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史-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同,大抵多参二家之说。自汉武用祠官宽舒议,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礼如祀天。而后世因于北郊之外,仍祠后土。又郑玄惑于纬书,谓夏至于方丘之上祭昆仑之祇,七月于泰折之坛祭神州之祇,析而为二。后世又因之一岁二祭。元始间,王莽奏罢甘泉泰畤,复长安南北郊。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亲合祀天地于南郊。由汉历唐,千余年间,皆因之合祭。其亲祀北郊者,惟魏文帝、周武帝、隋高祖、唐玄宗四帝而已。宋元丰中,议罢合祭。绍圣、政和间,或分或合。高宗南渡以后,惟用合祭之礼。元成宗始合祭天地五方帝,已而立南郊,专祀天。泰定中,又合祭。文宗至顺以后,惟祀昊天上帝。今当遵古制,分祭天地于南北郊。冬至则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大明、夜明、星辰、太岁从祀。夏至则祀皇地祇于方丘,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从祀。
  太祖如其议行之。建圜丘于钟山之阳,方丘于钟山之阴。三年,增祀风云雷雨于圜丘,天下山川之神于方丘。七年,增设天下神祇坛于南北郊。九年,定郊社之礼,虽有三年丧,不废。十年秋,太祖感斋居阴雨,览京房灾异之说,谓分祭天地,情有未安,命作大祀殿于南郊。是岁冬至,以殿工未成,乃合祀于奉天殿,而亲制祝文,意谓人君事天地犹父母,不宜异处。遂定每岁合祀于孟春,为永制。十二年正月,始合祀于大祀殿,太祖亲作《大祀文》并歌九章。永乐十八年,京都大祀殿成,规制如南京。南京旧郊坛,国有大事,则遣官告祭。
  嘉靖九年,世宗既定《明伦大典》,益覃思制作之事,郊庙百神,咸欲斟酌古法,厘正旧章。乃问大学士张璁:“《书》称燔柴祭天,又曰‘类于上帝’,《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以形体主宰之异言也。硃子谓,祭之于坛谓之天,祭之屋下谓之帝。今大祀有殿,是屋下之祭帝耳,未见有祭天之礼也。况上帝皇地祇合祭一处,亦非专祭上帝。“璁言:”国初遵古礼,分祭天地,后又合祀。说者谓大祀殿下坛上屋,屋即明堂,坛即圜丘,列圣相承,亦孔子从周之意。“帝复谕璁:”二至分祀,万代不易之礼。今大祀殿拟周明堂或近矣,以为即圜丘,实无谓也。“璁乃备述《周礼》及宋陈襄、
  卷049 志第二十五 礼三(吉礼三)
  社稷  朝日夕月
  先农  先蚕  高禖  祭告  祈报  神祇  星辰灵星寿星司中司命司民司禄  太岁月将风云雷雨  岳镇海渎山川  城隍
  ○社稷
  社稷之祀,自京师以及王国府州县皆有之。其坛在宫城西南者,曰太社稷。明初建太社在东,太稷在西,坛皆北向。洪武元年,中书省臣定议:“周制,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社稷之祀,坛而不屋。其制在中门之外,外门之内。尊而亲之,与先祖等。然天子有三社。为群姓立者曰太社。其自为立者曰王社。又胜国之社屋之,国虽亡而存之,以重神也。后世天子惟立太社、太稷。汉高祖立官太社、太稷,一岁各再祀。光武立太社稷于洛阳宗庙之右,春秋二仲月及腊,一岁三祀。唐因隋制,并建社稷于含光门右,仲春、秋戊日祭之。玄宗升社稷为大祀,仍令四时致祭。宋制如东汉时。元世祖营社稷于和义门内,以春秋二仲上戊日祭。今宜祀以春秋二仲月上戊日。”是年二月,太祖亲祀太社、太稷。社配以后土,西向。稷配以后稷,东向。帝服皮弁服,省牲;通天冠、绛纱袍,行三献礼。初,帝命中书省翰林院议创屋,备风雨。学士陶安言:“天子太社必受风雨霜露。亡国之社则屋之,不受天阳也。建屋非宜。若遇风雨,则请于斋宫望祭。”从之。三年,于坛北建祭殿五间,又北建拜殿五间,以备风雨。
  十年,太祖以社稷分祭,配祀未当,下礼官议,尚书张筹言:
  按《通典》,颛顼祀共工氏子句龙为后土。后土,社也。烈山氏子柱为稷。稷,田正也。唐、虞、夏因之。此社稷所由始也。商汤因旱迁社,以后稷代柱。欲迁句龙,无可继者,故止。然王肃谓社祭句龙,稷祭后稷,皆人鬼,非地祇。而陈氏《礼书》又谓社祭五土之祇,稷祭五谷之神。郑康成亦谓社为五土总神,稷为原隰之神。句龙有平水土功,故配社,后稷有播种功,故配稷。二说不同。汉元始中,以夏禹配官社,后稷配官稷。唐、宋及元又以句龙配社,周弃配稷。此配祀之制,初无定论也。至社稷分合之义,《书召诰》言‘社于新邑“,孔注曰:”社稷共牢。“《周礼》”封人掌设王之社壝“,注云:”不言稷者,举社则稷从之。“陈氏《礼书》曰:”稷非土无以生,土非稷无以见生生之效,故祭社必及稷。“《山堂考索》曰:”社为九土之尊,稷为五谷之长,稷生于土,则社与稷固不可分。“其宜合祭,古有明证。请社稷共为一坛。至句龙,共工氏之子也,祀之无义。商汤欲迁未果。汉尝易以夏禹,而夏禹今已列祀帝王之次,弃稷亦配先农。请罢句龙、弃配位,谨奉仁祖淳皇帝配享,以成一代盛典。遂改作于午门之右,社稷共为一坛。
  初,社稷列中祀,及以仁祖配,乃升为上祀。具冕服以祭,行奉安礼。十一年春,祭社稷行新定仪。迎神、饮福、送神凡十二拜,余如旧。建文时,更奉太祖配,永乐中。北京社稷坛成,制如南京。洪熙后,奉太祖、太宗同配。旧制,上丁释奠孔子,次日上戊祀社稷。弘治十七年八月,上丁在初十日,上戊在朔日,礼官请以十一日祀社稷。御史金洪劾之,言如此则中戊,非上戊矣。礼部覆奏言:“洪武二十年尝以十一日为上戊,失不始今日。”命遵旧制,仍用上戊。
  卷050 志第二十六 礼四(吉礼四)
  志第二十六  礼四(吉礼四)
  历代帝王陵庙  三皇  圣师  国先师孔子  旗纛  五祀  国马神南京神庙  功臣庙  京师九庙  诸神祠  厉坛
  ○历代帝王陵庙
  洪武三年,遣使访先代陵寝,仍命各行省具图以进,凡七十有九。礼官考其功德昭著者,曰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唐尧,虞舜,夏禹,商汤、中宗、高宗,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宣帝、光武、明帝、章帝,后魏文帝,隋高祖,唐高祖、太宗、宪宗、宣宗,周世宗,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孝宗、理宗,凡三十有六。各制衮冕,函香币。遣秘书监丞陶谊等往修祀礼,亲制祝文遣之。每陵以白金二十五两具祭物。陵寝发者掩之,坏者完之。庙敝者葺之。无庙者设坛以祭。仍令有司禁樵采。岁时祭祀,牲用太牢。
  四年,礼部定议,合祀帝王三十五。在河南者十:陈祀伏羲、商高宗,孟津祀汉光武,洛阳祀汉明帝、章帝,郑祀周世宗,巩祀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在山西者一:荥河祀商汤。在山东者二:东平祀唐尧,曲阜祀少昊。在北平者三:内黄祀商中宗,滑祀颛顼、高辛。在湖广者二:酃祀神农,宁远祀虞舜。在浙江者二:会稽祀夏禹、宋孝宗。在陕西者十五:中部祀黄帝,咸阳祀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宣王,汉高帝、景帝,咸宁祀汉文帝,兴平祀汉武帝,长安祀汉宣帝,三原祀唐高祖,醴泉祀唐太宗,蒲城祀唐宪宗,泾阳祀唐宣宗。岁祭用仲春、仲秋朔。于是遣使诣各陵致祭。陵置一碑,刊祭期及牲帛之数,俾所在有司守之。已而命有司岁时修葺,设陵户二人守视。又每三年,出祝文、香帛,传制遣太常寺乐舞生赍往所在,命有司致祭。其所祀者,视前去周宣王,汉明帝、章帝,而增祀娲皇于赵城,后魏文帝于富平,元世祖于顺天,及宋理宗于会稽,凡三十六帝。后又增祀隋高祖于扶风,而理宗仍罢祀。又命帝王陵庙所在官司,以春秋仲月上旬,择日致祭。
  六年,帝以五帝、三王及汉、唐、宋创业之君,俱宜于京师立庙致祭,遂建历代帝王庙于钦天山之阳。仿太庙同堂异室之制,为正殿五室:中一室三皇,东一室五帝,西一室夏禹、商汤、周文王,又东一室周武王、汉光武、唐太宗,又西一室汉高祖、唐太祖、宋太祖、元世祖。每岁春秋仲月上旬甲日致祭。已而以周文王终守臣服,唐高祖由太宗得天下,遂寝其祀,增祀隋高祖。七年,令帝王庙皆塑衮冕坐像,惟伏羲、神农未有衣裳之制,不必加冕服。八月,帝躬祀于新庙。已而罢隋高祖之祀。
  二十一年,令每岁郊祀,附祭历代帝王于大祀殿。仍以岁八月中旬,择日遣官祭于本庙,其春祭停之。又定每三年遣祭各陵之岁,则停庙祭。是年,诏以历代名臣从祀,礼官李原名奏拟三十六人以进。帝以宋赵普负太祖不忠,不可从祀。元臣四杰,木华黎为首,不可祀孙而去其祖,可祀木华黎而罢安童。既祀伯颜,则阿术不必祀。汉陈平、冯异,宋潘美,皆
  卷051 志第二十七 礼五(吉礼五)
  庙制  禘佩  时享  荐新  加上谥号  庙讳
  ○宗庙之制
  明初作四亲庙于宫城东南,各为一庙。皇高祖居中,皇曾祖东第一,皇祖西第一,皇考东第二,皆南向。每庙中室奉神主。东西两夹室,旁两庑。三门,门设二十四戟。外为都宫。正门之南斋次,其西馔次,俱五间,北向。门之东,神厨五间,西向。其南宰牲池一,南向。
  洪武元年,命中书省集儒臣议祀典,李善长等言:
  周制,天子七庙。而《商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知天子七庙,自古有之。太祖百世不迁。三昭三穆以世次比,至亲尽而迁。此有天下之常礼。若周文王、武王虽亲尽宜祧,以其有功当宗,故皆别立一庙,谓之文世室、武世室,亦百世不迁。
  汉每帝辄立一庙,不序昭穆,又有郡国庙及寝园庙。光武中兴,于洛阳立高庙,祀高祖及文、武、宣、元五帝。又于长安故高庙中,祀成、哀、平三帝。别立四亲庙于南阳舂陵,祀父南顿君以上四世。至明帝,遗诏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后帝相承,皆藏于世祖之庙。由是同堂异室之制,至于元莫之改。
  唐高祖尊高曾祖考,立四庙于长安。太宗议立七庙,虚太祖之室。玄宗创制,立九室,祀八世。文宗时,礼官以景帝受封于唐,高祖、太宗创业受命,百代不迁。亲尽之主,礼合祧迁,至禘佩则合食如常。其后以敬、文、武三宗为一代,故终唐之世,常为九世十一室。
  宋自太祖追尊僖、顺、翼、宣四祖,每遇禘,则以昭穆相对,而虚东向之位,神宗奉僖祖为太庙始祖,至徽宗时增太庙为十室,而不祧者五宗。崇宁中,取王肃说,谓二祧在七世之外,乃建九庙。高宗南渡,祀九世。至于宁宗,始别建四祖殿,而正太祖东向之位。
  元世祖建宗庙于燕京,以太祖居中,为不迁之祖。至泰定中,为七世十室。
  今请追尊高曾祖考四代,各为一庙。
  于是上皇高祖考谥曰玄皇帝,庙号德祖,皇高祖妣曰裕玄皇后。皇曾祖考谥曰恒皇帝,庙号懿祖,皇曾祖妣曰恒皇后。皇祖考谥曰裕皇帝,庙号熙祖,皇祖妣曰裕皇后。皇考谥曰淳皇帝,庙号仁祖,皇妣陈氏曰淳皇后。
  诏制太庙祭器。太祖曰:“礼顺人情,可以义起。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