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7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美军放弃了马里亚纳群岛,开始在西南太平洋上加强防御部署。

按照马歇尔将军的判断,中国军队接下来要攻打的不是夏威夷群岛,而是西南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亚。

原因很简单,只有占领了澳大利亚,中国才能消除美军对本土与东南亚构成的威胁。

更重要的是,只有占领了澳大利亚,才能把美军赶出印度洋。

从整体战略上讲,澳大利亚也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因为这个国家不但有一亿两千万人口,还有大量的战略资源,更有显赫的战略位置。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是美国最重要的核心盟国之一。即便不考虑军事因素,在政治上,只要占领了澳大利亚,就能让那些中立国家相信,中国才是最后的赢家。

可以说,有太多太多的理由让中国出兵西南太平洋了。

这样一来,所罗门群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因为这条群岛是澳大利亚的屏障,除非中国军队不打算直接攻击澳大利亚的核心地区,即东南部地区,而是在荒凉的北部登陆,再横跨澳洲大陆。

在马歇尔上将看来,中国军队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登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要知道,在澳洲大陆腹地,不但没有铁路,连高等级公路都没有,地面部队必须跨越一千多公里,才能攻占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港口,也才能够获得有效的后勤保障,而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再强大的地面部队都不可能跨越一千多公里发起攻击,更不可能取得任何程度的胜利。

显然,中国军队只有走所罗门群岛,控制珊瑚海,再南下进入塔斯曼海。

必须承认,在战略层面上,马歇尔的判断非常准确。牧浩洋在回到北京之前,就在考虑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行动。只是在战役层面上,马歇尔明显低估了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国陆军的远程攻击能力。

四月二十日,牧浩洋回到总参谋部。

当天,他除了向黄瀚林汇报作战情况之外,还提到了澳大利亚攻略,即希望集中地面部队攻打澳大利亚。

问题是,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

要知道,攻打澳大利亚,陆战队肯定不够,必须动用陆军,而戚凯威当时正在策划向乌拉尔山进军。

可以说,不但黄瀚林有点犹豫,戚凯威也不会答应。

别忘了,在分工上,戚凯威负责大陆战场,牧浩洋负责海洋战场,而澳大利亚方向上的作战行动明显属于海洋战场。即便作战行动失败,牧浩洋不会推卸责任,戚凯威也没有理由在自己的事情还没搞明白之前去帮助牧浩洋。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件免不了扯皮的麻烦事。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中亚剧变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中亚剧变

对交战双方来讲,密克罗尼西亚海战都打得有点不明不白。

主要就是,这是一场典型的遭遇战,战斗打响的时候,双方的准备工作都不足,也就不可避免的犯了不少的错误。如果不是突然遭遇,而是有所准备,这场海战的结果肯定会大不相同。

从战略的角度讲,这场海战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

虽然在海战结束之后,美军没能守住马里亚纳群岛,到了五月底,关岛、塞班岛与提尼安岛上的守军在弹尽粮绝之后,向阿纳塔汉岛上的中国军队投降。但是美军至少稳住了西太平洋防线,而且使得中国海军在未来两年之内,丧失了进军夏威夷群岛的能力,只能把战略重点转向西南太平洋。

对中国海军来说,最大的损失就是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

虽然到二零五三年底,在第二批“泰山”级航母服役、以及“恒山”号与“嵩山”号修复之后,中国海军取得了兵力上的优势,但是这点优势还不足以发动战略进攻,因为美国海军在年底的时候获得了第二批“美国”级航母,有足够的力量守住西南太平洋防线,遏制中国的战略进攻。

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太平洋战争进入了战略僵持阶段。

对中国来说,这不是什么坏事,因为这意味着,美国通过突然发动战争所取得的战略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要知道,到此,战争才打了不到半年。

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是在折损了三分之二的舰队之后,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而美国海军是在战斗力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从优势变为劣势,而且丧失了战略主动权。

从政治上讲,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对那些处于观望状态中的中立国而言,这更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重大影响。

四月二十四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谈判工作正式结束,在中国承诺派遣三个集团军帮助哈萨克斯坦守卫边境防线、以及接受了其他的政治条件之后,哈萨克斯坦将以中国盟国的身份参战。

第二天,中国军队就越过了中哈边境。

当天,就有一个集团军进驻哈萨克斯坦,先头部队在当天下午抵达阿斯塔纳。到了四月二十六日,三个集团军都进入了哈萨克斯坦,控制了阿拉木图、卡拉干达、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阿列克谢耶夫卡、科斯塔奈等战略交通要地,并且按照中哈协定,控制了哈萨克斯坦的主要军事基地。

可以说,中国军队在哈萨克斯坦的行动非常迅速。

这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主要就是,哈萨克斯坦是独联体成员国,属于俄罗斯经济体,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哈关系不算太糟糕,但是在哈萨克斯坦国内,亲俄份子肯定比亲华份子多得多。特别是在哈萨克斯坦军队里面,大部分军官都是亲俄份子,而且有不少极端份子。

所幸的是,中国军队的行动非常迅速,没有给哈军中的极端份子任何机会。

事实上,这也决定了哈军在这场战争中不会为中国军队提供多大帮助。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不是哈萨克斯坦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中国很有可能不会策动哈萨克斯坦参战。原因很简单,为了控制哈萨克斯坦,中国至少需要在这个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国家部署十五万地面部队,并且时刻提防着驻扎在附近的“友军”,而在二零五三年,中国军队的规模并不大。

对中国来说,哈萨克斯坦的最大价值,就是为战胜俄罗斯开辟了捷径。

要知道,通过哈萨克斯坦,就能绕过西伯利亚地区,而且哈萨克斯坦国内拥有较为完善的铁路系统。按照戚凯威的估计,哈萨克斯坦的铁路至少能够支持六个集团军,加上正在发展壮大的战略空运力量,到二零五三年底、或者二零五四年初,就能在里海北部地区投入十个集团军。

以俄军的表现,十个集团军足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策划哈萨克斯坦参战,也正是戚凯威的用意,甚至可以说是他在向外交部施压。

只是,事情总有正反两面。

四月二十五日,哈萨克斯坦宣布参战后,俄军立即采取行动,出兵占领了哈萨克斯坦西北部地区,即里海北岸地区,控制了乌拉尔、阿克托别与阿特劳,沿乌拉尔到阿特劳、即乌拉尔河建立防线。

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大陆战场上出现了第三条战线。

对戚凯威来说,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的一方面是,获得了绕过西伯利亚、直接进军俄罗斯腹地的进攻线路,也就不用在西伯利亚上鏖战了。

坏的一方面是,戚凯威手里的兵力非常有限,在暂时还不能从西伯利亚战场上抽调兵力的时候,只能用战略预备队来填补这条战线。

当时,戚凯威手里的战略预备队就是第四十二集团军。

事实上,这完全在戚凯威的预料之外,或者说他没有为此做好充分准备。

按照他的计划,第四十二集团军将用来替换第三十八集团军,而且在四月初就已做出了安排。虽然受牧浩洋在西太平洋上发动进攻影响,戚凯威暂缓了换防行动,但是在他的部署中,第四十二集团军有更大的用途,即在控制了哈萨克斯坦之后,让第四十二集团军在西伯利亚战场南面发动进攻,包围退守鄂木斯克的俄军,从而把第三十八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解脱出来。

随着俄军主动进入哈萨克斯坦,戚凯威的设想泡汤了。

四月二十七日,第四十二集团军开赴哈萨克斯坦,并且在一天之内完成了长达一千五百公里的急行军。

必须承认,这是个奇迹。

在战争史上,还没有一支地面部队能在一天之内行军一千五百公里,即便是同样装备了地面战平台的其他集团军,也没有过类似的记录。

当然,第四十二集团军能够做到,并不是超常发挥。

在此之前,陆军司令部就制订了一份备用计划,主要内容就是在俄军主动出兵哈萨克斯坦的情况下,紧急向哈萨克斯坦西北地区派遣作战部队。虽然在这份计划中,准备调动的是预备集团军,而且用铁路进行运输,但是至少有了一份可以采纳的行动计划,不用临时制订计划。

更重要的是,前期进驻的三个集团军,为第四十二集团军提供了帮助。

这三个集团军都是预备集团军,只不过都是拥有完整建制的预备集团军,而且都已接受了三个月以上的作战训练。在四月二十六日,这三个集团军就控制了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军事基地,特别是空军基地。如此一来,在第四十二集团军开赴哈萨克斯坦的时候,可以用大型电动运输机把后勤设备提前运送到前线,让快速行军的部队能够及时获得补给,特别是为地面战平台补充电能。

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基础条件,第四十二集团军肯定无法在一天内行军一千五百公里。

闪电般的行军速度,起到了超出预料的效果。

当时,俄军正准备从阿克托别向东扩张防区,其前锋部队已经到达十月城,驻守该地的哈军并没抵抗。如果一切顺利,俄军将在四月二十八日上午到达咸海北面的阿拉尔斯克,把占领区向东延伸数百公里。结果是,第四十二集团军在二十八日凌晨到达阿拉尔斯克,另外两路部队则推进到了卡拉布塔克与伊尔吉兹,对俄军的侧翼构成了威胁,最终迫使俄军退回到了十月城。

如果第四十二集团军晚到一步,今后就得多推进数百公里。

只是,到这个时候,戚凯威手里也没有可以用来发动大规模进攻的预备队了,甚至没有足够多的预备队围歼鄂木斯克的俄军。

事实上,随着战线拉长,戚凯威也暂时没有办法组织起新一轮战略进攻。

要知道,到四月底的时候,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战线已经长达六千公里,最东端在贝加尔湖西岸,最西端在哈萨克斯坦西北地区。在如此漫长的战线上,中国陆军总共只投入了十二个集团军,其中还有五个集团军为方面预备队,也就只有七个集团军在前线作战,兵力不到三十五万。

对于维持一条长达六千公里的战线来说,三十五万地面部队明显太少了。

即便俄军的战斗力非常低下,也需要大约七十万地面部队才能维持这条战线。

如此一来,戚凯威接下来要做的不是发动战略进攻,而是如何缩短战线,以提高战线上的兵力密度。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陆军肯定无法在上半年翻越乌拉尔山。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大陆战争也进入了僵持阶段。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牧浩洋提出了西南太平洋战略,即在二零五三年底,大型电动运输机的保有量超过一千架、舰队实力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