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重工-第6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场的时候都要大喊一句“我高叫兽来了”,其名气之响,甚至超过了同期的龙傲天和叶良辰。

    到了这个时候,高磊也就没法在网上再混了,加之他还发现自己的住处周围似乎出现了一些目光中充满警惕的某区群众,这让他更是惶恐不安。派他前往中国的那个基金会,也意识到高磊的使用价值已经荡然无存,于是毫不留情地中断了对他的拨款。没了基金会资助的高磊,与丧家的二哈没啥区别,不得不留下一句“我会回来”的豪言,便离开中国,回到了美国。

    回到美国之后,高磊才发现自己的麻烦仅仅是刚开始。几年前敞开胸怀接纳他的哈佛大学表示无法再给他续签合约,至于原因,自然也是觉得高磊过气了,除了吃饭没有其他能耐。

    被断了狗粮的高磊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他觉得凭着自己作为一名经济学教授的能耐,拿出积蓄来做点理财,应当是十拿九稳的。谁曾想,他的经济学知识和真实的市场规则根本就不是一码事,他不做理财还好,一做理财,那点多年存下来的积蓄立马就被大大小小的金融吸血鬼吸了个精光,最后沦落到连房租都付不起的境地。幸好他在美国还有几个过去带过的学生,这些人念及师生情分,不时接济他一下,这才没让他流落街头。

    敌对一方的情况是如此,冯啸辰自己的阵营,也因冯啸辰辞职的消息而震动了。冯啸辰还没离开中视,无数的电话就打到了他的手机上,以至于他都不知道先接那个电话为好。杨海帆、包成明等自己人都是事先已经知道消息的,倒也不至于惊惶。如王伟龙、阮福根之类关系稍远一点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拼命地给冯啸辰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给他提供什么帮助。

    “冯总,是不是有什么人跟你过不去啊?你跟我老阮说,我去收拾他!”

    阮福根在电话里信誓旦旦地说。不过,他自己心里也明白,有能耐把冯啸辰整下去的人,就远不是他阮福根能够去收拾的,他这样说,不过是聊表心意,顺便打听一下消息,看看冯啸辰到底出了什么事,自己作为与冯啸辰合作多年的人,又该如何自保。

    冯啸辰当然明白阮福根的心思,他呵呵一笑,说:“老阮,你想多了。辞职这件事情,其实是我考虑很久的。孟部长和罗主任他们,也是支持我的。你放心,不管我在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你们全福公司和装备公司之间的合作,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呃呃,我不是担心我这个公司……”阮福根被冯啸辰说中了心思,顿时大窘,他连声地解释道:“冯总,我也知道我就是个农民,官面上的那些事情,也不是我能够掺和的。我的意思是说,我手里也就是还有点钱,如果冯总有什么事情过不去,需要花钱的,跟我老阮说一句,多的不敢说,个把亿的资金,我如果眨一下眼,我就是王八变的。”

    这句话,倒是阮福根的心里话了。阮福根现在的资产折算下来,能够有二三十亿,拿出个把亿帮助冯啸辰一下,对他来说是完全能够办到的。阮福根胆小怕事,但也算是个讲义气的人,他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来受冯啸辰的帮助不小,现在冯啸辰遭了贬,他拿出点钱来支持一下冯啸辰也是理所应当的。

    冯啸辰倒是认真了,他说:“老阮,你还别说,过一段时间,我还真有需要花钱的事情。不过,我要花的可不是个把亿,而是几百亿,到时候还得向你伸手呢。”

    “几百亿!”阮福根吓得差点没把手机摔了,“冯总,你要做什么,怎么要花这么多钱?我手头也没这么宽裕,最多最多,也就是能够拿出一两亿来,再多就只能卖厂子了。”

    冯啸辰笑道:“老阮,这件事现在还不能说。不过,说不定等你知道我要做的事情之后,就会心甘情愿地卖两家厂子跟着我一块干了。你放心,我干的还是国家的事情,这是中央领导交代的,利国利民,也有利于你这样的企业家呢。”

    “原来如此。”阮福根一颗心放下去了,同时一股热血涌了上来。从冯啸辰跟他说话的语气,以及冯啸辰最后漏出来的那几句话,他似乎是猜出了一些什么。很明显,冯啸辰并没有在领导那里失势,他与其说是辞职,不如说是准备换一个更重要的位置。如果他要做的事情涉及到几百亿的资金,那必然是一个大手笔,利润也可想而知。自己搭上这班车,没准就能够赚一笔意外之财了。

    与阮福根这种乡镇企业家,冯啸辰没法说得太深。但与王伟龙,他能说的就多得多了。王伟龙对于体制内的事情是更熟悉的,冯啸辰只是给了他一些暗示,王伟龙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接着便开始对冯啸辰说恭喜之类的话了。孟凡泽、罗翔飞这些老领导,退休前的职务并不算特别高,退休后地位反而高了许多。建国已经60多年,开国时期的干部已经所剩无几了,现在的领导对于这些老干部非常重视,有他们给冯啸辰撑腰,冯啸辰的前途是不必担心的。至于现在的辞职嘛,不过就是一种策略而已,体制外的人哪看得懂这般绚丽的操作。

    “你呀,总是这样别出心裁。你可不知道,有多少老同志给我打电话,说我是老糊涂了,居然没有出来保你。我跟他们说,是你自己坚决要求辞职的,他们还不信呢。”

    在孟凡泽家的客厅里,近百岁高龄的老部长用手指着冯啸辰,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

    “这件事,小冯也是考虑了好几年时间了。现在装备公司的工作也比较稳定了,小冯想换一个战场去施展手脚,也是可以理解的。出去磨砺几年,再回来也好,领导已经交代过有关部门了,位置会给你留着的。”罗翔飞在一旁说道。

    “现在是这样说,可是过几年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孟凡泽叹着气说。

    冯啸辰辞职这件事,事先当然是和两位老领导讨论过的。老领导又向中央领导做了汇报,中央领导做了指示,让有关部门给冯啸辰留了一个实职的部级岗位,只等着冯啸辰锻炼几年回来就可以履任。冯啸辰的能力和品质,都是经过检验的,领导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

    “时下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美国向其他西方国家转嫁危机,欧洲多个国家已经陷入了债务危机,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出售国有资产来弥补赤字,许多私有企业也因为资不抵债,面临破产,这是我们装备制造业去欧洲抄底的大好时机。这样的事情,换成其他人去做,我还真不放心,而让我以装备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去做,又有诸多不便。我选择在这个时候辞职,就是这个目的。”冯啸辰目光炯炯地对两位老领导说道。

第八百六十六章 哪管洪水滔天() 
德国,斯图加特,普迈公司的斯图加特工厂。

    占地千余亩的厂区一片沉寂,全然没有了往昔机声隆隆的喧嚣。厂区干道上,已不见工人和车辆往来穿梭的场景,偶尔有一两个员工走过,那身影看起来也是显得落寞无助,不复有从前那种朝气蓬勃异或说是趾高气扬的声势。

    斯图加特工厂是普迈公司的工程机械总装工厂,仅仅在10年前,这家工厂生产的水泥混凝土泵车还占着全球四成的市场份额,为普迈赢得“大象”的美誉。

    而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象”遭遇了来自于中国的“蚂蚁”的蚕食。以中国辰宇工程机械公司为首的一干企业,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混凝土泵车,以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许多第三世界建筑企业的目光,瓜分了普迈在这些国家建筑市场上的份额。

    一开始,普迈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担忧,它的管理层坚信凭着自己的技术实力,无论如何也是能够在市场上碾压中国企业的。中国企业的倚仗,不过是成本低廉,充其量能够在东南亚、非洲之类的穷地方谋到一席之地,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是不会落到中国人手上去的,而众所周知,欧美市场才是工程机械最主要的市场。

    后来的事情发展,逐渐有些脱离普迈的把控了。中国企业在获得了第三世界市场之后,不断地把从市场上获得的利润投入研发,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与普迈产品的技术差距日益缩小。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基建规模迅速扩大,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机械市场,而辰宇等中国企业得天时、地利、人和,在中国市场上做得风生水起,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得令人目眩。

    相比之下,普迈的泵车技术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公司管理层错判了形势,不愿意花费巨资去更新技术。到两三年前,普迈终于发现自己的欧美客户也倒向了中国,开始抛弃普迈,转而从中国采购泵车。到了这个时候,普迈再想做点什么,已经是回天无力了,其泵车的全球市场份额迅速下降到了不足10%。

    换成一家中国企业,拥有全球10%的市场份额,也足以骄傲了。但普迈的情况却是不同,因为其管理成本的摊销极大,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来作为支撑,那么整个企业就将陷入严重亏损的状态。而事实上,从三年前开始,普迈的工程机械业务就已经出现大额亏损了,在勉力支撑了三年之后,普迈集团总部不得不选择壮士断腕,宣布工程机械部门全部停产,并在市场上公开挂牌转让。

    普迈集团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普迈是一个大型工业装备集团,旗下业务众多,工程机械只是其中之一。然而,除了工程机械之外,普迈在海洋钻井平台、盾构机、风电机组等方面的业务也同样遭遇了困难,而所有这些困难,无不与来自于中国的竞争相关。

    相比自己的中国同行,普迈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品牌影响力更是令人无法企及。但中国企业有着群狼噬虎的劲头,一旦某家企业在一项技术上获得了突破,它就会把这项技术分享给其他同行,从而联合起十几家、几十家企业的力量,来与普迈争夺市场。

    以盾构机为例,几年前,辰宇工程机械公司在中国霍源地铁工程项目招标中击败了普迈,随后,辰宇公司便把这项技术分享给了国内其他几家盾构机企业。这些企业获得技术之后,在各地的地铁工程设备招标中与包括普迈在内的一干外国厂商展开殊死拼杀,迅速把盾构机市场的设备国产化率从不足10%提高到了80%以上,外国厂商只在一些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项目中还能保有市场,常规盾构市场已经悉数被中国企业占据了。

    风电设备市场是另一种情况,中国企业利用规模生产降低了成本,不仅把欧洲风机企业排斥在中国市场之外,还赢得了大量来自于欧洲的代工订单。工业生产是满足马太效应的,生产规模越大,生产成本就越低,而低廉的生产成本,又能够诱使其他企业放弃生产,把手里的订单交给生产成本低廉的企业代工。

    中欧之间的情况就是如此,大批的欧洲风电企业发现中国的风机制造成本远远低于欧洲之后,纷纷采取委托代工或者与中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把生产转移到了中国。普迈出于对中国的仇视,一时难以接受与中方合作的方式,结果因为生产成本过高,把欧洲市场上原有的份额也丢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