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绷紧世界--凡人软哲学-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司马懿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司马懿知道孟达要叛变,在其未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军心不稳之前,亲率精兵急速攻城,终于使其内部矛盾激化,成功消灭了一大隐患。
  作为策略实施速度的“缓急”,它与策略实施的时间窗口即时机,合起来构成了策略实施的运动学。这就像金融学一样,金融的本质就是货币流通,也就是货币考虑了时间因素,由此而形成了一门复杂的科学。把策略和时间因素结合起来运用,形成了策略流。具有策略流意识的人,对事物发展能够进行更有效掌控,使策略的实施合拍而有节奏感,给人以行云流水一般的美感。曹操、司马懿等都是一流的策略流家,包括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也显示了朱元璋具备策略流思维。
  如何掌握策略实施的时机和节奏?最基本的,当以最大法则和最小矛盾来衡量什么时机和节奏才能有效影响事物发展。仔细阅读一下刘秀复汉时期公孙述组织的一场讨论这段历史,对于如何把握时机,会大有裨益的。
  【骑都尉平陵荆邯说述曰:“汉高祖起于行陈之中,兵破身困者数矣;然军败复合,疮愈复战。何则?前死而成功,愈于却就于灭亡也!隗嚣遭遇运会,割有雍州,兵强士附,威加山东;遇更始政乱,复失天下,众庶引领,四方瓦解,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师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令汉帝释关、陇之忧,专精东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发间使,召携贰,使西州豪桀咸居心于山东,则五分而有其四;若举兵天水,必至沮溃,天水既定,则九分而有其八。陛下以梁州之地,内奉万乘,外给三军,百姓愁困,不堪上命,将有王氏自溃之变矣!臣之愚计,以为宜及天下之望未绝,豪桀尚可招诱,急以此时发国内精兵,令田戎据江陵,临江南之会,倚巫山之固,筑垒坚守,传檄吴、楚,长沙以南必随风而靡。令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服。如此,海内震摇,冀有大利。”述以问群臣,博士吴柱曰:“武王伐殷,八百诸侯不期同辞,然犹还师以待天命。未闻无左右之助。而欲出师千里之外者也。”邯曰:“今东帝无尺十之柄,驱乌合之众,跨马陷敌,所向辄平,不亟乘时与之分功,而坐谈武王之说,是复效隗嚣欲为西伯也。”述然邯言,欲悉发北军屯士及山东客兵,使延岑、田戎分出两道,与汉中诸将合兵并势。蜀人及其弟光以为不宜空国千里之外,决成败于一举,固争之,述乃止。】这段历史最为三国时吴太傅诸葛恪所扼腕叹息。隗嚣、公孙述都是刘秀时期割据一方的军阀。隗嚣据陇之地,当其实力强大之时,反与刘秀结好,使刘秀可以专攻山东;等刘秀平定山东之后,又不合时机地反对刘秀,终为所败,忧郁而死。公孙述割据蜀地,经过此次大讨论,没有采纳荆邯的意见,最终也为刘秀所灭。正如他们讨论所说,隗嚣没有把握好最小和极大的关系,在最佳出击时机反而龟缩在自己的割据地内,丧失了良机。而公孙述在只有出击才能生存的时机下,选择了维持最小原理,苟延残喘的期望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丧失了生存的机会。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可谓对策略执行的精髓作了概括。毛毛虫变蝴蝶这个战略一定,策略上就得时机一到毫不犹豫,以合适的速度,开始蜕皮。
  第九章  顺势,生死关头的稻草
  孙子兵法里有一句话“激水之疾, 至于漂石者,势也。”我最欣赏。本来孙子是要表扬湍急的水,意思是善战者要学习湍急的水,作战时营造一种强劲的势。但我最欣赏的不是“激水”,而是那个“漂”石。这个石头不简单,表面看是被水冲着走,实际上是它在腾汽驾水,特别是它那种敢干不可能之事的精神,以及掌握顺水势而上漂之方法的勇气,令人叹服。所以我把孙子的话改成“石漂激水之疾者,顺势也”,并以这石头为榜样,好好研究这神奇的顺势而上的方法。
  顺势而上,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成功方法。什么是达到成功最重要的方法?答案太多了,好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我以为把事情推到极限,就是到了生死关头的时候,这个方法还有效,可以成为救命稻草,那这个方法就是重要的方法。到了生死关头,还唠唠嘈嘈的叮嘱 “要关注细节”“要六西格玛”,那有用吗?到了极限还有效的方法,我就看出“顺势而上”可行。特别是运用战略和策略之后开始面对极限的时候,顺势而上的方法可能是唯一可以把我们送到成功对岸的舟筏。
  顺势而上,常常被理解为抓住顺利的形势、加快事物发展速度,在人们心目中代表着一种乐观的精神。但这没有充分挖掘出“顺势而上”的深刻内涵。从矛盾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发展,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总的力量对比,造成了所谓的顺势或者逆势。因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冲突是动态的、力量可互相转化的,以转动规律的气魄来看,任何一种势(顺利的和困难的)都可以利用来促进事物发展。
  所以,善于顺势而上者,既不惧怕形势恶劣,也不庆幸形势顺利,只是想尽办法利用矛盾冲突的力量,把事物发展引向预期。遇到顺势,常人往往能够加以利用,也因此而踌躇满志,此时做到顺势而上顺理成章。但是遇到逆势,常人往往意志低沉,无所事事、听天由命,此时做到顺势而上则非常不易。逆势中的顺势而上者,所“顺”的势是逆势,他们具有非凡的王者气概,其利用逆势所激发的创造性,常使人叹为观止。此时,“顺势而上”已经不是诸如“战胜逆境”等空洞的精神激励,实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灵活应用带来的是绝妙的、出人意料的、充满创造性的效果。
  红军长征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顺势而上的例子。在遭到第五次围剿时,国民党军开始逼近中央苏区腹地,红军内线作战已十分困难,形势非常不利于红军。但顺应这种形势,红军可以迅速凝聚共识(这在顺利情况下通常很难达到),同时也产生推动力来以更开阔的眼界看待红军进一步发展。事实上,红军由此进行了战略转移,北上抗日,从而开创了崭新的局面。难以想象,如果红军继续局限在井冈山斗争,没有投入到全民关心的抗日斗争中,红军很可能会遭到边缘化的命运。同时,在长征途中,红军利用万里奔波,进行政治宣传,为以后的斗争作了很好的铺垫,变被动为主动。所以毛泽东总结“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充分体现了顺势而上的气度。
  顺势而上之更戏剧性的事例发生在官渡之战。曹操听从许攸之计,亲率精兵偷袭袁绍粮草重地乌巢。袁绍知曹操亲往攻琼,而不亲自重兵救琼捉操,只是派兵增援乌巢,使曹操有机可趁。袁绍的骑兵迫近,曹操部下要求分兵拒之:“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曹操知道当前的关键在于迅速攻灭淳于琼,如果听从部下建议分兵阻援,则不但不能阻止袁绍援兵,也没法灭除淳于琼,一旦形成相持,则事去矣。所以马上曹操发怒回应道:“贼在背后,乃白!”。此时,曹操显示了高超的顺势而上的能力,利用危险的形势,并且通过断绝安定后背的期望,造成了更加逼迫的形势,使士兵处之死地,只有奋勇向前才有可能活命。结果个个殊死奋战,终于击破淳于琼。
  当然,利用顺利的形势更强烈地影响事物发展的例子更是俯首皆是。无论处于顺势还是逆势,都能将事物发展引向预期,顺势而上是不二法门。
  如何有效运用顺势而上这一方法?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观察一下滑冰的诀窍,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滑冰是一项最需要顺势而为的运动。在滑翔当中,冰面、冰刀运用、人的重心等等变化万千,它们的配合有时不太和谐有时又很顺利,滑冰者必须顺着这些不同的势,将其引导到合适流畅的轨道。初学滑冰的人,在冰场上往往需要找到依靠,只敢在冰场边缘活动,因为那儿有扶手可以依赖。奇怪的是,扶手的帮助反而使人更容易摔跤,因为脚下是很难抗拒的滑动,对扶手的依赖阻碍了身体重心的随时调整,所以造成不断的摔跤。当终于克服了对扶手的依赖,基本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时,一般都会小心翼翼地滑动,遇到冰面上小的凸凹不平都会带来紧张,以至于产生夸大的身体调整,导致此时的滑冰跌跌撞撞,一点也不流畅。一旦滑冰者敢于忽略冰面上小的凸凹不平、能够随着变化轻松适当地调整身体时,就能够真真体会到滑冰的快感了。所以要想使滑冰能够快感流畅,就要克服依赖心理,敢于忽视小问题。简简单单的滑冰,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哩。
  顺势而上,其中“势”则如同垫脚之砖,用完即弃:“上”是要达到的目标;而“顺”是如何用“势”达到“上”的方法,是关键。
  “顺”者之一:无所依赖,不对所处的势产生执著心理。这里执著不仅仅指不舍得、不愿放弃顺利之势,排斥逆势、对困难的过分关注都是执著。为什么不能执著于势?因为势是冲突双方力量对比的整体反映,是时时变化的。一旦产生执著,就会志满意得地不希望势的变化,或垂头丧气地不相信势可以变化,在此基础上所作的判断和行动,必然不能够实事求是地符合实际情况,最终为势所乘,被动挨打。所以引导事物向预期的方向发展,不为势所乘,而是乘势有所为,前提就是不执著于一时一势。比如,蚊子这种昆虫,带给我们的除了伤害,还有无奈,人人都恨之入骨。这一“恨”就使我们产生了执着,非要赶尽杀绝,杀不了就绝望,甚至有一次我看到有的人任其叮咬而不作为,一问之下才知道他的观点:反正杀不死,不给这个蚊子咬就给那个蚊子咬。这就不能称之为“顺”了。抛掉执着,幻想一下:蚊子咬我们,一定会向我们的血管释放物质,既然杀不干净它,不如改造它,让它们携带上对我们有用的物质,比如防止感冒的药物,去掉让我们感到刺痒的成分,让蚊子免费向大众注射,我们送它一点点血液作为奖赏。那时候,蚊子肯定变成一种人人热爱的昆虫了。这就是“顺”势了。
  “顺”者之二:顺大势而不顺小势,大势即主要矛盾。顺大势,其实就是抓重点。抓不住重点,就做不到“上”。《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虚构了一个驼背残疾者捉蝉的故事,形象说明抓重点的重要性。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蹶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