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重工-第5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辰反而站到王根基一边去了?

    冯啸辰看看众人,呵呵笑道:“咱们做两手准备嘛。海东的大乙烯项目,近日就要举行竣工典礼,中央的领导同志会亲自去参加投料点火仪式。咱们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地宣传自主创新的理念,号召全国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开发自主技术,在全国掀起一个自主创新的高潮。”

    “可是……哦,我明白了!”吴仕灿想说一句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并不矛盾,话到嘴边,他忽然就明白了冯啸辰的意思,不由得也笑了起来。不得不说,与冯啸辰在一起呆的时间久了,即便是如吴仕灿这样厚道的人,脑子里也多了几道弯。

    “唔,妙!”郝亚威轻轻拍了一下面前的桌子,赞叹道。

    “哈哈,冯总真高!”其他人也一齐附和道。

    王根基是最后一个反应过来的,他嘟囔着说:“这不还是你说的欲擒故纵吗,我说啸辰,你就不能有点新招术,反反复复都是这一手,小鬼子早就看透了吧?”

    “招术只要管用,反反复复地用又有何妨?”冯啸辰笑着反驳道,“其实我这也不全是虚招,咱们的确要发起一轮新的技术攻关。如果日本方面坚决地不允许我们收购那些企业,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放弃收购,自己来开发相应的技术。如果他们服软了,同意把那些企业卖给我们,同时转让这些企业拥有的技术,则我们可以在这些技术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两件事互相不冲突,所以日本人就算是看透了,也没有破解的办法。”

    吴仕灿笑道:“哈哈,其实咱们一直都没有忽视自主研发,这一次只是把事情宣传出去,让日本人知道我们并不在乎获得他们的技术。他们没指望了,也就不会再死撑着了。”

    冯啸辰一向是很重视媒体的作用的,这些年,装备工业公司与国内许多媒体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王根基交代协作部的人员与各家媒体打了个招呼,几天之内,媒体上各种宣传自主创新的文章便铺天盖地地刊登出来了。与此同时,经贸委、科委、计委以及机械部、电子部、冶金部等一干职能部委都高调地发布了雄心勃勃的技术研发计划,许多项目明显是冲着替代相应日本专利而设置的。

    “米内总裁,你们玩得太过头了。”

    郭培元在长途电话里对米内隆吉抱怨道:“你们想用这个办法把价钱抬高一点,我也能理解。可是你们把话说得太绝对了,现在我的那些客户都说不打算和日方合作了,他们宁可拿出钱来参加政府主导的研发计划。我这辛辛苦苦折腾了几个月,到最后估计得颗粒无收了。”

    “郭先生,你确信这不是中国政府的一种伎俩吗?”米内隆吉在电话那头问,“你们要独立地开发出能够替代我们秋间会社所掌握专利的相应技术,投入绝对不少于200亿日元。而如果你们愿意收购秋间会社,只需要花费250亿日元,就可以得到这些专利以及不少于150亿日元的设备,这明显是更合算的交易,你们的官员怎么可能会选择前面一种方式呢?”

    郭培元叹了口气,说:“米内总裁,你对中国人也太不了解了。在日本,大家思考问题都是算经济账,而在我们中国,大家是要先算一算政治账的。上一次你们那边的一些报纸胡说八道,惹得我们这边的高层领导发脾气了,说宁可多花三倍的钱,也绝对不受日本人的讹诈。这不,各家部委都在凑钱支持自己开发技术,各家大学和研究所的那些专家们数钱数得手都抽筋了。”

    “有这样的事情?”米内隆吉有些不相信。

    “你可以找最近的几期人民日报看看,上面通篇都是领导讲话,还有专家的评论,再就是各个部委的表态……唉,反正这件事算是黄了,我算是白折腾了这么久吧。”郭培元说。

    “这……我需要再了解一下情况。”米内隆吉郁闷地说。

    庭野信一也得到了消息,他给内田悠打了电话,请内田悠到他办公室来商讨此事。内田悠来得很快,不过脸上却没有了上一次来访时那种昂扬的斗志,代之以一种心力交瘁的疲惫神色。

    “中国的投资商都撤回去了,米内隆吉他们慌了,现在正在对内阁施压,要求内阁取消不得向中国转让专利技术的限制,你知道这个情况吗?”庭野信一问。

    内田悠点了点头,说:“我已经知道了。”

    “你是怎么看的?中国人是真的打算开发这些技术,还是在继续耍弄手段?”庭野信一继续问。

    内田悠苦笑一声,说:“两种情况都有。在看到中国官方报纸上那些言论之后,我让我这边的葛涛和酒井倩霁通过在中国国内的关系打听了一下,他们反映说,他们过去在石化设计院的那些同事的确得到了来自于若干个部门的高额资助,要求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一系列技术。如果这些研究计划能够完成,包括秋间会社在内的一批日本企业手里拥有的专利对于中国人将毫无价值了。”

    “也就是说,他们的计划是真的?”庭野信一说。

    内田悠说:“如果我们坚持不允许他们收购秋间会社等企业的技术,那么他们就会放弃对这些企业资产的收购,全力以赴地开发自有技术,而我们将背起这些破产企业的包袱。但如果我们允许他们获得这些技术,他们就会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下一代技术。总之,无论我们怎么做,他们都有应对方法。”

    庭野信一有些错愕:“怎么会这样呢?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已经无法遏制他们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技巧都会变得幼稚可笑。”内田悠说了一句极有哲理的话,“中国已经不是20年前需要靠日元贷款发展经济的那个国家了,这些年,他们的财富在不断积累,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到了今天,我们向他们提供或者不提供技术,充其量只能延缓他们发展的速度,而且为此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你是说,日本已经无法与中国竞争了?”庭野信一带着几分不悦地问。

    “没有办法。”内田悠断然地说,“除非日本的企业能够振作起来,像中国人那样不计成本地进行技术投入,这样我们还有可能维持住现在的竞争优势。而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决心,只是寄希望于对手犯错误,那我们是一点胜算也没有的。”

    庭野信一耸了耸肩,对内田悠的判断有些不屑。他撇开了这个话题,转而问道:“那么,内田君,对于眼前的事情,你有什么建议呢?”

    “我没有什么建议。”内田悠干脆地说。

    “可是,正是你要求内阁发布技术转让禁令的,你认为这个禁令还有必要维持下去吗?”

    “我认为很有必要。不过,我知道内阁已经动摇了。面对中国人的挑战,内阁选择了消极避战,这或许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作为一名实业界的人士,我只能对这种情况感到遗憾。”

    “我明白了。”庭野信一点了点头。内田悠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他本人是坚决希望和中国人斗下去的,哪怕只是像他说的那样,有限地延缓中国的发展速度。但内阁以及米内隆吉这样的企业家不愿意承受由此带来的代价,内田悠一个人岂能阻止得住大家的要求?

    “内阁已经宣布取消技术转让禁令了,通产省将组织一个代表团赴中国去与中国官方洽谈技术合作的问题。”庭野信一向内田悠通报道。

第七百一十四章 分田分地真忙() 
一场闹剧就这样灰溜溜地收场了。日本右翼倒是仍然在报纸上炒作着来自中国的威胁,但内阁已经不在乎他们的意见了。索罗斯在收割完东南亚各国的财产之后,已经把目光转向了日本和韩国。日本由于此前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泡沫,在金融风暴面前岌岌可危,哪里还有精力去考虑什么技术流失的问题,稳定金融才是内阁的当务之急。

    正如庭野信一向内田悠说起的那样,日本通产省牵头组织了一个代表团,专程前往中国招商,希望中国企业到日本去兼并那些破产企业,并承诺这些企业原有的技术将全部随着企业一道转让给收购方。中国政府对于日本代表团给予了极高的礼遇,但当谈及投资的问题时,中方便开始强调客观困难,说自己也正深受金融危机之苦,实在是拿不出外汇来收购这些企业了——当然,如果这些企业的转让价格能够再低一些,中方或许可以动员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去试试。

    秋间会社最终以50亿日元的价格,被四家中国企业联手收购了。这四家企业都是海东省的民营企业,牵头的正是阮福根的全福机械公司。带着接收人员走进秋间会社的生产车间,看到那一排排美仑美奂的先进机床,阮福根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但只笑了一会,他的眼睛里便淌出了大颗大颗的泪珠。。。

    “姐夫,你怎么哭了?”

    小舅子王瑞东大惊失色,扶着阮福根问道。

    “没事,没事,我就是高兴!”阮福根一边用袖子抹着眼泪,一边笑着说。他话虽这样讲,声音却是哽咽着的,让人知道他内心绝不仅仅是高兴,而是百感交集。

    “当年,阮总带着咱们做重装办分包给咱们的那几套二类压力容器的时候,咱们可真想不到还有能够把日本人的企业收购进来的那一天啊。”公司运营部总监梁辰似乎能够理解阮福根的心情,他站在阮福根身边,轻声地说道,心里同样是感慨万分。

    “我可是从一开始就相信我们全福公司能够做成世界第一的,你们想啊,我姐夫是什么人!”王瑞东明显没有那么多愁善感,他挺着胸,叉着腰,扫视着车间里的一切,大声地宣告着。

    阮福根没好气地踹了王瑞东一脚,骂道:“你胡说什么,也不怕人笑话?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没有装备公司的冯总,哪有咱们全福公司的今天?你姐夫就是一个农民,就算学会了开机床,也还是一个农民。咱们全福公司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人家冯总手把手教出来的。”

    听到阮福根说起冯啸辰,王瑞东的身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矮了下去。他陪着笑脸说:“姐夫,你说得对,就连这次咱们能够花这么点钱就把秋间会社买下来,也多亏了人家冯总给小鬼子下套呢。不过,姐夫你也是很了不起的,咱们海东这么多做化工机械的,最后还是咱们全福公司实力最强,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被王瑞东这一打岔,阮福根的感慨倒是消减了几分。他擦掉了脸上的泪痕,然后指着车间里的设备,对王瑞东和梁辰说:“瑞东,辰子,你们俩这些天就呆在日本,负责把这些设备全部拆下来,运回咱们会安去。这些设备在日本是怎么摆的,运回会安之后还得怎么摆。小日本的车间管理是有一套的,咱们既然把他们的厂子买下来了,所有该学的东西,咱们都得学到手,明白吗?”

    “明白!姐夫,您就瞧好吧!”王瑞东嘻皮笑脸地说。

    各家收购了日本企业的中方机构都采取了与全福公司相同的策略,即把日本工厂里的设备拆下来,运回中国恢复生产。大家这样做是有道理的,那就是因为日本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要高出0倍有余,同样一件产品在日本生产,就完全丧失了价格优势,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