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重工-第6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计。所有的技术都是有传承的,简建平这些人为了提出新的设计思想,需要不断地回顾传统思想,胥文良和崔永峰的那篇文章,就是轧机领域里的经典文献,是他们无论做哪方面创新都绕不过去的。

    正因为如此,简建平看到这几张发黄的图纸时,就明白了这上面那些略显潦草的示意图,正是文章中那些设计的最初构思。机械设计总是从构思开始的,然后逐渐成形。构思是最能够体现出设计师的天才思想的,有些大师并不需要自己画图,只要提出一些构思,然后就可以交给助手去转化为具体的设计。

    简建平自己也做过这样的工作,自然能够看出这些原始的示意图中包含着如何精妙的思想,可以这样说,拿到这些草图,任何一个稍有点水平的冶金机械工程师,都能够把后面的工作完成。

    “胥老,这可真是宝贝啊!”简建平满怀崇拜地说,“您当年是怎么想到这些构思的?”

    胥文良呵呵一笑,说道“小简,你弄错了,这些图并不是我画的。我记得那是1981年的时候,国家有意引进克林兹的轧机制造技术,我想不通。有位当时国家经委冶金局的干部到我家里来,做我的思想工作。他看了我设计的轧机图纸之后,跟我说,我的设计思想已经落后了,需要有开放的胸襟去接受国际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他见无法说服我,就跟我说了一些他自己对于未来轧机设计的思想,这就是他当时画下的草图。”

    “您说的,难道是崔永峰老师吗?不对,他不是一直都在秦重工作吗?”简建平有些懵。这些草图居然不是胥文良画的,而这些技术却出现在胥文良和崔永峰写的文章里,那么就只能是崔永峰的贡献了。可是,这又不合理啊,简建平是认识崔永峰的,知道崔永峰一直都在秦重工作,从来没有在国家经委工作过,而胥文良分明说,这是一位国家经委的干部给他画的。

    “不是永峰。”胥文良说,“这位给我画图的同志,当时只有20岁,而且只有初中学历……”

    “您是说……”简建平的眼睛瞪得滚圆,他再木讷,也听出胥文良所指的是谁了。这一刻,他只觉得心里羊驼狂奔,想像帕瓦罗蒂那样高歌一曲“我的太阳”,还有,他的膝盖有点软,想跪……

    赵健也听明白了,甚至比简建平反应得更快一拍,他凑上前去,认真地审视着这几张图纸,不敢相信地问道“胥老,您是说,这就是冯啸辰同志画的?而且是在1981年?”

    “正是如此。”胥文良用矜持的口吻说。

    “那,我们……,我们可以拍几张照片吗?”王丰硕结结巴巴地请示道。

    “完全可以。”胥文良应道。

    王丰硕取出随身带的照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下了这些图纸。图纸上有冯啸辰写的注释,未来只要做一下笔迹鉴定,就可以判断胥文良的话是否属实。一个人的笔迹是有特征的,而且不同年龄段的笔迹也会有差异。原经委的档案馆里能够找到冯啸辰当年写的报告、填的履历表之类,上面有他在1981年前后的笔迹,纪律部门做这种鉴定工作是非常专业的。

    简建平此时也从惊愕中恢复过来了,他向胥文良问道“胥老,您的意思是说,这些思想其实是冯总提供的,您和崔老师只是……呃,我是说……”

    他不知道怎么说下去了,后面的话真有些不太中听。胥文良替他说了出来“你说得没错,这些思想的原创者就是小冯,我和永峰不过是把他的思想加以完善了而已,贡献最大的并不是我们,而是小冯。但是,在发表文章的时候,小冯坚决不同意我们把他的名字写在前面,甚至不愿意把名字写在作者名单里。你可以去找找当年的文章,我们只在鸣谢的地方,写到了他的名字。唉,说起来,我们两个人都是占了小冯的便宜啊。”

    “可这是为什么呢?”简建平有些想不通。学术机构里,署名从来都是要争破头的事情。为了某个想法到底是谁最早提出来的,几十年的老朋友都可以反目成仇。胥文良和崔永峰的那篇文章,引用率高得惊人,如果放在今天,凭这一篇文章就可以评上教授了。冯啸辰既然是这些思想的原创者,为什么拒绝署名呢?

    “这就是冯总的高风亮节啊。”赵健感慨地说。简建平想不明白的事情,他是能够想明白的。这些年,冯啸辰甘当无名英雄的事情多得很,外人不知道,纪律部门是看在眼里的。许多在别人看来是极大荣誉的事,冯啸辰会随意地让给同事、同僚。几万、几十万的费用,冯啸辰也会毫不犹豫地让自己家族的企业掏出来,白白为国家做贡献。

    一篇文章的署名权,对于简建平,或者胥文良、崔永峰他们,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但冯啸辰当年是经委的干部,并不准备走技术路线,所以在文章中署名没什么意义,还不如把署名权让给胥文良。当然,说没什么意义,也只是相对而言,有一个知名学者的头衔,对于机关干部也是很有用的,只是冯啸辰不屑于追求罢了。

    赵健一直都知道冯啸辰是个大公无私的人,但他有一种想法,觉得冯啸辰现在如此,并不意味着在20多年前也是如此。毕竟,那时候冯啸辰只有20岁,世界观还未成型。可结合胥文良说的这段往事,赵健可以确定,冯啸辰从年轻时候开始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胥文良卖了半天关子,就是为了引出赵健的这句话。听到赵健这样说,他用一种倚老卖老的姿态对众人说道“你们觉得一套弯辊串联装置很了不起,但对于小冯来说,不过是一个小发明而已。我们那十五项专利,每一项的价值都在千万美元以上,我们用那十五套专利从三立和克林兹手里换来的技术,价值上亿美元。你们想想看,如果小冯是一个贪财的人,他会把这样的技术无偿贡献出来吗?”

    “我明白了。”赵健拼命地点着头,“冯总的觉悟,真是值得我们仰望的,我们不能用对待常人的眼光来看待他。”

    胥文良意犹未尽,继续说道“还有,你们如果觉得他把弯辊串联装置这样的技术卖给外国人,会对国家造成损失,那我也可以告诉你们,你们错了。这项技术,在当年对咱们国家的轧机制造并没有什么作用,因为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后来,我们学习了三立和克林兹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小冯专门找过我和永峰,给我们讲了几种新的弯棍串联技术,远比他卖给外国企业的技术要高明得多。也就是说,他其实是发明出了好几种技术,结果把最差的技术卖给了外国人,把最好的技术留下来了,分文不取,直接送给了秦重。”

    。

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 
“我当年的确是把手头的一些落后技术卖给了外国公司。”

    在装备公司的办公室里,刚从京郊开会回来的冯啸辰,接受了赵健和王丰硕的问话。针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他直言不讳地说出了真相。

    赵健和王丰硕此次找冯啸辰谈话,基本上就是一个程序性的操作了。胥文良拿出来的证据,直接解决了关于冯啸辰所出售图纸的技术来源问题。大家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能够指点胥文良、崔永峰写出经典论文的年轻人,发明一套弯辊串联装置是不在话下的,他或许在经验上还有欠缺,但构思有了,加上王伟龙的协助,完成设计并不困难。

    所谓觉悟不够的指责,也是不成立的。他把小发明卖给外国人,把大发明无偿献给国家,这样的觉悟还不够高吗?这些发明都是属于他个人的,卖给谁,国家根本无权干预。

    至于说作为国家干部,偷偷地把自己发明的技术卖给外国人,是否违反规定,在当年或许是有问题的,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无所谓了,甚至可以说是敢于突破旧的传统观念束缚,算是改革先驱的那一类,是可以拿到报纸上去公开宣传的。

    经过此前的调查,赵健和王丰硕对冯啸辰的崇拜已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虽然作为纪律部门的官员,是不应当对自己的调查对象产生这种感觉的。

    冯啸辰在京郊开完会,收回自己的手机,一开机就收到了一大堆短信,全都是“通讯小秘书”的留言,说某某号码某日某时给他打了电话云云,认真一看,有些电话可谓是锲而不舍,前后给他打了数十遍之多。

    王伟龙这些人不敢直接给冯啸辰发短信,因为担心万一冯啸辰真的出了事,纪律部门会通过这些短信追究他们的泄密责任。不能发短信,打个电话直接说总是可以的,但电话打过来,就转到秘书台去了,所以冯啸辰会收到一大堆未接来电的通知。

    冯啸辰不明就里,挑其中的几个电话回过去,一打听,才知道是当年的事情被人揭出来了,纪律部门正在对他进行调查。结合这几天发改委让他参加封闭会议的事情,冯啸辰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虽然知道这些,但他心里没鬼,自然也不用怕。此外,纪律部门的人没有收缴他的手机,而且放任他在结束封闭之后自由地与朋友联系,这就说明这件事情并不严重。

    果然,在他回到办公室之后,赵健和王丰硕就来了,一见面就开诚布公地说了举报信和对他进行调查的事情,最后的问题就是请冯啸辰确认当年的事情是怎么回事。作为当事人,他的陈述也是非常重要的。

    冯啸辰的回答,与胥文良的猜测如出一辙。他声称当时国家鼓励搞多种所有制,所以他想让父亲和弟弟办个企业,却缺乏足够的资金。无奈之下,他便挑了几项自己早年的发明,都是一些濒临淘汰的旧技术,通过在德国的婶子卖给了外国企业。嗯嗯,这件事没有向国家报备,似乎还涉嫌逃税,自己会让辰宇公司的法务去税务局走一趟,把什么税金、滞纳金之类的都交上。

    至于说自己为什么能够发明出这么多技术,当然是因为自己有一个很牛的爷爷啦。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爷爷学技术,经常和爷爷一起推敲技术思路,所以形成了无数的奇思妙想。当然,自己的经验不足,能够贡献出来的也只是一些想法罢了,就像胥文良他们那篇文章,自己的贡献真的只有一点点,一点点点,一点点点点……,主要的技术成果都是胥老和崔总工他们做出来的。

    这番话,让赵健他们又感慨了一回。冯啸辰说到的什么逃税的事情,对于纪律部门来说,根本就不关心。当年的税法好像也没那么严格吧,这种事情,不过是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小瑕疵罢了。

    整条证据链到此彻底完成了。果如纪律部门经常说的那样,调查不仅仅是为了发现错误,有时候也是为了发现成绩。经过这次检查,纪律部门发现了一名当代干部的楷模,值得披红挂彩予以表彰。

    因为涉及到一名局级干部,而且举报的事项也非常严重,这次的调查报告,直接送到了最高层。与此同时,孟凡泽、罗翔飞也以离休老干部的身份,向高层反应了有关情况。这样一来,关于霍源地铁工程设备招标以及后来国外媒体炒作、国内某专家发表不负责任言论的事情,也进入了最高层领导的视野。

    “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和一些学者,非但丧失了最起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