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草头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事科技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技术基础,决定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虽然只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缩影,但它从一个侧面深刻地折『射』出军事科技对战争的巨大影响。如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产生了各种雷达,使电子战在二战中大显身手;喷气技术的发展催生出喷气式飞机,从而使飞机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

穿越历史的时空,打开尘封的档案,我们可以发现,二战中军事科技进步与武器装备发展的互动主要表现在提高、改造、创新和整体变革四个方面:一是它使部分传统武器在大致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功能有了增加,如以活塞式发动机为动力的轰炸机、战斗机得到很大发展和广泛应用。二是对部分武器装备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使其旧貌换新颜。武器装备虽然还是原来的种类,但『性』能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二战时期参战各国对坦克的改进。三是完全脱离传统武器装备的设计束缚,借助新的技术去构想和设计过去所没有过的全新武器装备,如v…1、v…2导弹等。四是整体变革。利用新技术进步达到的一定广度和深度,以其强劲的渗透力触及武器装备的整体,使武器装备跃上新的台阶,如将电子设备安装在各种武器平台上后,使武器平台的『性』能得到整体『性』提高。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人类历史舞台上交替扮演着社会进步的“阶梯”和战争“帮凶”的双重角『色』。它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但同时如果不加以有效调控,一旦乘上战争的野马,它也会『露』出吃人的獠牙。我们沐浴在和平阳光下的现代人,更应以史为鉴,勿忘昨天,珍视和平。

坦克技术 打造“陆战之王”

1939年9月1日,德国集中了14个坦克师,投入了3195辆坦克,向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仅用1个月时间,就打败了欧洲国家中陆军占第二的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因此由飞机和坦克装甲部队的闪电突击拉开了序幕。以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的机械化部队,第一次出现在战争舞台上。

纵观二战,如果说战争初期德国采用以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的“闪击战”取得成功,使坦克崭『露』头角的话,那么,战争中后期发生过多次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则使坦克在地面战场上的地位日趋重要。1941年10月开始的莫斯科保卫战、1943年7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等,苏德双方动用坦克少则2000余辆,多则达到6000余辆,1944年白俄罗斯战役中,苏军动用各型坦克5200辆,两个多月推进约600公里。坦克在每次战役战斗中起到了决定胜负的重要作用,成为名符其实的“陆战之王”。

坦克,诞生于1916年。在二战中发展为称霸陆战场的主战兵器,高速的坦克部队与空军密切协同,构成了快速机动式闪击战。

坦克的集中使用,给战争带来了许多新变化,而战争需求又对坦克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到二战末期,坦克在技术『性』能上有了很大提高,坦克火炮的口径、发动机的功率、装甲厚度、时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使坦克的火力、机动力和装甲防护力达到了较高水准。综合起来看,一是普遍采用装有一门炮的单个旋转炮塔和单一的履带式推进装置;二是发动机功率加大,使坦克机动『性』显著提高;三是坦克的火力显著提高,战前多数坦克的主要武器是机枪和47毫米以下的火炮,而战争末期中型坦克普遍采用了75~85毫米、重型坦克采用了88~122毫米的长身管坦克炮;四是防护能力明显增强,坦克前部装甲厚度一般增加到45~100毫米,装甲材料选用合金钢;五是逐步摆脱了坦克从属于步兵和骑兵的影响,开始重视坦克综合『性』能的提高。

二战的坦克技术,为现代坦克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各国在坦克研制上积极探索兼顾火力、机动『性』和装甲防护『性』的坦克设计方案,同时也重视通信设备、消音装置、监视装置等设备在坦克上的运用,以及坦克的整体可靠『性』、可维修『性』、低成本『性』及使用寿命等。

二战中,在坦克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反坦克武器也得到了很好发展。首次出现了反坦克导弹,进一步改进了反坦克炮,新发明了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武器技术水平在与坦克的对抗中得到长足提高。

电子对抗 构建第五维战场

1943年7月,英国空军制订了轰炸德国汉堡的“罪恶城作战”计划。然而,汉堡有80个高炮中队、22个探照灯中队和3个烟幕施放中队进行对空防卫。其雷达警戒系统也有较高的工作效率。7月24日夜,英国轰炸机群飞向汉堡。出乎德军意料的是雷达荧光屏上出现了成千上万架英军轰炸机。高炮靠雷达提供数据,雷达受到干扰,高炮只能胡『乱』『射』击。英国的791架飞机中有728架飞抵汉堡上空,高爆弹、燃烧弹似雨点一般落在汉堡市内,许多高炮阵地被炸毁,大批建筑物淹没在火海中。其实,德军雷达上出现的成千上万架轰炸机,只不过是英国人为压制德国雷达发明的一种铝箔条干扰方法。这是二战中电子对抗的精彩一幕。

所谓电子对抗技术,是直接用于电子对抗的各种技术的总称。电子对抗技术包括电子对抗侦察技术、电子干扰技术、电子防御技术和辐『射』摧毁技术等。按其运用领域,也可分为雷达对抗技术、通信对抗技术和光电对抗技术。

二战期间,电子对抗技术最重要的发明是:利用金属丝反『射』电磁波原理的箔条无源干扰技术,采用发『射』『射』频噪声对雷达进行压制的有源干扰技术,对雷达的侦察和告警技术。随着电子干扰的运用,反电子干扰技术也得到相应发展,由此产生了电子防御技术。最为典型的战例是盟军在1944年6月6日至7月18日进行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在这次战役中,英、美联军成功地运用了通信欺骗、反雷达伪装、干扰佯动、火力摧毁等多种电子对抗手段,保障了登陆战役的胜利。

二战后,导弹、航空、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及与其相配套的各种雷达和通信设备出现,形成对飞机、舰船和重要目标的新威胁,促进了电子对抗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此期间,利用储频技术和宽带行波管,发展了对炮瞄雷达和导弹制导雷达的各种欺骗式干扰技术;研制了专用的电子侦察船、电子侦察飞机、电子侦察卫星和电子干扰飞机;为提高现代作战飞机的电子对抗能力,研制了飞机外挂的电子对抗吊舱;发展了具有压制和欺骗两种干扰样式的双模干扰机。随着红外和激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产生了光电对抗技术,并研制出红外告警器、激光告警器、红外干扰机和红外诱饵弹等光电对抗设备。随着与武器系统配套的跟踪雷达和制导雷达的威胁增大,发展了辐『射』源定位技术、被动跟踪辐『射』源技术与武器导引技术相结合的反辐『射』摧毁技术,研制出反辐『射』导弹。

弹『药』技术 战场屡建奇功

1939年,德国人在英国泰晤士河口到哈姆贝尔附近的海面上布设了大量水雷,英军使用传统的军舰切割扫雷具扫雷时一个水雷也没有扫到。可当英国舰船驶入扫过雷的海区时,却接二连三地触雷。无独有偶,1943年夏季,德军为了夺取库尔斯克地区的突出部,共集中了65个师的兵力,投入新型的“虎式”坦克和“费迪南”式自行火炮。然而,令德军不知所措的是,在7月5日至12日的交战过程中,德军坦克和自行火炮被苏军地雷击毁的就多达888辆。水雷和地雷都非新奇武器却为何会让对手如此不知所措呢?答案是弹『药』技术的突飞猛进。

所谓弹『药』技术,是指直接用于弹『药』设计、生产的军用技术。弹『药』是一个集合名词,它包括枪弹、炮弹、手榴弹、枪榴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鱼雷、深水炸弹、水雷、地雷、爆破器等。弹『药』是武器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借助武器发『射』或投放至目标区域,完成既定战斗任务的最终手段。它通常由战斗部、投『射』部和稳定部等部分组成。

二战前后,大批新型弹『药』出现在战场上。水雷家族中新添了德军的磁『性』水雷和声响水雷等;地雷家族中增添了反坦克履带地雷等。反坦克车底地雷还可以使用直升机空投、火炮发『射』、专用地雷投掷器等多种手段布设;航空炸弹家族中增添了高爆弹、燃烧弹和集束炸弹等;鱼雷家族中增添了轻型反潜鱼雷与自导鱼雷、被动式自导鱼雷与电动鱼雷等;反坦克方面,延期引信的设计和聚能装『药』爆炸原理的发明,使反装甲弹或混凝土侵彻弹出现;火箭弹、空地导弹和v系列导弹等都是弹『药』技术水平的典型展示;近炸引信研制成功被专家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战争的进程。近炸引信在接近目标时,靠对目标的感应引爆传爆系统使弹『药』起爆。美国人设计制造了第一个装有小型雷达装置的雷达近炸引信,被用来对付入侵英国领空的德国飞机,产生了不菲的战果。

二战以来,火箭技术、核装『药』、制导技术的应用及其结合,是现代弹『药』技术中最重大的发展。现今,弹『药』正朝着智能、远程、多功能以及子母式方向发展,子弹『药』也朝着陆海空三军武器通用以及智能、远程的方向发展。各类精确制导子弹『药』将装备部队。新概念武器将逐步出现,如电磁脉冲弹、强冲击波弹、粒子束武器、激光武器、微波束武器、次声波武器、智能武器、气象武器、网络战武器和基因武器等。

雷达技术 擦亮战场“千里眼”

在1940年夏天的“不列颠战役”中,德军曾出动2600多架轰炸机和歼击机,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但不论是白天入侵还是夜间偷袭,德军飞机总是遭到重创。原来,英国建立了一个包括侦察警戒雷达、地面引导雷达、飞机截击雷达、高炮控制雷达和探照灯雷达等20多个地面雷达站组成的“本土链”雷达网,每当德军飞机飞到离英国海岸100多公里时,就被该雷达网发现,并迅速引导英国歼击机到最佳截击阵位拦截。经过两周空战,在数量上占优势的德军就损失了600多架飞机。

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意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它是利用电磁波对障碍物的反『射』特『性』发现目标的一种电子装备。通常由收发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和显示器组成。雷达能在黑暗和烟雾中发现远距离的目标,为己方提供情报并在能见度很差的情况下控制火力『射』击。曾有人作过统计,在二战初期,高炮击落一架飞机要消耗5000发炮弹。到二战末期,尽管飞机『性』能已大为提高,但用雷达控制高『射』炮进行『射』击,击落一架飞机平均只需50发炮弹。

二战期间,在对海、空警戒,以及炮瞄和引导拦截敌机等军事需求的牵引下,雷达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使战后雷达在应用方面以惊人的速度扩展。20世纪40~50年代,雷达不仅能在防空警戒中实现对目标三维数据的精确探测,而且还能对卫星和远程弹道导弹的测量和制导实施远距离精密测量和连续跟踪;60年代末,雷达已从只能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