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传-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蒋介石的打算是:在徐州地区布下重兵,既可寻求同解放军主力决战,又可以退而作为长江一线的屏障,保住它的根本重地——南京和上海;当战局对它不利时,还可以将主力撤至江南,巩固长江防线,阻止解放军过江。因此,如果不能抓住战机,在徐州地区消灭它的主力,让刘峙集团缩回江南,就会给以后的渡江作战和解放江南广大地区带来许多困难,甚至会延长全国革命胜利的时间。作出歼灭刘峙集团于徐州地区这个决断,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魄力。
确定淮海战役的规模和部署,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提出发起淮海战役这个建议的,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九月二十四日清晨,当人民解放军已突入济南内城进行巷战时,他致电中央军委并报华东局、中原局,提出为了更好地改善中原战局并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如果“全军即进入休整,如此对部队有好处,但易失去适宜作战——秋凉气候和济南失守后加于敌人之精神压力”。②第二天中午,刘伯承、陈毅、李达致电中央军委:“济南攻克后,我们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③当晚十九时,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目前不需要大休整,待淮海战役后再进行一次休整。”并且明确地指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④这里说的“黄兵团”,是指位于徐州东侧、由黄百韬率领的第七兵团。当时所说的“淮海战役”,准备夺取两淮(淮阴、淮安)、海州,打通山东和苏北的联系,威胁长江北岸,为下一步在徐州、浦口线上的作战创造有利条件,还不是作为南线战略决战的淮海战役。
电报发出后,毛泽东继续观察和思考着。他很快觉察到,这次战役的规模和影响将比原来预想的要大得多。九月二十八日,他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指出:“黄兵团调回新安镇地区业已证实。你们淮海战役第一个作战,并且是最主要的作战,是钳制邱李两兵团,歼灭黄兵团。新安镇地区距离徐州甚近,邱李两兵团赴援甚快。这一战役必比济南战役规模要大,比睢杞战役的规模也可能要大。因此,你们必须有相当时间使攻济兵团获得休整补充,并对全军作战所需包括全部后勤工作在内有充分之准备,方能开始行动。”⑤十月十一日,他又再次电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兵团,完成中央突破”;并且更着重地提出:“要用一半以上兵力,牵制及阻击及歼敌一部以对付邱李两兵团,才能达成歼灭黄兵团三个师之目的。这一部署,大体如同九月间攻济打援的部署,否则不能达成歼灭黄兵团三个师之目的。”⑥像这样“用一半以上兵力”来打援的巨大决心和部署,完全出乎国民党当局的意料之外。它对以后保障淮海战役的初战大捷有着巨大的意义。
由于预见到淮海战役的规模将越打越大,毛泽东立刻考虑到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这两支大军并肩作战的问题,在十月十一日那个电报中提出:正在徐州以西的豫东地区的“孙元良三个师现将东进,望刘陈邓即速部署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兵团”。同一天,他又致电叮嘱中原野战军:“否则,孙兵团加至徐州方面,将极大妨碍华野的新作战。”⑦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中原野战军在二十二日以突然动作攻克郑州,消灭国民党军队一万多人。中原野战军参谋长李达回忆道:“从打郑州开始,淮海战役即成为华野、中野两支大军共同执行的任务了。正如邓小平政委引用毛泽东主席说过的一句话:两个野战军联合在一起,就不是增加一倍力量,而是增加了好几倍的力量。”⑧
就在中原野战军攻克郑州的同一天,毛泽东又对他们的下一步行动提出新的要求:“以主力于邱李两兵团大量东援之际,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县,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⑨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淮海战役的战略目标扩大为力争包围并歼灭徐州“剿总”刘峙全军的巨大决心,到这时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日,东北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这样一个有利形势面前,淮海战役应该怎样打?毛泽东觉得原定的在新安镇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华野主力转向淮安、淮阴地区的部署已不能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十一月七日,即淮海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他致电华东并告中原野战军的领导人,提出:第一仗估计需要十天左右时间,力争歼灭黄百韬等部廿一二个师,“如能达成此项任务,整个形势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进。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这样,他对淮海战役规模的构思又推进了一步。十一月九日,他在接到粟裕、张震关于“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尔后分别削弱与歼灭之”的建议后,立即在九日起草了一份“佳亥”电,明确提出:“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至此,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即毛泽东在十一月二十三日致中原、华东领导人电报中提到的“隔断徐蚌,歼灭刘峙主力的总方针”,便最终确立了。
毛泽东历来主张:要多谋善断。在淮海战役正式发动前的一个多月中,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同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指挥员反复磋商,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从多种方案中进行比较选择,根据不断变化着的形势及时地调整部署,作出战略决策。因此,当战役一开始,便能成竹在胸地将既定的作战方案一步步地付诸实施,并能从容地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当时担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的张震后来评论道:“毛主席高瞻远瞩,制定了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又博采众长,使这个方针得到补充和进一步完善。战役第一阶段的进攻方向选定在徐州以东,歼灭对象是黄百韬兵团。中野主力直出徐蚌线,协同华野作战。在总的战略意图下,最高统帅部和前线指挥员之间经过酝酿磋商,使战役的具体部署更加缜密。”⑩这是淮海战役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南线战略决战能够如此有条不紊地胜利进行的重要原因。
基本作战方案已经确定,毛泽东仍然十分谨慎,没有因此而完全放下心来。十月二十七日,他致电华东和中原野战军再次叮嘱:“你们在研究部署时除根据当前情况外,还要估计到情况的某些可能的变化。要设想敌可能变化的几种情况,其中应包括一种较严重的情况,要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有对付的办法。”⑾第二天,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向中央军委并刘、陈、邓报告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计划。三十日,毛泽东复电:“计划与部署甚好,请即照此施行。”并且提议:“各处一起动作,使各处之敌同时受攻,同时认为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互相不能照顾。”陈、邓方面“亦请同时动作”。⑿次日,粟裕致电中央军委:“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⒀这个要求立刻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准。十一月三日,毛泽东致电陈、邓:关于钳制邱孙兵团的“具体攻击任务,由你们按当面情况临机决定”。⒁
一场大仗很快就要开始了。
十一月四日,华东野战军下达淮海战役攻击命令。六日傍晚,华野向徐州东侧新安镇地区的黄百韬兵团出击,淮海战役开始。第二天,毛泽东致电粟裕等,表示完全同意他们的攻击部署,并说:“望你们坚决执行,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但将战况及意见每日或每两日或每三日报告一次。”⒂华东野战军发动攻击后,黄百韬率领所辖五个军慌忙西撤,企图退往徐州。八日下午,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都是地下党员)率第五十九军全部、七十七军大部二万三千余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使徐州的东北大门敞开,解放军得以迅猛地直插徐州以东,并造成国民党军上下混乱。刘峙不得不把原在徐州以东掩护黄兵团的李弥兵团撤回,并急调邱清泉、孙元良两兵团,共同守卫徐州。
十一月十一日,解放军切断黄百韬撤往徐州的退路,将黄百韬兵团合围于以碾庄圩为中心的狭小地区内。同一天,蒋介石一面命令黄百韬固守待援,一面派杜聿明到徐州指挥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东援。邱、李两兵团在飞机、坦克、榴弹炮掩护下,向解放军阵地发动猛攻,但没有估计到华东野战军“用一半以上兵力”来打援,攻势得不到进展。二十二日,黄百韬兵团在解放军总攻下,全部被歼。
当华东野战军主力正在围歼黄百韬兵团时,中原野战军主力根据中央军委十一月九日和十日的电令在十六日攻占宿县。宿县是徐州至蚌埠间铁路线上的重镇,是徐州“剿总”的重要补给基地。攻克宿县,就一举切断徐蚌线,完成了对徐州的包围。这是一个大举动,不仅有力地保障了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并且为下一步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毛泽东立刻敏锐地看出:战场上的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他在十一月十四日为新华社所写的评论指出:“这样,就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⒃两天后,他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成立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的电报,明确地指出:“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陈、邓、粟、谭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⒄
全歼黄百韬兵团,标志着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结束。下一步的主攻方向指向哪里?还在十一月七日,毛泽东曾预计第二仗是打从河南赶来淮北的黄维兵团。但一切作战都将依战场实际情况而定。到十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期间,战场的情况是: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正在紧张地进行,由徐州东援的邱、李两兵团被阻于林佟山、东贺村一线,刘汝明、李延年两兵团位于蚌埠地区,黄维兵团正由阜阳沙河以西东进。据此,毛泽东同刘、陈、邓和粟裕经过磋商预定:在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就势转兵歼灭邱、李兵团,将它打得不能动弹;或以华野一部南下协同中野打黄维兵团。十一月十九日,黄百韬兵团仍未歼灭,而黄维兵团已进抵蒙城东西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于十九日致电中央军委,提出:“我们决心先打黄维”。当天,毛泽东复电,同意中原野战军以主力歼击黄维;华东野战军除继续围歼黄百韬兵团并阻击邱、李、孙外,抽出必要兵力对付李延年兵团,以求歼灭至少阻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