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与蒋介石-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一三六一页,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第九部分:国共决战五十五万蒋军受歼淮海
  东北尚在酣战之际,毛泽东已在部署另一场大会战。这一会战,毛泽东称之为“淮海战役”。蒋介石称之为“徐淮会战”,又称“徐蚌会战”。
  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一日,毛泽东在西柏坡给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发出了一份重要电报,即《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诗人气质的毛泽东,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却是那么的严谨。后来的事实表明,战争几乎完全按照毛泽东的这一电报所设计的“蓝图”进行。毛泽东要求,“你们以十一、十二两月完成淮海战役”。这一回,他采取与辽沈战役不同的战略:辽沈战役时,毛泽东集中全力先攻其尾,即长春—沈阳—锦州这一长链之尾;如今,他却改用中心开花。
  毛泽东在电报中指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于是,黄伯韬兵团成了“锦州第二”——国共争斗的新焦点。
  为了打好淮海战役,毛泽东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粟裕五人组成,邓小平任总前委书记。
  蒋介石对徐淮会战,也极为关注。蒋介石声言:“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之最大关键。务必团结苦斗,期在必胜。”蒋介石要国防部拟订了《徐蚌会战计划》。然而,毛泽东处于攻势,蒋介石处于守势,战争主动权全都掌握在毛泽东手中。按照毛泽东的计划,第一个挨打的是黄伯韬兵团。自十一月六日起,黄伯韬兵团受围于徐州以东的新安镇碾庄地区。黄伯韬虽非蒋介石嫡系,但实力颇强,乃蒋介石在华东的主力。就在六日那天遭到猛攻时,黄伯韬对蒋介石派来的战场巡视官说道:“共军先打我这个兵团是肯定的,而且陈毅的主力达四十万,集中来打我这个十五万人的兵团,本兵团是必败的;这次是主力决战,关系存亡,谁也走不了。我受总统知遇之隆,生死早置之度外,绝不辜负总统期望。”黄伯韬还颇为感慨地说:“国民党是斗不过共产党的,人家对上级指示奉行到底,我们则阳奉阴违。”果真,黄伯韬斗不过陈毅。虽说蒋介石三次派飞机空投亲笔信,勉励黄伯韬殊死奋战,毕竟无济于事。打了半个月,黄伯韬兵团覆没。黄伯韬带着一批亲信,在小黄庄东北的一个小院,作最后的抵抗。黄伯韬在受伤后自杀身亡,搜身时发觉他的衣袋里还放着蒋介石空投给他的亲笔信,写着“固守待援”……黄伯韬的第七兵团十七万八千多人被歼。
  “捷报!捷报!歼灭了黄伯韬。这一仗,打得实在好,实在好。同志们的功劳,真不小,真不小……”歌声在战场飞扬,中国人民解放军士气大振。在黄伯韬受困之际,蒋介石派第十二兵团前去救援,又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陷入重围。毛泽东开始了第二阶段战役。到十二月十五日,这一兵团十二万人覆灭,司令黄维被俘。
  黄伯韬、黄维这“二黄”被歼,徐淮一带只剩下杜聿明手下的三个兵团,共三十万人,即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孙元良兵团。本来,奉蒋介石之命,杜聿明增援黄维。黄维遭歼,蒋介石知大事不妙,急令杜聿明率部放弃徐州,绕道永城南下。
  毛泽东岂肯放过杜聿明?他马上调兵遣将,把杜聿明集团包围于陈官庄、青龙集地区,开始第三阶段战役。内中,孙元良兵团企图突围,先被歼灭,唯孙元良只身潜逃。
  杜聿明陷入铁围之中。毛泽东虽然在西柏坡,却以“中原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的名义,写了一份广播稿。这篇广播稿,后来收录《毛泽东选集》第四卷,题为《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颇有“现场感”,这么写道:
  杜聿明将军、邱清泉将军、李弥将军和邱李两兵团诸位军长师长团长: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黄维兵团已在十五日晚全军覆没,李延年兵团已掉头南逃,你们想和他们靠拢是没有希望了。你们想突围吗?四面八方都是解放军,怎么突得出去呢?你们这几天试着突围,有什么结果呢?你们的飞机坦克也没有用。我们的飞机坦克比你们多,这就是大炮和炸药,人们叫这些做土飞机、土坦克,难道不是比较你们的洋飞机、洋坦克要厉害十倍吗?你们的孙元良兵团已经完了,剩下你们两个兵团,也已伤俘过半。你们虽然把徐州带来的许多机关闲杂人员和青年学生,强迫编入部队,这些人怎么能打仗呢?十几天来,在我们的层层包围和重重打击之下,你们的阵地大大地缩小了。你们只有那么一点地方,横直不过十几华里,这样多人挤在一起,我们一颗炮弹,就能打死你们一堆人。
  ……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本军可以保证你们高级将领和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只有这样,才是你们的唯一生路。你们想一想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好,就这样办。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的。
  杜聿明被围,蒋介石如坐针毡。蒋介石不断给杜聿明发电报,空投亲笔信。
  杜聿明表示忠诚于蒋介石,不愿向毛泽东投降。陈毅托一个被俘的第十三兵团军官,给杜聿明送去毛泽东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李弥先看,不表态,交给杜聿明。杜聿明看罢,交给邱清泉。虽然邱清泉之弟邱清华乃中共将领,但兄弟俩人各有志。邱清泉把信扔进了炭火盆……
  由于杜聿明等拒降,于是,毛泽东在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下令总攻。到一月十日,杜聿明部队全部被歼。邱清泉战死,李弥逃脱,杜聿明被俘。
  杜聿明在被俘时,入厕解手,乘人不备,以一巨石猛击头颅,欲自尽。血流满面的他,被送往医院抢救……
  至此,淮海战役降下帷幕。蒋介石在华东的刘峙集团,总共五十五万人被歼。
  第九部分:国共决战古都北平在没有硝烟中交接 1
  就在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淮海战役尚在进行时,毛泽东又在下另一步棋了。
  毛泽东把目光投向了华北。在北平、天津、张家口这三角地带,驻守着傅作义集团,有四个兵团,十三个军,连同地方保安团,总共有六十多万人,是一块“大肥肉”。毛泽东部署平津战役,他采用的战略,既不同于辽沈战役先掐住锦州这“咽喉”的打法,又不同于淮海战役先瞄准黄伯韬兵团来个“中间突破”的打法。这一回,他采用“声西击东”法。
  毛泽东的“声西击东”的战略,是佯装攻西面的北平,而真正的目的是取东面的天津。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一日,毛泽东给林彪、罗荣桓发去《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电报,明确指出:“三纵决不要去南口,该纵可按我们九日电开至北平以东、通县以南地区,从东面威胁北平,同四纵、十一纵、五纵形成对北平的包围。”“但我们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围北平,而是首先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
  毛泽东采取围北平而取天津的战略,是因为考虑到傅作义集团已是惊弓之鸟。蒋介石在东北和淮海的大败,使傅作义集团惶惶不可终日。蒋介石以为,东北已失,淮海危急,平津难保,而宁沪兵力单薄。为此,蒋介石曾命令傅作义率部南撤,放弃平津,退守宁沪。傅作义呢,他并非蒋介石嫡系。他想保存自己的实力,西撤察哈尔、绥远一带,怕入宁沪会被蒋介石所支配。为此,傅作义向蒋介石建议,暂守平津。蒋介石同意了。
  毛泽东深知蒋介石、傅作义的心态,担心一受惊恐,傅作义很可能南逃,而从天津经海路而南逃是一条可能的路。因此,毛泽东不能不先切断傅作义集团的退路,却又不能让傅作义看出来,所以就来了个“声西击东”。毛泽东在着手部署平津战役时,几乎不动声色。他绝不惊动蒋介石,更不去惊动那已是惊弓之鸟的傅作义。
  面对着蒋介石和傅作义,毛泽东悄然下了三步棋:
  毛泽东的第一步棋,是“急棋”。他秘密急调林彪部队入关。他特别嘱咐,在林彪入关之后,仍要在《沈阳报》上发表林彪在沈阳的消息,以求迷惑视听,稳住傅作义。蒋介石、傅作义以为,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林彪部队必定要进行休整。傅作义万万没有想到,毛泽东一纸命令,林彪大军迅速入关,已经悄然挪到他的鼻子底下!毛泽东的第二步棋,是“缓棋”。他驰电淮海战场,命令暂缓捉拿“网中之鱼”杜聿明集团。毛泽东在《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中透露了他这一“缓棋”的用意:“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战役诸敌南下,我们准备命令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于歼灭黄维兵团之后,留下杜聿明指挥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兵团(已歼约一半左右)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毛泽东说明了他的担心:“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因此,在目前两星期内一般应采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办法。”毛泽东下的第三步棋,是“暗棋”。这步“暗棋”是极端秘密的,直到若干年后才渐渐露出真相。简直不可想象,坐在西柏坡土屋里的毛泽东,居然对北平城里傅作义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诸如傅作义在家里发脾气,咬火柴头,唉声叹气,以致想自杀,毛泽东全都清清楚楚。毛泽东怎么会对傅作义的动态如此了解?那是因为中共在傅作义家中,布了一颗“暗棋”!
  傅作义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长女傅冬菊竟然是中共地下党员!傅冬菊原本在天津大公报社工作。在那里秘密地加入了中共。这里所说的“秘密”,是因为考虑到她的特殊身份,比一般的中共地下党员更为秘密。她只保持单线联系,以至后来中共占领北平时,中共北平党组织还准备发展她入党呢!
  考虑到争取傅作义投降,事关重大,傅冬菊接到秘密指示,要她从天津回到北平工作。于是,傅冬菊回到了父亲身边。
  傅冬菊第一次试探父亲的态度,说是有个同学是共产党,愿与他商谈合作之事。傅作义当即反问:“是真共产党还是军统?你可别上当!要遇上假共产党,那就麻烦了。”当傅冬菊再三说明她的同学是真共产党,傅作义又问:“是毛泽东派来的还是聂荣臻派来的?”初次的试探,傅冬菊发觉父亲是有与共产党合作之意。因为他无此意的话,就会一口回绝的。那时,傅冬菊差不多每天都秘密前往北平东皇城根中共地下党员李中家里,跟中共联络员崔月犁见面。这样,傅作义的一举一动都在中共掌握之中。崔月犁曾回忆道:“有时头天晚上发生的事,第二天一早就知道了;上午发生的事,下午就知道了。”
  第九部分:国共决战古都北平在没有硝烟中交接 2
  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都被中共动员起来。华北学院的教授兼政治系主任杜任之,是中共党员。他的胞弟杜敬之是傅作义的军医,他们又是傅作义的同乡。中共委派杜任之前去联络。傅作义的《平明日报》采访部主任李炳泉,也是中共党员。他与傅作义的“剿总”总部联络处长李腾九有着亲戚关系,他同样受中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