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重工-第5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冷飞云向冯啸辰汇报的情况,这些天里,专家们可谓是废寝忘食,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新工艺的研发。钌触媒工艺最早是由王宏泰牵头搞出来的,因为资金是由重装办提供的,所以研究中产生的专利也都属于重装办所有。重装办撤销后,这些专利转到了装备工业公司手里,装备公司除了拥有专利申请报告上披露的那些公开知识之外,还有一些不能向外泄露的内部知识。这一回,冯啸辰下令把这些知识拿出来与参加攻关的专家们共享,在前一段时间,专家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消化这些知识,同时根据这些知识对现有的工艺流程提出修改意见,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新工艺。

    一套新工艺的提出,并不是要把原来的老工艺全部推翻,而是在老工艺的基础上进行革新。钌触媒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最大的区别只在于使用的催化剂不同。相比传统工艺中使用的铁系催化剂,钌基催化剂的转化效率能够提高近20%,而且稳定性更好,具有较强的耐毒性,也就是对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杂质不敏感,这对于简化反应装置是非常重要的。

    装备公司提出基于钌触媒开发新工艺,其实就是结合钌触媒的这些特点,把原有工艺装置中不适合的部分进行修改,增加一些必要的装置,删掉一些不必要的装置。这种改进的幅度可大可小,大的改进能够充分地发挥钌触媒的优势,如果因为时间、技术等方面的约束,只能做一些小的改进,那也无妨,充其量就是让钌触媒的效率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原来能够提高20%的效率,现在只提高了10%,这也是无伤大雅的。

    最重要的是,只要改进了基础工艺,中方就可以不受池谷工艺许可证的限制,有了自主出口的权利。说到底,中国其实有很多技术都已经掌握了,只是受到专利保护的限制,你有这项技术也不能使用,否则就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但真到大家要掀桌子不讲国际规则的时候,谁还在乎你的专利保护?君不见以美帝的霸道,要打贸易战也得先编理由说别人违反了世贸规则,而不是直接掀桌子。因为它知道,如果掀了桌子,大家都不讲规则了,它的很多技术优势就不存在了,真以为中国仿不出它的芯片?

    这些自然就是后话了。

    “大家辛苦了。”

    在空地上围着站成一圈之后,冯啸辰笑着向众人道了句问候。这是施工现场,冷飞云仓促之间也找不到足够的椅子让大家坐着聊天,索性就都站着了。能被装备公司请来的人,除了技术过硬之外,合作精神也都是挺不错的,不会矫情地要求各种待遇。冯啸辰在心里暗暗想到,如果真把王宏泰请来了,让他在太阳地里和大家站着讨论问题,不知道他会不会满脸不高兴。

    “不辛苦,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冯总,你和吴部长到处跑,联络专家学者,才是最辛苦的呢。”

    “呵呵,不瞒冯总说,搞一套咱们自己的合成氨工艺,是我半辈子的愿望,这下子总算是看到希望了,我浑身都是劲呢,辛苦一点算个啥?”

    “没错没错,这套工艺真能搞出来,那可太解气了!”

    众人乱烘烘地回应着,冯啸辰能够感觉到他们话里透出的热情与兴奋。士气可用,这就是冯啸辰最直接的感受,前十几年大家放下身段,苦哈哈,甚至是低三下四地向国外学习先进经验,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坚实的积累,也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了。当年国外一个年纪轻轻的小技术员就能在中国的老工程师面前颐指气使,你要说大家心里没有憋着一股气,那就太高估大家的佛性了。好不容易有一个回手打脸的机会,谁不是跃跃欲试的。

    “对了,冯总,前些天你不是说去浦江请王教授的吗?怎么他没过来,只来了一个博士生?”化工设计院一位名叫鲍剑林的设计室主任问道。同在化工圈子里,鲍剑林是认识王宏泰的,也知道他是钌触媒工艺的主要研究者,尽管许多技术资料在装备公司手里都能够看到,但有些研究经验是别人学不来的,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说得明白。

    冯啸辰淡淡一笑,说:“我们去得挺不巧的,王教授正好身体不适,天天要去医院做理疗,所以暂时就过不来了。”

    “哦。”众人都轻轻应了一声,也不知道是真的相信了冯啸辰的解释,还是悟出了其他的一些什么。学术圈子也就这么大,谁是什么德行,大家还是有所耳闻的,王宏泰也就是40岁不到的年龄,身体再不适,还能差到哪去?更有人回忆起上个月在黄山开会的时候,王宏泰也是参加嘉宾之一,上山的时候健步如飞,还与一位某单位的美女学者谈笑风生,怎么一转眼就要天天去做理疗了,腰子这么不经折腾?

    “这个徐致远,水平如何?”

    冯啸辰岔开了关于王宏泰的话题,对里面那片小空地努了一下嘴,对众人问道。

    “水平很不错,功底很扎实。”蒋宪宇抢着应道,他连用了两个“很”字来进行描述,显然是对徐致远颇为满意,没准还存在着要撬墙角把徐致远弄到北化机去的念头。

    冷飞云补充说:“最关键的是,这位徐博士工作态度很积极,这几天跟着大家一起爬管子,任劳任怨。昨天还从管子上摔下来,把脚扭了,现在走路还一拐一瘸的,可你也看到了,他还在和蒋处长他们讨论工艺的问题。”

    “嗯嗯,小伙子很不错,有点我们年轻时候的那种劲头。”

    “我都忍不住想邀他去我们那里做博士后了,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看上我们那座小庙。”

    “啧啧,王宏泰这么……呵呵,收的学生倒真不错。”

    冯啸辰打断了大家的感慨,接着问道:“既然是这样,那么王教授如果过不来,大家觉得钌触媒工艺的问题会不会受到影响?”

    蒋宪宇沉吟了一下,说:“其实,王教授如果不过来,对我们的影响也不太大。大致的工艺原理我们已经掌握了,专利也在装备公司手里,有些工业方面的问题,王教授作为高校里的学者,不一定比我们这些搞设计更了解。更何况,徐致远了解的东西并不比他导师少,刚才我和周工和他讨论了一下,觉得很多问题他都能说得很明白,现场有他也就足够了。”

    “那我就通知王教授,让他安心养病,啥时候身体好利索了,再过来指导。”冯啸辰说。以他的身份,把话说得如此客气,明显就是在给王宏泰拉仇恨了,谁说小冯就不是那种睚眦必报的人呢?

    鲍剑林听出了冯啸辰话里的潜台词,但倒也没有落井下石地附和,而是换了个话题,说:“冯总,现在关于合成氨的基础工艺方面,基本没什么障碍了。倒是一些周边关键设备的工艺,我们还是受制于池谷方面的,保不齐他们会在这些周边工艺上做文章。”

    “没错,这也是我们现在比较担心的事情。”蒋宪宇说,“包括转化炉、脱碳系统、空气压缩机、合成气压缩机方面,都有一些专利是属于池谷以及美国、荷兰的一些外国公司的,如果到时候他们拿这些专利来卡我们,哪怕只是拖一拖时间,我们也很难受了。”

第六百八十五章 技术换技术() 
一套合成氨装置涉及到转动设备200余台,静止设备300余台,各种工艺管线长度达到200公里以上。各台设备上又包括了轴承、阀门、仪表等各种配件,一套装置里光各色仪表就有数千件,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够提供出所有的这些设备和配件。

    西方列强中,掌握大型合成氨装置制造能力的国家有七八个,但这些国家也并非自己制造装置中的所有设备和配件,而且是通过国际市场来完成配套。以池谷制作所为例,它并不自己生产仪表、阀门等配件,这些配件都是从其他企业采购的,有些供应商是日本本国企业,有些则是其他西方国家的企业。随着中国的企业逐渐进入国际市场,西方国家的设备制造商有时候也会从中国企业采购部分配件,甚至是单台的设备,真正是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但对于中国来说,只要有一样东西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大家就会有些慌张,总是生怕被人卡了脖子。而事实上,卡脖子的事情也是有的,比如这一回池谷制作所拒绝向中方发放合成氨基础工艺的许可证,就让中方空有制造能力,却无法进入国际市场。照理说,大家都处在同一个国际贸易体系之下,这种随便卡别人脖子的做法,既不符合商业规则,也不符合商业道德。

    相比而言,西方国家之间相互卡脖子的情况比较少,一来是因为他们的经济相互依存比较严重,卡脖子就是损人不利己,没人会这样做,另外一点则是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社会制度,属于同一个阵营,因此有内部的协调机制,能够避免这种互相伤害的作法。而涉及到中国的问题,西方国家就没那么好说话了,中国与他们具有不同的社会制度,他们有充足的理由来遏制中国的发展。从早先的巴统协议,到如今的瓦森纳协定,都有对中国封锁技术的条款,当然,他们才不会说这是出于市场竞争的考量,而是披上什么普世价值的外衣。

    为了获得中国市场,一些西方企业不得不承诺向中国转让一部分的技术。但他们的技术转让往往也是附带着条件的,比如有些技术的使用必须征得原厂商的许可,否则就是侵权。中国用十几年时间消化吸收了大型合成氨装置的制造技术,但有一些专利还掌握在外商手里。虽然目前这些外商还没有表示要限制中方在阿根廷项目中使用这些技术,但又焉知阴谋失败的池谷制作所不会去拉他们作为同盟,向中方突然发难呢?

    “这些关键技术,到底有多少项?哪些是我们在短期内能够突破的,哪些是暂时无法突破的?”冯啸辰问道。

    蒋宪宇递上一叠纸,说:“前天我们几个已经认真梳理过了,一共有112项关键技术,是外方有可能对我们卡脖子的。这其中,有82项是我们有可能突破的,有一些我们早就有了替代方案,只是替代方案不如国外的技术理想,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应用。另外30项,技术难度比较大,要想在半年时间里取得突破,恐怕不太现实。”

    冯啸辰接过那叠纸,翻看了一下,点点头赞许地说:“蒋处长真不愧是行业里的宿将,掌握的情况非常完整,有了这张清单,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安排工作了。对于有可能突破的技术,我们必须马上动手,不惜成本,务必要在三个月之内突破。至于这30项难以突破的技术,大家能不能议一议,看看有什么解决方案。”

    “只能是和国外的专利持有者谈判了。”吴仕灿说,“就比如U形管强制循环的工艺,是德国勃朗公司拥有的,咱们一直都在探索新的工艺,但至今也没有一个好的方向,所以我估计在短期内应当是无法突破的。”

    “能从勃朗公司手里把这项专利买过来吗?”冷飞云问。

    鲍剑林摇头说:“我们过去和他们谈过,他们说这项专利只授权,不卖断。”

    “我列出的这30项专利,都是这样的。其实我们过去和专利持有者都谈过,他们不同意卖断这些专利,但可以授权我们使用。”蒋宪宇说。

    “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