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特反谍奇战写真-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地,歼击机满载了炮弹待命起飞。正在雷达站值班的军官包钰桥, 全神贯注地操纵着机器,牢牢地监视着蒋机,保持信号的清晰。 在各个高射炮兵阵地上,官兵们也时刻准备着开火。

空军一级战斗英雄航空兵第 12 师第 34 团少校团长鲁珉,一接到命令后, 立即驾驶高速度的喷气式米格—17 歼击机,腾空而起。年轻的领航员汤志耀,注视着荧光板上蒋机的航迹,精确地计算着高度、 速度、方位,把敌情迅速报告指挥员、飞行员,引导着张开巨翼的雄鹰扑向 蒋机。已是深夜 12 点多钟了,群峰和原野的暗影一直延伸到远方,我机雄壮的 吼声冲破了大地的寂静,无线电中回响着我空军指挥所引导飞行员前进的声音。

蒋机为了避免被发觉,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南不停地调换着方向。可 是不管蒋机怎样狡猾,在我地面指挥所的正确指挥和引导下,我歼敌机距敌 机越来越近了。在离敌机只有 5 公里远的时候,狡猾的蒋机又改向南飞了,我歼敌机很 快地跟着改变了方向,并且根据夜间作战的经验,绕到比较容易观察敌机的 有利位置。“蒋机离你 2 公里”,“你和蒋机在一起了”,无线电里不断传来师副 参谋长吴云山的声音。鲁珉少校驾驶的歼击机迅速地追近敌机。他紧紧盯住那蠕动着的黑影。 到了射程之内。瞄准。放。随着电钮的按动,一连串的炮弹飞向目标。 敌机中弹了,机翼顿时冒起一道火光。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机上人员发了慌。 敌机降低高度企图挣扎着逃跑。

鲁珉沉着地紧跟在敌机的正后方,对好了瞄准器,在距离 270 公尺的时 候,又开始第二次猛烈地射击。炮弹的火龙呼啸着在夜空飞过,敌机的左机 翼又闪出更大的两团火光,很快又吐出了一道道火舌,像一团火球,划过夜 空,坠毁在江西省广丰县岭底乡境内的山沟里。此时是 23 日 1 时零 6 分。被 山坡撞碎而分成无数片的蒋机残骸,燃烧着两堆熊熊大火,把山坡和小河照 射得如同白昼。机上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员叶拯民以下 8 人全部丧命。这是我军第一次在夜间击落敌机。6 月 29 日,国防部通令嘉奖参战空军和防空军有功人员。嘉奖令说:6 月 23 日凌晨 1 时零 6 分,我空军某部鲁珉 少校在有力情报保障和上级正确指挥下,在江西省上饶附近上空击落蒋军轰 炸机 1 架,特予通令嘉奖。并责成空军、防空军首长查明有功人员,晋升一 级军衔。希有关单位认真总结此次在夜间无光空域条件下击落蒋机的作战经 验,加以推扩,提高各级部队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此后,夜间空战捷报频传。8 月 23 日夜,航空兵第 2 师第 6 团领航主任张文逸,在浙江舟山击落美军 P4M—IQ 电子侦察机 1 架。11 月 10 日夜,航 空兵第 3 师领航主任张滋,在浙江省萧山地区击落国民党美军 C—46 飞机 1 架。

击落敌改进后 B—17 型飞机

不到半年时间,国民党空军遭此连续打击,不得不改变方式。1957 年后, 国民党空军将过去月夜、简单气象的中空活动,改为暗夜、复杂气象低空活 动,并使用经过改装的 B—17 型飞机进行电子侦察。

据此,人民空军亦将月夜、中空条件下的战斗,改变为暗夜、低空条件 下的战斗。B—17 型飞机原是美国的活塞式轰炸机,经过改装后作为侦察机使用, 低空性能好,续航时间长达 17 小时,机载电子侦察设备可侦察到地面雷达的 部署和性能,可窃听到对方的指挥活动。

1957 年 B—17 型飞机夜间低空窜入大陆侦察达 53 架次,人民空军出动69 架次截击,无一成功。尤其是 11 月 20 日夜,1 架 B —17 型飞机飞越大陆9 个省,接近到北京地区,在大陆上空活动长达 9 个小时,未遭打击。这引 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切关注。周恩来总理当晚即指出:“蒋机未能入侵 北京上空,是不幸的幸事,我们应用一切方法将蒋机击落。”为加强北京地 区的防空,总参谋部向中央军委写了《对蒋机窜扰大陆纵深情况及我采取的 措施》的报告。毛泽东主席阅后指示空军:“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 据此,空军对战略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制订了一系列措施,使夜间作战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使部队对在夜间低空击落敌机的信心大大提高。1958 年 4 月 21 日夜间,再次击中改进后的 B— 17 型飞机。战况是: 当日夜间,国民党空军出动 B —17 型飞机 1 架,低空窜入江西地区上空,航空兵第 12 师截击机大队飞行员李顺祥,驾驶米格—17 波爱夫型飞机在指挥所的引导下,使用改进过的机上雷达,在约 300 米的高度上,距离 1500 米发现目标,  900 米截获,  800 米开炮,将 B—17 型飞机击伤。

这次空战后,敌人的气焰降低了一阵。次年 5 月 29 日  20 时 58 分,1架 B—17 型飞机从雷州半岛上空窜入大陆后,飞至粤桂边界山区,高度约 150—300 米,相当于当地山峰的高度,雷达掌握目标时断时续。驻广州航空兵第 18 师值班指挥员、副师长李宪刚判断,这架飞机很可能进入防区,遂命令 指挥中队长蒋哲伦驾驶米格—17 波爱夫型飞机起飞拦截。当时基地云高才260 米,有小雨,在领航员王金彰、谭流光的引导下,使用机上雷达,在距离 3。2 公里处发现目标,2 公里截获,两次开炮,将 B—17 型飞机击落。飞 机坠于广东恩平县境内,机上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员胡平山等 15 人全部毙命。

美制新型 RB—57 侦察机殒命

在连续数次击落 B—17 的同时,我军还击落了其他敌机,主要的有 RB—57 侦察机和 F—86 战斗机。

1957 年 12 月 15 日和 1958 年 1 月 7 日,国民党空军两次派遣 RB—57 侦 察机飞临山东半岛上空进行侦察活动,我驻山东半岛的飞行部队两次升空都 未能将其击落。  1958 年 1 月中旬,海军航空兵某师十团奉命转场至青岛。 上级寄希望于十团的英雄们。

1958 年 2 月 18 日,春节。上午 10 时 52 分,我雷达发现敌 RB—57 侦察机 1 架,从青岛东南方向 400 公里处正不断上升高度朝西北方向窜犯。为打 击窜犯者,海军航空兵第 4 师第十团中队长胡春生和飞行员舒积成奉命驾驶 歼—5 飞机紧急起飞,穿过胶州湾上空轻纱似的薄雾,双机 10 度爬高,背敌 出航,进入同温层待机。同温层是指 12000 米以上高空空间层。这个空间层温度长年在零下 56℃,通常没有云、雾、雨、雪,飞行员进入这一层空间飞行,呈现在眼帘的 天空不再是蔚蓝色,而是深蓝色、紫色乃至近乎黑色。同温层空气稀薄,空 气动力减少,飞机反应迟钝,机动性能变差,在世界空战史上,还从未有过 在同温层作战的战例。因为在这个高度开炮,炮口喷出的瓦斯进入发动机, 容易使发动机停转。每门炮射击时产生的六、七千公斤的后坐力,有可能导 致飞机失速,进入螺旋。这是一个空战的危险高度。就是在这样的高度,海 军航空兵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作战纪录。

当升到 1。5 万米时,我方飞行员发现了敌机,胡春生首先发起攻击,由于求胜心切,两次开炮未中。他又第二次进行攻击,在距敌机 433 米处连续3 次开炮,一直打到距敌机 75 米,使敌机多处中弹坠落。敌机残骸坠毁在千 里岛附近海面。正在朝鲜访问的周恩来总理闻讯后非常高兴,当即打电话向海军祝贺。

这架 RB—75 飞机残骸被捞起后陈列在青岛中山公园。该机驾驶员是国民党空 军上校赵广华。他曾获得过国民党的“飞虎”奖章。击落敌 RB—75 飞机后,十团威名大震。

地空导弹首次击落敌视

1959 年秋,国庆节刚过没几天。

10 月 7 日 9 时,台湾上尉飞行员王英钦驾驶 RB—57D 飞机,从浙江温岭 窜入大陆,在 18000 米高空向北京方向飞来,它的目标是到天安门上空侦察 骚扰。

台湾国民党空军对大陆的纵深侦察,先后曾动用 RB—57A 喷气侦察机、 RB—57A 型侦察机,都被中国空军航空兵驾机把它敲掉了。于是,美国空军 亲自出面,从 1958 年 3 月至 12 月,由美国飞行员直接驾驶 U—2 型飞机侵入 中国境内侦察。中国政府多次提出抗议后,美国便将两架比 RB—57A 更高级的 RB—57D 高空侦察机交给台湾当局,由国民党空军驾机到中国大陆侦察。 RB—57D 能飞到 2 万米以上,飞机装有 4 架航空相机,在高度 1。85 万米 实施航空照相,可摄取长约 4000 公里、宽 70 公里地幅的地面目标。当时人 民解放军的装备,休说高射炮对它无能为力,一般歼击机也对它无可奈何, 所以台湾驾驶员轻松得简直如同来大陆逗着玩一样,因为他们驾驶的飞机在大陆未遇到过对手。

仅在 1959 年 1 月至 3 月,台湾国民党空军用美国人给它的 RB—57D 高空 侦察机对大陆纵深进行战略侦察,该机进入大陆 10 架次,活动地区遍及福 建、浙江、江苏、上海、江西、广东、湖南、湖北、安徽、贵州、四川、河 南、山东等十几个省、市。我空军虽然起飞歼—5、米格—19 型歼击机 109 批、202 架次拦截,其中有 106 架次,我飞行员发现目标,终因飞行高度够 不上而无法攻击,只得“望敌兴叹”,终于无可奈何返航着陆。

然而,这次当飞机飞到通县上空,却突然有三道火光从地面扑来,王英钦见势不妙,急忙跳伞。可是他那架飞机被火光击中爆炸,碎片切断了伞绳, 他从万米高空直坠而下,摔得如齑粉一般。那架 RB—57D 则拖着熊熊大火, 一头扎进通县东南的玉米地里,亦粉身碎骨。

台北震惊!

五角大楼震惊! 莫不是大陆有了导弹?

然也。不过时间确实很短,难怪台湾猝不及防。

地空导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50 年代初期,一些发达国家的防空 部队装备了地空导弹兵器。1956 年,中共中央决定发展尖端武器——原子 弹、氢弹和地空导弹;  1957 年,苏联派专家帮助中国组建了空军第一个导 弹营;  1958 年 7 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元帅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 以铿锵有力的语调传达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防空部队除继续加强 高炮、雷达部队外,还应建立一定数量的防空导弹火箭部队。”

同年 10 月,中国先后从苏联进口 5 套萨姆—2 型地空导弹兵器,导弹 62 发。从 1958 年 10 月—1959 年 1 月,由空军副司令员成钧负责,从空军高炮 部队、雷达部队、航空兵机务部队、探照灯部队和场站部队中,挑选精兵强 将,先后在华北、华东等地,组建了我军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导弹在当时 是绝密的尖端武器,自然要挑选政治思想可靠、文化程度高、专业技术好、 责任心强的干部战士掌握。当时这些干部都是高职低配,团长当营长,营长 当连长!,“英雄营”营长、空军战斗英雄岳振华就是由一个高炮团的团 长调任了这个营的营长的。

萨姆—2 型导弹,它是苏联人在战败的纳粹德国的“瀑布”式导弹基础 上研制成功的一种半固定、全天候型防中空、高空导弹武器系统,技术精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