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港娱乐圈大写真-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貂蝉》这部电影不仅使邵逸夫在香港掘得第一桶金,也使李翰祥成了“邵氏兄弟公司”的王牌导演。特别是从这部电影开始,掀起了香港影坛20年的争拍黄梅调影片的热潮。
  《貂蝉》打响之后,李翰祥牛气冲天,不少影片公司都企图以高价将他挖走。李翰祥也屡屡动心,无奈他被与“邵氏”签下的8年合约捆绑得无法挪窝。李翰祥后来曾回忆说:“我那时才30岁,8年一点都不觉得长。老实讲,不要说8年,就是80年我都签。那年头,只要有人肯出钱叫我做导演,怎么说怎么行。‘邵氏’合约内容,一向都写得相当刻板,后来更是变本加厉,30多条都是为公司说话的。如果你是个捧不红的刘阿斗,他随便举出任何一条,就可以说你违反合约,连大信封都不用给一个,就把你炒了。相反,假如你走红,那合约上的每一条都是齐天大圣的紧箍咒,你越跳越蹦,脑袋就越紧越疼。”
  这次跳槽未成,尽管预示了李翰祥将与邵逸夫不欢而散,但他当时也无可奈何。他积极地调整自我,希望借助邵逸夫的财势,进一步丰满自己的羽翼。接着,又拍了一部黄梅调古装片《江山美人》,剧本是根据明朝武宗皇帝朱厚照与梅龙镇民女李凤姐的风流韵事改编的。女主角依然选定林黛。《江山美人》上映后,一个星期收入超过40万港元,刷新了“邵氏”的票房纪录。在吉隆坡举行的第6届亚洲影展上,《江山美人》获得最佳影片奖。
  连续两次在亚洲影展拿大奖,使李翰祥产生了冲出亚洲,要到欧洲去拿奖的想法。为此,他根据《聊斋·聂小倩》改编成电影《倩女幽魂》,在邵逸夫的支持下拍完后,又满怀信心地邀邵逸夫一道,兴冲冲地飞往法国南部著名的影城戛纳参赛。
  戛纳电影节一年举行一次,历史悠久,影响很大,它与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德国的柏林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但《倩女幽魂》在当年度的戛纳电影节上,一个奖项也没拿到,虽然它也创造了一项纪录——即它是第一部参加戛纳电影节的中国电影。该片不仅没有获奖,市场反应也极差,上映时影院门可罗雀。李翰祥一下子跌入事业的低谷。
  《倩女幽魂》惨败,李翰祥不服气,于是再拍电影《后门》。这部电影是根据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的,女主角由当时已离开影坛十几年的胡蝶担任。《后门》故事简单朴实,主要写一对作家夫妇收养邻居的小女孩,有了感情之后,小女孩却被她的母亲领了回去。当时正开始风行彩色电影,但李翰祥从剧情出发,抓住人们的怀旧心理,决定采用黑白胶片拍摄。结果使这部影片在1960年的第7届亚洲影展上,获得最佳影片奖。接着,李翰祥又先后拍了《杨贵妃》、《王昭君》、《武则天》、《倾国倾城》、《千娇百媚》、《不了情》等影片,其中,《千娇百媚》和《不了情》又连续把林黛推上第8届和第9届亚洲影后的宝座。
  从1958年到1976年,仅在亚洲影展上,“邵氏”的电影共获得大小奖46项,这主要是首席导演李翰祥的功劳。但是另一方面,李翰祥也使“邵氏”电影陷入了票房危机,这可能是他相对较多地强调了影片的艺术性。1963年初,经邵老板同意,决定投拍古装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李翰祥选定“无名小卒”凌波主演梁山伯一角,祝英台的饰演者仍为当红女星乐蒂。
  凌波是女性,由她反串男主角。该片依然采用黄梅戏曲调。《梁山伯与祝英台》上映之后,将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打得无影无息,一时间,香港所有戏院清一色放映此片。此片推入台湾,在台北创下了三家戏院连映62天、观众72万人次、票房84万新台币的空前纪录,据说有一位老太太看了144场。
  同年,在第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选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囊括了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辑、最佳音乐和最佳演员特别奖。另外在第10届亚洲影展上,该片获得最佳彩色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录音奖和最佳美术奖。此片还一举捧红了凌波。
  当时影坛流传着这种神话,只要李翰祥看中谁,谁就会成为大红大紫的明星,当然仅仅限于女角。当年的李翰祥确实有点像如今内地的张艺谋。
  当时李翰祥周围不知有多少急待一步登天的青春少女。李翰祥更是春风得意,认为自己翅膀已经长硬,特别是他在台湾掀起了黄梅调古装片的浪潮,觉得自己有本钱拓展生存空间了,于是决定与邵逸夫摊牌。他认为自己在邵氏公司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决意自组人马,另立山头,过一把老板瘾。但他并没有向邵老板讨价还价的意思。
  邵逸夫认为,李翰祥怎么说也是“邵氏”一手扶植起来的,翅膀硬了就要飞走,心里自然有气,因此没有出面挽留。他当时的心腹红人邹文怀倒是多番劝阻,但也于事无补。
  1963年下半年,李翰祥正式离开邵氏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了自任老板的国联影业公司。与邵逸夫矛盾激化的原因,是李翰祥试图向“邵氏”挖角,拉走红影星凌波。凌波是李翰祥发掘并捧红的,心存感激,因此私下与李翰祥的“国联”签了约。邵逸夫得知后大为光火,立即实施反击,让手下人做凌波的工作,最终使她毁约,一心一意效力“邵氏”。
  邵逸夫一不做二不休,一份状纸把李翰祥告上公堂,追究他单方面撕毁与“邵氏”早期签定的八年合同。
  一场官司下来,法庭判李翰祥赔偿“邵氏”损失30万港元。不过这笔钱后来是由邵氏的对头、“国泰”的老板陆运涛代为支付的。除了罚款之外,法庭还下达禁制令,判李翰祥不得在香港从事电影工作。
  李翰祥本来准备租用片场在香港拍戏,但“邵氏”雇来私人侦探,每天守在大门口,等着拍李翰祥的照片,准备以此进一步追究李翰祥违反法庭禁制令。就这样,李翰祥被逼得无计可施,最后决定远走台湾。1963年9月,李翰祥和朱牧等人由香港飞到台湾。他租下台北市泉州街1号铁路饭店,以香港国联外景队的名义招聘演职人员。
  李翰祥创立“国联”,八年中共拍摄电影20多部,其中,他本人执导了8部。主要功绩,首先在于他开创了台湾民营公司大规模拍片的先河,直接带动了制片业的蓬勃发展。“国联”影响较大的影片,如根据京剧改编的《状元及第》,是1964年台北十大卖座影片的第一名。特别是1965年、1966年拍摄的彩色宽银幕巨片《西施》(上、下集,与台湾制片厂合作,江青、赵雷主演),布景宏伟壮观,服装华丽,道具精致,是当时台湾的空前大制作。该片获第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剧情片奖,李翰祥本人获最佳导演奖,同时,还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彩色摄影和最佳彩色美术设计奖。
  “国联”时期,李翰祥捧红的明星也为数不少,比如被称为“国联五凤”的江青、汪玲、钮方雨、李登惠、甄珍便是代表,其中,甄珍还曾因主演他执导的《缉萦》,荣获1971年举行的第17届亚洲影展的最佳女主角。
  在台湾拍片期间,李翰祥与著名作家李敖有过一段特殊的交往。据说李敖极不喜欢李翰祥的电影,或者说只要听见他的影片中的音乐就讨厌,因此李敖几乎不看他的电影。李翰祥知道后吃惊地问:“李敖你这种朋友怎么能交!你不看朋友拍的电影!”李敖说:“现在你知道如何维持友谊了吧?最好你也别看我的书!”
  但是李敖后来给李翰祥帮了一回大忙。那是1969年,李翰祥的国联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债务越滚越大。债主是台湾的联邦公司,因为“国联”的影片由“联邦”负责发行,但“联邦”发行每部“国联”的影片,都没有向“国联”结账付款,而李翰祥要不断开拍新片,所以只好先向“联邦”举债。最后“联邦”反倒公开指责李翰祥欠债不还,制造有损李翰祥声誉的社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李敖挺身而出,为李翰祥打抱不平。李敖在报纸上登出一份启事,历数联邦公司七大违约事实,驳斥“联邦”对李翰祥的恶意攻击。
  在台湾,李翰祥不仅在经济上遭到对手的打击,而且在政治上也遭到台湾当局的围剿。1970年8月31日,台湾官方授意出版的“大盗演李翰祥专辑”,列举了李翰祥八大罪状:一、辱骂政府勾结文星李敖:二、翻版中共影片隔海对唱;三、港台走私兼营春宫电影;四、不贴印花逃漏税金千万;五、负债千万依然挥霍无度;六、香港购买二栋豪华公寓;七、却向政府求援巨款养债;八、有关机关包庇不法特权。
  有趣的是,台湾当局还于1970年7月公布了一名姓刘的国民党员的检举信,该信中说:“李翰祥不仅联络‘文星’人物,安插‘文星’干部,推行‘文星’思想,且发现李思想不纯,行为不正,人格卑鄙,品德低下,专以香港侨民特殊身份,诈骗政府,诈骗同业,将资金转入香港,将债台筑于台湾……李翰祥在思想上素有共匪毒素,由来已久,过去所导《七仙女》、《状元及第》,目前所导《四季花开》(《花为媒》),均为共匪极力提倡之地方戏曲,其原声带系由香港某公司购回台湾,翻版重拍,与共匪隔海对唱,无异直接推行共匪文宣政策。”检举信中还说:“近一年来,李翰祥与李敖每晚见面餐叙,均以骂社会、骂党国、骂领袖为话题,并推崇李敖,说老头(指蒋介石)过去不用张学良所以大陆失守,现在不用李敖,台湾一定垮台等语。”最后,还造谣说李翰祥为李敖走私了秘密文件到海外。
  这以后,李敖被捕了,李翰祥家中也被秘密装上窃听器,并多次被台湾警方传讯。遭受一系列迫害之后,李翰祥对台湾当局冷了心,后来离开台湾再也不想返回。
  事实上,李翰祥在台湾“国联”期间,有几部片子是相当投合台湾当局趣味的,比如替官方拍的《扬子江风云》,替军方拍的《缉萦》等。
  离开台湾后,国民党当局要拍《英烈千秋》,“中影”的梅长龄恳请李翰祥执导,并承诺保证他的安全,李翰祥却反问说:“可是,梅先生,谁保证你的安全呢?”
  1972年,李翰祥的国联影业公司因不可逆转的经济危机而宣告倒闭,前后历时八年。
  谈到“国联”失败的原因,李翰祥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自己不擅经营,二是用人不当。谈到“用人不当”,李翰祥气恨有加,追悔莫及。李翰祥自组“国联”去台湾时,带上了两个心腹红人,外加两个女明星。心腹红人一个是朱牧,任“国联”副总经理,一个是郭清江,任部门经理。两个女明星,一个是江青,一个是汪玲。据说,朱、郭二人给“国联”帮了不少倒忙,而到“国联”后期,朱牧带着江青加入了“国泰”,郭清江则拉走汪玲自组公司。
  1972年1月,李翰祥重返“邵氏”。
  当时,香港影业界出了一件大事,邹文怀已离开“邵氏”,创立“嘉禾”,而且邹文怀已经拢住超级功夫明星李小龙,公司风头正劲。据说,“嘉禾”曾拉李翰祥入伙,但被拒绝了,他情愿回“邵氏”打工。
  当时,张彻作为“邵氏”的头牌导演,很有一点目空一切的意思。
  其实,张彻与李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