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文娱-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出道艺人和签约金艺人更低的层次,则就是一些还未出道的练习生,只能拿很少的生活费,能不能有出道的机会还要看运气。

    所以,练习生羡慕出道艺人,而出道艺人则羡慕那些能拿到签约金的艺人。基本上,有签约金在新创业影视娱乐公司体系下,已经算是小明星,而如果签约金拿的特别多,比如,一年拿到百万签约金,即使不是大明星也是公司力捧的对象。

    毕竟,签约金仅是为经纪合约支付的钱,演出的分成还是另算。大体上,新创业影视娱乐公司体系下的艺人,相对其他公司而言,保障体系和收入要高的多。

    “涨价,每多签一年,增加100万。”林棋微笑说道,“合约不仅仅限于演员,还包括导演合约。”

    “给这么多?合适吗?”黄锡照吐槽,“已经跟成龙的合约差不多了。”

    “未来,他可以跟成龙媲美!”林棋自信的笑道。

    听闻老板的坚持,黄锡照也就不说什么了。职业经理人,最怕自己做的决定要背锅,但是老板一定要做的,即使是错,也不用背锅,而且,他也劝过了,即使将来投资亏本,也不怪他。

    而林棋很有信心——跟周星驰签长约,不亚于嘉禾当初挖成龙。

    嘉禾79年为了挖成龙,支票从100万涨到500万,但是,500万的代价是签长期合约。并且,一开始的长期合约还不可靠,需要不断的加码,延长合约的期限,其合约最长达20年以上,一直到21世纪初,成龙合约早就到期了,但还是在其干爹何冠昌去世后,才离开嘉禾。

    虽然,成龙离开嘉禾,加速了后来嘉禾帝国的衰落,但实际上,给嘉禾干了二十多年,已经堪称是仁至义尽。离开嘉禾之前,实际上,嘉禾已经觉得成龙逐渐老了,失去了价值,计划培养新星,缩减了对成龙的资源倾斜。假设,后来的嘉禾并没有因为成龙低潮期而冷落,而是继续支持成龙,或许,嘉禾可能是另一个结局……

    “对了,王晶也签下来。”林棋说道,“十年,100万签约金。另外,每年最低投资2000万元预算,用于投资王晶的电影,拍完自家公司的电影之后,可以在外面接活,但需要通过公司的经纪人去经手。”

    黄锡照赞同说道:“这个王晶绝对值得投资,想法层出不穷。性子虽然浮躁了一点,但是耐下心,应该能拍出好电影。”

    王晶是罕见对文艺片不屑一顾的导演,而且,是一个闭着眼睛用脚拍戏也能赚钱的导演。或许,限于格局,以及太懒,不愿意学习,导致后来进步很小。

    后来人们用王晶拍的一百多部在院线上映的正规电影票房,还抵不上周星驰拍的几部电影票房总额高。但即使这样,王晶还是能排华语片累计票房前十名以内的大导演。

    而且,王晶高产时期,内地电影票房市场还未崛起,所以,一部卖座的电影,实际上票房也就几百万至两三千万之间。

    倘若这个烂片王,晚20年出生,创作高峰期是21世纪,那么……可想而知,其用脚拍片,依然可以吊打业界,以一当十!

    实际上,王晶在80年代~90年代就是这么干的,十天半个月炮制的烂片,也一样比一些文艺片导演用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时间拍的电影卖座。

    90年代,香港电影低迷时期,王晶火力全开,一个人等于半个香港电影票房市场,其他导演全部加起来也不够他打。

    因为,那时候投资大部分导演的片子,十有八九都亏本,投资王晶的骗子十有八九都赚钱。

    于是,投资人自然是排队把钱交给王晶去拍片。不缺投资,而且,拍片速度又快,且,大部分都赚钱,这样的速射炮,自然是让整个业界都眼红抨击。

    ……

    在首日票房出炉之后,《一本漫画闯天涯》票房依然比较稳定,并没有出现首映日高票房,后续高开低走不断的跳水的迹象。在上映第九天,票房已突破1000万元。

    接下来,这部电影的香港本地票房,最终达到2800万元,虽然,没有成为破纪录级的电影。但也成为罕见的卖座电影,毕竟,此时香港电影历史票房榜上超过2000万票房的电影还是屈指可数,《一本漫画闯天涯》杀入了历史票房榜前十名,足以让整个业界都在研究这部电影成功的奥秘。

    当然了,大部分的业内人士分析的都不在点子上,有的觉得黑帮情怀电影会卖座,有的觉得剧情不断出现转折,看起来正常,却随时会出现反转,反转之后再反转的电影,可能会卖座。

    一部分人倒是分析的比较合理——有喜剧元素的电影,可能卖座!

    但是,真正卖座的主要因素是——周星驰!

    只不过,由于周星驰没有接二连三的成功,没有人会意识到起主要因素的居然是他!

    实际上,《一本漫画闯天涯》大卖之后,很多业内人士举着钞票准备找王晶拍新片。然而,王晶遗憾的表示,自己跟新创业影视公司签了十年长约。

    《一本漫画闯天涯》应该算是周星驰转型成为卖座电影明星的一部电影,在此之前,周星驰当过主持人演过电视剧,也在一些不太有名的电影里面演过角色,绝对没有以一部大红大紫的电影主演的身份被人们认知。

    与此同时,王晶以前也是以编剧为主,导演的作品《千王斗千霸》虽然取得千万票房,但是随后的电影票房表现并不是太好。所以,并未获得业内重视,原背靠邵氏电影这座大山,但邵氏停产之后,王晶只好在外面自己找活。《一本漫画闯天涯》是王晶一个翻身的机会,他当然卖力的表现。

    历史上的《一本漫画闯天涯》剧情虽然有点无厘头,但是,总体上还是以情怀为主,周星驰在作品中的表现虽然能够找到后期代表作的影子,但却还是差了几分味道,毕竟,原本的导演梁家仁并非喜剧片出身,而是动作片出道。再加上,里面有点向80年代《英雄本色》为代表的黑帮英雄片致敬的味道在里面,导致整体效果更像是一部文艺片。

    而且……里面星仔、阿俊之间的兄弟情……基者见基,腐者见腐,腐女小姐姐们会尖叫。原本剧情里面表现的是兄弟情,但假若把阿俊换成妹子……可能更有喜剧色彩,

    这部电影里面就是这么玩的,阿俊没有找男演员,而是请林青霞来演。琼遥剧出道的林青霞,因为感情问题,以及台湾本土电影市场不太景气的因素,在83年既来到香港发展,不久后,受到新创业影视公司的邀请,签下了五年经纪合约。

    这部电影里面的剧情,经过了一段的魔改,兄弟情变成了,一个男装酷酷的很能打被阿星仰慕的帅哥,实际上是个妹子,中间利用这个,搞出一些笑点。

    与此同时,王晶也是不完全按剧本拍,拍摄过程中王晶喜欢偷懒,给周星驰更大的发挥空间。以至于。这部戏令人忍俊不禁要笑出声的无厘头场面,增多了不少。

    《一本漫画走天涯》原作跟漫画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仅仅是主角阿星喜欢看漫画里面的英雄角色,进而崇拜现实中遇到的俊哥。整体而言,漫画对于剧情推动下不大,即使去掉漫画元素,一样不影响。但是……林棋给的魔改剧本,加上王晶的发挥,让漫画成为重要的道具。甚至,主角阿星遇到困难时,居然有漫画角色附体,瞬间从弱鸡变超人的场面。

    这部电影制作预算2100万元,实际上,按照香港电影行业的经验,并不需要用这么多钱,但是……新创业影视娱乐公司有一个规矩,不拍小成本的电影,最低门槛只拍1000万港元的电影,这个最低能看已经堪称是香港顶级大制作的门槛。

    这个年代的香港电影行业,有500万预算,就算是大制作了。像新创意影视娱乐公司这么任性,有更低的预算的电影不投资,非要只投1000万元以上的电影,这种做法一方面让整个业界羡慕,与此同时,也让同行松了一口气。毕竟,低于1000万以下的电影不投,意味着新创业影视公司每年投资的影片数量不会太多,对市场的冲击力也不会太大。

    换做是一家公司,每年投5000万元拍电影,平均每部电影预算100万,一年就能拍50部电影,这样的公司对香港票房市场的格局冲击力会更大一些。

    但是,新创业影视娱乐公司之所以这么搞,也是因为把目标标准全世界,以全球市场为猎场的情况下,这就必须要把资金门槛提高一点了。

    有的电影,100万预算到1000万预算,都可以拍,而且,1000万预算,质量的提升可能只有两三成,但是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话,原本就能卖座的电影,多增加一些投资,是可以稍微提升一点上座率,即使每个影院上座率提升几个百分点,但是,跟同期电影对比的情况下,上座率领先的自然会被安排更多院线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夺取更多的院线场次,其所获得的利益,自是远远超过付出。

第247章 星爷养成计划() 
“《一本漫画闯天涯》票房大卖2837万,王晶仅差一百多万票房即可跻身3000万票房俱乐部。”

    “邵氏再度失去黑马,李小龙许冠文、成龙之后,又一邵氏出身,却又出走的潜力黑马王晶,成为新创业影视公司旗下顶梁柱。”

    “业内小时,邵氏电影近乎停产,邵氏60年代打造的电影片场已成为TVB拍剧的专场。大部分邵氏老人,已成TVB职员,据邵氏高层透露,因为近些年来邵氏电影亏本的多赚钱少,就连院线业务也远不如同行,所以,邵氏电影可能彻底退出香江影坛,院线正在洽谈出租……”

    在《一本漫画闯天涯》大卖之后,由于导演是出生于邵氏的王晶,所以,又引发媒体对于邵氏的嘲讽。

    但林棋却并没有产生惊喜,毕竟,他从来没有把邵氏电影公司当作对手。

    这家公司从70年代开始,就被嘉禾公司吊打了多年,到了新艺城崛起之后,邵氏更进一步连仅次于嘉禾的牌坊也失去。

    不过,邵氏的大片场制度,本身也堪称是香港电影行业的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邵氏抠门,无论对于导演、编剧和艺人给的待遇都很低,但是,邵氏电影辉煌时期,电影产量也是空前,培养出来的人才,多不胜数。

    很多香港影视行业的人才,都是在邵氏这个新手村刷足了等级经验,才开始走出新手村。这里面,培养的不仅仅是演员、导演,其他的摄影师、灯光师、道具师和化妆师等等,很多都是邵氏大片厂里面有大量的实践机会。

    比如,王晶这样的影二代,小时候就有机会接触摄影机,所以,后来转型当导演几乎是不用学。邵氏的片场,已经把该掌握的基础都交给对于这方面感兴趣的影二代。

    而在邵氏衰落,原本的院线有意出租的消息传出之后,林棋也比较心动,派人去试探邵六叔,卖不卖?

    结果,邵六叔表示,不卖,只租!

    然后,林棋就没什么兴趣了,租?香港将来房价、租金都是会大涨,现在租院线,即使经营的再好,也抵挡不住房租的持续增长。

    后来香港百业凋零,本质上并不是生意比以前变坏了,而是因为整个香港的房价租金的昂贵,使得经营者即使生意很好,但发现交完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