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来了解这些人在海军战略上的看法,并根据他们思路的不同归为不同的派别。古泽将军属于典型的巨舰大炮派,但他的想法又和一战时期海军战略思路不同:他认为传统海战注重舰艇编队、群体作战的时代已经过去,大型舰艇编队容易被敌军侦察到且在海战中缺乏灵活性,德国海军应该重点发展军舰的特遣部队,即为完成特殊任务而随时组成的小型海上编队,而德意志装甲舰就是组成这种小编队的最低要求——通过建造若干战斗力强大的重型战舰,以灵活多变的战术来挑战英国人的海权,是符合德国现状的战略思路。

尽管张海诺的海外项目部负责的是主力舰之外的舰船以及一些“非主流”的技术,古泽将军在这次视察过程中仍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因为他同样明白即便德国拥有了足够的重型战舰,也是需要多种辅助舰艇配合的,他尤其支持以航母和舰载机作为舰队的侦察力量,但理由听起来有些可笑:他认为一艘完美的战列舰上应该合理配备各种火炮而不是像辅助舰船那样携带脆弱的飞机——“在激烈的炮战中,一小块弹片就能让它们报废,唯有强大的火力和厚实的装甲才是赢得海战的关键!”

在目前的德国海军中,巨舰大炮主义依然是传统的主流,但也有那么一部分人认为大战时期的战略思路不适合目前这个经济窘迫的德国。在考察团的18名成员当中,一个年轻且才华横溢的参谋军官引起了张海诺的关注,此人名叫赫尔姆斯·海耶,1895年出生,只比张海诺大了两个月。他一战期间在一艘辅助巡洋舰上服役,战后曾长期在基尔海军学校担任战术教官,对水面袭击战和潜艇作战颇感兴趣。

同龄的巧合加上相同的军衔,让张海诺和海耶从一开始就互有好感,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交流,让它们很快在针对英国海军的战术运用方面找到了共同话题。海耶认为英国海军的弱点在于英国本土赖以生存的海上生命线,针对这个弱点,德国可对英国海上频繁往返的商船施以密集的攻击,而执行密集攻击的将是众多速度快、续航距离远的小型舰只,因此,他赞成大力发展远洋潜艇和大型驱逐舰、轻型巡洋舰甚至德意志级装甲舰那样的水面袭击舰,但耗时耗力的大型战舰对于这样的战略却没有多大的帮助。

如果不是对若干年后的那场战争有着纵观全局的了解,张海诺也许会非常赞同海耶的这种观点,但是仅靠潜艇和轻型袭击舰只能暂时扼杀英国的海上航线,甚至让英国本土限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可单一的战术注定只能应付单一的情形,一旦英国人缓过劲来投入各种护航和反潜措施,尤其是雷达的大范围运用,德国海军的袭击战术就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是失败。

张海诺并没有将自己的认知强加在海耶这样一个出生于19世纪末期、经历过一战和战后种种的海军少校身上,而是通过他的见解完善自己在战略上的思路。很快,他发现海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对包括鱼雷艇和布雷舰在内的轻型舰船性能及战术了解很透彻,这一点正是他相对缺乏的。

考察团返回德国之后,新的讨论随即在海军高层之间展开,由于对德国何时能够突破凡尔赛和约限制仍没有一个准确的预测,总参谋部最终只是拿出了一个相对模糊的规划方案:未来两年成立一支小规模的秘密潜艇部队,组建以1934级舰队驱逐舰和各式鱼雷艇为主力的近海防御舰队,以五艘德意志级装甲舰(最初准备建造5艘,但后两艘因为英德海军协定而改为更加强大的沙恩霍斯特级)为核心的主力舰队则用来应对野心不断膨胀的波兰人以及西面的近邻法国——若干年后,人们会惊讶发现这样的战略设想是多么的短视,然而此刻除了张海诺之外,谁又能猜到不久前入主帝国总理府的奥地利下士能够让德国在短短数年内迅速崛起为第一流的军事强国并悍然发动世界大战?

1934年6月,张海诺终于得到了他重返德国海军后的第二次晋升:海军中校。相比之下,当Gema公司的F型雷达终于安装到巴西籍货轮“力量”号上并开始为期八周的海上测试时,他内心的喜悦比前者更甚一筹,尽管这种试验型雷达还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和不足,但当这艘属于施奈德造船厂的远洋货轮在大洋深处航行时,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实践测试收集各种至关重要的数据,并籍此来改进他们研发中的实用型舰载雷达。

两个月后,当“力量”号重返德国的时候,一件几乎无可避免的并且影响到整个德国之命运的事情发生了:总统兴登堡在任内逝世,经过内阁投票,希特勒戴上了两个头衔——元首和帝国总理,这意味着他也是三军的最高统帅。

两天之后,国防部统帅和陆海军总司令向希特勒宣誓效忠:

“我在上帝面前宣誓,我将无条件地服从帝国元首和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阿道夫·希特勒及帝国的人民。我以勇敢的军人身份,保证誓死遵守誓言。”

这次宣誓是史无前例的——从前的誓词只要求服从宪法和总统。这个对某人指名道姓作的誓言,在元首与每个海陆空士兵之间建立了私人的联系。然而却没有哪位军官曾提过一星半点的反对意见,或对此举世无双的措词提出过疑问。

在这天结束前,三军将士人人皆进行了同样的、忠于个人的宣誓。

第25章 德意志号的新任参谋官

1934年6月30日,德意志级装甲舰的第三艘,也是袖珍战列舰中最后一艘,“格拉夫·施佩尔海军上将”号在威廉港下水。因为有前两艘“德意志”号和“舍尔海军上将”号的经验,该舰随后的舾装工作进展迅速,到这年11月,甲板建筑和主副炮均已完成安装;次年1月,它顺利完成海上试航和武器测试,服役后即取代“德意志”号成为德国舰队的旗舰。

相比前两艘舰,“格拉夫·施佩尔海军上将”号增强了装甲防御和防空火力,因而吨位也大出了近600吨,实际排水量达到1。23万吨,而非官方公布的1万吨,但随着纳粹的上台,德国军方在政府授意下加快扩军步伐,这小小的“误差”已经变得无足轻重。1935年3月,希特勒对英国作了一个再明显不过的“示好”——提议与英国订立单方面的协议,申明德国海军未来的登记吨位不超过英国的35%。

对实际差英国一大截的德国海军来说,这种貌似“损己利人”的协议一点坏处也没有,因为当时英国的水面舰队号称拥有150艘驱逐舰,德国才有12艘;英国有54艘巡洋舰,德国仅有8艘;英国有8艘航空母舰,德国航空母舰数为零;英国有12艘战列舰及3艘战列巡洋舰,德国才有可怜巴巴的3艘袖珍战列舰。

此时,一战的另一个战胜国日本已明显不把《华盛顿海军条约》放在眼里,帝国海军大肆扩充军备,成为英国势力在亚洲的心腹大患。英国十分忧虑一旦德国步日本后尘,可能会进一步制约英国的海上实力,双方一拍即合。1935年6月,英德海军协定(Anglo…German…Naval…Agreement)签署。

英国海军上将贝蒂伯爵在英国上议院发表:“我要对德国人民致以衷心的感谢,他们向我们伸出友好之手,自愿提出德英海军吨位之比为35:100。若是他们提出另外的协议,我们是不可能阻止的。这个协议让我们能避免与世界上其中一个国家展开军事竞赛,对此我们十分感激!”

德国代表雷德尔对双方签署协议表示欢迎,并重申德国海军将有序地提高军力,绝不会与海上实力最强的英国为敌。对于英德海军协定,雷德尔在日记中写道:“现在回想此事,那时是我们扩军的顶点,也是我个人抱负的顶点。我想我有充分的理由坚定的走下去。”

毫无疑问,英德海军协定的签署,让德国海军有了摆脱凡尔赛和约限制的合法理由,这也是历史给予的客观评价。对于张海诺,这一协定则有另一重意义:从此,德国将光明正大的重建潜艇和海军航空兵部队,他所掌管的海外项目部虽有必要继续为德国海军测试机密技术和装备,但至少不用像之前那样提心吊胆的搞秘密潜艇部队了。

7月,即英德海军协定签署的第二个月,德国海军潜艇司令部正式成立,对外这只是一个新成立的部门,但在海军内部,它已经拥有90多名经验丰富的军官和700余名合格艇员,该司令部成立之初下属3个潜艇编队,第一编队以施奈德造船厂建造的UB…901至UB…906为班底组建,这6艘潜艇在德国海军被赋予具有历史意义的编号:U…1至U…6;第二潜艇编队以该造船厂建造的四艘远洋潜艇即U…911至U…914编成,它们正式归入德国海军后重新编号为U…7至U…10;第三潜艇编队初期仅辖UC…201和UC…202两艘执行布雷与运输任务的特殊潜艇;即U…11和U…12。

随着德国建造潜艇的合法化,基尔日尔曼尼亚、汉堡伏尔甘以及不莱梅威塞尔等老牌造船厂纷纷按照海军的要求重新开始潜艇建造工作,而作为目前德国海军的第一大潜艇供应商,巴西施奈德造船厂也在德国设立了自己的分厂——吕根造船厂,投产后前3年预计可建造18艘中…近程潜艇和12艘远洋潜艇,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在1938年之前年产量将提升一倍。

在潜艇司令部司令人选问题上,雷德尔仍希望张海诺或者赫森能够出任这一职务,尽管赫森本人的意愿倾向于接受雷德尔的任命,但张海诺却公正的推荐了历史证明最适合这个职位的人选——卡尔·冯·邓尼茨。虽然这位潜艇战术专家在秘密潜艇部队时期并未接受张海诺的邀请,但他的潜艇部队组织和指挥方面的才华并不是张海诺与赫森可以相比的。

面对这种分歧,雷德尔最终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赫森和邓尼茨分任潜艇司令部的正副司令官,赫森主管潜艇生产和情报方面的事务,邓尼茨则主要负责艇员训练和战术演练,双方都愉快的结束了这一安排。

与此同时,张海诺还力荐赫尔姆斯·海耶代替他主管海外项目部。事实上,雷德尔对这位年纪不大但才华横溢的参谋军官员原本就十分欣赏和信任(历史上,二战爆发时赫尔姆斯·海耶是他的总参谋长),加上他的战略观点也符合海外项目部的发展,因而接受了这一建议。这样一来,张海诺得以从繁杂的参谋部事务中抽身出来,他主动请缨前往三艘德意志级装甲舰中的一艘任职,因为“德意志”号参谋官正好调任新服役的“格拉夫·施佩尔海军上将”号,他很快获得了这一与自己军衔相符的任命。此外,在他的争取下,海军技术部门还决定在三艘德意志级上试验改进后的F型舰载雷达,技术部门的卡斯克上校为这一试验项目的总负责人,张海诺则分管“德意志”号雷达测试工作。

※※※

自1933年4月服役以来,“德意志”号作为一部精密的海上武器已经运转了28个月。当张海诺站在码头上远观这艘战舰时,依然要为它简洁的线条和轮廓而赞叹不已,只是在美观的背后,张海诺理性的看到了它在火力方面的弱项——分布在前后两座炮塔上的6门280毫米52倍径的SK…C/28主炮,虽在高精度光学瞄准仪器、先进指挥系统和高素质军官艇员团队的共同作用下具有高射速、高精度和大射程的优势,却难以弥补火力密度上的先天不足;副炮和防空火力方面,8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