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重工-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要是王处长的功劳。”冯啸辰指了指王根基。到亚非拉国家去找市场这个点子,是崔永峰出的,他还通过分析自己看过的资料,给了冯啸辰和王根基一些提示,表示某几个国家可能是比较有希望的。不过,能够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和阿瓦雷取得联系,的确多亏了王根基的强大靠山,换成冯啸辰自己去办这事,恐怕是没那么容易的。

    “原来是这样。”胥文良感慨万千。

    “胥总工,我是这样考虑的。”冯啸辰道,“南江钢铁厂的热轧机引进项目,是不容更改的。我们和国外的技术差距太大,如果不通过引进的方法,我们无法一步跨越这些差距。但是,您上次说的也很对,我们需要有自主技术,引进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我们自己的技术。而要想掌握这些技术,就不能只是跟在外国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要自己去实践。

    阿瓦雷共和国有意发展钢铁工业,需要建设轧钢生产线,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如果能够拿下这条生产线,我们就有了一个实践引进技术的平台。胥总工,你有没有勇气去接受这个挑战?”

    “我……”胥文良一时竟有些怯了。如果这是一条国内的生产线,他是敢于去承接下来的。但事关国际关系,想到自己设计的装备居然要出口到国外去,他有了些惶恐的感觉。

    冯啸辰看出了胥文良的想法,他笑了笑,说道:“胥总工,非洲的用户也同样是用户,您不会觉得您设计的生产线连非洲的技术都达不到吧?”

    “我倒不是这样想的。”胥文良道,“我是担心万一技术水平不够高,让人笑话,丢的是咱们中国人的脸。”

    王根基满不在乎地说道:“这个完全可以不用担心。非洲兄弟对于中国人的技术还是比较信任的,咱们在非洲帮他们修过铁路,他们知道我们也是一个工业强国。最关键的是,欧洲人开的价钱太高,尤其是涉及到设备安装、调试方面的费用,简直就是坑人。听说中国人能够提供同样的设备,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就算咱们的技术比欧洲人差一点点,他们也是能够接受的。”

    冯啸辰则是另一番说辞:“胥总工,我是这样想的。第一,我们的确具有设计和制造轧钢生产线的能力,虽然技术上并不领先,但也是够用的,完全能够满足阿瓦雷的需求。第二,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把这条生产线设计好,制造好,要按照国际最高水平去设计和建造。通过引进克林兹的技术,我们能够缩短与西方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再加上我们特有的成本优势,拿下这条生产线是非常有把握的。”

    “这……”胥文良有些动心了。这就是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原本以为自己错过了南江钢铁厂的这个项目,此生已经没有希望亲手去建造一条轧钢生产线了。谁料想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一个机会,虽然只是年产80万吨的一条生产线,但毕竟也是一个完整的项目。

    刚才冯啸辰向他讲了一大堆轧机设计上的新理念,说得他心痒难耐,只恨没有机会去实际验证一下。现在有了阿瓦雷这个项目,他就可以把这些理念贯彻进去,做出一个足以让自己满意的设计。的确,冯啸辰说的很多想法目前还仅仅是一个想法而已,要落实到设计上,需要做许多的理论论证和试验,这将是非常艰苦的工作。但这也是老天给他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错过了,他就真的要抱憾终生了。

    “冯处长,要想接下阿瓦雷的生产线,靠我目前这个设计,是万万不行的。我们必须要把一些新的设计思想融汇进去,拿出一个全新的设计,这样才能打动阿瓦雷政府。你刚才说的那些,都是非常好的想法,如果能够把这些想法在生产线设计中实现出来,那么我们即使不依靠成本优势,也有与西方企业一争高低的实力。我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我的精力不够。要推翻原有的设计,重新拿出一个新的设计来,需要付出的努力是非常多的。”胥文良坦率地说道。

    冯啸辰试探着问道:“那么,如果请李总工和董总工一起参加呢?您作为总设计师,在主要的技术环节把关,让他们作为副总设计师,主持日常的设计工作,这样行不行?”

    “他们俩的知识结构有些老化了,我担心他们难以理解现代的设计思想。”胥文良说道。

    “那您有什么建议呢?”冯啸辰又问道。

    胥文良迟疑了一下,说道:“在整个秦重,最有能力完成这项设计的,只有我过去的学生,崔永峰。”

    “崔永峰?”冯啸辰愣了一下。其实,在他的心里,也是觉得崔永峰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在与崔永峰的交谈中,他能够感觉得到崔永峰一直都在跟踪国际冶金技术的前沿,同时也有非常全面的视角,是最适合给胥文良作为助手的。但冯啸辰也知道,因为反对秦重承接南江钢铁厂设备的事情,胥文良与崔永峰已经产生了嫌隙,崔永峰在厂里也遭受了冷遇。他万万没有想到,胥文良居然会在他的面前提起崔永峰这个名字。

    “崔永峰是我的学生。”胥文良并不知道冯啸辰已经与崔永峰接触过,他向冯啸辰介绍着崔永峰其人,“他是西北大学冶金系毕业的,分到秦重之后,便给我当助手。他的专业功底非常扎实,而且眼界开阔,富有全局感。在我设计这套轧机图纸的时候,他出的力气是最多的。可惜……”

    “可惜什么?”冯啸辰明知故问。

    胥文良叹了口气,说道:“永峰比我们大家看的都更远,因此也就难以被人理解。今天想来,我真是错怪永峰了。他反对我们厂请求承建南江钢铁厂轧机的方案,为这事,我对他说了一些重话……”(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五章 师徒和解() 
还是师生之间心意相通,胥文良声称崔永峰是他最好的学生,而崔永峰则准确地把住了胥文良的脉,向冯啸辰献上巧计,果然让胥文良就范了。

    第二天一上班,胥文良便向宋洪生和贡振兴报告了有关阿瓦雷项目的事情,果然引起了宋洪生他们的关注。如果冯啸辰、王根基所说的阿瓦雷项目是真的,而这个项目又能够落到秦重的头上,那么其对于秦重的意义,又远大于南钢的轧机。

    天下之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胥文良求的是青史留名,宋洪生和贡振兴想要的就更多,既想要秦重的利润,也想要承接海外大型项目的政绩,阿瓦雷项目恰恰能够满足大家所有的愿望。

    秦州重型机械厂党委扩大会议开了一整天,形成了一系列的决议:

    首先,由贡振兴、胥文良负责,成立克林兹分包业务项目领导小组,组织全厂的精兵强将,消化吸收克林兹转让的技术,保质、保量、按时地完成这一重要任务。

    在此之前,秦重已经向重装办的工作小组做出过同样的一个承诺,并提交了工作方案,其中也同样说到了组织精兵强将这样的话。但这一回,秦重列出来的名单与上回有了明显的不同,那些比金子还贵的七级车工、八级钳工之类的宝贝,都赫然出现在了名单上面。技术负责人也由差强人意的副总工程师李建和、董金喜变成了总工程师胥文良。

    其次,就是针对阿瓦雷的轧机项目,组成了前期工作团队,同样由贡振兴、胥文良负责。这个前期团队的任务就是根据阿瓦雷的需要,完成1700毫米轧机的总体设计,以便在未来的竞标中能够脱颖而出,获得阿瓦雷的订单。

    冯啸辰向贡振兴做了保证,即便是阿瓦雷这个项目未能成功,重装办也会继续推进国产热轧机的出口工作,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都有较为发达的钢铁工业,存在着新建或者更新热轧机的可能性。只要秦重的设计能够独树一帜,而且价格上具有足够的优势,拿到一个进口订单是迟早的事情。

    胥文良的热情已经被全面调动起来了,他承诺将会全心全意地学习克林兹的技术,并将其融合在新轧机的设计上。他还表示,不管阿瓦雷轧机项目是否能够谈成,他都会努力地完成这条新轧机生产线的设计,给自己的技术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冯啸辰在一个合适的机会向胥文良透露了事情的真相,告诉他其实是崔永峰提出了在国外寻找市场的建议,并说崔永峰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就在于希望让老师有一个实现夙愿的机会。

    胥文良懊悔之余,买了一大堆零食和几件价格不菲的玩具,亲自前往崔永峰住的筒子楼,以看望崔永峰的女儿妞妞为名,向昔日的学生道歉,并正式邀请崔永峰担任自己的助手,帮助自己完成阿瓦雷轧机的设计工作。师徒俩在经过了短暂的尴尬之后,便恢复了往日的和睦与默契,畅谈起了新轧机的设计思路。

    那一天,为了打击胥文良的自信心,冯啸辰把自己记得的后世的轧机设计理念和盘托出,着着实实地给胥文良来了一次头脑风暴。胥文良缓过劲来之后,可没打算放过冯啸辰,他与崔永峰一道,把冯啸辰按在技术处的制图室里,把冯啸辰肚子里那些超前十几年的知识问了个底儿掉。

    冯啸辰前一世负责过冶金装备的研制工作,参加过不少技术论证会。要说到每一项具体的技术细节,他当然不可能都弄清楚,也不可能都记得,但那些新颖的设计思想,他是可以信口说出的。有个别特殊的设计,他甚至还能够画出一个简图,而这样的简图交到冶金专家手里,人家一眼就能够看出其中的奥妙,并迅速地将其变成设计图纸。

    前一段时间,为了给辰宇公司做原始积累,冯啸辰把自己记得的一些小发明画成图纸,卖给了西德的厂商。但涉及到大创新的内容,他并没有拿去变现,一是出于大义的考虑,觉得自己好不容易穿越一次,有点好东西总得留在自己的国家里,发挥点利国利民的作用;二则是这种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一旦披露出来,会非常惹眼,如果让人发现他把这样的技术卖到了国外,按当时的政治氛围,他是要承受极大风险的。

    这一回,在胥文良和崔永峰面前,冯啸辰没有再保留,而是把能够讲的技术都讲出来了。有些后世的技术先进到了当时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支撑的程度,他如果说出来,恐怕会被胥文良他们看成疯子,冯啸辰自然不会提起。他说出来的,都是基于国内的技术水平所能够做到的,有一些技术目前正在诸如西门子、日立之类的国际巨头的实验室里酝酿,冯啸辰可没打算对他们留情。

    “这几项技术,我估计国外也还没有搞出来,咱们必须要先申请专利,否则一旦我们的设计方案提出来,国外这些企业肯定会抢注专利,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冯啸辰在讲解完毕之后,郑重其事地对胥文良和崔永峰说道。

    在前一世,中国的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于西方,鲜有需要担心别人抢注专利的技术,所以从中央部委到下面的企业,对于专利申请的事情都不太关心。当时国内还没有出台专利法,要申请专利只能是到国外去。而在国外申请专利的程序又是大多数企业都不了解的,这也导致了许多技术很难得到专利的保护。

    当然,凭心而论,当年国内企业不在乎保护自己的专利,也同样不在乎保护别人的专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