有免费的宿舍。老板看起来还厚道,入职后居然送笔记本电脑和手机,配置很差,我用不习惯,邮寄回家,给你用吧。”

    “公司发的东西,不是应该留着自己用吗?”老爸不解的说道,“说不定,是工作需要呢!”

    “不是,公司不强制统一使用配发的电脑和手机。实际上,都是老板自己随便买的便宜货,配置至少落后五年。爱用就用,不爱用就扔,除了一点积蓄都没有的刚毕业的职场新人,谁用这玩意?”林棋说道,“好,以下是运单号,TT快递,3584XXXXXXXXX……上网可以查物流进度……”

    “知道了!知道了……”老爸不耐烦的说道。

    “对了,爸。长这么大,也没孝敬您二老。同事都说我不孝,所以,下个月起,每月寄2000块钱回家孝敬您。”林棋随口编胡话说道。

    “要你孝敬?我和你妈都有国家给的退休工资,还有医保呢。”老爸不以为然,“养儿防老是古代,要是你混不下去,回来啃老都可以。”

    林棋鼻子不由一酸,家里父母以前真没过几年好日子。80年代参加工作,几年后国企厂子几乎黄了。虽然,留了编制,但林棋小时候,父母的单位已经常年停产,不发工资了。

    童年成长过程中,看别人有好东西,自己想要有,却没留意到父母黯然的神色。一直到林棋毕业之后,几年也不过是厮混,自己保自己,也没能给家人带来什么好处。

    家里面还打肿脸充胖子,明明是拆迁补偿买了新房,结果,父母硬是瞎编,说是林棋工作挣钱买的。

    好在父母的单位虽然实质性破产很多年,但好歹是国营企业,给职工保留了编制。所以,退休之后,也有职工养老保险。

    一生没埋怨过政府和改革的父母,仅仅因为退休金,而给国家不断说好话,比林棋这个网络上的****还要*******父母的理由很朴素——国家乱了,谁给咱发退休金?

    ……

    在网银账户上设定好,每月10号,向父母的银行卡上打2000块钱。而卡号上还存了15万元。

    这样即使自己穿越过程出现意外,不能回到父母身边。依然可以持续六年,向父母支付生活费。

    这些“后事”布置好,林棋再次义无反顾的追逐自己的事业——回到1979年的世界!

    那边……

    林棋能够实现更大的价值!

    ……

    1979年,10月15日,林棋恰准了时间,在跟张大海约定的三天之内,回到了香港。

    这几天,备受煎熬的张大海,再度看到林棋如同见了亲人一般,说道:“林棋……我想通了!转让2%股份给你,你51%,我49%!”

    林棋淡然的点了点头,说道:“这就对了,这对你我都有好处。确定公司谁的老大,但日常经营还是归你管。我担任公司的董事长,你担任总经理。当然了,公司也更名为新创业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新创业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张大海嘀咕说道,“为什么要改名呢?大海出版社不是很好吗?”

    “你说呢?”林棋淡然的看了看张大海。

    张大海不由缩了缩脖子,虽然不甘心,但意识到,出版公司不仅仅大股东换人,而且,公司更名也是势在必行。

    之所以更名,张大海也猜得出来,如果不更名的话,张大海创始人的身份,依然会动摇林棋对公司的掌控。

    几天的思考,也让张大海意识到自己仅是一个很平庸的很失败的小商人。如果不能报上林棋的大腿,想要发达几乎是做梦。

    认清了自己能力上限,张大海只盼林棋今后念其苦劳,不要过河拆桥,把他赶走。只要不赶他走,张大海深信,用不了几年,随着大海出版社,不,应该是新创业出版公司,应该可以给他巨大的回报。

    想明白的张大海,对林棋态度彻底变成了恭敬。下属对上司的恭敬,从灵魂深处被刻上了上下尊卑的烙印。

第10章 电子() 
1979年10月,大海出版社正式更名,林棋持股比例增至51%,与此同时,准备出版发行的《斗破苍穹》,出版社名称也出现了变更。

    一些《斗破苍穹》的发行渠道,发现出版社更名,但实际上还是之前的出版社之后,所以,后续合作并未受到丝毫影响。

    读者就更不在意出版社的名称了,他们只在意正在连载的《斗破苍穹》。

    在大海出版社更名为新创业出版社后,《斗破苍穹》系列也出版到第9集,累计发行量突破7万本。平均每册的小说发行量,已达8000本。

    而每新出一集,都会带动已出版的整个系列销量的增长!

    张大海更彻底的明白,大海出版社这个牌子,一点不值钱,值钱的仅有《斗破苍穹》这本畅销书,或者是林棋这个人。

    跟同一时代的作者相比,林棋几乎是出版界的怪物。基本每周出版一集的小说,内容几乎相当于是一本周刊。既能保证质量,让读者充满期待。与此同时,字数也让读者大呼过瘾。

    这种勤奋的作者的作家,书的内容又新奇好看,不红几乎没天理!

    不过,林棋处于书红人不红的状态,他跟金庸、古龙等等武侠名家不同,那些名家出书,很快就有一堆的媒体报道和业内书评。

    但林棋的小说,虽然读者数量在不断的扩大,但很少有媒体报道和关注这本畅销书。

    当一名红书人不红的作者,林棋一点没有意见。

    张大海倒是有点愤愤不平,想要给林棋花钱到媒体上宣传造势。但是,林棋拒绝了这个建议,表示不要花冤枉钱。

    本来他就有一点廉耻心,拿着几十年后作者的书赚名气赚钱,再要恬不知耻的以此为荣,自卖自夸,别人会不会恶心他不知道,反正林棋自己会觉得恶心。

    ……

    “林哥。”张茹低着头,心情有点复杂的看着林棋。

    原本,出版社仅有张茹一个责任编辑,她负责帮林棋修改稿子,也卖了不少力气。而且,之前她是公司老板张大海的亲戚,对林棋的看法,仅是张大海的合伙人,并没有过度的仰视他。

    但此时,身份已经不一样了。

    张茹清楚的意识到,叔叔张大海都在抱林棋大腿。现在的张大海,也不过是林棋手下的苦力。

    公司真正的核心掌权者,只有一人——林棋!

    再次见到他,张茹已经感觉到了上下尊卑……

    “《斗破苍穹》前150万字,总共能出到20多集,让公司精心校队一番,之后,安排出版。”林棋将打字机打印出来的稿子,扔给张茹,“对了,下一集内贴一张招聘广告。招聘金融财务相关的人员1名,月薪3500。律师1名,月薪5000。电子行业的研发人员5名,月薪面议。”

    “电子行业……”张茹有点迟疑。

    财务、律师之类的,都可以理解。

    但新创业出版公司即使要扩大经营范围,也用不到电子行业的人员吧。

    “不是新创业出版公司需要电子行业的人员。是我需要,我准备成立一家电子工厂。”林棋微笑说道,“如果顺利的话,新创业出版公司将会多一家兄弟企业——新创业电子公司!”

    “好!没问题!”张茹明白之后,迅速的按照林棋的交代去做。

    实际上,70年代末,甚至,80年代香港都还是有不俗的工业产能。重工业自然是不行的,香港没那个条件发展。但是,轻工业却是相当发达,在亚洲众多工业城市中,工业化水平能排在前列的。

    举个例子——80年代大陆市场最常见的电子表、计算器,已不是日韩等等国家制造,而是香港制造为主。

    香港制造的这些商品,跟几十年后的中国制造一样,是物廉价美的代名词。高端或许不行,但性价比一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